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拆除你的情绪地雷》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4-06 23:37: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经典读后感有感

  《拆除情绪地雷》是一本由[美]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精选点评

  ●埃尔伯特艾丽斯可是精神分析开始,从性的研究开始,转到认知心理学,然后现在咨询里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创始人,可真是了不得。然而,我的三星是给翻译的书┑( ̄Д  ̄)┍中国的心理学真的很多书籍的翻译能把经典翻译成恶俗鸡汤畅销书类型,反正就是,考完我会去读原版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你的消极情绪表面上看是来自于你所遭遇挫折阻力,而实际上是来自你面对挫折或阻力时的那些不理性想法。你要做的,就是将这种不理性的想法转变健康的理性心态,将必须如何如何这种压迫性和强制性思想转变为一种温和愿望倾向。要想实现这种转变,就要求你首先必须无条件接纳自己、他人还有这个客观世界。不要去过分强调阻力,不要以偏概全,不要给自己贴标签。要客观看待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包括你自身的不完美,坦然面对阻力和挫折。通过行为反驳那些不理性的想法,进而改善自己的感觉和行为。为摆脱对你有害习惯,你需要在行为上建立新的、更好的习惯,并接受享受这些习惯,向自己证明,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你都能够改变,还要寻求一种更加健康和积极向上生活态度

  ●把自己的愿望变成了强制性的要求,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认为这些都必须与自己的想法/愿望一致合理,才会产生各种烦恼减少烦恼的方法:用理性的思维去代替不理性的思维。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和他人,坦然面对不幸/挫折-接受现实,但不过分乐观悲观,想办法解决

  ●“不管我有什么样的表现,没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成为失败者我不是非得做到成功,才有资格活在这个世界上”。

  ●著名的情绪ABC理论详细解读。情绪地雷要用认知来“拆”,即便有着文化庭的影响,你依然可以让自己快乐痛苦认识到这一点人生就多了掌控力。

  ●多关注兴趣爱好事业

  ●这本书像是阿尔伯特·埃利斯这个套装总结本,我把其几本都看了之后看这本,就像是在复习巩固。还是挺全面的,复习巩固之后也会更加坚定一点:我们天生有改善情绪的能力,多练习就好。

  ●ABC法则

  ●属于典型的“我知道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人生”的那一类书。就是反复告诉你不要强迫自己,要接受现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等等。我倒是建议这种情况不如去研读一下道家和佛家的经典,安抚一下焦虑的内心。用中医的话来说,书里治的大多是表,而不是里。焦虑是因为内心浮躁、没有安全感或者欲念太多引起的这种情况,“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才是解决之道。

  ●个人觉得《我的情绪为何总是被他人左右》针对性更强。《拆除情绪的地雷》有共通之处,主要在介绍理性情绪疗法和使用方法,目的是告诉人们,我们具有积极思考和改变现状的能力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读后感(一):你怎么解读“坏事”,你就有什么情绪

  1. 你怎么解读“坏事”,你就有什么情绪。比如,你解读为自己很笨,自己没救了,自己不配享受快乐,自己人格不行,你就只能抑郁,愤怒,焦虑了。(你的情绪来源于你怎么想怎么解读) 2. 情绪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情绪,接纳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没有道理自己一定不能遇到阻碍,没有道理别人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没有道理自己必须马上做到完美。 3. 一些有利于改善不良情绪的行为:尝试去冒险;走出舒适区,迎接新挑战;奖惩机制;培养兴趣;健康人生;积极态度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读后感(二):道理简单,但有用

  读完此书后,感觉自己的烦恼真的少了很多,和家人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之前有读过此类书籍的经典之作《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这本书非常厚,内容也很好,但是看完后反而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可能我当时感觉是必须要去实践里面的那些方法才会有作用,而我又比较懒,没有去做,因而觉得没有用。

