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次饭没》经典影评集
《你次饭没》是一部由赵英男 / 李雪琴 / 张琳执导,脱口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吧 觉得只有李雪琴接地气,其他人真是散发着一种优越感说着一些不关痛痒的痛苦
●相比与第一季,第二季做的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内容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真实的展现了年轻人的焦虑,会给人以安慰并提醒你未来的道路。挺不错的一档吃饭聊天小节目。“世界荒诞无比,有我和你一起。”
●李雪琴圈粉
●好下饭的综艺
●01逻辑自恰 高校社会责任感 02蹦蹦的诗和远方 07对清北人的应聘能力大吃一惊 08人生游戏很酷 能有共鸣 有点儿意思 但作为节目主题感弱了点 节目质量参差不齐但出第二季还是愿意看
●虽然这个综艺,简朴又随意。但是,特别减压治愈!!! 看到大家过的都不好,我就放心啦! 人生的这段迷茫期,“清北”、985、海龟、大拿都没有错过。 所以~面对矛盾又缺憾的自己,要宽容一点,找到真正舒适满足的方向最重要。 因为,你从来都不是最棒的。生命短暂,要尽兴。
●大家在一起好有趣啊 (李雪琴C位)
●2019.4.26-5.2。璞玉。“看到大家都过得不好。我也就放心了。”我可太喜欢看一群优秀的废柴talk shit了。
●好喜欢这种一群人聊天打屁的节目啊!听着别人的人生故事和烦恼,是最好的慰藉与陪伴。希望第二季招商成功!
《你次饭没》影评(一):真的很好看的综艺
每一期都很好看了,清北硕博聊人生种种,感觉95后活得很通透了,会想自己这个年纪的时候怎么对人生没有这样那样的领悟,虽然主题是焦虑,年轻人活得很丧,种种,但我觉得年轻人爱看这种各自聊天分享的感觉,并且学霸们如果能成为那群00后10后小盆友的偶像,更是未来可期,像张琳这种自我要求超高,超自律,有教养的很真实可爱的女孩子也很吸粉的,别的电视没见过张琳这种学霸养成记,老阿姨从此迷上了有趣的灵魂,胡老师棒棒哒,大令也太搞笑了!!
《你次饭没》影评(二):杨老师迟到的粉丝:
作为廉价劳动力的本学畜秃头女孩,一开始是冲着搞笑/下饭来的。
秉持着被奇葩说第五季疗愈的校园生活困扰后、回头客看看番外节目的想法,看你们这档节目时。
真的疗愈了。
不是被奇葩说那酣畅淋漓辩论后蔡康永老师抚慰的疗愈,而是“成长中”的成年人的同步疗愈:
看着男男一本正经翘大脚丫子表达焦虑、张琳就像身边每天睁眼说瞎话模样的巨婴同门、李雪琴简单粗暴地戳破前面两位的泡泡、杨老师一针见血地陈述生活、或是社会的真实让大家知道成长到毕业的年纪、成人的年纪时,社会是我们遇到的最残忍、最容易触及的一块天花板。包括后来的高嘉成?(写错了请原谅/说明你最近业务还有上升空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虽然看到这档节目时你们已经播到第三季了,无比庆幸你们坚持下来了、同步追我肯定秒放弃
《你次饭没》影评(三):我的焦虑就是“看到你过得太好了”
“知道你过的不好,我就放心了”,感谢你们说出了我的心声,如果对于我来说更准确一点应该是“知道你过的也不好,我就放心了”
朋友们原谅我,其实我很矛盾,看到你们过的那么好,我在嫉妒和祝福中徘徊。嫉妒你,总是脑补你没有那么好的画面;祝福你,我的理性和素养一直在捶自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为以前在朋友圈里晒过的美景,美食,和美图,感到抱歉,对不起朋友们,那并不是真实的我。真实的我就是那个啥也不行的人,我一直在找原因,原因告诉我是智商和毅力不够造成的。毅力不够是因为我承受不了工作给我带来的挫折和压力;智商不够,是我比较困惑切不服气的地方,我只是觉得还没有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我的初衷并不是分享美景和美食,也不是想记录生活中重要的时刻,只是单纯的博取你们羡慕的眼光。我喜欢那种羡慕的眼光,但是它也让我变得很累。我被这种眼光绑架了,让我带了虚荣的假面具。我要摘掉它,我要自由。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要做喜欢自己的人。我做一个想看电影就看电影、想打游戏就打游戏、想看书就看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付出就付出、想工作就工作、想证明自己就证明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不想被任何东西绑架。
如果看不到你们过的那么好,其实我也很幸福。我有幸福的家庭,有爱我的父母,对自己的事业有想法和规划,我的幸福指数很高、很满足,所以我屏蔽了朋友圈所有人,不想即焦虑还浪费时间。
《你次饭没》影评(四):你次饭饭没
真心不明白为何节目热度这么低,而且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和不一样的人聊着不一样的人生。youku前五期找不到了,所以只看了后五期,总结出来了几个问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人生的选择;最后就是婚姻。
