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1000字

2020-02-18 23:5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1000字

  《不一样文学史》是一本由[英]毛姆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一样的文学史》精选点评

  ●大部分都是关于作家八卦,但是也是从人的矛盾开始描述,“我们千万别指望兼具一切优点。甚至只要有某种奇特到足以引人兴趣东西,我们就该心满意足了。”

  ●读来很轻松,就像在读名人轶事,毛姆选取讲诉的都是些有趣还偏“八卦”的事迹,其中还挟带自己幽默或机锋的评论,挺好玩儿。倒是确实感到了作为人和作为作之间那种奇异偏差,有点耐人寻味

  ●作家真是捉摸不透的物种

  ●八卦王

  ●这种书太适合八卦天王毛姆写了

  ●的确是不一样,有些八卦啊,但毛姆从来都没有让我失望

  ● 又名《名作家们的黑历史》(说的) 毛姆在狄更斯篇里自己都坦白说了主要讲私生活,于是感觉看了十篇八卦,大家的黑历史都被扒得体无完肤写作动机也大抵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钱,直白得很真实不对大作家抱有人性上的幻想之后,去看作品反而也能带着平和一点的而非对待名著那样敬而远之态度去看待,算是达到了毛姆讲八卦的“让恳请读者看的这本书多些趣味”的目标吧。 另外他指责过好几个故事跑题内容多,真是和我的喜好一致啊,以前看《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作者说故意引开故事线,不让读者不带脑子轻松地看下去,时看得我甚是不满,而毛姆整本书都在讲读小说是为了获得乐趣而非教诲,简直想回到过去跟他击个掌。

  ●毛姆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作家世界~

  ●读了托尔斯泰,简奥斯汀,陀式,最深的印象是毛姆小气刻薄搜集作家负面八卦的难看样子

  ●他们像他们的作品一样不完美,也像他们的作品一样伟大。正如毛姆所说,“我们没有理由寄望一位作品令我们仰慕的作家必定是中规中矩的人。他的道德特性无助于也损于作品的优劣人生是小说作家的题材,为了诚实描写人生,他必须尽情参与人生的兴衰浮沉;只由钥匙孔窥视是学不了多少东西的。”(阅读时间:2019年3月7日-8日;自评:7.9;推荐指数:★★★★)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一):毛姆:对人性的好奇触摸伟大的灵魂

  毛姆是对的。

  据毛姆自己所说,考察作家生平一方面是想从中感受到乐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毛姆对人有多么好奇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读者,因为他认为了解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的作品。在述说作者的生平和作者这个人时,毛姆大多参照大学教授评论家写的标准传记中的知识材料

  对人性的好奇是毛姆创作不竭动力。因此,毛姆看人会更加立体,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剥离尘土后的偶像,而是平凡的血肉之躯,如你我一样。

  即便最伟大的灵魂依然如此。童年和少年不幸的经历让毛姆对人性格外关注。面对身边人的种种举止,毛姆不止一次的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毛姆独特的观察,伟大作家从神回归到了人。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二):不一样的文学史

  在公交上看完这本《不一样的文学史》,此刻自己的面目无比的可憎,自然而然看见周遭的人也一样烦意乱...是焦虑与不安中看完这本书的...

  《不一样的文学史》有一点点茨威格《人类群星璀璨时》,或也有点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味道...从全新的视角认识这些经典作品的作者...这些伟大的小说家一个个都被拉回了生活当中,他们几乎都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大抵只有托尔斯泰和福楼拜看过很多书,他们基本都没有超凡的智力,最伟大几个小说家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们同时代一度都不被那些文学评论家认可...他们中一些人不乏丑陋,秃顶,身体有着严重的缺陷 ,甚至品行低劣,荒淫好色,充满嫉妒心...这一切一切都不会影响他们的作品成为人类文学史上的经典,当然他们也有共性之处,常年笔耕不辍,他们都有着强烈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他们对周遭的环境与事物极其敏感,善于捕获与记录它们...

