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读后感精选

2020-05-19 23: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读后感精选

  《蒋勋说红楼梦(第辑)》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7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精选点评

  ●现代肥皂剧古典和后现代玩法

  ●跟着蒋勋老师一起读透红楼,有很多人生的感悟

  ●才清凤姐的心狠手辣。才知道贾琏有多么的懦弱无能不务正业,一个公子哥竟然如此不能保护自己

  ●最后几回的红二尤为故事高潮,也是家族衰落的起点恍惚间觉得大观园的青春就要结束了。

  ●多解读文本,少啰嗦废话

  ●反思自己

  ●高潮崩塌前的回光返照

  ●浅快消

  ●尤氏姐妹

  ●19—6。

  《蒋勋说红楼(第七辑)》读后感(一):太多重复

  从刚开始兴趣到现在的硬着头皮读,已经对自己无语了,读到第七辑无论如何也要读完吧,总是根据一个个相似细节发表相似的评论,无非是宝玉最懂对人的爱怜,像是菩萨,我觉得光变着法子说这一个论点就能凑齐一本书。也许作者沉浸在热爱里无法自拔,难免啰嗦吧,对我也是一种开示,一种怜悯,我无法爱之深,竟敢出来责怪,可读者真的难受了!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读后感(二):悲喜交集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蒋勋 说红楼系列倒数第二本,读至此处才发现红楼里面没有搞笑地方,有人或许会说有很多喜剧桥段安排,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比如王熙凤捉弄贾瑞、再如柳湘莲拳打薛蟠……如果以最粗浅眼光来看这些桥段和安排,确实可以称上是好的喜剧,但其实作者却是以这种荒谬粗俗角色呈现人性悲剧色彩。这正是高境界戏剧表达感觉嬉笑怒骂之后是让人陷入悲伤思考。刘姥姥一举一动显得与贾府格格不入,但正是这种最淳朴无知底层百姓生活反讽富豪庭那种失去了人性的纯真自由一个人身上背负的物质越多,理将会越沉重,会有比常人多无数倍的心理束缚,人其实是一个非常矛盾动物有一天真实现物质自由的时候,或许突然发现,早已经丧失心灵的自由!最后反而会后悔不已,物质财富名利声望,生带不来,死带不去,追逐了一辈子,最后失去作为人的本真。其实仔细看看曹雪芹笔下这些悲剧人物,就是这些被生活和人性嘲弄对象,比如这憨头憨脑的刘姥姥,这色胆包天的贾瑞,这恣意妄为的薛蟠,再者这放浪不羁的尤三姐等,其实曹芹是从心底喜欢他们的。因为即便他们蠢、笨、色、浪,但他们都还有救,他们本质上都有人作为人的那种真情。有时候色性这种东西很难说不好的,红楼说,情既相逢必主淫,情和淫本来是一体的东西,而且他们是相伴相生的,只不过淫有它让人恐惧的一面,因为很多时候淫是假借情的面目的,所以很多时候让人恐惧,让人很难判断,但话说回来了,情至深处,恐惧已渐烟消云散,这个时候淫就已经融进情里了,我们称之为情投意合,这个意,我看说是淫比较合适。贾瑞就是情迷心窍,无奈他只是一厢情愿,最后被王熙凤捉弄致死。薛蟠也是迷恋柳湘莲,即便柳是个浪子,但性别不重要,所以被柳教训一番,不过最后当薛蟠听到柳湘莲出家后,还是禁不住流下感伤的泪水。无情的人会因为喜欢的人出家流泪吗?不会。薛蟠虽是个纨绔子弟,但其实本质不坏,是个真性情的人,只不过被他妈惯坏了而已。尤三姐结局也惨,为情自刎。以结果论为导向的话,很明显可以判断,尤三姐是个好人,有血性,有真性情,有自己的原则和追求,不然不可能殉情。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人就像尤三姐这样的,表面都会觉得这人行为不端,生性浪荡,生活不检点,男女关系混乱,一定不是什么好人,以前我也会这样觉得,但现在我不会。曹雪芹真正心疼和怜悯的正是这样的人,他们天性善良,有情有义,但在成长和生活的过程中,被各种因素一点点的给扭曲,最后背上各种嘲笑和骂名。而真正无情无义的人却每天冠冕堂皇的假惺惺的演着善良和纯真的角色,比如王熙凤。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第26页:因为任何人做了这个事情都要被追究责任,只有宝玉可以不被追究责任。宝玉变成了一个奇异的角色,这个角色说,因为我被宠爱,我的宠爱就承担所有对大家的赎罪。……宝玉是唯一的男性的赎罪角色,这个比较特殊。

