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亮的星球》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被点亮的星球》是一部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点亮的星球》影评(一):是明星就好好演电视,是钢琴家就好好弹钢琴
强行插入的汽车广告,生硬无比的两位明星解说,解说时不时露个和内容完全没关系的脸,切换英文版还是没换掉解说,凑合都凑合不下去,真的一星都不想给,太差劲了
看了10分钟,心好累,解说就是不带感情的讲一个故事,小学生式充满感情的解说,解说的脸和内容的割裂感,心好累,够140字了么还不够,心更累,要吃点甜甜的奶茶心情才会好起来
《被点亮的星球》影评(二):镜头语言9.5,节奏9.0,结构9.0,主题9.8,翻译后的解说词5.0,旁白4.0
我看的是优酷版,朗朗前面的朗诵课文忍受了,万茜这个黑白的加一点那种理性略带高雅跳戏的声音也忍受了,这个旁白的声音和生硬又有点刻意的翻译是真有点难以忍受,想把声音关了又白瞎原片的背景音乐,就这种翻译仿佛就是再不断重复道法自然啥的,把原本很有深度的东西整的没味道了,而且这种水平真的让我无法思考更多有关于生命的种种。
过两天看完续评。
《被点亮的星球》影评(三):好评
这部朗朗和万茜的个人宣传片拍的很好!中间还穿插了一点北欧豪华SUV沃尔沃的小广告,让整部宣传片的内容得到了升华!可惜不和谐的是中间出现了太多美仑美奂的自然风光和各种惊艳无比的人文景致,白瞎了这些美景了,所以我打个一星吧!
一百四十字,我呸,就这制片组值得我打一百四十字吗?忍着看了第一集,第二集实在忍不了了,拜拜了您,从预告片出了等到现在,快两年了,你就制作出这东西?
《被点亮的星球》影评(四):台词
对我而言,它的意义在于,如此绝美的星球怎么会诞生于混沌、暴力和撞击中呢,但当我再次看到,那层奇迹般的蓝色屏障时,会由衷的感到敬佩,因为这正是生存、繁荣与毁灭之间的微妙平衡。
风暴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没有它,就没有我们。因为风暴,才有生命。当风暴过后,方显美丽境天,晴空彩虹。
有时候冰川的运动速度极快,许多吨供养硅藻的营养物,随之一同坠入海中,嘭的一声,一场盛宴拉开了序幕。硅藻的数量在狂欢中激增,但片刻过后,欢宴戛然而止。正如开始时一样,突如其来,冰川纷纷刹车,寂然不动,有时甚至可静立数十年,如同繁华落尽,淡泊清宁。
等这些营养物被吞噬耗尽,硅藻水华便会褪去,此时大多数硅藻行将就木。当这些硅藻的躯壳,落到海床上的时候,会形成一条八百米厚厚的毛毯,它们看起来就跟雪花一样,所以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海雪”。
但跟雪花不同的是,它们永远不会融化,几百万年后海床上升,海平面下降,海床就会变成一片含盐的沙漠。这片沙漠的尘土,会被吹到亚马孙盆地,那里也曾是一片海床,那促进雨林生长的尘土,又是什么呢?他就是硅藻的外壳。这就是万物之间异常绝妙的一种连接了,地球一端的每个物体,都以某种形式跟另一端的其他物体,发生联系。正因为这些自然系统的密切协作,我们才能顺畅呼吸,这是令人震惊的发现。
《被点亮的星球》影评(五):大场景大制作,堪称史诗级的纪录片佳作
《被点亮的星球》被誉为国家地理130年来最大规模、最具雄心的纪录片。这部片子耗费了长达3年的制作,足迹遍及全世界6个大洲上百个地区,从地壳到太空,取材之广让人叹服,堪称史诗级的纪录片佳作。
这部片子以生命为线索,拨开数十亿年的扑朔迷离历史,讲述地球生命的形成过程和奇妙境遇,探究缓慢却强大的生命进程,揭秘地球过去20亿年中,每一个惊心动魄的生命时刻,重新定义地球新纪元的迷人风采。该片由奥斯卡提名影片《黑天鹅》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他将纪录片的真实力量与电影的艺术魅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赋予了内容很强的哲学意味。他借助纵深视角,通过从浩瀚太空观察地球的微观变化,让观众沉醉在浩淼宇宙的。为了能更好的诠释地球生命奇妙历程,剧组辗转埃塞俄比亚、巴西、东非、秘鲁、挪威、泰国、魁北克、墨西哥、摩洛哥、瑞士、印度、赞比亚等地区,走遍了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用镜头记录自然界中正在发生的奇妙变化。观众们可以亲眼见证无数生物的绝美的身姿,品味地球所有生物平凡而精彩的生命轨迹,感受它们身上震撼心灵的生命力量。
当你看完《被点亮的星球》这部片子之后,会不自觉得被引入故事当中,开始思考生命的起源与意义。在浩瀚宇宙之中,星球的数量根本无法估量,它们是宇宙中最平凡无奇的存在,但生命却如珍宝一般极度稀有。而且有很多科学数据显示,人类有可能是宇宙唯一拥有智慧的生物。生命是罕见的,复杂的生命是更罕见的,拥有智慧的生命是进化路上至为罕见的。
