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困知勉行”恰与最高层的“生知安行”相应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困知勉行”恰与最高层的“生知安行”相应
在提到“知行”话题之时,阳明先生一直在谈论一个知行合一的功夫三次第的话题,这便是源于《中庸》里的“困知勉行、学知利行、生知安行”。
《中庸》原文讲“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困知勉行”恰与最高层的“生知安行”相应
其实,这“知行”三次第本为针对三种根器而来的:
上等生而知之者,自可安而行之;其次学而知之者,自可利而行之;最差的困而知之者,只能勉强而行之。
不过,所谓“条条道路通北京”,只要悟而知之,生知、学知、困知皆可。
自古能做到“生知安行”的很少,像儒门的颜回、禅宗六祖慧能;而做到“学知利行”的就太多了,数不胜数。但经过“困知勉行”的方为大丈夫、大英雄,王阳明“龙场大悟”就是典范,而曾国藩的“戊己之悟”也是代表。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困知勉行”恰与最高层的“生知安行”相应
阳明先生其实是很推崇“困知勉行”的,所以他在《传习录.答顾东桥书》中说“殀寿不二,修身以俟者,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岂可专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乎!”
其实,最艰难的“困知勉行”恰与最高层的“生知安行”相应,阳明先生在《传习录.答陆原静书》中讲,所谓“生知安行”,“知行”二字,亦是就用功上说;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虽在困勉之人,亦皆可谓之“生知安行”矣。“知行”二字更宜精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