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传奇读后感1000字
《秋日传奇》是一本由[美] 吉姆·哈里森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秋日传奇》读后感(一):草稿 不羁的灵魂
哈里森的小说,阅读充满着诗情画意,读其作品感觉有种清新的气息。这部中篇作品集,收录了哈里森的三部小说,《独舞男亨》讲述了中年诺德斯特洛姆,成功的人生,以及婚姻家庭的凋零。《秋日传奇》讲述一个上校父亲在美国西部牧场独自将3个性格迥异的儿子养育成人后的故事,也是极其普普通通一家人的不平凡故事。让读者印象深刻则是《秋日传奇》,作者哈里森根据其妻子的祖爷爷遗留下的日记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 。
每个家庭都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之路,拉德洛一家就是如此,无论是已至老年的武廉,凭借自己的艰苦打拼,老年修养在自己的庄园之中,有伙计照顾着他的晚年生活。这种快乐人生,伴随着其身边的,却有着种家庭的不幸, 家中的三个儿子 ,为了世间正义毅然决心参加“一战” , 大哥艾尔弗雷德战场受伤, 小弟塞缪尔不幸牺牲, 二哥特里斯坦悲痛欲绝,几欲发狂,最终则因精神病而离开了战场。而自己的妻子,则长期有着婚外情的趣闻,夫妻双方已基本算是默认着双方各自的行为。
特里斯坦因战争的创伤而无法再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之中,即便家中有娇妻苏珊娜,还是无法按捺住心中的情绪。原先的结婚,只是早些想让父亲享乐到子孙满堂的愿望,现实却是想逃离开自己的家庭,逃离自己的故乡,以平息心中的心态。
特里斯坦行走在江湖之上,看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各种灾难,印第安人的生活贫困,警察的认真负责,航海途中的颠簸路途,倒卖美酒的艰辛生活,还有黑社会的心狠手辣。在最关键的时刻,老拉德洛漂亮亮相,则让读者心中为之窃喜。
这是一个跨越了悠长岁月的故事,一个家庭的遭遇正是人生的缩影,从政的大哥是世俗的代言人,惨死在战场上的小弟是纯洁和理想的化身,而二哥则代表了 “自由”,他是吹过牧场的风,充满了奔放的热情。
自由,带着煎熬与痛苦的自由,背负着自责与内疚的自由,这全部都是因为特里斯坦心中太沉重的爱。他在世界上飘零,内心却固守着家园与亲情。 每一个女人都爱他,但是没有一个女人能留住他;不光是女人,任何人都抓不住风,可任何人都会爱他的不羁。
作者吉姆·哈里森在书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空谷回音的秋日,神告诉我们,有人听到内心的声音,这声音非常清晰;秋天出生的人总是依循他们心中的目标说话行事,于是他们会疯狂、会激愤、会与众不同,会成为传奇人物。” 自由的含义原本就是忠于自我吗?
《秋日传奇》读后感(二):不羁的灵魂
哈里森的文学创作形式多样,有小说、评论及诗歌集。其作品充满着诗情画意,从中感受到某种清新的气息,不过也蕴含着某种的悲情,让作品散发出凄凉的味道。这部作品集,收录有作者的三部中篇小说,内容则不可避免地围绕着女人展开故事情节。
《独舞男亨》讲述了中年男子诺德斯特洛姆,有着成功的人生及晚年婚姻家庭的凋零。《秋日传奇》讲述了上校父亲拉德洛在美国西部牧场,独自将3个性格迥异的儿子养育成人后的故事。《复仇》讲述了青年男子考克郎为了心爱的女人,与贩毒分子搏斗的故事。印象最为深刻的无疑是其代表作《秋日传奇》,这是作者根据其妻子的祖爷爷遗留下的日记,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 。
每个家庭都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之路,拉德洛一家也不例外。已至老年的拉德洛,凭借艰苦打拼终于有了成功的收获,老来也可以修养在自己的牧场之中,有伙计照顾着他的晚年生活。虽说有着这种快乐人生,伴随着其身边的,却有着家庭的不幸。夫妻双方分居,自己的妻子长期有着婚外情的传闻,夫妻双方基本算是默许着双方偷情越轨的举止行为。
在父亲拉德洛眼里,三个儿子各有特点,小儿子塞缪尔富有理想,然而却显得幼稚羸弱;长子艾尔弗雷德精明有城府,却又有些赤裸裸的功利主义;只有特里斯坦自由奔放、勇猛不羁、原始狂放的男性气质。然而残酷的战争也在考验着每个人,艾尔弗雷德战场受伤, 塞缪尔不幸牺牲,特里斯坦则悲痛欲绝,几欲发狂,最终因精神混乱而离开了战场。
战争的创伤无法让特里斯坦再次回归到平淡的日常生活之中,即便家中有年轻美貌的苏珊娜,还是无法按捺住心中的情绪。与娇妻的结婚,只是想让父亲早些享乐到子孙满堂的愿望,以弥补家庭的不幸。现实却是想独自逃离自己的家庭,逃离自己的故乡,以平息心中的波澜。
