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精短小品文1000篇》系列二
文/黄小平
小时候,幸福是一样东西,得到了,就是幸福;长大了,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是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领悟了,就是幸福。
小时候的幸福,是物质化的,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是一样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一颗糖、一只苹果、一件玩具,都能给我们带来幸福。
但有的人,一直没有“长大”,一直没有“成熟”,一直把幸福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只不过是幸福的胃口大了罢了,从一颗糖、一只苹果、一件玩具,到金钱、房产和美色。但这种物质化的幸福,最容易引起一个人的贪婪,而贪婪,正是吞噬幸福的罪魁祸首。
只有内心的幸福,才不会被外物所牵制、所奴役,幸福,才会像一只自由的飞鸟,飞向内心的纯净和高远。
我崇尚的幸福,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一种领悟,是内心的从容、平和与快乐。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内心一种幸福的感觉,只有内心有幸福,才会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摘自《黄小平精短小品文1000篇》)
文/黄小平
“笑太能让我感到幸福了。”那人兴奋地说。
“好吧,那我就给你笑。”上帝说。
那人从上帝那里得到了笑,便毫无节制地笑起来。他从笑中感到了从来没有的自由和快乐,他欣慰上帝给了他笑。可笑着、笑着,便收不住了,他开始笑得弯下了腰,笑得捂着了肚子,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笑得流出了泪水。他的脸,扭曲成了一张哭脸。笑,给他的不再是轻松和愉悦,而是痛苦和折磨。他强烈要求上帝帮他止住笑,帮他收走笑。
“笑是需要节制的,幸福是需要节制的。没有节制的幸福,是一种痛苦。”上帝说。(摘自《黄小平精短小品文10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