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永远饥饿的波伏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永远饥饿的波伏娃

2020-01-16 19:20:44 作者:赵芊 来源:赵芊投稿 阅读:载入中…

 永远饥饿的波伏娃

  永远饥饿波伏娃

  赵芊

  波伏娃,看她的传记,看她的书,看她与让·保罗·萨特之间的爱情故事,然后深深被这个活在上个世纪女人吸引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当我们的十九岁,还在想着今天去哪儿吃饭,明天去哪儿买衣服,哪个明星比较帅的时候,她已经发表了这样的一项个人独立宣言”。

  她出生在巴黎的一个比较守旧庭,父母都是天主教徒。她的叛逆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显现家庭保守似乎并没有阻碍她甚至反倒刺激了她对这世上一切对自由禁锢的反叛。

  14岁那年,她突然对神没了兴趣,对家庭传统宗教表示怀疑,自行宣布不再信仰任何神也不再推崇任何权威。她强调自己懂事的时候开始,就意识到,必须要靠自己决定,来做一个真正的自我。

  15岁,她以优异成绩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并获文学哲学数学学科文凭。

  17岁,她同时考取巴黎大学哲学系天主教圣玛丽学院文学系。

  19岁,她已撰写多部小说,并与梅洛庞蒂等才子结为挚友

  21岁,她完成硕士论文《论莱布尼茨的概念》,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教师资格证,而获得第一名的,正是她的终身伴侣,保罗·萨特。

  年轻的她,像一头饥饿的母狮,不断向外界寻求自由、知识思考能力,相伴的人,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想要的就是生活的一切”。

  她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坚定信念,十七岁那年,她已经决定终身奉献哲学研究事实也正是如此;21岁那年与萨特相遇之后,她便知道“他从此将永远不会从我的生命中走脱出去”,自此也开始了她和萨特相伴一生爱情,尽管其中也有被不同异性吸引,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没有违背他们的爱情誓言,尽管终身未履行结婚手续,保持着法律上的自由之身,但是在他们共度的五十一个春秋里,他们成为彼此生活中灵魂上的伴侣,亦是彼此生活激情创作激情的源头

  他们两人的结合,并没有消磨掉波伏娃思考和创作的信念,她向往生活,渴望拥有生活的一切,却并不屈从于生活,拒绝在生活里变得懒惰,不愿放弃思考,不愿失去自由,她像以前一样,像个无所不能战士,仿佛一张口,便能吞下整个宇宙

  她致力于女权主义研究,1949年,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圣经”的《第二性》出版,波伏娃在书中提出疑问“这个世界怎么会总是属于男性呢”并力图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多个角度问题进行分析。

  她认为,一切人,女人当然也不例外,都是由其自身的选择勇气创造能力造成的。这本书被人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而这句话恐怕也同样适用于这本书的作者

  她是理性的,同时也是感性的,她是健全的,同时也是残缺的,因为残缺,所以她一生都在追求,一生都没有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已有的生活。她一生都在攫取营养掠夺能量,永远保持饥饿的状态,她不愿吃饱喝足趴在岩石上晒太阳,她永远瞄准下一个猎物,永远都在反复叨念着“我想要的是生活的一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 永远饥饿的波伏娃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