而地球的奥秘之处是什么,竟然可以让生命在此诞生? 建议所有来看片子的小伙伴们都能带着这个疑问在《被点亮的星球》找寻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收获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感悟。
《被点亮的星球》影评(六):每个商业导演内心都有一个艺术家的梦。
为了补充一些地球上的硅藻与氧气的关系的知识点,最近更仔细地重新梳理一遍被点亮的星球这个影片,这时候,真心觉得美国商业电影导演们内心都藏着一个搞艺术的梦。只是如达伦老师这样成功的商业导演可能真的不太适合搞纪录片,《被点亮的星球》乍看上去,真不错,摄影、剪辑、结构,每一个环节都不错,但当我抱着需要从影片中提炼出知识点的需求观看的时候,会发现原本影片中的“创新”---包括宇航员、独白、科技元素与社会人文的联系,此时变成了累赘,整个影片变成了一个虚伪的花里胡哨的只注重形式感的三流电视专题片。整体节奏缓慢,主线飘忽不定,啰哩啰嗦的不知所云。奇怪的人文关怀乱入,让原本可以很清晰的知识链条和故事主线,变得东躲西藏。例如生命起源的一集,讲到碳,啰哩啰嗦的从印尼的印度教火化开始,用一个不精彩、不感人、不必要的假“故事”引出“碳”之于人体的重要性,何必呢,达伦老师。原本这里根本不要重笔描写的呀,重点不应该是“碳是如何成为地球生物最基本的组成元素的”吗?现在这里的重点却成了一个印尼小孩看着祖母遗体被火化。同理,宇航员所代表的“上帝视角”同样起到了反作用,还不如中国的宋茜或者美国的威尔史密斯的作用更有用的。这些“创新”让本来对这个领域内的科学知识掌握并不多的观众,看得云里雾里,观影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黑瞎子搬玉米的奇怪观影体验,原本简单易懂的知识链被撕扯的如烟花般绚烂,东一嘴西一嘴,噱头倒是很足,只是最后,一切变成了导演的自嗨,我只是想弄清楚硅藻的祖先是如何用氧气制造地球上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结果却看了印尼小孩和香港大叔,浪费我宝贵的一下午的时间听了屁响。
奉劝那些想看的人,第一集就会让你怀疑人生,半天提出一个问题:让我们呼吸的氧气从何而来?结果到头来,屁都没说。整个第一集愣是没说明白氧气从何而来。
《被点亮的星球》影评(七):高分纪录片,值得一看
神奇世界在哪里,它就在你的脚下,在茫茫的宇宙中我们脚下的这片沃土最不可思议,赋予了人类生命,营造了一片生机勃勃景象,最近通过观看纪录片《被点亮的星球》,让我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飞机跳伞来看大地在《被点亮的星球》面前简直弱爆了,该片从太空的视角俯瞰地球,这也圆了不少人的太空梦,在片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宇航员“飞出”飞船,观察转动中的地球,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这颗蓝色星球的魅力,原来维系人类生命的星球是这个样子的。 除了空间站,从简介中了解到《被点亮的星球》足迹遍布3大洲、45个国家、195个地方,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冰岛瓦特纳冰川、美国新墨西哥州龙舌兰洞到中国黄河小浪底等地区,拍摄跨越赤道、极地、草原、雨林、大海,我们跟随着镜头不用出门就能领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特色景观。 在第一期中,我们了解到了在非洲的沙漠,有些地方世世代代以收集盐为生,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镜头来到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我们不仅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动物,也明白了我们一呼一吸所需的氧气来自于哪里。当然,纪录片里呈现的那个寸草不生、酸水横流,空气中弥漫着毒气的地方看的我触目惊心,突然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感谢它给予的美好的生存环境。 在观看《被点亮的星球》的过程中,感觉这部纪录片的画面可以用大片来形容了,通过画面诠释惊心动魄的地球时刻。