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只爱林妹妹,如今方懂刘姥姥
今日份碎碎念
1
她之前在广告公司工作,知道有个同行师姐要出国深造,就联系了师姐,希望师姐走之前能介绍两个大客户给自己。
师姐答应了,可当她拽着同事,从北六环的晚高峰逆流而上挣扎到北二环时,距离见面地点只有五分钟的师姐却迟到了。
迟到了一个多小时不说,话里话外都是“你们这种小公司能接这种项目吗”的质疑,和“这个客户很难缠哦,只有我能搞定”的优越感。
敏感如她,立刻察觉到了师姐并不是真心介绍客户给她,不过是碍于上学时的交情不好拒绝她的请求。
她心灰意冷的草草结束了跟师姐最后的会面,没多久她自己也转行离开了广告公司,跟之前的同事朋友远了联系,逐渐成了朋友圈里连赞都懒得点一下的关系。
是过了两三年吧,她有天刷朋友圈的时候,忽然看到了同事跟师姐的合影,是在一家火锅店里,两人穿的都很休闲,不像是谈业务的样子,更像是朋友。
被好奇驱使着,她点开了跟同事的私聊,这才弄清她们亲密的渊源居然是从自己而起。
她草草结束了那场会面,又匆匆的离职之后,同事又主动约师姐见了几面,师姐果然把自己手上的大客户介绍了几个给同事,还一直在帮她出谋划策维护客户关系,一来二去就聊成了闺蜜。
她听完心里酸酸的,倒不是因为同事的成功,反而是因为同事的卑微感到心疼,她忍不住问:
她那天那样对咱们,你后来约她肯定受了不少气吧。
啊?那天怎么了?同事回她一个表情包,是有什么事儿我不知道吗?
她这才明白,原来于她来讲分分钟不能忍的怠慢和质疑,对同事来讲根本就什么都不算。
朋友感慨。
这是种天然的钝感,想学也学不来,你也许能勉强自己卑躬屈膝,但永远无法像这样的人一样,做到真正的心无芥蒂。
2
我听着她的感慨,想起的是《红楼》里的刘姥姥。
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被带着去见凤姐,凤姐斜倚在炕上,头也不抬的慢慢拨弄手炉里的灰,而刘姥姥则站在一边缩着肩赔笑。
这种略带鄙夷的倨傲,要放到林妹妹身上,估计又要哭好多场的“风刀霜剑严相逼”。可刘姥姥却毫不在意的顺着话儿跟王熙凤拉起了家常。
二进大观园的时候,是被凤姐和鸳鸯捉弄取乐,又是把一盘子花扎在刘姥姥头上,让她扮丑给贾母取乐,又是让她吃饭时高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贡献了整部红楼里最著名的笑料。
要知道,刘姥姥的年龄跟贾母也差不多,这样装傻充愣的去讨好一个同辈,想来并不是什么让人舒坦的事儿。
但刘姥姥不是逼着自己低三下四去做这一切的,而是真的不介意。
如果耿耿于怀,在贾府败落之后,她就该拍着手叫好“让你们为富不仁,当年欺负我现在活该报应”,而不是千里迢迢的去找巧姐,散尽家财救她回家。
3
她也不是真的傻的无知无觉任人摆布。
在鸳鸯出于礼貌说了句“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之后,她的回答是:
“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她明明知道自己是在给人扮丑取乐,但并不以此为辱。
年少的时候喜欢林妹妹,羡慕她的多愁善感,那种见花流泪见月伤心的敏锐想想就很美。
也喜欢她的敏感脆弱,把别人随意一句话拆开成好几层来听,对人对事细微的察觉和感知,是让她成为大观园里最佳诗人的天赋。
可后来却越来越喜欢刘姥姥。
她是一个太清楚自己处境的人,但不因为自己的处境苦大仇深。不放大别人的捉弄,也不夸大自己的委屈。
对自己得到的一切都心怀感激,对自己得不到的也毫无芥蒂。
4
而太多人根本做不到这种清醒的迟钝。
稍微遭人白眼就抱怨世风日下,受一点气,就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委屈的人。
因为得不到命运的垂青耿耿于怀,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也觉得“这都是我卑躬屈膝换来的,我也太难了”。
太多人如匕首清寒闪闪,而唯独刘姥姥这样的人,像是明亮房间里的一盏灯火。
无足轻重,但也不灭,温和而低调,你可能不会留意她的光芒,但只要你需要,她也愿意燃烧自己为你亮着。
我有时候觉得,刘姥姥这样清醒的钝,或许正是由林妹妹那样真实的敏成长而来的。
因为太了解自己,才敢于自嘲和自黑,因为太了解他人,所以才能举重若轻的消解无意与恶意。
那是要真的想过很多事儿,又经过很多事儿的人才会有的清醒和自信。
因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猜你想看(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晴雯:被委屈感毁掉的职场青年
女孩间最好的友谊,一定要有点"脏"
像他这样的纨绔贵公子,为什么不招人讨厌?
♥
解局情绪化,专治玻璃心
新书《成熟》限量签名版正在热卖中
微信公号@[天天成长研习社@Taoc]
你的独家成长顾问
商务合作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