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琅琊榜》:为了扳倒谢玉,梅长苏做了哪些准备?其实第一集就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琅琊榜》:为了扳倒谢玉,梅长苏做了哪些准备?其实第一集就开

2020-03-09 23:31:07 作者:陆安知 来源:安知我意 阅读:载入中…

《琅琊榜》:为了扳倒谢玉,梅长苏做了哪些准备?其实第一集就开

  关注安知我意”,看世情冷暖人生百态

  文字:安知

  排版:焉知妹

  被新冠病毒关禁闭的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刷什么剧呢?

  最近出的剧也不少,《将夜2》、《枕上书》、《想见》,还有现在大火的《安》,我都被人安利过,不过我对新剧的接受度较差,所以都没去看。

  我再次把《琅琊榜》拿出来重温了一遍。

  一部优秀的剧,真是越看越好看,这一次,我又发现不少值得深究的细节

  那些发现的细节我们后面可以再说,今天主要想聊一聊谢玉案。

  谢玉案是很值得细品的一段戏,而且在在整部剧中,几乎算是举足轻重

  从剧情结构来说,起着承前启后作用全剧54集,谢玉被流放是在24集,差不多全剧中间的样子

  甚至于,一直到第51集谢玉去世,引出赤焰案的重审,都还有他的影子

  谢玉倒台之前,太子和誉王握有的资源都是三部尚书+军方砥柱,看起来差不多,但从后面兰园案、换囚案、朝堂论礼等事件中都能看得出来,太子手里的户部礼部,其实远不如誉王手里的刑部、吏部靠谱

  而太子本人呢,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跟心机深沉的誉王压根没法比。

  然而太子始终没有落于下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背后有个谢玉在撑腰。

  谢玉的分量有多重呢?这里说两个细节,大家自己品一下。

  第9集,梅长苏忽悠誉王的时候,说:“两个庆国公加起来,能比得过半个靖王吗?”

  注意,庆国公是公爵,比谢玉的侯爵高一级,虽然爵位完全代表实力,但是能升到公爵,绝对是不容小觑的,可这个公爵在梅长苏眼中,连四分之一个靖王都比不上

  但梅长苏不会这样评价谢玉,甚至从后面的剧情也看得出,谢玉在军方的影响力,几乎等同于靖王,甚至更高。

  还有,第11集,关于年终尾祭之事,几乎算是天子家事,而谢玉只是(假装)路过,皇帝直接就问他的意见了,由此可见皇帝对他的器重,至于府前御笔亲题的“护国柱石”牌匾,更是恩宠见证

  从这里可以看出,谢玉虽是侯爵,但分量远比庆国公的公爵爵位高。

  所以,对于太子党来说,损失了户部和礼部虽然痛,但压根撼动不了他们这一方积累优势,而相反誉王丢失了刑部和吏部,就真的是“少了两条臂膀”。

  而随着谢玉的倒台,朝堂格局由“誉王VS太子”的变成了“誉王VS靖王”,正式进入下半场

  并且,由此引出了夏江和赤焰案的真相。赤焰案是全剧的绝对核心,但如果没有谢玉案的推动,后面翻案什么的,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可以说谢玉案是全剧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我们来回顾一下谢玉倒台那一晚发生事情

  当晚是景睿的生日,除了谢卓两家的人,其他一些往年本不该在的人,如夏冬、蒙挚等,在梅长苏的有心安排下,被邀请在列。

  夏冬的目的是查案,所以迫不及待想和卓鼎风交手试探,好看出天泉剑法与内监被杀案之间的联系,无奈技不如人,什么也没试出来。

  然后是这场戏的主角宫羽出场。

  为什么说这场戏宫羽是主角呢?因为扳倒谢玉必须通过卓家(卓鼎风掌握了谢玉太多秘密),要作为亲家的卓鼎风帮忙对付谢玉,必须让他们反目,而宫羽则掌握了这把可以让他们反目的钥匙,其他人都是打辅助的。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宫羽刚开始演奏的时候,故意弹了一首《凤求凰》,勾起了长公主追思伤心往事,为后来宇文念进来认亲做铺垫,也为长公主后来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长公主这个眼泪真是……我见犹怜。

  谢玉察觉到长公主情绪的异常之后,要求宫羽换曲,这个时候,岳秀泽出场了。

  岳秀泽的目的是为了争琅琊榜名次,他也许知道什么,因为他说了一句“谁知道今晚会发生什么,谁知道还有没有明日”,但他掌握的信息应该比较有限,只知当晚有大事发生,所以要急着和卓鼎风比试。

