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厂喜剧》的读后感大全
《象厂喜剧》是一本由[日]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本未免太小资了。
●haha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失败透顶。在文字有一定的可读性和连贯性的前提下,在故事之间插4到5页的插图,极大地影响阅读。村上的那个可用老婆换能说话的猫的集市,我也想去。“我爱我妻子绝对不亚于任何人,可是会说话的猫实在是世间难寻,说不上是不是我占了便宜。”
●内容实在太少了 有那么一两篇还可以吧
《象厂喜剧》读后感(一):象厂喜剧
《象厂喜剧》村上春树。
本来觉得安西水丸的画一般般嘛,如今优秀的插画师数都数不过来了啊!不过再一想这是80年代初的作品啊,而且书里面提到他5分钟就能完成一幅插画,其实也很厉害了!
文章写得比较随意,村上的小幽默也不让人反感,随便看看吧!村上需要补贴家用嘛!
本书好句:
2、我可是最最喜欢胶底鞋,一年有三百五十天穿它度日……穿着胶底鞋在街上走,觉得上年纪根本不足为俱。
4、事情尽管微不足道,然而我们的人生和世界观难道不就是由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支撑着的吗?我觉得。
6、如今我想到,自己真正中意的,较之咖啡味道本身,恐怕更是有咖啡的场景。
《象厂喜剧》读后感(二):有趣
很早就从老师那里听到“村上写的东西,同长篇小说相比还是短篇随笔更有意思,尤其是原文里的那些用词,无不精辟。”这之类的话。
首先,这个组合很有趣。看似没什么关系的文字与图画,就这样的组合在了一起。作家是个有趣的作家,画家更是个有趣的人。读过后,又觉得两者是分不开了的。
读这本书,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可,可又会有想再读一遍的冲动。有趣。
里面最先感动的一句话是在作者的引用。‘人生的问题,有时可以归结为一杯咖啡的温暖。’引人深思,尤其是像我这种喜欢咖啡的人。并不是作者写的内容,哈哈,有趣。
后又在一处,一只会说话的狗“可是实行起来,大多事情都不如想的那么快活有趣,尤其是在再也无法返回的情况下。”所说的这句。不知怎得,觉得就是我生活的真实写照啊。
后,在作家与画家的对谈处,感到了,两个人,真的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对我来说,印在书上的文字和名字一样,都有一种非现实感。今天读过后,新鲜,有趣。
《象厂喜剧》读后感(三):童年的糖豆
读《象厂喜剧》这本书,如果用味觉形容的话,就是爽甜可口,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吃过的糖豆。
要说小时候最怕的事情,恐怕就是打针了。每次生病了,总是避免不了被爸妈拖去打针的悲惨结局。
去打针的诊所,其实就是在我家附近,医生是我家邻居。乡村是个熟人社会,连打针这种事情,都逃脱不了熟人的魔掌。
每次打针必大哭不止,甚至于拳打脚踢,仿佛天塌了下来,觉得自己是天下命运最悲惨的孩子,所以会不得已被爸妈摁在床上不得动弹。当卫生棉擦拭我的屁股的时候,我就知道针头马上要钻噬进我的身体了。那块皮肤会有说不出的感觉,仿佛已经提前感受到疼痛了。
每次打完针,作为受苦受难的代价,医生总会给我一袋糖豆。糖豆五颜六色,比大豆还要小些,像玩具枪里的塑料子弹。那时候糖果几乎是没有的,每次打针后得到的这袋糖豆,让我知道了“甜”原来是这种味道。糖也就成了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食物,它满足了我对美食的所有想象,如果有天堂,那儿一定有永远吃不完的糖。
时至今日,我仍然偏爱吃甜食,想必就是童年的“后遗症”。那些糖豆的味道,多年以后我都在怀念。距离童年越远,味道也就越美好。其实,现在回想起来,糖豆真的有那么甜吗?最甜的是那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却又再也无法回去的孩提时代呀。
《象厂喜剧》读后感(四):最喜欢的就是村上的幽默短篇
买的是新版的《象厂喜剧》,文字很少,插图看着不怎么搭,而且价格特别很贵。但是认真读下去,就会发现很值了。就是《A Day IN The Life》这一篇就值回了全书的价钱。
《某种咖啡的喝法》《读约翰·厄普代克的最佳场所》是两篇读着很舒心的随笔。
《自来水笔》,这篇有点奇怪,拿不准是短篇小说还是随笔。看着有点夸张,如同漫画一般。但细想一下说不定是真的,11区每个行业的人都对自己的工作很认真,说不定就有这样的奇人,依照脊椎骨来制作自来水笔,拿在手上无比舒适。也想要这样的笔。