特里斯坦出走家庭,长时间行走在路途之上,看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各种灾难,印第安人的生活贫困,航海途中的颠簸路途,倒卖美酒的艰辛生活,当地警察的认真负责,还有黑社会的心狠手辣。在最关键的时刻,老拉德洛漂亮的亮相,更是让读者为之窃喜,为之呐喊。
这是一个跨越漫长岁月的故事,一个家庭的遭遇也正是人生的缩影,从政的艾尔弗雷德是世俗的代言人,惨死在战场上的塞缪尔是理想的化身,而二哥特里斯坦则代表了 “自由”。这自由,充满着愧疚自责与煎熬痛苦,只因为特里斯坦心中爱的沉重。每个女人也同样爱他,同样喜欢他,然而却没有一个女人能留住他,即便如此,任何人还是喜欢他的不羁。
落叶归根,也是特里斯坦最终的归宿,也正如吉姆·哈里森所言:离开令人兴奋的旅程,一件更重要的事,是我正如约归来。
众多学者对《秋日传奇》的研究,找寻到的资料多是述说着电影而非小说,提到的更是有关美丽女子苏珊娜不平凡的爱情,而非特里斯坦放荡不羁的自由。
《秋日传奇》读后感(三):《秋日传奇》(译后记)
死神唯独偷不走我们的故事
《秋日传奇》(Legends of the Fall)是“中篇小说大师”吉姆•哈里森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公认的中篇小说经典。这部中篇小说最初发表在著名的《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上,是该杂志历史上单期发表的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而且一经发表,便引起轰动。它与《复仇》和《独舞男亨》作为中篇小说集出版后,立即被一家好莱坞电影公司买断版权,其中《复仇》和《秋日传奇》先后于1990年和1994年拍成了同名电影,并引起了不俗反响和赞誉,也深受中国影迷的钟爱。迄今为止,哈里森的这部中篇小说已经被翻译成了二十余种语言,然而,中译本却姗姗来迟。衷心希望这个中译本能让读者领略到文学作品文本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本书的书名采用了《秋日传奇》这一直译译法,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第一,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片名主要有《燃情岁月》、《真爱一世情》和《秋日传奇》三种译法,各具特色。《燃情岁月》和《真爱一世情》都能以“情”吸引观众,但是,前者在表现作品的内涵方面更胜一筹。《秋日传奇》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既能体现出作品中的浪漫色彩,更能暗示其悲情基调和历史厚重感,因此,表现力更强。第二,就小说而言,译为《秋日传奇》更贴近原著标题和内容。从标题上看,直译法基本遵循了翻译中的对等原则,尽管原作封面上的诗句也暗示“fall”一词还蕴含“堕落”或“失去”之义。从内容上看,原著是哈里森根据其妻子的祖爷爷生前遗留下的日记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historical saga),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爱情故事和家族变迁史,更涉及到战争、禁酒法案、印第安文明与美国主流文化间的冲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宏大问题,发人深思。
对标题的取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者在翻译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所秉持的翻译原则,即最大程度在形式、语言、内容和风格等方面忠实于原作,尽可能传递出原作固有的内涵与神韵。文学翻译是一个力求对原著进行准确理解和再现的艰辛而复杂过程。哈里森的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具有诗歌的特质,叙事又具有跳跃性,在句法和语法方面不循规蹈矩。这些特点对理解和翻译都提出了一定挑战,但是,本译本尽可能忠实地反映出这些特点。
这部中篇小说集的翻译比预想的难度大,因此,花费了更多时间。遗憾的是,在翻译接近尾声之际,3月28日中午,我在查看《纽约时报》的一封电子邮件时,看到了令人沉痛的消息:“自由精神作家吉姆•哈里森辞世,享年78岁”。他伏案创作时因突发心脏病而去世,手中还紧握着钢笔。得知他辞世的消息,我顿时感到一阵茫然,没能在他生前译完他的这部代表作,深感遗憾和愧疚。
然而,斯人虽逝,其作品永存。正如他在诗集《寻觅小小神灵》中所写,“死神能偷走一切,唯独偷不走我们的故事”。《秋日传奇》以及他的许多其他作品都会是传世佳作。