  岳秀泽的挑战让卓鼎风很矛盾,如果尽全力,一定会被夏冬和蒙挚看出来他与內监案的关系,不尽全力,则必败无疑。

  在谢玉的百般暗示下,他最后选择了后者,断了腕脉,这又导致后来谢玉跟他翻脸翻得更有恃无恐(否则以卓鼎风的身手,谢玉肯定也会忌惮他狗急跳墙过来以命相搏啥的)。

  之后宇文念跟景睿相认,引出景睿生世之后,宫羽点上了最后一把火。

  由此,谢卓两家的仇恨开始种下,谢玉惊慌之下,选择灭口。

  后来因为弓箭被断,谢玉暗中调来巡防营,而言侯和夏春在门口步步紧逼,长公主以命相要挟。

  这里说一下,长公主的要挟我觉得其实更次要一些,主要言侯的分量摆在那,他出现在谢府门口时,其实谢玉已经败了,长公主拿把刀充其量算个引子,起不了决定性作用,这个后面我会详细说。

  最终,谢玉束手。

  为了这一天,梅长苏做了多少准备呢?

  其实从第一集就开始了。

  蔺晨跟梅长苏聊天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萧景睿虽然与夺嫡之事毫无牵扯,但他父亲宁国侯谢玉却不是”,这时候他们已经把谢玉的底查得差不多了。

  而关键的还在于后面,他逗飞流的时候,看似无意地提起来说要去南楚。

  他去南楚干嘛呢?第15集,在蔺晨传来飞鸽传书的时候,长苏说,叮嘱他“四月十二之前务必进京”。

  四月十二日之前进京的,是岳秀泽和宇文念。

  发现了吗?南楚使团进京的时间,是梅长苏和蔺晨早就安排好了的(后面提到南楚信占卜,还可以距此大概推测蔺晨用了哪些手段骗这两人进京),所以梅长苏进京,一开始看似犹豫不决没有选边,其实早就决定好了,是先帮誉王对付太子和谢玉的,至于后面霓凰犯险那件事,他也是顺势而为针对太子党。

  当然,越贵妃居然敢对自己女朋友下手,这更加坚定了长苏对太子党出手的不遗余力。

  长苏进京之后,先住在宁国侯府,这个看似无意的举动,其实也是精心安排的,一方面是为了迷惑太子党,给自己更多时间准备,另一方面应该也是有探查侯府的意思(毕竟飞流在侯府内飞来飞去也不是乱飞的)。

  还有,夏冬查庆国公案子发现谢玉是太子党,谢玉为了瞒住秘密不惜京郊设伏截杀,结果最后夏冬告诉他,压根不打算说出去,是誉王自己查到的。

  其实细想一下,再联系第一集梅长苏从双刹帮手上救下卓青遥等人,就会发现,这个消息很有可能是梅长苏设计透露给誉王的,就是为了让谢玉提早和誉王摊牌,这样誉王就会全力对付谢玉。而夏冬能查到这个消息,可能也少不了江左盟在暗中提点,此事之后,夏冬便不再顾念谢玉的一点“旧恩”。

  而对于萧景睿,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长苏应该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对付谢玉才刻意和他结交的,但很多事也尽量在和他撇清,不让他知道(比如谢玉刺杀一事,是萧景睿自己误打误撞发现的),可以说长苏对他是一半真心一半利用吧。

  这些铺垫,从本剧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

  而在正式动手之前,他也做了很多布局。

  首先,內监被杀一案,虽然卓家早就招揽高手入京,但从情势上来说,更像是谢玉被逼得提前出手的一个险招,因为当时太子党的户部、礼部接连失守,为了挽回劣势,谢玉不得不攫取更大的权利,由此把手伸向了御林军统领这个位置(当然,他可能早有打算,但是应该不至于这么快出手)。

  內监案发生之后,夏冬奉命查案,一方面是悬镜司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梅长苏和蒙挚在有意地把夏冬往宁国侯府引。

  年前还发生过一个事情,就是言侯密谋炸死皇帝一事,由于在这件事情当中长苏起到的作用,本剧另一个有着热血风骨的人物——言阙慢慢偏向了梅长苏一边,他四月十二晚上出现在侯府门前这件事情着实蹊跷(因为按照豫津和景睿的关系,就算真的不回去留在侯府睡一晚,应该也是正常的,言侯犯不着亲自过来要人),虽然当时言阙还没有要帮长苏,但也应该是长苏安排人通知了他豫津在侯府会有危险。

  宫羽刺杀谢玉这件事情就不用细说了吧,应该大家都看得出来,就是纯粹为了把消息透露给誉王,好让誉王以为自己在主导这件事情,也可以借誉王的手,把谢玉彻底扳倒,毕竟当时靖王殿下还只是个雏儿。

  第20集,谢玉说誉王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谋士兵攻一品侯府,长苏说:“为了一个谋士当然不值得,但如果能把侯爷从朝堂上踩下去,你说誉王会不会做呢?”