  第34页:“沉的沉,飘的飘”,随水六区的漂走了,沉到水里就沉掉了。其实是她所有爱情的幻灭,所以多这两句跟少这两句,文学上有很大的差别。

  第41页:有没有发现,宝玉是天真烂漫,宝钗是心事重重。宝钗一个外人住在这里,看起来不管是,但所有的事她都知道,全部记挂在心里,宝玉确实完全没有概念的。

  第48页:“敲断玉钗红烛冷”是宋朝诗人郑会的句子。其实它是什么诗不重要,这是一个影射,红烛是结婚时候用的蜡烛,最后宝钗如果真的嫁给宝玉,可红烛是冷的,玉钗是断的。

  第50页:下面是《红楼梦》里写得最好的一个画面,没有事件,也不是一个道理,而是青春在自己完全意识不到的美当中的状态。

  第63页:在《观音经》当中讲到,观音是一直能听到哭声的,人世间最微弱的哭声都听得到,才被成为观音。

  第91页:《史记》里面认为项羽是“重瞳”,就是眼珠有两圈,所以“重瞳”就是指项羽。

  第94页:为这五个美人颂诗,远处呼应着黛玉的走向死亡,进出呼应着尤二姐、尤三姐的死亡。

  第106页:“一笔勾销”四个字让人悚然而惊。人世间会有很多的情感,不管长短,不管深浅,但不可能一笔勾销。贾琏才刚刚和尤二姐在一起的第一天晚上,就觉得前面的平儿跟王熙凤都可以一笔勾销了,这种人其实是有问题的,他也不会是一个快乐的人。

  第121页:她知道结局了,就用一种毁灭的方法来对待。……可是我特别要强调,其实她不是这样的角色,现在全部是报复(尤三姐)。

  第129页:不懂也不好辩白。

  第130页:“这里尤氏二姐命掩了门早睡”。尤二姐的行动越来越明显,就是不要让贾珍、贾蓉再来骚扰她,所以早点关门,早点睡。

  第131页:贾琏这个角色其实很希望安静地跟尤二姐过一个比较平凡的、单纯的日子,可是他也是另外一个悲剧。

  第136页:贾琏到了平安州,“见了节度,完了公事。因又嘱他十月以前,务要还来一次,贾琏领命”。这里是一个伏笔,因为在这第二次出差当中尤二姐就被王熙凤折磨死掉了,刚好贾琏不在。

  第153页: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环境里,人会单一化,可人都不是那么单一的,不管好或者坏,中间都有很多牵连,看到那个牵连的就是文学。

  第154页:读罗密欧、朱丽叶,读到最感动,哭得最厉害的人是不会自杀的。因为他随着剧中人已经有过一次死亡体验,所以回到现实的时候,反而是比较平衡的。

  第160页:你可以看到什么叫菩萨了,菩萨是他都知道,可是他在引逗对方的时候,对方不知道。(宝玉逗黛玉)

  第174页:其实你可以从心理学上知道这个女人此时伤心到什么程度。可是她绝对不迁怒,因为迁怒是一个最危险的事,因为迁怒的时候你就没有自己的帮手了,……最强势的人是可以跪下来的,她完全扮演了弱势的角色。

  第180页:为什么王熙凤白衣素服?她其实有一个下马威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守孝,你怎么会不知道国法家法呢?

