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影评大全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是一部由丁丁张 / 柳岩 / 金玟岐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影评(一):每段故事都有人倾听
觉得很好看,首先节目不是很长,一期20分钟左右,适合零星时间观看;再而,以倾听者的角度与嘉宾谈生活、工作、感情,很亲切,特别是选取大城市的人儿这个角度,能引发人的许多思考。个人建议,如果嘉宾再多关注些小人物就更好了,毕竟大城市中,小人物才是大多数,他们背井离乡,每月拿着几千块的工资,在现实的打击下,“卑微”地期待着爱情,期待着幸运会降临到他们头上。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影评(二):2分给真诚的女孩,主持人比鲁豫还尬
选的女孩真的都真诚的想在节目上表现出不同的属于自己的那一面,希望被看了这个访谈的人了解
主持人真的不行,瞎tm问,实在是聊不来天,各种尬问尬回,全场尬的起鸡皮疙瘩,暴露了自己看到了美女就会无所适从的短板
而且主持人特喜欢和女生见面就索要拥抱,他大概觉得刚见面就拥抱是个很棒的社交礼仪?sunshine那集大概没抱吧呵呵呵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影评(三):有剧透,小心观看!
本集戏份多的乘警、记者、研究生和结尾的护工:乘警明显是穿线的(当然也有可能最终反水成为杀人犯),记者明显是穿线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先“跳警”出来开脱自己误导警方的),研究生明显是嫌疑最大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真心想帮忙,觉得自己心中有愧疚,可是他的一些细节处理,还是感觉嫌疑最大);护工结果竟然是凶手,当然也是被解释通了她其实是妈不是当年的护工。还有剩下教导主任、网店店主、还有刚清醒的法医,以及开头拿报纸俩人,两个乘警,甚至售货区服务员……都还没有交代。第一集下来,交代的都交代了,结果结果不是结果。剧透太多,闭嘴,苦等第二集第三集!!!
18.7.14 第一季收官。
特别爱这些脆弱又坚强的女孩,在外地独自打拼,谈起未来眼睛会发光
不知道为什么短短20分钟的节目,常常看着看着泪流满面。可能在外地打拼的女孩更有共鸣吧
这个节目可能不够完美,20多分钟的时长还不如热门综艺的片花时间长。但它值得更高的分数。在这个节目里,默默无闻的,或是大明星,在这个节目里,都是闪闪发光的。就像节目说的“你并不与众不同,但你又独一无二”。
“这样的你很好”
期待第二季
18.5.29 越来越喜欢这个综艺了,20分钟左右,就像这个节目一样,短暂地路过一个人的人生,不管是素人女孩还是不是很出名的明星,都很放松真诚,真不觉得需要多深度的话题,又不是焦点访谈
现在中国综艺越做越好了,多种多样,也有深度,分享不同领域人的生活和想法并能引人思考。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影评(五):年轻就是漂泊啊!
节目中都是坚强的女孩——
北漂的柳岩:我不管它是什么门,我都无所畏惧,你哪怕失望了总好过没来过!
克服自卑的何穗:我喜欢悲观主义者,因为他们都带着救生衣上船。哭是不会帮我解决任何问题的,接受自己的现状是一个很重要的点。
看到3unshine在练舞房里练功,我就想起我当年为了转考学前教育专业,疯狂练舞练韧带。3unshine她们说:“你选择了这条路你就会别无选择。”听得出来她们真的很通透,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活出自我,能够无所畏惧地捍卫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最真实的自己,这是许多娇生惯养的女孩所不能企及的。当然娇生惯养的女孩有家里人罩着,并不需要如此拼命亦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另外,3unshine无颜值无背景无才艺(排除她们是通过后期坚持不懈训练的)正好与杨超越作为对照组,大家可以明显发现社会上“颜值至上”的生存法则,当初那么多人喷、黑,不看好她们,但是她们却坚强地存活下来,并且才艺有明显长进,是很多普通女孩的榜样,而杨超越除了人品和性格之外,老天赏饭吃的脸让她踩到了“幸存者偏差”这样的的运气,她身上所能给到观众们的可借鉴之处比较少。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影评(六):这样的你,很好
最初接触到丁丁张是在一期光线的《朗读者》节目中 ,他读了一篇文章,文章内容没有了印象,可是只记得是个声音还蛮有特色的作家。
而这一次走进他,了解了他作为观察者做的一期节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主题为:这样的你很好。
让我对这个写书人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触,当然这个节目也给了我新的认知。
倘若你也同样作为一个在大城市奋斗的女孩儿,不妨去看看,你会发现你并不孤独,正如我昨天看到的一句话,很贴切的可以用来形容看完之后的感觉:if you feel alone,you are not alone.