  待续...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三):随笔散文,八卦有趣

  27.《不一样的文学史》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作者: (英)毛姆 宋碧云译 山东文艺出版社

  这本书是群友推荐就收下,本周抽时间就读几页,大作家毛姆评价其它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很有意思,尤其是体现出毛姆刻薄精到的语言。开篇就让人触动:文学是人类在人生中所见到、经历到、想到和感觉到的生活记录,它给予全人类最直接、最永久的兴趣。因此,文学基本上就是文字为媒介的人生的表现。

  1、列夫 · 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大名鼎鼎的俄国大作家列夫 · 托尔斯泰在毛姆笔下除了一般作家具备的特点--文学性与思想性以外,还从作家眼中呈现了人性。婚姻生活带给他的折磨和困惑,信仰的崩塌和重新建立过程中的痛苦,追随他的信徒们反而“绑架”了他。这是令我非常困惑的,文学爱好者们狂热的追随作家的思想,不仅自己行为,还在道德上要求作家也同样高尚,甚至生活上也要求作家分掉家产,远离家庭,走向荒野。突然想到,跟现在的许多脑残粉追爱豆行为非常像啊。

  2、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巴尔扎克一生都在不断挥霍,乱买东西,不停向人借钱,很自私,很缺德,而且不太诚实。他经常还没付清比较迫切的债务,又会欠下新债。但是很有意思,作家只有在债务压迫下才写得出东西,最好的几部长篇小说就是出自这个阶段。

  巴尔扎克精力充沛,风流花心,追逐几个情人。毛姆评价《高老头》是代表作,因为巴尔扎克首次将同一个人物先后放进好几部小说里,还有个最震撼人心精彩绝伦的人物---伏脱冷。我完全忘记了这个人物,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一般公认巴尔扎克的文笔很差,但作者认为文章写的好不是小说家的标配,更加重要的是精力与活力、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以及对人性的关心与同情。

  巴尔扎克还有一个特点,描写坏人比描写好人成功,观察精确又翔实,这是许多小说家共同的一个相同点。。

  毛姆说出了我以前读这些名著作品的感受:确实很啰嗦,场景描写很详细,作家从描写中得到许多乐趣,而读者往往并不感兴趣,只会大段略过。窍门只有一个:只说该说的话,不必说的就别说。

  3、亨利 ·菲尔丁与《汤姆 ·琼斯》

  作家真不一定是中规中矩的人,他的道德特性无助于也无损于作品的优劣。换个大话,人品好坏与作品无关。

  4,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的作品是我中学时读的,读了很多遍,尤其是傲慢与偏见,是当时的最爱,因为它的可读性非常强者。通过简爱斯汀家人的信件,毛姆认为,尽管简奥斯丁轰动全世界,很遗憾仍不能打动自己的家人。

  5.司汤达与《红与黑》

  毛姆的吐槽功力可见一斑:大多数孩子长大了就会忘了自己的委屈,而司汤达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它直到53岁还旧怨未消。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四):作家自己的世界。

  “上帝、爱与恨、死亡、金钱、野心、羡慕、骄傲、善与恶。简而言之,他们处理我们大家都有的激情、本能和欲望。他们尝试着诚实地道出真相,但他们是透过自己非凡人格的失真镜片来看真相的。正因为他们处理古今关系到人类的题目,所以一代一代的人都可在他们的作品中找到切合其需要的东西;正因为他们照自己非凡人品所显现的情况来看人生、判断人生、描述人生,所以他们的书具有强烈的味道,具有个别特性,能继续强烈吸引你我。”

  “一定有什么东西跟创作本能结合在一起,使作家写出了有价值的作品。那究竟是什么呢?好吧,我猜是个性。他就是因为具有某种癖性,才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看待一切。他的个性可能讨人喜欢,可能不讨人喜欢,无所谓;他看事物的眼光若被一般舆论认为不公正、不确定,那也无所谓。唯一重要的是,他该以自己的眼光来看,他的眼光该让他见识自己特有的世界。你也许不喜欢他所见的世界”