  之后读了这本《拆除你的情绪地雷》,这本书更偏向于讲为什么人会有这样的思维,而不是具体实践的方法,用的实际案例也比较少,把一个普通人不合理的思维的前因后果都剖析的很透彻。所以看完后,对自己思维的转变有很明显的影响。

  个人感觉此书第8章之前的内容比较有价值,后面的内容感觉用处不大。

  本书主要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为什么会有烦恼,一个是怎么减少烦恼。

  核心观点

  烦恼产生的原因:因为把自己的愿望变成了强制性的要求,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认为这些都必须一定要与自己的想法/愿望一致才合理,所以才会产生各种烦恼。

  减少烦恼的方法:用理性的思维去代替那些不理性的思维。一个是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和他人;一个是坦然面对不幸/挫折-接受现实,但不过分乐观或悲观,想办法解决。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读后感(三):学会肯定自己!

  为什么给予自己无条件自我接纳如此重要?因为,如果缺乏无条件自我接纳,你就会沉溺于不断地贬低自己。你会为自己所犯的错误、遭遇的失败、干过的蠢事和大大小小的缺点而责备你自己。但这些对一个平凡的人类来说再普遍不过了。 更糟糕的是,你在责备自己后会产生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而你会因为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而再次责备自己。同时,你也经常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例如,你会因为失恋或者工作不顺而责备自己,结果你因为忍受不了自己的这种自我憎恨而感到痛苦。因此你会否认事实,告诉自己说你并没有失败,拒绝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结果你让自己变得更加失败。 或者你会埋怨自己的同事或者老板或者人,觉得是他们让你一败涂地。然后你会对他们的邪恶生出一种愤怒(迁怒于他人)。现在你变得异常愤怒,防卫心理极强,但在内心里还是会责怪自己。于是,当你看到你的愤怒是多么的危险,你也许会斥责自己不该那么愤怒。 如果你努力做到无条件自我接纳,并且慢慢不再因为自己做过的任何事而谴责自己,但同时还是勇于承认自己干了蠢,你就会有一个非常健康的自我认知,“我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活着,我会努力做得更好,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帮助别人,感到快乐。”但是你将减少对自己有害的自我评判,并且不断减少因自我评判带来的烦恼。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读后感(四):来源于痛苦的解脱之道

  前段时间看《流浪地球》,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智能电脑moss在被刘培强点燃之后,说道:你们人类什么时候才能理性思考呢?

  所谓理性思考,就是当面临无法更改的客观情况时,调整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

  理性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人人都有。

  阿尔伯特·埃利斯就有,他的理性简直丰富到了一定层次,在他89岁那年接受采访时说到:“我同一位女士同居了36年,但现在我又是单身了,我很喜欢单身的生活,我没有孩子,但和兄弟姐妹、父母都相处得很融洽。”

  在89岁还能保持如此开朗的心态,他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可见一斑。

  其实早年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是个会计师,自己做点儿小生意,盼望着能到华尔街一展身手。可是金融危机让他不得不另谋出路,于是他开始写小说,并且立志要做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结果小说没有被发表。为生计考虑,他开始写一些杂文,居然大受欢迎,于是他才开始研究心理学。

  在这个曲折的过程中,他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心理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强调认知、行为和情绪的一体性。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一书,理性思考为切入点,引导我们将认知、认为和情绪统一起来,解决一些看似无法逾越的情绪障碍,帮助我们进行心里自助治疗的工具读物。我给这本书6分,它不像学生们的课本那样枯燥无味,其中有大量的事例,能够让我们像与患者对话一般,不知不觉地学会拆除“情绪地雷”。

  阿尔伯特认为,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苦恼,看似是由于挫折和阻力造成的,实则是因为面对挫折和阻力时不理性的想法造成的,只要发现这些不理性想法的根源,运用自身的力量将其克服,就能解决苦恼和麻烦。

  阿尔伯特的这种学说让我第一时间联想到了我们国家的道家思想,浮现在我脑海里的第一句话是“垂拱而天下治也”。

  同时我又想到了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过他对烦恼的思考,他觉得我们之所以会有很多烦恼,是情绪的落差造成的,而情绪的落差来自于内心预设结果和实然结果的不匹配。