每一个女孩儿作为一个个体,不依附于任何其他人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为了某一个梦想,做着传统行业没办法了解和理解的事情。
很多人说,北京是一个你说你有梦想不会被嘲笑的地方。所以那是个让人向往的城市,每年有很多人去往那城市,但也有很多人离开那座城市。
有多少故事说的是北漂,亦有多少歌曲唱的是北漂
沐归说,北京这座城市欢迎你来,但是他不会挽留你。他欢迎你来,欢迎你来建设,可是你走,他一点都不会挽留你。听起来是那么的冷漠,没有丝毫温度。
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很多人前赴后继,来了又走。
每天忙于工作的他们,可能在北京生活了几年、十几年都从来不知道北京的生活是怎样的,很多旅行的景点都是陪朋友去逛的,所以只去过那些出现在旅行攻略上的家喻户晓的部分景点,比如:故宫、长城、颐和园……
上次去北京,闺蜜陪我逛了景山公园、北海公园,这些都在故宫旁边,很近。可是沐归说,北京很多地方其实都没去过,这两个公园他都没去,可是故宫却逛了十几遍。每一次都是陪去帝都玩的朋友同学,以尽地主之谊。
工作在帝都的那些男孩儿女孩儿其实大多如此,如果是单身一人,尤其如此。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工作就是90%的生活,时间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北京的地铁公交、早高峰晚高峰见证过很多北漂人的努力。
曾在很多地方看到这样一句话: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是女孩儿就对你温柔以待。而这些奋斗在北京的女孩儿尤其深谙其道。她们选择了北漂,就没想过可以依靠谁,也没想过要软弱。
她们上班的时候就努力工作,下班了,自己做饭、喂猫、遛狗、弹吉他、邻居家蹭饭……
孤独这件事好像真的没那么恐怖,社交圈狭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工作之外找一些精神寄托,一个人度过一段日子也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或者说,一个人一辈子也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单身又如何?大龄未婚又如何?
在北京多的是大龄未婚的男男女女,他们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局限于传统的价值观,也不会为了谁而活,只做自己。
这样的你很好,努力工作,精神富足。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影评(七):别宣扬辛苦,谁都不容易
一直想写这个节目,却迟迟没有动手。
怕伪女权的人看完跳脚,怕玻璃心者隔着屏幕啐我浓痰。
什么节目?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
一档都市女性情感观察类节目。
回家,是真的送回家。
通过陪伴女孩下班路上的时光,来探寻不同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成长心路。
譬如在每一个大城市里,是什么让女孩保持微笑,擦干眼泪,重新向前探寻?
又是什么让她们沮丧,痛苦,再找回坚定,返回看似一无所有的生活?
创作这档节目的初衷,从主持人的独白中,可以略知一二。
“这个大城市里总有一些女孩让我感动和好奇,你爱的人,你有的梦想,你想要过的人生,你和世界摊牌、妥协、握手言和,把酒相庆的瞬间,都是我想了解的事情,你并不与众不同,可你又独一无二。”
被观察的女孩,有身份特殊的女明星,有高学历的游戏主播,
有收入过亿的网红少女,也有普通的上班族。
其中我们所熟知的,如何穗,如柳岩,如3unshine,如张沫凡。
从三月底到六月中旬,12期,送了14位女孩回家。
算上最后的“收官彩蛋”送节目的女编导回家,共计15位女孩。
距离节目名的“100位女孩”还差得很远,也不知会不会出第二季。
反正就目前第一季的情况来看,建议还是不要继续再送女孩回家了。
为什么?我们往下看。
随机性地选择了几期进行观看,会发现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
节目与其叫做《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倒不如叫做《北漂女孩诉苦记》来得更贴切。
3unshine——新时代流量级争议小花
来到3unshine工作的地方,女孩们正在为新专辑拍摄封面。
这次她们的造型风格是“蒸汽波”,依旧如过往那般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她们毫不顾忌地在镜头前喝奶茶,嚼珍珠,吃薯条。
她们卸掉妆容,以最真实的素颜面对镜头谈天说地。
自由自在地于练习室跳舞拉筋,唱起自己的歌。
这就是3unshin,时代的弄潮儿。
作为节目的观察者作家丁丁张,以成年人的角度面对这三位16岁就来到北京打拼的女孩,自然不能问什么太深度太尖锐的问题。
所以,采访最终就成了一次送温暖。
苦不苦?累不累?多久没回过家?
有没有特别穷的时候?
