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经典观后感集
《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是一部由谢徽执导,梁文道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现在这个时代,以综艺的形式来宣传,弘扬中国文化是绝对的不易,《一千零一夜》做出如此大胆的尝试,也是绝对的一大突破,虽然观看人数不多,但还是值得点赞,也希望更多的当代年轻人能够多关注中国历史,做到人不忘本,方能弘扬文化于天下,宣推历史于世间。
《一千零一夜》以最简单的形式给予大众精神食粮,实在是值得观看。
《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观后感(二):一千零一夜?
睡前听听他的讲评和解读,总是能引领着我们向生命中更高的心灵层次迈进。
好像已经习惯了每晚都听他的一千零一夜了。
最大的希望是这个节目不要停。。。。。。。。。。。。。。。。。。。。。。。。。。。。
。。。。。。。。。。。
。。。。。。。。。。。
。。。。。。。。。。。
《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观后感(三):一千零一夜
在现代的媒体技术下来体现传统,用新媒体方式来读书,来介绍书籍,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恐怕是最有受众最有深度的节目。之前的《开卷八分钟》由于种种原因停播,让好多读书之人惋惜,幸好,道长并没有丢失爱书人的热忱,一起听完这一千零一夜故事。 我们所承续的人类文明传统,其实是一代又一代人变革的成果。从600年前的文艺复兴,到 100 年前的“五四”运动,总有那么一批人, 在大胆地想象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所以,回顾经典,就是回顾往日的先锋。
《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观后感(四):一千零一夜
在现代的媒体技术下来体现传统,用新媒体方式来读书,来介绍书籍,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恐怕是最有受众最有深度的节目。之前的《开卷八分钟》由于种种原因停播,让好多读书之人惋惜,幸好,道长并没有丢失爱书人的热忱,一起听完这一千零一夜故事。
我们所承续的人类文明传统,其实是一代又一代人变革的成果。从600年前的文艺复兴,到 100 年前的“五四”运动,总有那么一批人, 在大胆地想象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所以,回顾经典,就是回顾往日的先锋。
《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观后感(五):20190626 第四期 互助论:被遗忘的另一条路
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
左翼:市场是资本主义也是会压迫人,互相帮助的精神是根本,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其实是不用则退,政府吞没了所有的个人职能,剥夺了我们个人的本能
资本主义是不好的,国家机器是不好的。马克思主义想先掌握国家政权,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相信强有力的中央组织。无政府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
《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观后感(六):语言,社会博物,人际智能,存在与精神信仰智能发达的文化人
人称“道长”,香港文化人、传媒人。 梁文道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哲学系毕业。——接受过科班的哲学理论教育。
从1998年开始,梁文道就不断活跃于香港文化界、知识界,足迹范畴从大学讲师、文化从业人员、自由撰稿人、电视电台节目主持人、牛棚书院院长、中学校长、商业电台台长、电影创作人和剧评家、作家、书评家、食文化研究人、时事评论员、乐评家,到公共危机处理专员、环保权益维护者、香港爱护动物协会的动物保育大使和观察员、古迹研究员、文化推广研究学者、艾滋病权益维护义工等。2008年,梁文道皈依了南传佛教。
《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观后感(七):一千零一夜,我希望永不结束
我只想说,伴随这个节目,我自己坚定的三观逐步得到了某种印证,并且慢慢丰满。逐步完成了很多对世界对国家以及对社会对个人的深度思考,这个收益真的不是“受益匪浅”可以浅显概论的。