《A Day In The Life》 全篇最精华的小短篇,值得反复阅读。正儿八经的语气,讲了一个幽默的故事。”我“在象厂上班,每天制作大象。在旁人眼里,这是个不能小瞧的工作。象厂指的是什么?说实话我还没想通,读的时候只把象厂的存在当做理所当然,当做汽车厂、电子厂、纺织厂之类普通工厂。人的一天几乎就是那么一个早晨,起床之后立刻进入通勤,偶尔遇到一个人短暂的交流一般。然后开始忙碌的工作直到傍晚。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生活着,个人的时间相当的短暂,大部分时间耗在了工作上,神经紧绷,连谈话都不多。不管在制作电视机,还是在制造飞机,甚至制造大象,人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是短暂的,生活几乎都被”厂“给吞没。自己也是一个被工作吞没的人,剩下的时间不多,所以才要更加珍惜,彻底利用起来。
《镜中的火烧云》非常荒诞的幽默短篇。拿妻子换了只会说话的狗,有准备把它换掉,狗编了个故事,骗得了不带他去集会的承诺。有点一千零一夜的感觉。
里面还有很多彩蛋般的短篇,双胞胎姐妹,羊男都有出场。不过《舞厅纪事》我跳过了,这种二次翻译的东西我喜欢。
至于卷尾对谈,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林少华老师的翻译,在对方方面看着实在是别扭的很。在小说里面不觉得,姑且把他当做风格,但是在看这种对谈的时候,那种强烈的不会说人话的感觉实在是别扭。
(安西水丸老师的插画,还真是八竿子都打不到。)
《象厂喜剧》读后感(五):呓语,或者没有任何痕迹的话语:《村上春树随笔集》
村上春树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从早期的《挪威的森林》、《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到最近几年的《1Q84》、《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这些小说无论从塑造人物还是文字特点,都是有张力的。
文字组合起来,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
但是如果阅读上海译文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的一套七本《村上春树随笔集》,就让人完全不能相信,原来这也是他。
这一套作品集中包括了:
《爵士群英谱》、《爵士群英谱2》、《象厂喜剧》、《夜半蜘蛛猴》、《假如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羊男的圣诞节》、《朗格汉岛的午后》。
总体来看,这一套作品虽然是村上春树发表的随笔,而且搭配了以和田诚、安西水丸,佐佐木MAKI等知名漫画家的作品,但无论如何都会让读者心生疑惑:
村上春树可以写得这么随便吗?
的确是非常随便的写作啊!
除了《爵士群英谱1、2》之外,有的是村上编写的奇幻故事,比如《羊男的圣诞节》、《夜半蜘蛛猴》;有的是村上记录自己的生活,比如《格朗汉岛的午后》、《象厂喜剧》;还有记录他和太太两个人的旅行,探访苏格兰的威士忌酒厂的作品,《假如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这些作品里,怎么读,都是轻飘飘的语言,没有怎么用心的感觉。
搭配上三位漫画家简单到幼稚的插画,虽然相得益彰,但是让人有点莫名其妙。
但是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知道了以下三个信息:
村上是一个不可不扣的爵士迷。实际上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开始风靡世界的爵士乐,最初是黑人音乐,并主要存在于酒馆,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改良,爵士乐不再那么挑耳朵,而且成为很多酒吧的背景音乐。村上也正是从日本酒馆打工开始,慢慢喜欢上爵士的。不知道你敢不敢尝试一下爵士并喜欢这种音乐呢?
村上没有孩子。
村上喜欢跑步。
这些都是在村上的文字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
当然了,这些文字的创作时间大概是十年前了。
可是这一套书籍,除了貌美,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大概也只剩下轻飘飘、完全不费力气就可以阅读的文字了吧?
但如果不是村上写的,还有几个人会读呢?
或许我可以称之为村上的呓语。
最后忍不住要讲,如果你是村上迷,或许这篇文字真的不对你的胃口。
请原谅我。
-------------------------------------------
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关注与介绍:艺术、建筑和清新感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