  这与阿尔伯特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都是主张用认知和行为来影响情绪。

  作者能够有这样近似于“知行合一”的认识,想必与他早年多次尝试不同职业的经历也有关系,甚至可以说,他是在做会计师失败、当作家失败的经验之上,才取得了作为心理学家的成功。他的心理学首先帮助自己脱离了困境,是来源于痛苦的解脱之道。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一书将解脱之道告诉了我们,其实很简单:接纳自己和他人、正确看待不幸、坦然面对挫折、避免盲目乐观。这正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也是获得快乐的一个好办法。

  阿尔伯特·埃利斯不止一次地在书中提到:“很大程度上,你的烦恼来自你有意或无意地以不理性的方式思考,产生了不健康的负面情绪,然后又以消极的方式行事。”

  天下无难事,庸人自扰之,诚如此言。

  当我们追本溯源,发现烦恼的来源之时,距离将这个“地雷”拆除,也就不远了。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读后感(五):生活需要一点点佛系

  你还在纠结为什么工作中勤勤恳恳却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你还在想上次的同学聚会怎么感觉当初玩的非常好的伙伴对你爱理不理?你还在为情所困想着为什么到现在还没人追你?亦或者想为何总感觉老天对自己如此不公?

  这一系列的令人懊恼的问题是不是纠缠你好久,就像《拆除你的情绪地雷》里提到的罗莎琳德一样,陷入重度抑郁中,而原因仅仅是因为自己经常性的忧虑和沮丧导致。罗莎琳德因为小小的失败而责备自己并且彻底否认自己的人生,痛骂自己为失败者。是不是听起来很恐怖,我们美好的生活岂能因为这些烦恼而黯然失色呢,岂不是太得不偿失了对吧。幸运的是她经过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的心理指导,最终拜托了困境,如获新生。

  埃利斯是如何做到的呢?

  阿尔伯特·埃利斯是《拆除你的情绪地雷》的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他被公认为十大具影响力的应用心理学家第二名(卡尔·罗杰斯一,弗洛伊德第三)。可见其本人个人影响力极其深远。埃利斯在书中根据大量的真实案例,辅之以直接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心理自助治疗,我们可以从中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自己情绪进行管理,避免无效负面情绪,认识到问题总是存在的,生活仍要继续下去。

  你的问题也许根本不是问题。

  就像上面提到有些人参加工作后,多年以后的同学聚会上看着曾经熟悉而如今却又陌生的面孔,不禁感叹岁月无情,而交谈中产生了一些莫名的想法——怎么他跟我来时想的不一样呢?他不应该跑过来跟我敬酒嘘寒问暖吗?带着这些疑问回到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总觉得内心似乎少了什么东西,难以接受。埃利斯强调说要认真看待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生活中总归有不尽如人意,我们不能固执认为这个地球是围绕我们转,所有事随我们意。我们要有这种先知先觉:有些事情,也许是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坦然接受而已,这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其他人变化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改变,我们能想和能做的就是保持本心,做好自己。所以,坦然接受吧,既然我们没法力挽狂澜,那就静观其变。

  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高质量的生活不是没有小情绪,而是在有小情绪的时候及时调整回来。生活中当我们主动关心别人时,我们也总希望别人能够在我们困难时施以援手,但是总有事与愿违的时候。像埃利斯说的那样,不要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望,因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小情绪就产生了。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应该是能够容纳别人的缺点,诚心对待却不依赖,不把他们看成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人。韦秀英的《情商》告诉我们:不要做情绪的奴隶,反复修炼思维模式,做一个积极的否定者。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同时,也不忘正确看待不幸。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这本书从不同方面给出很多有帮助的方法,也许有些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但经过细化之后我认为还是值得一读并且给予7分的评价。当然,如果可以,还是推荐有条件的读者找来原著一读,这样对于理解原著作者的意图会更加深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