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学的意义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大学的意义读后感1000字

2020-04-29 23: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学的意义读后感1000字

  《大学意义》是一本由陈春花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学的意义》精选点评

  ●我想我上了这个女人

  ●自己是学管理的,在大三结束的这个学年,有幸读到了这本书。对自己的人生很有启迪作用空想不能产生效用,唯有行动力才能成就人生。

  ●读大学不再是单纯接受知识,还要学会思考锻炼思辨能力创造思维,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认知。走出校园后,应拥有开放态去面对变化,并将变化成是自己的机遇,不断提升自己,养成阅读习惯学会自我管理,不断完善自己,学无止境

  ●带文学性质的管理学教育学知识,读起来很快,领悟也是,只是觉得真假难辨,留给自己思考判断

  ●「人的高度不是由思想决定的,而是由双手决定的。」 「学习是对自己的教育。」

  ●老师拥有很强的哲学国学知识,大学的意义是一种文化熏陶品德升华,如果一味的追求知识技能丢失了大学的意义

  ●看完了免费部分,其实很佩服这位老师,她的文笔中充满了理想情怀读书气质,对大学意义的描述让人感同身受

  ●大学的意义在于多年后你的生命里会因有过那么一段过往而倍感珍惜融于你的气质你的品味你的格调

  ●飞去黑龙江的飞机上看掉

  ●有其可取之处,引经据典,很多名人的引证,看了前面的一部分,很平实,有说服力不错

  《大学的意义》读后感(一):陈春花老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的集合

  其实这本书是像陈春花老师自己在教学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的集合。有很多私货,并没有非常深入地思考和论述,但是陈老师在教学和实践中获得经验依然有借鉴意义,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可以看到这种问题是普遍的。当离开家庭后,我们需要自己开始面对问题的时候,问题出现后,总会强烈自责,对自己产生非常大的质疑和否定

  这种糟糕消极的自我认知会对一个大学生产生超出估计影响

  然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是大都会有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就会感觉好很多。而且陈老师提供了一些可实践的做法。无论这些方法对你是否有用,都可以提供一个开始,会从自我责备转向寻找答案

  深度自然欠缺了些,题目略大了,但是值得一读

  《大学的意义》读后感(二):书及人

  看到这本书的当当网评论时,我就知道本书并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蛮不讲理的告诉你应该怎么怎么做,却不真的能引发人的思考,带给人成长。 细读之后果然如此。陈春花老师是管理学教授,书中除了教学生该如何在大学中得到成长,更融入了管理学的研究思考。在讲述大学最重要的‘育人’道理的同时也含有很多专业知识和专业领悟。如果你恰好就读管理学,请一定要读一读陈春花教授的经验之谈。 书的主题主要是三方面 1.大学真正应该给予学生的是什么(教授大部分站在一位教师的角度给出观点) 2.学生应该在大学中提升什么方面的能力,在什么方面的成长更为重要(恕我直言,这部分不是很感同身受) 3.作为教师的一些心得感悟,以及对恩师的追怀。(陈春花教授非常懂得感恩)教授非常看重为人师表的力量,也正是因为恩师的深切关怀,使陈教授走上了为师的人生道路。 总的来说,这书拿来陶冶性情非常好,因为作者心性极佳,流露在书中的温柔贴心的话语便是写照。作为实际的指导则是针对学习管理的同学,看了一定能得到启发,其他专业的同学则似懂非懂吧(比如我),只能看看教授做事的态度。 喜欢透过书去看作者的我,喜欢这本书。

  《大学的意义》读后感(三):大学的意义,求学的意义

  最近看到自己原来的学校与一些知名大学的差异,以及自己与一些名校出来的学生在见识方面的差距,加上自己计划去大学读书,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以及支持自己后面去大学 读书的决定,找这本书来看看。这本书的前面两部分是在微信读书上看完的,后一部分是听完的,对我而言,这也是一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尤其是听书。

  在看这书的过程中,最大的感悟就是陈春花老师在写这书的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感情,非常用心地写出了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一些感触是:

  1、阳光与主动性,阳光是最宽广、最公平的施予,但是有些人会选择站在阳光下,有些人选择躲在阴影中,主动才能收获更多;

  2、确信,相信科学、相信身边的人、相信学科教授,要有恭敬心。这才是真正的谦虚。

  3、概念,基本的概念很重要,理解了概念,就可以清晰地知道企业运行背后的复杂性以及解决之道。

  4、中国企业的实践必定要产出适合中国的管理理论,要不应一味地照搬或参考西方的,中国自有其特色的管理理论。四个导入因素和四个导出因素。“我们发现中国领先的企业都是以英雄领袖(因素一)作为企业的内部动力的,融合了中国理念和西方标准(因素 二)的管理方法,以渠道驱动(因素三)终端市场,注重建立企业相关利益共同体(因素四)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从而产生了强大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快速反应能力、坚定的远景使命(四大导出因素)。” 这其实就是个概念,关于中国成功企业的画像。或许用于描述成功的外资企业也适合。例如,我以前服务过的嘉里粮油以及后来的益海嘉里。

  书中还有很多的有意义的观点,每个子目录下面的每篇文章都值得细细阅读,而这些,对我而言都是全新的,我压根儿就没读过正规的大学。

  《大学的意义》读后感(四):大学就该这么读

  当下,学风浮躁,大学更是如此。作为大学生而言,知晓自己大学的定位和目标是极其重要的,而往往为许多大学生所欠缺。不明确方向就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当下国内的大学生活是乱象百出,不像个大学的样子。学生们在校园里切磋的不是学问、不是思辨,而是谁的衣服更贵、更好看,谁的车子更好等低俗的事情。可以遗憾地说,我们的大学已经被金钱入侵了,物质至上主义无时无刻不在侵染这片本应纯净的净土。更为惋惜地是,我们许多师长也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从青年的角度来看,陈春花教授所写《大学的意义》一书最大的价值就是“指引”,为不明方向的青年们指引大学之路,从思想的高度引领着后来的学子们走进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本书更是提及了许多学习知识之外更加重要的方面,比如精神、信仰、心性等这些我认为目前大学比较欠缺的东西。