  这话说得很准确,也很符合誉王心狠手辣的性格,虽然当时他认为长苏倒向了他,但对他来说,保住长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打倒谢玉,这也是为什么相比于靖王,誉王注定不得人心的根本原因。

  我们来捋一下长苏安排的这些关键人物的作用。

  宫羽的作用是扰乱长公主心神,更重要的是作为当事人把当年的真相说出来,造成谢卓两家不两立的局面。

  夏冬和蒙挚的作用是震慑住谢玉,好让谢玉没法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事情抹平过去,尤其不能轻易灭了卓家的口。

  岳秀泽的作用是削弱卓鼎风的战斗力,让谢玉真正动灭口的心,其实如果谢玉不先动手的话,卓鼎风不一定有这个魄力和他翻脸的,后面21集长苏问了他这个问题,他回答的是“不知道”,所以其实这件事情,还是得逼着谢玉先动手,而岳秀泽比试的剧情,并没有大家看起来的那么多余!

  宇文念的作用是为了作为揭开景睿生世的切入点,并且作为直系亲属作证,毕竟凭宫羽一个人,是没有说服力的。

  誉王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事态的发展,以及给谢玉扣一个绝杀,否则不管谢玉犯多大的事,如果没有誉王出手的话,都是死不透的。

  长苏要借刀杀人,当时场上最利的刀,非誉王莫属了。

  还有一个人的作用,可能被大多数人忽视,甚至可能完全没有人注意到。

  豫津。

  我前面说过,最终让谢玉就范的是长公主手里的那把刀,但根因却并不是长公主,而是言侯,而言侯之所以会来,是因为豫津在谢府,誉王或者长苏应该派人去通知过他。

  言侯的到来,给局势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注意一下,你会发现,巡防营统领欧阳迟的反应很微妙,和誉王对峙的时候,他特别硬气,完全一副不把誉王放在眼里的态度,一口一句“奉命行事”,而言侯来了之后,他头更低,眼神也立马变了,用一个词来说,就是“秒怂”。

  不得不佩服导演和这个演员,欧阳迟看言侯的那个眼神简直绝了,害怕中透着尊敬,惶恐中透着犹疑,甚至还带着些许微妙的感动,显得极度矛盾。

  再加上那一句诚惶诚恐的“末将忘了谁也不敢忘了您啊”,活脱脱像一个小兵见到了自己崇拜已久的将军。

  从这个微小的动作中,可以看得出来当年的言侯爷是怎样叱咤风云的风采,那样的风采让无数欧阳迟这样的军人,一生都在仰望啊(所以知道言侯当年有多牛逼了吧)。

  而谢玉呢,谢玉一听说言阙来了,脸色立马就变了,当时已经察觉到事情不好办了 ,后面府门前言侯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谢玉的失败。

  因为“刀斧挟身而不惧”的言侯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往上走,那谢玉能怎么办?杀了他吗?

  无论如何都已经是死路一条了,而长公主的拿把刀,只是给了谢玉一个顺势而为的理由而已。

  对于长苏来说,扳倒谢玉,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说是目的,是因为谢玉在赤焰案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算得上是林氏一族最大的仇人之一,你看24集,知晓真相的夏冬在城门口看谢玉那种吃人一样的眼神就知道,处于整个案子最中心的长苏,要说不恨谢玉是不可能的,只是为了大局,他不得不暂时放他一马。

  说是手段,是因为谢玉的倒台直接引发的是太子党的没落和靖王的崛起,以及赤焰真相的一步步揭开。

  谢玉发配黔州之后,夏江多次派人出手暗算,但都被江左盟的人帮忙化解了,我倒觉得长苏也不是非要帮他,只是时机未到,谢玉死了手书会公开,而当时靖王羽翼未丰,并不是揭开赤焰案的良机。

  第51集,谢玉死讯入京,长公主和景睿从谢玉手书中看到了赤焰案的真相,最终决定把手书交给当时已经成为太子的景琰。

  谢玉的死的时间很巧,感觉多半是人为的,出手的人无非就那几个,夏冬的人有出手可能(但可能性较小),夏江留下的一些党羽也有可能对谢玉下手(江左盟彼时肯定不再保护谢玉了),但最有嫌疑的还是江左盟,不过从长苏知晓真相的反应来看,不是他的安排。

  这赫赫扬名的一品侯府,最终都化为了泡影,也算得上是谢玉自作孽不可活吧。

  只是,比起九泉之下的七万赤焰冤魂,这么死确实有些太便宜他了。

  ▼往期精彩▼

  那个提2万块包包的女孩,被婆婆羞辱,吐口水、骂贱货都不还口

  口述 | 我嫁给了睡一张床的哥哥,我们的故事说出来都没人信,你信吗?

  重温甄嬛传:论起来,10000个浣碧,比得上半个流朱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