  第185页:可是尤二姐死的时候要找金子都找不到,其实就是这一次搬家出了问题。

  第188页:《红楼梦》有时候在用反面的字,善姐这个丫头对尤二姐不善良到极点,可是她的名字叫善姐。

  第193页:王熙凤又在演戏了。这里面也有王熙凤真正的委屈。

  第195页:我们都知道她刚刚送去的是三百两,现在收回来五百两,还赚了二百两银子。(王熙凤打点官府后到宁府闹)

  第232页:美狄亚的故事。

  第233页:柳湘莲的受伤是因为感觉到生命里面的寒冷悲凉,觉得生命里面所有的热情没有了,所以是“冷淡了柳湘莲”。

  第237页:如果你对《红楼梦》的大结构有了解,会发现第七十回以后其实是下坡,作者要收尾了,接下来所有人的命运都是死亡跟出家,都开始结束。

  第240页:讲到这里,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尤二姐自杀以后,真正的悼词是在这里出来的。(《桃花行》)

  第248页:我也知道他根本做不到,也知道全系的人都在帮他,可是知道以后也蛮开心的。

  第257页:曹雪芹后来家道衰落最穷的时候,他是靠糊风筝在街上卖维生的,现在已经找到了他做的风筝设计的画稿。所以等一下你会发现他把风筝写得很细,每一种风筝会有什么零件,怎么放,他非常非常懂。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可是生活里大概最难描述的也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一个作家能够把一个鸡蛋的价格贵不贵,枸杞芽要用多少钱来买这样的小事,不断地变成人生里温暖而又苍凉 的一种回忆,这是他最了不起的部分。

  如果对此生有一个回忆,那么这个回忆会不会其实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的链接,未必是能够讲出来的什么不得了的大道理。

  荣格的心理学认为,美其实不是一种存在,美是一种消失,如果春天的花一直存在,它并不构成美的条件。恰恰因为它本身是在一个消失的状态,而且因为它短暂,才构成了那个对美的特别强的惋惜。

  我们常常误认为绿珠是对抗孙秀的抢夺而为了石崇去自杀,我觉得黛玉的诗里面有更大的女性的自觉,绿珠的完成是她自我生命的完成,她不见得一定是为哪一个人

  昭君不见得是从汉元帝奔向呼韩邪单于,虞姬不见得是从项羽奔向某一个人,西施未必是从勾践奔向夫差,这些可能还是男性的主流意识里面想要安排的东西,觉得女性必须依附于某个男性。在这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女性她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那个自觉。她自己的选择,她走向生命的某一种完成形态,未必是依附在男性身上的。

  宝钗选择现世里的成功,黛玉是选择生命到最后的自我完成,

  史记这本书,我一直觉得其实是我们文化里影响最大的,因为史记创造了好几个自我完成的生命,像荆轲,楚霸王,卓文君,还有刺客列传里面的这一类人,非常值得注意。

  。。司马迁就是要让你知道,得到政权的人是可以把亲生儿女推下车的哪个人,而那个失去江山的人,反而是有情有义的人。史记这个精神如果一直存在,这个文化不会腐败,因为它会永远对现世里成功的人有指责,有批判,相反,对于能自我完成的人,即使在现世里失败的人,也会有很大的赞美。

  我们看人性,特别是能在小事里看得到的,在外面做公务大事的时候,其实都可以作假,可是看生活的小细节的时候,马上能看出来对人有没有小小的一点点的担待和疼惜。生命里真正可贵的东西,其实是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件当中显现的,而不是用冠冕堂皇的话说出来。

  可是重要的是说,一个人在内心是不是能够多一点点坚持,是在加倍地知道更多污秽的事之后,还有那个洁净的坚持的时候,人才是不同。

  尤三姐把情感作为她自己的完成形式,所以与对方无关,对方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对方感谢也好,不感谢也好,都跟她无关,因为感情首先是自己的完成。

  ”冷面冷心“也不要从世俗的角度去理解,因为其实柳湘莲是认为生命如果没有一个同气相投的部分,那不如不要来往了。这里面也不是一种什么不得了的坚持或者不让步,就是觉得没有共同语言,就切断这个部分。

  ”痴“这个字,其实是说自己对自己的诚实

  “以死报此痴情”,我是回报我自己的痴情,并不是报答柳湘莲,柳湘莲跟她没有关系,就是刚才我们一直提到的真正的深情是一个自我完成。

  小孩子在做功课的时候,觉得算是交差。其实蛮惨的,每天都在算。有一点像我们以前当兵的时候在墙上画馒头,画了一个,又画了一个,就是为了交差。可是到最后也会蛮荒凉,因为画掉的都是我们生命里最好的日子。书法如果是他真正爱的东西,他所得到