由于能力和时间所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译者
2016年5月15日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秋日传奇》读后感(四):我害怕的是我想要你吻我
《秋日传奇》(Legends of the Fall)是“中篇小说大师”吉姆•哈里森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公认的中篇小说经典。但要从这个“公认”挤入心头好则并不一定理所当然。“原著是哈里森根据其妻子的祖爷爷生前遗留下的日记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historical saga),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爱情故事和家族变迁史,更涉及到战争、禁酒法案、印第安文明与美国主流文化间的冲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宏大问题,发人深思。”摘自译后记的这个梗概让我不免恍惚,因为弱水三千,《秋日传奇》打动我的不过就是一个吻。
或者吻得更深一点,是那种“我害怕的是我想要你吻我”微微心悸。
这个书讲的是一个不羁男子:有些人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以此行事。这些人要么变成了疯子,要么成为传奇。你希望成为哪个?特里斯坦这种类似希克厉(《呼啸山庄》主人公)的人物,纵横七海,跃马千里。到处喝酒,到处杀人,到处遭遇破碎了心。
简而言之,他既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疯子。我们自然对于传奇望尘莫及,也不免暗搓搓对疯子抱以微笑。
无论是艳羡还是微笑,特里斯坦这种兼具有趣灵魂和美貌皮囊的男人还是跃然纸上。他近乎如风闯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也像大火把很多人的命运毁于一炬。太宰治曾把和不同女人的相逢定义为:仅仅是我们邂逅的时间不同。这个时间不同在特里斯坦而言何止是来都来了。
不知道是否由于小时候长期被印第安人一刀所抚养,他的脑子里并没有太多伦理纲常。为国出征只是为了保护弱小的弟弟,遇见美丽的弟媳妇也不会去刻意止乎于理。他可以穿梭于千军万马剥掉敌人的头皮,也可以把女人的衣服脱个精光将她送入快乐的巅峰。他总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但唯独无法像普通人那样安居一方。
在流浪多年之后,好不容易和自己管家的女儿安顿下来,他们的邂逅被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如此描绘:“不一会儿,她便与他一起进入了酣畅而甜美的梦乡,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所有孤独终于从地球上黯然消失了。”可惜大概因为这个男人太具有战斗力,所以命运夺去了他安居乐业的最后一次机会:也许是因为禁酒令的天网恢恢,或许就是因为一颗流弹,最终他还是被从平静的生活里“挤”了出去。他重新开始战斗,又重新开始流浪,他始终属于天涯海角,他始终不属于屋内一堆小小的炉火。
作者作如是说:“因为死亡总是存在于女性内心里那最神秘莫测、最阴暗的角落里。潘多拉、美杜莎、酒神的祭司、复仇三女神之流都是女性,尽管她们都是超越性爱层面的小神。与她们对尘世或者美的实质的了解相权衡,谁能更了解死亡呢?”
所有的死亡是因为宿命,是因为每个人莫测的性格,还是因为冥冥中不可知的手。就如男女主人公再一次邂逅:
【然而,她说,如果他不跟她做爱,她就开始尖叫,尖叫到她死去为止。无奈之下,他果断放弃了让她冷静的念头。他俩深深地陷入到对方的怀抱里,两人的肌肤黏糊糊地贴在凉凉的地砖上。】
如此炙热的交缠最后也不免荒凉一片。无论是活着的人,还是提早离去的人都无法用幸运与否去简单批判。
作者的语言非常像一阕阕诗歌,不那么循规蹈矩,连接上又略有跳跃。但诗歌不就是如此,人生不就是如此。也许这个故事也同样沉没在脑海里,但是也许偶尔想起:
这世间曾有那样的他,
这世间曾有那样的她。
他们如此接吻,恐惧过,颤栗过,终将逝去。
这也是传奇,不仅属于秋日。
按:
你是害怕我吻你。"
“不,我害怕的并不是这个”她几乎不出声地喃喃道,"我害怕的是我想要你吻我"
门在她身后关上了。
他一动不动地站在外面如泻的月光里,悲哀地低头看着地下。
《我嫁给了一个死人》
作者: [美] 康奈尔·伍尔里奇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I Married a Dead Man
译者: 孙予
出版年: 2015-6
《秋日传奇》读后感(五):问世间,情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