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团队堪称神级,导演是奥斯卡提名影片《黑天鹅》的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另外此次回归,世界级钢琴演奏家郎朗、实力派女演员万茜也倾情加盟,在片子里可以跟他们一起探索、感受关于生命和宇宙的解读与思考。 正如纪录片说的那样,这个星球,每个生命都自带光芒,我们应该守护他们守护地球。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人类也面临着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环境问题。而在看了《被点亮的星球》后,我更加明白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而这个纪录片也能够号召更多人关注地球,聚焦环境问题,是一部传达正能量的片子。 《被点亮的星球》是一场令人沉醉的环球之旅,在片子中能够于天上地下海中尽情纵览神奇美妙的地球景致。
《被点亮的星球》影评(八):看了《被点亮的星球》,我更爱这颗蓝色的星球
神奇世界在哪里,它就在你的脚下,在茫茫的宇宙中我们脚下的这片沃土最不可思议,赋予了人类生命,营造了一片生机勃勃景象,最近通过观看纪录片《被点亮的星球》,让我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飞机跳伞来看大地在《被点亮的星球》面前简直弱爆了,该片从太空的视角俯瞰地球,这也圆了不少人的太空梦,在片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宇航员“飞出”飞船,观察转动中的地球,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这颗蓝色星球的魅力,原来维系人类生命的星球是这个样子的。
除了空间站,从简介中了解到《被点亮的星球》足迹遍布3大洲、45个国家、195个地方,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冰岛瓦特纳冰川、美国新墨西哥州龙舌兰洞到中国黄河小浪底等地区,拍摄跨越赤道、极地、草原、雨林、大海,我们跟随着镜头不用出门就能领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特色景观。
在第一期中,我们了解到了在非洲的沙漠,有些地方世世代代以收集盐为生,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镜头来到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我们不仅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动物,也明白了我们一呼一吸所需的氧气来自于哪里。当然,纪录片里呈现的那个寸草不生、酸水横流,空气中弥漫着毒气的地方看的我触目惊心,突然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感谢它给予的美好的生存环境。
在观看《被点亮的星球》的过程中,感觉这部纪录片的画面可以用大片来形容了,通过画面诠释惊心动魄的地球时刻。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团队堪称神级,导演是奥斯卡提名影片《黑天鹅》的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另外此次回归,世界级钢琴演奏家郎朗、实力派女演员万茜也倾情加盟,在片子里可以跟他们一起探索、感受关于生命和宇宙的解读与思考。
正如纪录片说的那样,这个星球,每个生命都自带光芒,我们应该守护他们守护地球。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人类也面临着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环境问题。而在看了《被点亮的星球》后,我更加明白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而这个纪录片也能够号召更多人关注地球,聚焦环境问题,是一部传达正能量的片子。
《被点亮的星球》是一场令人沉醉的环球之旅,在片子中能够于天上地下海中尽情纵览神奇美妙的地球景致。
《被点亮的星球》影评(九):这个星球上,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神秘地方