只要这个节目还在,四季以来持续都是逼进满分。我就觉得,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们,是具备欣赏真善美的能力的。我就感觉特别特别欣慰,我自己长期以来也是坚信除了网路上的键盘侠之外,“沉默的大多数”是存在的。
不是说从节目学到多少知识,而是透过节目,你会明白,你的所知是那么那么少,有种开天眼的感觉。正所谓“大多数人的问题,都是书读的不多而想的太多”
近年来,持续关注“看理想”的各种文化综艺节目,粗略总结了下自己欣赏的知识分子形象:基本都是拥有多种文化身份多种文化视角,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从小不是在内地接受教育。比如梁文道马家辉等等。他们都有一张从小没受过欺负的脸(和灵魂
《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观后感(八):道长温淳有力的表达
李健吾说批评家是“学者和艺术家的化合”,我觉得道长的点评也体现了这一点。
在推荐偏文学多一些的作品时,能感觉到他比较注重传达自己对整部作品的审美体验,以及作品给他的独有印象,他会抓住作品中最鲜明的印象加以提炼和简化,总结出作品最突出的特点,这种点评方式很直观,可以让观者和听者更容易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整体脉络和结构以及作者的创作用心。
读作品片段而后讲解片段所呈现的观点这个环节,我很喜欢。在我看来这已经算进入深入解析的范围了。这个环节不仅能加深观者听者对作品的细节、印象、作者的表达风格的理解,而且可以透过道长对这个片段的解析和自己对这个片段的理解作比较,起到一个补充生发的作用。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道长讲的内容太琐碎,还有被教训的感觉,但是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我觉得他讲的内容是细致而不是琐碎,就作品内容这个层面说,我理解的琐碎是指无意义,细致是指精华的部分。试问道长讲的哪句话是多余且毫无意义的呢?他的讲解已经算很简练明晰了吧?至于被教训的感觉,我是真没感觉到,我感受到的反而是他真实而诚恳的表达。
《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观后感(九):所谓“自由而无用”
形式很单一,但却很日常、亲切,充满了烟火味,这更符合深夜食堂的味道。只是这份宵夜,不是食物,而是精神食粮。但跟一般的书评不同,梁文道聊书、聊阅读,他不喜欢拆解书里面的内容,也不会一股脑地把自己读后的见解灌输给观众。
他从读这本书需要了解的时代背景、社会情况说起,从写这本书的作者的出身和经历聊起,引发观众去读这本书的兴趣。并且,会朗读书中经典的语录和片段,来谈自己为什么推荐大家去阅读这本书。
真真切切地把一本书放到你的面前,让你自己研读思考,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
《一千零一夜》的节目形式,在如今这样一个快消费的时代里其实很不讨喜,大家都希望看完节目能相当于看完这本书。
我们都在追求听完一节付费课程就必定会在职场有所获得,看完一个教程就一定能学会一个新的技能,不希望把时间花费在“无用”的事情上。
我记得,梁文道在《常识》一书的开头说过:“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那些现在在很多年轻人眼中无趣,高深,玄虚的知识,曾几何时,只是一种常识。
《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观后感(十):所谓名著,是超越时代的存在
拍摄:本季的场景拍摄、音乐方面已经非常成熟。虽然我平时更习惯听音频,但视频中的场景取景、书摘朗诵、道长本人的深情投入讲解及衣品都实在太过良心,所以我还是会先盯住看一遍(完全不催眠好么....)。此外,应该是从上季开始,内容与场景也有了更多的互动,我甚至逐渐能接受本季中部分在闹市的取景了(是的,从《荒原》那集开始....)。
内容:本季中已谈到的著作理解难度、延伸的话题深度应该高于前几季。大概是制作团队考虑经过前几季的铺垫,是时候引入这些难啃、晦涩的但又能令人深省,或者说有一种启蒙、觉醒作用的经典著作了。
道长的讲评依然精彩,从历史背景、相关著作、人物的介绍都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再到书中具体哲学、社会现象问题的提出和看法观点的铺陈也都富有逻辑。道长曾反复提到“《一千零一夜》是作为一档导读节目而不是替你读书”,对比时下各种“几分钟读名著”“给你XX干货”节目,观众应该能觉察到《一千零一夜》本身是有话要讲的,而道长也把握的非常好,我常常会边听边反复思考比对当下,抛出了很多之前想不到问题,真正的激发好奇,促使去了解更多。
最后,在“文艺复兴”这集后来评,是真的被节目最后道长提到“但丁如何回应屈辱返乡条件”的故事感动到了,他说:“文化中有种力量使我们追求人的尊严,这种尊严使我们超越所有俗世束缚、政治、黑暗,让我们的生命得到归宿和保证”。
能听到这样的节目,真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