  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算算再有五十篇就好了的这种交差感,没有任何快乐可言,其实在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里,学习应该是天下最快乐的事情,真正求知的以及满足好奇的快乐其实没有感觉到,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说读书多么快乐,但好像都是假的。

  他可能要写一百篇钟繇小楷,罚那么重,我也知道他根本做不到,也知道全系的人都在帮他,可是知道以后也蛮开心。那个感觉很特别,你会感觉到学长学妹都在帮他的时候,也看到他平时做人处事如何。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法和情,法和理,有时候真的是很难调配,你知道他们在犯规,可是同时又觉得里面有你很鼓励的东西----他们彼此在照顾,他们学会人在某一

  个忧愁或者是困境的时候,去帮助他。这很容易被误解,如果某个记者知道这一段,他可能把你写成是鼓励学生犯错的人物。其实中间的分寸很难拿捏。在我碰到这个事情里,全系都在帮哪个人把字写出来,比他们平时自己写得都好。现在他们毕业了,会跟我讲这件事,大家都好得意,说这样通宵赶出来的那个快乐,大概是青春里面最动人的回忆。

  我们知道,林黛玉的身体简直是一塌糊涂的,一熬夜就会出事,可是她竟然熬了好几个晚上,赶出来五十篇蝇头小楷给宝玉。这都是生命里最美好的回忆,宝玉如果是曹雪芹,他会带着这个记忆一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他会感谢他生命力有人跟他走过这一段,

  我有时候也跟很多朋友讲,不要让一个孩子在青春的时刻,没有人的记忆。他需要最美的朋友,知己,知音,他们一起玩,瞒着大人做的那些事情,包括犯错犯规的事情,都是他美好的记忆。左大人的在旁边有很多的担心,但是绝对不要戳穿他,让他们有自己青春王国的那种快乐。

  最好的文学,或者最好的对生命的态度,其实是一个流动的状态,因为生命本身太复杂太丰富了,人性本身也太丰富了,因此任何定性的东西,都很难把人生完全地框架在里面。相反,当他用了一份流动的写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层出不穷的活泼的东西开始

  【复制网友部分笔记】

  15

  《红楼梦》对我的帮助其实是让我回到了人间,做了一个安分的人。因为《红楼梦》,你会有一种谦卑,这种谦卑并不是我们平常在道德上讲的谦卑,而是说任何一种存活的方式都有它的艰难。

  19

  常常遇到太忙的父母跟我说,他们想让孩子学才艺班,像钢琴、小提琴、绘画。我都跟他们说,不要那么着急学这些东西,有空多抱一抱他,让他在年幼的时候,记得你身体的体温。我相信那个东西恐怕是使他将来不会走向自我毁灭的一个最重要的东西。自我毁灭是最痛苦的东西,因为那时他一定是绝望的,才会开始对自己的肉体或者心灵去做毁坏性的动作。

  所有恨你的人,都是因为他自己可能没有找到他的自信。所以最好的“报复”对方的方法其实是帮他找到自信。因为他恨你是因为你一定有些东西比他强,他觉得自己在受欺负或者受委屈,你要让他不委屈,就要帮他找到那个自信。今天也许在社会上,各种的对立里面都是因为有这个东西,就是我受害了、受伤了,我的委屈你不知道,所以我要加倍的去侮辱你或者伤害你。……

  22

  所以,在每一天当中,都要尽量使自己的善意越来越多地去构成那个善因,才会结出善果。

  54

  一个年轻孩子躺在地上,你会觉得好棒啊!真好,能够在无忧虑的时候,就这样无忧无虑的躺着。以后她长大,自然总有事情等在后面;他的人生接下来什么,你只能替他祝福,担心也没有用。只是让她在青春里感受青春是多么美好,也许带着这个美好,她将来可以走的更远,可以在人生里有更多自己的梦想。

