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读后感摘抄

2020-03-14 23: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读后感摘抄

  《阿加莎·克里斯蒂真实人生》是一本由[法] 安娜·马丁内蒂 / [法]纪尧姆·勒博 / [法]亚历山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1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精选点评

  ●阿婆真是个可爱的

  ●阿婆的自传是一本大砖头,其实看这本就很好,普通读者用一小时了解阿婆的一生,阿婆迷可以发现很多彩蛋

  ●阿婆嫌弃波洛又赶不走他的样子有趣

  ●很有趣

  ●没读此书之前喜欢阿加莎是因为她的作品,读了此书之后是因为她的个性更喜欢她。原来阿加莎本人不喜欢波洛,是真的吗。

  ●其实这本书的名字是《赫尔克里.波洛被嫌弃的一生》

  ●一小时看完一生。最悲哀的是时光

  ●喜欢这种绘本,虽然只是简单勾勒了阿婆一生中的一些片段,但从中也能感受到她跌宕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内心深处的一些孤寂成功的一生也有很多无奈悲情。。。

  ●波洛和阿加莎的对话挺逗的。这很波洛!

  ●#每晚一本书# 第85本(补) 1.金句无法创作命运,命运会不请自来。 2.精华:一条,一本优秀侦探小说关键在于,必须要有个人物,他明显可疑。但出于某些原因,又不能太过明显:被指控的那个人不太可能犯下这桩罪行;二条,人人都做,但他们的梦不一样。那些夜里在脏兮兮脑袋瓜里做梦的人,天一觉醒来发现不过是虚幻一场;要小心那些在白天做梦的人,因为他们会睁大眼睛做梦,用行动梦想变成现实;三条,秘诀很简单。你选好一个凶手,然后潜入他的灵魂。你要想尽办法掩盖罪行。接着你要再从头开始一次,这次将自己置于旁观者角度。 3.思考:这书算是漫画名人传。用虚实交错的手法交待了一个道理作者创造人物,多少携带着些自身的人格碎片晚安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读后感(一):不过是又一场奇妙旅行

  以1926年末那一场为期12天、影响深远(对阿婆的书粉来说,尤其深重)、精策划的失踪案,拉开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精彩一生的帷幕。 在第一任丈夫外遇出轨并摊牌后,阿婆写过威胁自导自演过失踪自杀案,并拖了两年才签了离婚协议,我坚决承认她对他还存有什么留恋,她不该是这么个……不时髦女郎——只不过是不舍那十多年的青春,只不过是愤慨他的自私自利吧!我也坚持认为,阿婆沿用着第一任丈夫的姓氏,仅仅是因为习惯了,或许,也有一丝时不时以铅字提醒那个自私男人意思——看,你不愿意看到的贫穷疾病等等不美好东西,都随着你一起,离我远去! 很好,阿婆遇上了真正的长久坚贞爱情拥有女儿、外孙的亲情,她的畅销书给她带去了财富,她上战地当过护士也尝试过四处旅行、考古的精彩生活,她被英国女王授予了爵士头衔,她在85岁高龄时在自己沃灵福德的中安然赶赴下一场奇妙之旅。 波洛先生始终与她同行——作家就是有这样的一个好处,尽管他们看起来或许形单影只,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始终人声鼎沸。 我很感激,阿婆有预谋地提前一年(1975年)把波洛先生写死了,随着《帷幕》而来的波洛的讣告,赋予这位大侦探毫无瑕疵的完美安息——我无法容忍除了阿婆外的任何人对赫尔克里进行任何的勾画! 跟波洛永远存在于侦探迷的心中一样,阿婆也永远活跃在书粉的心中——作家就是有这样的一个好处,他们同他们的作品隽永流芳……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读后感(二):路转粉

  久闻阿婆盛名,一直没有拜读,记忆中接过罗杰疑案,但似乎没看。

  我们本科班全班34个同学来自17个不同的省份,每个省份招两人。同为吉林省的小姑娘极力推荐阿加莎的书,她喜欢的不得了。那时候我对悬疑并不感冒(现在仍是),满心沉浸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不能自拔,所以日日看的都是《古船》《白鹿原》《马桥词典》《狗日的粮食》以及余华和刘震云的中国故事。