  “ 人类需要一些能让人暂时全神贯注的东西,一些超越常规能让人瞠目结舌的东西。伟大的艺术不只片刻提神,还是可以增强灵魂的自我实现的东西。它借着即刻的享受也借着内心深处的锻炼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其锻炼并不是和乐趣截然分开的,而是因为有乐趣才存在。它使得灵魂转变,从而永恒地去追寻超越旧时自我的价值。 最后,下面这段话或许可以同时用于这十本书的作者和作品本身: 然而,我们千万别指望它兼具一切优点。甚至只要有某种奇特到足以引人兴趣的东西,我们就该心满意足了。 ”

  好了,八卦看完了。毛姆在写作家的生平的时候,其评论有自己一贯的风格,你可以读出来他那种有点“尖刻”的评论,而且所选择的作家的生平似乎专门有揭露这些作家不完美,或者说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所有的不良,或者说是及其不良的一些事情。也可以看出来毛姆自己对于探究他人生平,或者他自己生平所关注的一些事情的偏好,赌博,金钱,情事等等。不过一个人的生平,除了他的理想之外,要刻画一个活生生的人,似乎除了这些事情,也没有更多可以接近这个人的方法了。而有趣的事,也是我关注的一个事情,作者的秉性和其作品呈现的那些观点,那种所怂样的理念之间的符合程度。毛姆显然致力于打破这两者之间的符合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帮了我不少的忙了。毛姆选的有些作品确实看起来枯燥无味,而他也不掩饰自己是故意这样选的。而且枯燥的一些作品里面有严重的“人物不真实”,虚构幻想的部分,不能说是技艺上的不纯熟,而是一种与现实的脱节。但这仍然不能否认这些作品的伟大性,毛姆关注于这些作品中的“原创性”,认为这是这些作品的可贵之处。或许这正是因为如此,和现实才脱节的严重,而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在前面过多的展现作家人生琐碎的事情中,更多的是一种八卦的心态。而最后的结尾,毛姆对于这些作家的肯定,甚至是对其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对于他人对于某些枯燥作品不理解而予以理解的部分,充满了某种真挚,充满了一个作家对于另一个作家的敬意。

  《不一样的文学史》读后感(五):作家眼中的世界十大小说家,作家毛姆应该没有读过红楼梦。

  纳博科夫说过,如果把俄罗斯的作家比喻一样,他把全场的灯关了,然后打开一盏灯,亮了,如果这间漆黑的房间是当时的俄罗斯文学,一提到这个词,我想到了一个英语单词,desolate,荒凉的,令人绝望的,所以纳博科夫的比喻很恰当,著名作家就是会用metaphor,然后一盏灯亮了,哦,这是契科夫,哦,又亮了一盏,是普希金,然后他把窗帘拉开,刺眼的阳光从窗外冲洒进来,他大声说,哦,这就是托尔斯泰。

  你觉得呢?

  读完书,你就会发现,毛姆和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谁是老大这个问题上,意见一致。毛姆应该是深深爱着战争与和平这本书的,所以他开篇花了大篇章解释了,如果说选择的是最伟大作家,他会写巴尔扎克,而如果是最伟大作品,那只能而且必须把战争与和平放在第一名。原因有几点,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的宏伟蓝图和表现手法,几条线索交叉叙事,历史的真实和人物的虚拟,但是等等等等,这不就是红楼梦吗。而十大名作中没有一个中国作家也没有红楼梦这样的旷世奇作,只能说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不过也无妨,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内核其实跟我们很像,荒凉的,冰冷的,虚无的,这和红楼梦的好了歌也如出一辙,到底是入世好,还是出世好,到底人生的意义在何方?俄罗斯文学是哲学家的文学,中国的文学也是哲学家的文学,英国的文学是商业的文学,俏皮的文学,而美国没有文学。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俄罗斯和中国文学,还是有共通之处的。托尔斯泰借由女官的口吻,说了四大家族的兴衰,背景在普鲁士的战争、沙皇的伟大、俄罗斯帝国的衰败、欧洲的进攻,等等,听着怎么这么像四大家族在红楼梦中的翻版。毛姆应该读读红楼梦,或许大部分汉学家终其一生,也不能真正理解红楼梦,去看看红楼梦的翻译版本吧,有把晴雯翻译成妓女的,看到这我觉得很悲哀,也很窃喜,自己最好的东西,自己珍藏着,也无需外人懂。就像俄罗斯人才能真正看懂战争与和平吧,民族基因具有排他性,你生在哪长在哪,你就有这方水土抚育的文化基因,谁也别觉得遗憾,谁都只能有一种民族基因。而我最可怜的是青少年去了外国的那些人,成年了回母国,大部分人打着寻找母国文化的人,找不到了。而他也没有了这种唯一的基因,不过无妨,不耽误吃饭睡觉过一生。

