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困知勉行”恰与最高层的“生知安行”相应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困知勉行”恰与最高层的“生知安行”相应

王阳明 “知行合一”的“困知勉行”恰与 最高 层的“生知安行”相应 在提到“知行” 话题 之时,阳明 先生 一直在谈论一个知行合一的 功夫 三次第的话题,这便是源于《 中庸 》里的“困知勉行、学知利行、生知安行”。 《中庸》 原文 讲“或 生而知之 ,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 成功 ,一也”。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困知勉行”恰与最 高层 的“生知安行”相应 其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困知勉行”恰与最高层的“生知安行”相应》的相关文章列表

王阳明:朋友,最重要的是“门当户对”
王阳明:朋友,最重要的是“门当户对”

日期:2018-07-06 05:32:32 点击:541 好评:4

在古代,朋友在五伦之内。(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朋友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亲人。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个好的朋友,可以提升你的见识修养,相互鼓励,成为事业的基石。 一个坏的朋友,可能会带你走向歪门邪道,处处掣肘,把你拉向命运...

王阳明心学“知”和“行”的关系(二)
王阳明心学“知”和“行”的关系(二)

日期:2019-05-17 20:03:03 点击:71 好评:0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不同时期不同人对于“知”和“行”的理解。我们接着上回的讲: 南宋的时候,同样的在理学的这个整个阵营里头,也是一样。尽管我们会说王阳明的知行观点和朱熹的是不一样的,但是实际上“知”和“行”的关系问题在朱熹那里同样是一个重大问题...

王阳明心学的““良知””说(2)
王阳明心学的““良知””说(2)

日期:2019-06-03 09:35:48 点击:60 好评:0

上回我们说到王阳明讲”良知”在某种意义上面来说,他既源于孟子的”良知”,也和张载的德性之知有联系,但是呢?又和他们并不相同,很有他自己的特殊性。那么在阳明这里讲”良知”讲什么? 按照王阳明自己的说法:简单的说”良知”就是本心,或者说心之本体...

王阳明心学朱熹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二)
王阳明心学朱熹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二)

日期:2019-05-24 09:59:52 点击:60 好评:0

我们上回讲到,朱熹讲格致问题基本上是接着二程夫子来讲的。他大意是什么呢? 按照二程的这个讲法说:天下任何事物我们首先是笼统宏观的看,天下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有日月代明,四十代序?为什么有春夏秋冬?为什么一切万物都是在这般的状态当中生存悔...

王阳明心学“良知说”的俩层寓意(三)
王阳明心学“良知说”的俩层寓意(三)

日期:2019-06-13 09:47:15 点击:53 好评:0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我们要回自我审查,怎么自我审查呢?我们接着上篇讲。 王阳明经常告诉我们“良知”本身就告诉我们是知善、知恶、知事、知非的。经由这样子的一个反思的过程,没有任何其他的素被牵扯进来,那完全是个人自我和自我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当中,...

王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的来源(一)
王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的来源(一)

日期:2019-05-23 09:44:04 点击:88 好评:0

各位,我们上一五篇文章讲到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那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接着讲王阳明思想当中一个同样引起严重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格物致知”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几点: 第一点,”格物致知”这个问题他是从哪里来的?讲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理...

王阳明心学“致良知”的自我表达方式(四)
王阳明心学“致良知”的自我表达方式(四)

日期:2019-06-17 14:33:56 点击:45 好评:0

上篇文章我们讲了王阳明心学里面讲“致良知”的俩层含义,接着我们讲如何实现这个“致良知”。 毫无悬念,是“实践”。永远只有人的实践才把我们主体的内心世界,和我们的客观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人只有在这个过程当中,才充分表达了他自己作为主体性,作为...

畅谈“心即理”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王阳明心学入
畅谈“心即理”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王阳明心学入

日期:2019-12-09 10:39:45 点击:72 好评:0

作为王阳明先生的三大核心主张的“心即理”思想,其内实蕴含有很深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心即理,理论本身是死的,但运用的人是活的,所以古人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自古以来,许多历史人物由于不明此理,故犯了许多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比如有...

心学里的“人性即天理”的天理,是什么?—王阳明心学
心学里的“人性即天理”的天理,是什么?—王阳明心学

日期:2019-12-02 16:50:24 点击:39 好评:0

首先,我们先确定一下所谓的“人性即天理”这个说法的出处,是宋代大儒程颢所提的“性即理”,这个性并非是指现代西方意义的人性,而是指人的本性,如同《三字经》开篇所言“人之初,性本善”之性一般,所以其意思为“本性即天理”才对。 我们再说天理,先说...

王阳明为什么要用“寂”与“显”来表达事物的存在状态
王阳明为什么要用“寂”与“显”来表达事物的存在状态

日期:2019-06-25 19:30:49 点击:66 好评:0

上篇文章我们了解到王阳明对事物的存在状态用“寂”与“显”来表达,那我们这篇文章就来讲讲到底什么是“寂”,什么是“显”。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王阳明大致是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客观物,当它以一种纯粹的客观性而存在的时候,它实际上是包含着两种存在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