  在吸收了非常多接地气的气息之后,反而渐渐忘了同学推荐的阿加莎,不过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看到或听到阿加莎的名字。

  前段时间听边江大大讲东野圭吾(他的书倒是看了几本),了解到本格推理小说,边江说本格推理小说几乎被阿加莎写到了极致,《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罗杰疑案》等等几乎都是不可逾越的巨著。可能是被说的太多,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大概,反而不太有想看的欲望了。推理小说在这点很不吃香,如果太有名难免被剧透,可是剧透了的推理小说就会丧失很多魅力。以至于到今天,我还是没有认真读过一本阿加莎的书。真是遗憾。

  遇到这本书也是一场偶然,最近不知怎么看了很多漫画,发现很多漫画可以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更多,当然看起来也很容易,阅读感受非常舒畅。在看漫画的过程中遇到这本书。

  从一起案件开始(特别像消失的人),认识一个敢作敢为的女士。她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一战期间当护士救治伤员。发现丈夫出轨,加之母亲去世,果断离开。环游世界。写下丰富的想象力。考古学家。这些事情不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而是按在我的记忆顺序。这么看来我最佩服她在战争期间的勇敢和奉献。

  其次印象深刻的就是和人物对话,她笔下的人物经常跳出来跟她交流,虽然很多并不是她愿意的,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才会有宏达的想象力吧。而那些人物是怎么第一次出现在她脑中呢。作家是否真的都是天选之子,她们原本就注定会和那些精彩的故事相遇,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所以王小波说他宁愿过波澜壮阔的日子也不愿意让平凡抹去他的艺术意识。好吧,这一段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即便她不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也是一个非常值得赞美的女性,对爱情的态度,对未知的向往,对志趣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社会的责任,她几乎都按自己的意志完成了,她就是我追求的样子,不为生活中的苟且太过费神,在并不美好的环境下(两次世界大战),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做个真正想成为的自己。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读后感(三):可爱的阿婆

  这本漫画讲述的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生,从阿加莎消失的一周开始,用正序的方式诉说。

  阿加莎的童年、阿加莎第一次体验飞行、第一本小说、第一次婚姻等等。从这本书感受到阿加莎确实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女性,也在当时的社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还巧妙的运用了她笔下“波洛”这一个人物,与阿加莎对话,虚实结合,趣味无比。“波洛”死去之后,报纸上面还刊登了这则消息,估计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因为一个虚构人物去世而登报的吧。阿加莎从小就是头红发,所以总能在人群中一眼看出,我最喜欢的就是观察她头发颜色的变化,感受时间的变化。

  本书的画风我也很喜欢,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露露,卷发小女孩,欧美风。

  以这种方式叙述自己的一生,我觉得还是蛮有趣的,比一些大部头看起来轻松了许多,人物也更加活灵活现了~

封面阿加莎和波洛阿加莎的第一次婚姻,可随意了~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读后感(四):如何成为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

  文/舒念

  在标注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传记作品,犹记得学龄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然而我对它的记忆也就仅止于作家和名称,大概是潜意识里对人类满上的一生存有一种倦怠感,或是心里明白无论什么样的人物,其真实的生活总会回归平凡……总之,大部头的传记作品一直非我所爱,而这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绘本大概是第一本真正读进去的传记了。

  除去绘本的形式之外,主角是传记作品的重点,大概没有几个人没看过阿加莎的侦探小说吧,即使不读书的人,应该也对《尼罗河上的惨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耳熟能详,更遑论德普还参演了2017年重新翻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给人的印象大概和柯南·道尔或艾勒里·奎因相似,作为专业的小说家,时常静坐桌前叼着一根烟或一支笔,构思一桩新的谋杀案。

  然而这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完全打破了这种印象,开篇像阿加莎本人会写出的侦探小说一样,从女主人公的失踪开始写起,在这样的案件中,第一个被怀疑的一定是出轨的丈夫,然而就在大家试图探寻事件的真相的时候,阿加莎又再次出现在公众的眼前,只是,化名为丈夫出轨对象的名字,并拒绝提供自己失踪的详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生就这样缓慢的掀开帷幕。

