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丢了~
租车的钱都凑齐了吗?
回家是穿杰克琼斯的风衣还是穿那件新买的羽绒服,二选一,已经作出选择了吗?
许久没有戴过的作为珍藏品藏了老长时间的大金项链,是否也已经从床头柜里翻了出来,并在穿衣镜前来回试了多次呢?
预备发出去多少红包,发给谁,能收回多少,最终是亏还是赚,这些,也都计算好了吗?
面对父母和亲戚的数落或盘问,是不是已经在心里准备好对策了呢?
因为,它关系到你在邻居们心里的口碑。这口碑,将持续到下一个年关。
前段时间,我写过关于回家过年的话题。
一读者跟我发信息说,老王,你说的我特么都不想回家了。现在都有微信,随时都能和家人视频,根本就不想家,但还是要回去,因为别人都回。其实,无非就是回去吃个饭,搭上来回的车票。
恩,回来吧,否则,浓浓的思乡之情,是真没处安放了。
结婚之前,我对走亲戚没有意识。结了婚了,总觉得自己单过了,是个独立的家庭了,那么,亲戚之间还是要走动的。
最让我惭愧的,最对不住的便是我外爷了。
这些年,我竟然从没有想过去看望看望他老人家。偶尔见了面,也没什么话说。
外爷今年80多岁了,一个人生活,虽年事已高,但手脚利索,身体硬朗,没病没灾。
一天到晚,骑着三轮车到处溜达,脚蹬的那种。骑了几十年了,无形之中,相当于锻炼了身体。
早年间,他常常流动于各个集市之间,卖炒货,瓜子花生之类的。偶尔赶集遇到,我的兜里总会被花生或瓜子塞得满满的。
小的时候去他家过过暑假,被我爸妈送过去的。那时节,爸妈开店做生意,比较忙,经常没有时间照顾我们姐弟三个。
但凡寒暑假,爸妈总会把最难缠最让人头疼的我打发到各个亲戚家去。
今年去大爷家,明年去姑姑家过几天,后年去舅舅家,大后年去大姨家呆一段时间,如此等等。
可能也是基于此,我对家没有太多的归属感,对家这个词的理解比较肤浅,我心里并没有所谓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亲戚有贫富,幼年的我,在不同的亲戚家里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也认识到了不同圈子的邻居。
那些生活,那些滋味,那些邻居们的形象,在多年之后的今天,化成了文字,被我写在了公众号里。
小的时候,我在外爷家呆过。
外爷家就住在大舅家隔壁,靠近院墙搭建的一间小屋,那屋里的摆设,我到现在还能模糊地记得,一张床靠在墙边,煤球炉以及锅碗瓢勺等一应家当凌乱地摆放着。
大舅家的儿子跟我年龄相仿,一天到晚总跟他打架,弄得大舅拿我俩没办法,只能给我妈打电话,赶紧带走~!
大舅身材魁梧,憨憨的面庞,人很好。印象中,他来我家,总是骑着黑色大联合自行车,车头上挂着一些礼物。
这个情景,我以前在文字里写过,只不过当事人是别人。而人物原型,则是我大舅。
只是,现在老舅已经不在人世了。几年前,给人家盖屋,从楼上摔了下去,人走了。
大舅的儿子很能干,在镇上开了一个馍房,专门蒸馒头,批发给附近的零售商。起早贪黑,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很不容易。
以前,我总在文字里提到我的堂哥们,姑舅老表们(姑姑的儿子们)。他们要么从政,要么开公司,做生意,跟他们相比,我是混得最差的一位。
而跟姨老表(姨的儿子们)相比,我也是混得最差的一位。
这样看起来,我在我们整个大家族里,就是个小渣渣,一直在拖整个家族的后腿。
你看,我在写外爷的时候,总是扯到其他的人或事儿。因为,我跟他老人家实在没有什么交集,也不知道写点什么。
不过,这些年,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倒是真的。姥娘走得很早,外爷一辈子都没有再娶,就那样式一个人把舅舅姨妈们拉扯大。
他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整天乐呵呵的,很好说话。可惜,我跟他老人家竟然没话说,实在不知道说啥,因为没感情。
年岁稍涨了的这两年,我多次都想去探望他。去年就想去,因为一些事情给耽搁了。
今年,必须要去,说啥都要去一趟。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也不管有没有感情,都该去一趟,做晚辈该做的事儿。
往往年龄越大,越会思考这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在我20来岁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去思考的。
我们常常一面感慨着亲情淡薄,一面对这淡薄又无动于衷,保持麻木,久而久之,就真的变淡薄了。
我心里是这么想的,人活这一辈子,兜兜转转几十年,活到最后,把自己活丢了,把亲人也都给活丢了,那多不好。
文中提到的外爷,指的是我亲外爷,而不是老烂先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