  所以我认为研究外国语言文学这个学科,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所以毛姆能把十大作家中的一个宝贵名额,给了同为老乡的傲慢与偏见的简奥斯丁,相信我,我也喜欢Mr Darcy,可我觉得这严重文不对题,题目不是明晃晃地世界十大小说家极其代表作吗。南美作家呢?非洲作家呢?不过不能怪他,他那个年代,还是俏皮话和商业文学在英国盛行的年代,而且我也很讨厌他代表了现在书店中的文学经典。oh no,真的不是这样,还有烂大街的大些俏皮话,月亮和六便士。我有佐证,耶鲁大学的文学经典课,大量涵盖俄罗斯文学,而古典的英伦文学,比重真的没有那么大,要我说爱尔兰的乔伊斯,才是英语英伦的代表。可以选择浪漫派,古典派,莎士比亚派,但是也要更加开阔眼界,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八十年代爆发出的南美文学高峰,就是遗珠之憾,好在终于大白天下了。

  但是,毛姆把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列入十大,这个我完全钦佩他的慧眼,也彻底臣服他的分析,emily bronte的灵魂内核和创作时候的内心世界,我觉得毛姆抓住了,grasp,而且是紧紧握住,可惜emily没有写自己的回忆录。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孤僻的人,桀骜不驯这类词都不能形容,而是一个desolate的人,她生错国家了,应该生在俄罗斯。文学的本质,有一点点的冰冷,越冷的国家写的越好。当然你有一万条反驳,但是文学就是感觉,审美绝对主观,我真的是这么认为的。热带太热情了,太美好了,一切蒸蒸日上,文学需要沉淀,需要挖出冰层下的海洋,海明威不都说了吗,冰山理论。热带适合开开心心过一生。

  去读罪与罚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绝望的冰冷的让人窒息,可就像开篇评论里写的,你难以放下,哪怕人性灰暗冰冷的令人窒息,你也难以放下。这是为什么呢?难以面对罢了。

  但是我最羡慕巴尔扎克的一生:prolific,绝对的高产作家,最大的爱好是预支稿费装修房子,非常差的审美(毛姆打趣),穿的花里胡哨(英国人一贯看不上法国人的时尚,我看起来却很漂亮),还有最重要的,最好的作品永远是巴尔扎克财务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写出来的。以及,给了众多新新人类有志成为作家的安慰:文学很一般,语法更是错得太不应该,所以文学根本不是文字,而是如果表达,巴尔扎克善于“描绘人处于各种情景下的各种情绪,很微妙的情绪”,而他的叙事技巧浑然天成,没有后天加工,没有斧凿之力,你说气人不气人?

  至于其他几位,司汤达、狄更斯等,一笔带过,我一笔带过,毛姆也一笔带过,不是他们不好,而是符合标准的好。而上面这三位,是令人绝望的开创,收起来文人相轻,还不是自己不是天才的宠儿。

  托尔斯泰的第一本小说是,战争与和平。

  巴尔扎克写的第一本小说,被所谓教授认为,还是转专业,别搞文学了。

  嘻嘻,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吧。哪怕像emily那样绝望,但是深刻。深深篆刻下属于自我生命的文字,剩下的,交给宇宙和时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