  作为一位生于十九世纪的淑女,阿加莎的一生并非全然一帆风顺,幼年丧父的经历或许是人生转折的开始,成年后经历战争,阿加莎成为一名护士,开始了解到药剂,而后嫁给第一任丈夫,也经历了一次英殖民地的环球旅程,而后遭遇出轨,最终离婚,又遇到了身为考古学家的第二任丈夫,开始新的人生……她的一生似乎都没有停下脚步,在人生的旅程中不断接受新鲜的事物,将自己的作品带上舞台又带上银幕,她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揭示了一个普通读者完全不了解的阿加莎,真实的所在,不仅在于展示阿加莎本人的经历,更在于阐释这一切留下的影响,传记作品的价值就在于我们通过对人物生平的了解,从而分析他/她为何会做出一些选择,又如何成为我们现在了解的模样。

为什么男人总是背叛你? 你这话说得也太严重了!也许因为我并不真正需要他们?又或者,因为他们从来不了解真正的我?

  阿加莎的一生共创作了80多部长篇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十七部剧作,没有几部作品是完全坐在家中闭门造车的产物,大多都是在人生路的间隙中完成,这也令每一本书都拥有自己的独特色彩。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就诞生与阿加莎本人被困车中24小时后的灵感迸现。

  在这本书中,阿加莎还能与自己的角色对话甚至争执,这大概绘本独有的魅力,我们在阿加莎留下的只言片语中追溯一个真实的人物,但终究还是基于自己的想象,而这样虚构的表现方式正是让读者从虚构中攫取真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作者本人的畅想也应当如是。

  注: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至今其著作曾翻译成超过103种语言,总销突破20亿本,只有圣经与威廉·莎士比亚的著作的总销售量超过了她。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读后感(五):遇见阿加莎,你的人生为何极致成谜

  在已离世的女性作家中,“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我最想与之聊天的一位。手握用之不竭的悬疑小说IP,坐拥数倍于他人阅历的生命体验,这样迷人的女作家谁不喜欢?

  在埃及,我试图“遇见”阿加莎。她创作《尼罗河上的惨案》所住的阿斯旺老瀑布酒店至今仍营业;坐尼罗河的邮轮前往卢克索,能沿途收集夕阳里的神庙石柱,深夜缥缈的宣礼声,体验阿加莎和尼罗河互相成就的神秘感。

  只是追星打卡式“遇见”并不足够,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女人一生如谜?

  最近读到一本“脑洞”很大的传记绘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由法国的犯罪小说编辑安娜·马丁内蒂、犯罪小说作家纪尧姆·勒博撰写,艺术家亚历山大·弗朗绘图。阅读前我担心会吞到“冷饭”,毕竟“推理女王”本尊留下的自传,早早晒出大量“幕后花絮”,末尾霸气收尾——“我现在75岁,是该封笔的时候了,因为就生活本身而言,我想说的都已经说了。”

  “女王”不想说的,果然沉默到底。但隐藏起来的时光,偏偏对她一生创作影响甚大。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里,3个法国人就毫不客气地“扒”出秘密,作为全书核心线索。

  1926年12月,阿加莎第一任丈夫阿尔奇博德·克里斯蒂宣布出轨,坚持要娶年轻貌美的情妇南希·尼尔为妻,因此向已是知名侦探小说家的36岁妻子提出离婚。12月3日晚上,阿加莎哄女儿入睡后悄然离家,此后失踪了10天。阿加莎的车在一个偏远地带被人发现,后座上留着她的大衣和驾照。

  《每日邮报》为有关“阿加莎失踪案”的所有信息给出100英镑的悬赏,当局出动了1.5万名志愿者,派出搜救犬和飞机寻找线索。警方甚至怀疑她被丈夫谋杀了,舆论场更是热闹非凡,有人怀疑阿加莎用此伎俩宣传新书《罗杰疑案》;也有人说她定是想策划一场曲折离奇、精密布局的复仇行动。