  123

  爱一个人五年,没有一个人知道,她(尤三姐)从来没有讲过,所以里面在讲一种深情。感情一直延续着,变成一种很深的自我完成的部分。

  感情有一部分其实是自我完成,并不在意对方的回应。今天我们会觉得感情被解释成有一点像买东西,是一个功利的关系。可是感情的自我完成是说,在所有的感情里,其实都是获得

  129

  这个小说基本上并不觉得对抗一定有真正现世的结局,他们并不在意这个结局,他们觉得活着一天就去对抗一天。我想这是《红楼梦》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它是为自己心里面还有净土的那些人所写的一部书。从曹雪芹的时代到今天,外在的世界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可是重要的是,一个人在内心是不是能够多一点点坚持。是在加倍知道更多污秽的事之后,还有洁净的坚持的时候,人才是不同的。

  170

  所以我会觉得读《红楼梦》最后是读自己身边的人,你会发现身边好多人是在《红楼

  梦》的关系里。你很难解释那个关系到底是什么,但多一层这样的关系,你的生活里面会出现另一种豁然。另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让你的生命不那么单一。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读后感(五):书摘(七)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情赃 判冤决狱平儿徇私

  • 我觉得《红楼梦》对我的帮助其实是让我回到人间,做了一个安分的人。因为《红楼梦》,你会有一种谦卑,这种谦卑并不是我们平常在道德上讲的谦卑,而是说任何一种存活的方式都有它的艰难。柳家的一心想把女儿送到比较好的地方,将来在宝玉那边做丫头,不要像她一样每天在厨房里面做菜那么苦。她好像唯一的愿望就是她这个身体不好的女儿,将来有个好点的结局。所以每次宝玉房里晴雯要吃什么,芳官要吃什么,也许她就做得特别好一点,可是别人看在眼里就觉得是在巴结。

  • 社会里面许许多多的人跟人之间的误解,往往是因为“添了一篇话”。

  • “司棋听了,不免心头起火。”我还是要强调她不是因为没有吃到鸡蛋,其实是觉得生命没有被重视。那个小警卫也不是因为没有吃到果子,是因为没有被重视。所以生命里最大的受伤,是觉得自己的存在对他人不重要。曹雪芹其实最大的开示可能是说,生命应该找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像宝玉,因为一直是受宠爱,他会觉得别人对他的爱或者恨,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他回来做自己就好了。可是一般人不是那么容易,一个社会里充满了各种委屈,是因为都觉得自己的存在被忽略了。这件事情如果换做是宝玉,宝玉会说:“没有鸡蛋吃,就算了。”可是司棋不同。

  • 我常常觉得要把司棋的故事挑出来,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了不起的短篇小说,而且非常非常像张爱玲的小说。张爱玲小说里面的女性常常是毁灭性的,大家最明显会看到《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她就是毁灭性的,最后可以连她的儿子、女儿都毁灭。她在年轻的时候,长得漂亮,在市场里面卖东西,最后被大户人家一个残障的男子买去做太太。她常常形容说晚上压在她身上的那一块肉,好像是猪肉摊上死掉的肉。她会恨,会觉得自己的青春被这样子糟蹋了,最后就把所有的毁灭变成对自己的毁灭,变成对儿子、女儿的毁灭。那是张爱玲写得非常好的题材,也是女性比较容易理解的东西——就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被糟蹋以后的怨,一种巨大的怨。《红楼梦》当中也有,司棋的故事就是如此,非常像后来张爱玲发展出来的那种文学形式。

  • 常常碰到一些太忙的父母跟我说,他们想让孩子学才艺班,像钢琴、小提琴、绘画。我都跟他们说,不要那么着急学这些东西,有空多抱一抱他,让他在年幼的时候,记得你身体的体温。我相信那个东西恐怕是使他将来不会走向自我毁灭的一个最重要的东西。自我毁灭是最痛苦的东西,因为那时他一定是绝望的,才会开始对自己的肉体或者心灵去做毁坏性的动作。

  • 所有恨你的人,都是因为他自己可能没有找到他的自信。所以最好的“报复”对方的方法其实是帮他找到自信。因为他恨你是因为你一定有些东西比他强,他觉得自己在受欺负或者受委屈,你要让他不委屈,就要帮他找到那个自信。今天也许在社会上,各种的对立里面都是因为有这个东西,就是我受害了、受伤了,我的委屈你不知道,所以我要加倍去侮辱你或者伤害你。这个时候,可能说“那个蛋已经蒸在那边了”的人就是重要的。