里面赵英男的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是希望他优秀,所以严格了一些,牺牲了孩子的很多童年快乐,而张琳麻麻是希望她一直快乐,其实都是我很羡慕的教育方式,我一直觉得我的家长虽然对我很好,但是完全不适合做家长,他们总是抱着一种“我让你好吃好喝,你就给我好好学习,不能做别的事情”,一切以考上大学为标准,导致我真的现在越来越发现其实自己的人格并不是健全的,没有念了好大学,也没有快乐,一直觉得我就是个失败的人,因此很自卑。
第二个就是人生的选择,李雪琴说的那句话很对,人生就是你慢慢积累,拥有很多东西,然后慢慢失去,回归到一个本质的东西。
第三个是婚姻,我自然是很羡慕里面傅妈和思文的婚姻,我不太喜欢那种相敬如宾,比较喜欢那种互相嫌弃但是离不开的那种。里面包子姐姐的头衔,本科结婚研究生离婚的传播学女博士,如果以前我会觉得好酷啊,可是现在我觉得无论什么原因,这真的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婚姻不是儿戏,应仔细斟酌,择一人,过一生。
《你次饭没》影评(五):看当代才华年轻人
(不好意思,偷个懒,这篇是一周之前就写的了,最先发在了公众号上,看到你次饭没官微说上豆瓣了,就搬到了这里,所以图片啥的还带着公众号的水印。第二季已经结束啦,但是我只写了第一季的前五集,还怪不好意思的。我觉得这个节目好棒,有钱有大咖的节目有很多,但他们还不一定有你们好看,加油哦!)
“你觉得这个饭局有意义吗?”“没有意义。”
这是一个小型、自费、欠人情、还得罪人的吃饭聊天小节目,这是第一季第一期赵英男对这个节目的定义。印象中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节目应该是第五期“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祝你能吃能睡能哭笑,有惊无险过一生。
我用了两天时间回顾了前五期节目,记录一些有的没的。
第一话:废柴学霸,在线比惨
他们聊到了学历不同的人之间的爱情,关于你是否看重另一半的学历。
杨奇函提到:我们要做好对爱情的预期管理,来了穿红的,走了挂绿的。
终极疑问是:爱错了人更遗憾还是没爱上更遗憾。再早一点的时候我是个坚信没爱上更遗憾的人,当然我希望拥有一个好的结尾,但如果没有,我们也拥有了一段快乐开心的时光。但现在的我不知道是因为经历了几次感情的失落还是因为世俗眼光中对于年龄的紧迫感开始觉得爱错了人更遗憾,我投入了很多感情,然后没有得到我想要的回应或结果,对我来说这变成了一种消耗,我越来越不自信,反而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他们还聊到了女性对于年龄的关注,30岁是女人的一道坎吗?名校生对于自己的身份焦虑在于哪些地方?
我们可以没有戏子,但不能没有科学家。
第二话:才华者大会
这一期很奇妙的是蹦蹦和杨奇函是完全不一样的人,蹦蹦是杨老师口中最具有“晓松精神”的人,你是追求高性价比还是追求诗和远方,人生这趟旅程你是选择深度游还是选择浅度游,你是要一个方向钻研到底还是各个领域都想涉猎,每个人选择不一样。
这期提到的“知识焦虑”我想是很多人面对的问题,我们一方面焦虑在知识储备量不够,另一方面又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解决。焦虑是因为我们对于自己的人格定位和方向不清晰。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好好想想自己真正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去努力。
第三话:也行青年
也行青年这个说法提的真的很棒,当代年轻人不就是这样吗?没有什么特别想干的,毕业之后干点啥呢,啥也都行,或者是我们有想干的事情,但是目前没有能力去追求,那就先干个别的也行。好像大家都是这样,看起来随意的就选择一个方向,毕业之后就流入了不同的方向。他们聊到我们之所以迷茫,是大家都有一种一蹴而就的想法,三天掌握一门技术,五天说出流利英语,慢下来,一步一个脚印来呗,像杨老师说的“功不唐捐”啊。
第四话: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沙”
这是一期关于爱情和物质的谈话,大家都想把爱情和物质分开来,但你又很难离开物质单看爱情。雪琴第一期还在讨论她与她学历不同的男友,这一期的时候就已经失恋了,导火线看起来是关于金钱,但实际上是她的优先级选择发生了改变。
第五话: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熬夜”现在好像变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没有什么理由要晚睡,但要你早睡好像也做不到,每天捧着手机不亦乐乎的看些有的没的没啥意思的东西。所谓“白天的我不是真正的我,夜里的我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后面还有很多期,有时间再回顾一波喽。
话回开头,第一期结尾的时候赵英男问你们觉得这个饭局有意义吗,大家都说没有意义,但对我来说我觉得是有意义的,是通过你们我看到了就算是名校出来的你们人生路上依旧有这样那样的迷茫与不如意,也正是通过你们才让我觉得也许我也可以做点什么,无论有没有意义,但人生总要找到自己追求的事情才算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