叔叔带你们去吃火锅。
言谈间,尽是一个长者对后生的关怀,瞧不出别的。
而对于3unshine,观众们看到的她们练舞时的汗水,对未来的迷茫,以及目前所处生活状态的艰辛。
如三个人都住在工作室,两个人挤沙发,一个人睡经理办公室。
总之一个字,苦。
柳岩——押在“性感”光环下的女艺人
为什么用“押”?
因为她确实是被扣押在“性感”之下。
带着点被动、强迫的意思。
如果你看过三次以上关于柳岩的访谈,你就会发现几乎在每次对话中,柳岩都会向旁的人阐述这样一个现象:
自己从来都只是被别人当做“性感”的代名词,可她其实并不想这样。
她想向大家展示自己居家、生活化的一面,公司不让。
她想挑战一些突破自我的,非花瓶的角色,导演不让。
简单点来说,就像一个被套着“性感”枷锁的木偶。
这木偶还时时要在聚光灯下,丝毫动弹不得。
谈自己被男友哭着求分手,说自己以后要嫁入豪门,嘲自己要穿十几厘米的恨天高。
坚强,不屈,对前路充满期盼,就差流下两行热泪。
90后剪辑师——凌晨三点不回家的人
普通的上班族。
准确点说,一位北漂的普通女孩。
这姑娘可太苦了。
“凌晨三点不回家”。
不回家干吗?泡吧?夜店?
不,工作。
加班,加班,再加班,加班到凌晨三点,最晚加班到清晨六点。
早晚颠倒,成为晚归族的代表。
我十分好奇他们的上班时间。
若是正常的早晨九点上班,不说六点下班,就这三点下班,往返家中路程两个小时,洗漱吃饭乱七八糟的时间刨开。
还有时间休息吗?
太阳出来还有精力上班吗?
可太好奇了。
三期节目,从不同的角度向观众阐述着女孩们共同的特质——苦。
3unshin练舞苦,最穷的时候只有两块钱,晚上睡觉要两人挤一个沙发。
柳岩被逼苦,被迫做出性感的做派,贴上性感的标签,扣押在性感的光环下。
上班工作苦,加班到深夜,加班到凌晨,加班到清晨,日夜颠倒。
苦啊,可太苦了。
然后呢?
没了。
节目在对话中,尽皆展现她们的苦,这之外我们看不出任何其他的东西。
除了苦,还是苦。
前段时间,铺天盖地的痛批贩卖焦虑。
《送100位女孩回家》同理,在痛诉北漂女孩辛苦的同时,同样在向观众传递着焦虑与负面。
不能说这样不好,因为它并没有在贩卖,事实的确是如此,节目只是起着一个陈述传达的作用。
我们的疑问在于,传达这些的意义何在。
是让被采访者过了倾诉的瘾,感受了被爱的关怀吗?
那我相信,她们倒是更愿意你直接包个红包来得直接。
还是让观众看到了还有这么多努力的人,然后忏悔自身吗?
那说实在的,这些北漂女孩还真的不够苦。
比她们努力,比她们苦的人,太多太多。
工地,沙漠,农田;
AT,四大,投行;
谁不是每天咬紧牙关?哪个又比她们轻松?
那为什么节目不去采访这群人?
因为节目的定位受众就是在城市打拼的年轻姑娘。
你若是换成送农民工回家,保准没人看。
打着情感的幌子,做着流量的买卖,又毫无新意,不深度也没内涵,只是一味卖苦。
没有《樱桃小丸子》励志,不如《蜡笔小新》欢乐,也没有《哆啦A梦》轻松。
除了让那些处在同样处境的姑娘们感叹人间不值得,还能剩些什么?
这便是我之前所说,希望节目不要继续再送女孩回家的原因。
这世间,谁不苦?
再者说,苦又如何?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有苦是正常,全是甜不齁得慌吗?
苦不怕,怕的是无意义的苦。
加班到三点值得称赞吗?我觉得不。
在微信上和姐妹大谈八卦的时候,在某宝上浏览剁手必备的时候,在微博上刷着红红火火的时候。
拖延与磨蹭,是当代人进步最大的障碍。
偶尔的加班是正常,常态的加班必是病态。
是用加班来安慰自己确实努力了,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接受原地踏步。
还是在用加班向老板邀功,瞧,我这么晚还在工作。
请提高工作效率,别宣扬工作时间。
看了《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可万不要垂头丧气,请积极乐观,请昂起面庞。
一个女子的低首,可以是因为看到情郎而害羞,也可以是因为犯错而内疚。
但绝不能,是因为生活的苦。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爬虫」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吼~
ಠᴗ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