在这个地球上,人们的世界观大多是由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所决定的。你的所闻、所见、所听、所想大多都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而进行的,但是当空间扩大、时间流转你将会发现这个地球上还有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场面。
《被点亮的星球》有制作班底的珠玉在前,对于内容质量来说应该是有了一个保障。开场之后被相关的内容小小的震惊了一下,郎朗和万茜的搭档画外音,一个活泼一个温柔竟然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和谐感。当然纪录片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影片整体的内容性。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第一集看完了之后有几个点可以说是确是有所触动,第一个点就是宇航员细腻的形容自己在太空中遇见的危险场景,明明是一次危险系数非常高的冒险但是整体的陈述节奏和讲述方式都好像只是在讲一个普通的故事,“呲……的放掉宇航服中的氧气”那一段,更是有感觉生命就在随着这声简单的气音消失了。
第二个点是几个科研工作者在冒着酸水的湖边采集水样。整个大地呈现出一种绮丽的黄色,湖水中时不时有小泡泡冒出水面随后炸裂开来,一身白衣的工作人员和这个场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恍惚之间你会不知道这里究竟是地球还是其他的星球,这里的环境又为何会呈现出如此不同的场景?
以及当地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盐沙漠”,真正的地球之肺其实是海洋等等内容。作为一部全片只有1个小时左右的纪录片,通常我对于其中能够称之为亮点的剧情估计大概是1-2个左右,而显然《星球》远远的超过了这个水准,这种知识亮点的密集程度实在不会太丰富让你难以接受,又不会太无趣让你觉得看不下去之间,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点,每一个精彩的知识点中间都预留的足够多的解说和消化的时间段。
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科普类的纪录片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让你在娱乐的氛围中汲取到更多的知识,虽然这些知识大多数知识很片面且浅层的内容,但是不能否认看过这些影片之后,知识面确实有所拓宽。即便只有一点点也是好的,毕竟个人的能力和生命长度都是非常有限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见到这个世界上更多奇妙的景色,同时还能够对于我们生存的星球有了更多的了解。
《被点亮的星球》影评(十):艺术的展现与哲学的思考 人类的渺小和伟大
“这部片子是一个艺术和哲学的探讨,但最终落到了一个科学的解释上面。”这句话可能道出了这个片子的真相。
这个片子虽然是一个单线的地球纪录片,但是我觉得他从几个维度引领了观看者思考:
1、 制作者: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出发并抛出问题,带领观众去理解生而为人的渺小与伟大。
2、 主讲人:郎朗和万茜作为主讲人,男女主讲一起,隔空对话的方式,也是两种视角互为补充。
3、 宇航员:八名国际宇航员则通过自己在太空中生活的经历,给予观众一个理解地球甚至宇宙的全新视角。
4、 拍摄地:全球六大洲195个隐藏地球,解读生命密码
清风,日月,草木……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地球。如果,我们没有通过这部片子看到这场史诗级别的环球旅行,我们或许会以为,我们的世界可能就是普通模样。但你有没有想过,跳出尘世,用自然、宇宙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地球——海底的硅藻,亚马孙雨林上空的流云,洞穴里的冰晶……等一系列的想象之外情理之中。一片树叶,一个微生物,都影响着我们的一呼一吸。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都值得让人肃然起敬。
这个片子还有一个更深的思考,就是地域、种族、国界的问题。其实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一个共同体。当你离开了地球以后,你会说你是地球人,没有任何的一个环节是能够缺失的,哪怕是你身上的一个细菌,一个微生物,一个不被你待见的小东西,大家都是一个共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