  10天后,有人发现,原来阿加莎在哈罗盖特的天鹅水疗旅馆活得好好的,而且是用丈夫情妇的姓氏办理了入住手续。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里,作者说这是阿加莎笔下的神探波洛策划出的戏码!彼时深爱的母亲刚去世,丈夫出轨,阿加莎心力交瘁。没人知道是否有人陪伴她,于是绘本安排虚构的波洛降临在她精神的“至暗时刻”。同为著名“毒舌”的二人,有针锋相对的分歧,更蕴藏了彼此理解的体谅。

  绘本里,一边是所有人在焦头烂额寻找失踪人口,而另一边,作者脑洞大开地请来“福尔摩斯之父”阿瑟·柯南·道尔,让他去向占卜师打探“神探波洛之母”的去向,也借助占卜师的眼睛,展开天才小说家顺风顺水又忽然跌落的前半生。

  阿加莎是天生的侦探小说选手,也注定被波澜际遇一次次改写剧本。幼时阿加莎即表现出“黑暗系潜质”,时常幻想出一个眼睛灰蓝色的“枪手”,以及家宅可能藏着几间密室;18岁只花了两天就写出人生第一部小说,20岁随母亲去埃及住了3个月,21岁完成第一次飞行,在短时间内接到5个求婚。

  结婚后丈夫奔赴前线,阿加莎跑去当起战时医院的护士(该经历激发了日后创作的“投毒”梗),战后夫妇俩进行长达10个月的环球旅行;连续出版热销小说《斯泰尔斯庄奇案》《暗藏杀机》《罗杰疑案》,稿酬丰厚可以任性“剁手”买买买。

  但是最痛苦的1926年还是到来了。

  阿加莎个人强行“自愈”的失踪10天,是拒绝向世人公开的谜。有研究发现,阿加莎还是“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宣泄痛苦了,用一个陌生的笔名,把这段过往融进一本极冷门的小说,且毫无昔日作品的通透感,满满充斥着对现实的困惑。

  当我们现在“复盘”,后续剧情看起来很明朗,爬出困境后的阿加莎“逆风翻盘”,事业上一路开挂。正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的场景中,占卜师以万分震惊的神色对柯南·道尔说,此刻他能预见,“这个女人的过去和现在,都无法与她的未来相比”。

  阿加莎在自传中表露心迹,想要重新开始,“只能彻底远离那些彻底摧毁我生活的事物”,“经历了很多事情后,在英格兰我已经找不到平静了”。

  命运总是随机分配悲剧的剧本,而阿加莎心底的火焰没熄灭,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她勇敢、好运地选择了一条绝地求生的路径。1928年,极偶然地决定搭乘一次东方快车,参观伊拉克的考古遗址。这趟旅程,帮助开启了阿加莎的第二段爱情、考古经历,以及未来惊艳全世界的写作灵感。

  我读过她唯一一本游记《说吧,叙利亚》,写了和丈夫马克斯·马洛温考古的故事。对阿加莎而言,考古成果是珍宝,但真正的宝藏尚待挖掘,永远藏在日常生活中——她的人格魅力也在此,竭尽全力穷尽生活和自我,又很乐意和世界简单温情地分享出来。

  这个时髦漂亮的女人,最终把有限的岁月兑换成了五花八门的身份,如小说家、护士、旅行家、考古学家、剧作家、女爵士。暮年的阿加莎最佩服爱斯基摩人,“他们会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为年迈的母亲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之后便独自踩着冰雪离去,一去不回……对于这种充满尊严、毅然决然地告别人生的方式,人们应该感到骄傲。”

  人生极致如深海,未必我们总能解答每个谜底,但确定的是,我们每多走的一步都算数,每多看的一眼风景都是希望的钥匙,别认命,试试看。

  如果能穿越时空,大概我和阿加莎会相遇在她人生最迷茫的节点,就在那家水疗旅馆。眼下生活的一切那么糟糕,阿加莎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即将登上一列叫东方快车的命运火车,在埃及下榻的旅馆会被一代代书迷朝仰。

  又或许她一直知道自己是谁,忽然接收到“神谕”,这一生注定要成为了不起的阿加莎。

  所以我会很容易在大厅里找到这个沉默仓皇,却难掩光芒的女人:“你好啊阿加莎,我觉得你好像外星观光客,来地球横冲直撞。”

  阿加莎也许会淡淡一笑:“啊哈,来都来了,不妨体验一遍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