  书中不断提及陈教授初中时的班主任,且认为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不不可估量的影响,我觉得这是我们当下许多老师们应该反思的问题。一个老师好不好,学生的心里是有定论的,老师的付出多寡,学生心知肚明。所以好的老师总是让人时刻惦记,总是让学生感念他的好。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我们遇到了成百上千的老师,但是真正让我们记住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但是对我们的人生而言,有这几位已经足够了。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真正启发我思考人生的应该是大学遇到的几位老师,他们让我看到真正为人师表的样子,让我看到知识在其身上散发的那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不断地刺激着我内在的驱动力,奋力追寻掌控知识的那种感觉。同时,老师心忧天下的品性更是感染自己不能随波逐流,激励着自己追求正确的方向、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恰是这份坚持对人的一生来说,也是弥足珍贵。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世俗的眼光里,他们没有自己的坚持,更没有对为人立场的坚持,犹如行尸走肉。如果我们的大学连这点坚持都没有培养好,可以说这个大学有点浪费。

  学校如何定义大学的意义在当下同样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我们许多学校定位培养人才仅仅停留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和衡量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主要靠学生自己,对大学老师的考评也是诸多形式主义,考评内容与学生培养鲜有直接的关系,老师也是过得憋屈。书中罗列的那些名家对教育的解读恰是明确教育方向的良方,从事教育大可将其收入囊中,假以时日,定有才人出。

  特别喜欢作者说的那句:“人的高度不是思想决定的,人的高度是双手决定的”。我想这句话并不是贬低思想的重要性,或是真的比较两者的轻重,我想其主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提倡行动与实践。我身处非营利性组织当中,身边的同事经常豪言壮语,也常有不错的想法,但是往往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多是每天无所事事,以手机为伴,让人深感惋惜。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相较西方差距极大,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陈教授执教多年想必也是有所体会,此次专门在书中提及,足可见其对实践的推崇。

  全书作者涵盖知识面之广亦让人叹服,尤其未料其对国学有如此独到的见地,正是其广播的知识和智慧使得全书读起来乐趣无穷。作者在书中谈及为何既能兼顾多样性的工作且能多产的原因是其几乎没有应酬,这点尤其值得我们现在的青年学习。现在的青年过多地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娱乐、应酬、游玩之上,错失了努力精进自己的机会。当名利场在当下正热火朝天时,陈春花女士“不为名利所累”的人生态度让人倾佩,而现今有此心境者已是屈指可数,让人唏嘘不已!

  《大学的意义》读后感(五):《大学的意义》思维导图及评论

《大学的意义》思维导图

  陈春花老师是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百度搜索)

  也是组织管理先行者。

  这本书是她从教30年的精深作品。

  且看思维导图前面的词语,存在、力量、精深、归属、信仰、心性、思辨、想象力、爱、独处……

  能够让你对陈春花老师这样的顶级教授多一些了解,到书的结尾。两段令人启发,一是纵使陈老师这样的学者教授、企业家也会对应酬,对外界有些迷茫,然后有思考。再就是最后一段“心灵与生活相对应”是多么幸福的事情,陈老师的恩师是,陈老师也是。希望你我也是吧。

  也不是光推荐给大学生,我还将这本书推荐给许多年长一些的朋友,学习路上,多吸纳观点,这是本很真诚的书了。一些金句我都附上了思维导图。

  也附上对我有启发的一些段落:

  “不强调认同他人而否定自己,不努力否定他人而标新立异,只是把握好自己,认同自己。”

  “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执业。这才是教育,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

  不具备思辨能力,无法真正获得独到见解,或者无法与不同看法进行交流并获得共识;不具备思辨能力,无法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或者无法为今后持续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不具备思辨能力,甚至无法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独立,有价值判断的人。

  网格的存在,让很多人丧失了思考和创作的能力,这一点让我非常担心,因为得到信息是在太容易了。但是,要知道,得到信息并不意味着,真正了解信息本身的含义和内在关系。我担心学生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用信息堆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别人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信息去佐证判断而不是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人的一生需要多种要素组合才可以达成理想并取得成功,很多时候人们并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事物本身的规律,获得支持与欣赏,相互扶持和帮助,才有机会超越自己。

  “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

  “青年人首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据此可知,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从一切事物当中体会到自身的人,才是处境最妙的人。所以西塞罗说过,’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独处可以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你的独立空间,更是你幸福的源泉。

  读书期间是最可以让人学会独处的时间,非常希望学生能够借助这段时间,养成与自己对话、 寻求精神上的富足,养成自己去评价价值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够独处,都是因为习惯了用外部评价体系,习惯了按照圈群,或者阶层来做标签,受所谓的世俗标准来看待人与事。这就导致了很多人为此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与人交往,为了证明自己成功去做很多无谓的事情或者浪费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够独处,还因为受不了孤独和寂寞。很多人热衷于参与各种会议,进行各种交往,都是源于欠缺忍受孤独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能够生活在人群中,却又能够安顿自己的心,保有独处的时间和空间,那么这个人就具备了获得真正人生智慧的能力。大学提供这样一个纯粹的空间和时间段,好好珍惜这份纯粹,让自己能够有独处的能力与习惯。

  阅读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一个积累自己内在深度的过程,这也是我建议大家保有阅读的习惯,而不是浏览信息的习惯。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思考与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锅好吃呢个。

  “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目光放近,则自应乐观,以求振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