  • 第六十一回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回,我觉得里面有非常动人的东西,包括语言的活泼,包括对小人物的描写,包括宝玉对所有卑微人物的担待,都构成了一个生命的宽阔度。最后也对王熙凤这样的生命做了某一种反省,就是这个女强人好强,不服输,得理不饶人,最后的因果也是她自己在生命里面一步一步走向最大的绝望。我们面前都有一条路,可能越走越窄,也可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宽是因为生命里面可以包容更多的东西,越走越窄会让自己越来越走不下去,最后变成一个牛角尖。

  读完第六十一回,我常常特别想到夜市里去坐下来,跟摊子里面的人坐在一起,会忽然觉得里面有另外一种生命的温暖,它是不一样的。这也让我自己觉得平常对优雅、高雅的追求,好像可以有另外一条不同的路,也可以包容更多不同的东西。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 我觉得贾环的反应完全是对的。我们慢慢会认识到一种人,在生命受伤的过程里,他根本不相信别人会对他好,所以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会有各种的怀疑。因此贾环对彩云的态度是说,我相信你根本不是对我好,你一定跟宝玉串通好在整我什么事情,所以你每次给我那些小东西都是哄骗我的。于是他就把这些东西全部照脸摔到彩云的身上。彩云就变成了一个最委屈的角色。

  • “射覆”是很古老的游戏,“覆”就是覆盖,在碗盆等器具里面覆盖一个东西来猜,这个猜叫做“射”,打开果然对了,就赢了。可是“覆”什么东西不一定,可能是一些物品,也可能是一个字,就有一点像猜字谜。

  • 我的侄女、侄子常常让我猜谜,我觉得头都快要昏掉了,有次他们比起四个手指问我:“这是多少,你用英文发音。”我说:“four”。然后他们把四根手指折下来问我说,这样是什么?我就呆掉了,后来他们公布答案说是“弯的four(wonderful)”。其实这个就是射跟覆,你看每一代的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在里面。所以我还是希望,不要用黛玉、宝钗的文化教养去打击另外一代的年轻人,觉得他们一无是处,也许他们斗智的“弯的four(wonderful)”也可以变成小说里的一部分。我想这个是读《红楼梦》的游戏觉得最有趣的。

  • 各种的民间画报、插图,还有文人画当中,不断出现“史湘云醉卧芍药裀”这样的画面。这个画面是青春最美的记忆,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在花里面睡着了,花瓣落满一身的那种美和快乐。到某一个年龄之后,你可能不一定会懂得青春里面这样的画面的美。每一年三月,我都会去台大,那个时候整个校园开满了杜鹃花。很多女孩子就真的睡在那边,让花掉在身上。她们不一定读了《红楼梦》,可是她们和湘云其实有一样的东西,她们在梦想生命里面的美好。

  一个年轻孩子躺在草地上,你会觉得好棒啊!真好,在能够无忧虑的时候,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躺着。以后她长大,自然总有事情等在后面;她的人生接下来是什么,你只能替她祝福,担心也没有用。只是让她在青春里能够感受到青春多么美好,也许带着这个美好,她将来可以走得更远,可以在人生里有更多自己的梦想。史湘云这一段,我特别希望大家可以把它当成《红楼梦》里面一个重要的象征来看。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 曹雪芹特别看到社会的一个平衡,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学生不会喜欢老师唠叨,但我自己扮演老师角色的时候,必须提醒自己说,我要扮演一个他们不那么喜欢的角色,才会有平衡。比如我告诉学生一定要几点出去写生,如何如何,他们可能只遵守百分之二十;可是如果不讲,可能就连那百分之二十都没有。

  • 其实从外在来讲,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情,什么叫欲。情和欲只是个人的生命在高贵和沉沦方面不同的发展,这两极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判断。别人看到的那边在办生日宴会,喝酒,闹得一塌糊涂,觉得是放纵;这边办丧事,觉得很悲哀,是很典雅的感觉。结果刚好相反,那边守住了最重要的情的规矩,这边反而是最放纵的,借着丧事在玩一个最大的游戏。到第六十四回以后,我们就看到尤二姐、尤三姐开始被包养。贾珍、贾蓉、贾琏,两代的贾家子弟一起在玩弄尤二姐、尤三姐,那个混乱达到了一个巅峰,也看到贾府整个走向没落、走向败亡,其实是因为这些子弟的不堪。所以我希望大家特别能够感觉到第六十三回里一个生日跟一个丧礼的两极对比。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第六十五回 膏粱子惧内偷娶妾 淫奔女改行自择夫

  • 明清之际有两部了不起的小说,一个是《金瓶梅》,一个是《红楼梦》。张爱玲常常提到她甚至喜欢《金瓶梅》还超过《红楼梦》,因为《金瓶梅》写人性的欲望,写人性里面某一种不可自制的本能写得非常好。张爱玲对这个东西也很感兴趣。在上海的这种都会的背景当中,商业文化兴起,经济富有之后,人很难不去发展淫欲的这个部分。西门庆是商人阶级,发财很容易的时候,他很难克制他的欲望,开始买女人,然后不断在性上面去玩各种游戏。可是作者的描绘是说,这种性的游戏玩到最后,其实大概也并不见得是最快乐的事情。《金瓶梅》里面有很多对人性这种不可自制的欲望的悲悯。《红楼梦》在《金瓶梅》之后,不可能不受到《金瓶梅》的影响,可是《红楼梦》的作者比较偏重在情,觉得情的牵挂,也许是人在性灵上可以升华的东西。

  • “骚”这个字很有趣,现在变成民间蛮坏的一个字,可是“骚”其实讲的是屈原的《离骚》,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感情。这个字在东方来讲是一种嗅觉,然后由嗅觉引发的一种状态。尤三姐让这两个男人心里痒痒的,但又不敢动她的时候,她就达到了“骚”的极致,把她的魅力、诱惑力、本能释放到极致。

  好,我们从头发开始看起,“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女人头发一松的时候,其实就有一种妩媚。头发松这种状况,常常在过去的社会变成某一种跟礼教相反的事情。王夫人看到晴雯头发松松的,就要把她赶出大观园,觉得这个女人不正经;有一次林黛玉跟大家笑闹,头发乱了,宝玉跟她做了几个眼神,她就进去把头发弄整齐了。过去的女性觉得头发一丝不乱才是规矩的,头发只要乱一丝就有诱惑性。女性从温泉出来的时候,随便挽着头发,有一种妩媚,跟打扮得很端庄的漂亮不太一样。有泡过温泉的那个体温,有一点热气,有一点微汗,然后头发松松的。我在日本京都看到“花间小路”的歌妓常常头发都是松松的,她们不会弄到很紧,就有一种妩媚。女人的头发可以代表不同的声音,卡门的声音一出来,头发一定要松松的,她可以乱跳、乱荡,这样的女性可能就不是让你觉得严肃的那个角色。

  “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了不起就在“半掩半开”,全开了没什么了不起。东方的诱惑跟西方非常不一样,比如像《爱神》那个电影,是三段,三个导演分别拍。有一段是王家卫导演的,从头到尾,巩俐的旗袍领子扣得好好的,只是开一点点,你真的觉得诱惑性到了不得了。另外两个西方导演拍的,里面两个女性,从头到尾都是脱得精光,让你觉得真是倒胃口。那个时候你就恍然大悟说,东方的某一种美是非常特别的,就是半掩半开的。“半掩半开”一直变成文学跟戏剧里面非常重要的东西。“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西厢记》里面的这首诗,讲的也是这个状态。

  • “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注意色彩。抹胸是裹肚,就是女人的内衣,葱绿色有一点带黄,是一种明度非常高的绿色,衬外面的红色。红绿对比本身是感官最强的色彩。“一痕雪脯”,葱绿抹胸盖在她的胸口,胸口的肉是白的,像一痕雪脯。女性肉体的美忽然被描写出来。在传统社会里面,这是一个禁忌,中国对于女性的身体的描绘,在文学跟艺术里都远不如西方。可是在这里你会看到这种描述出来。

  “一痕雪脯”这四个字的了不起,就是用字的精准和用字的动感力量,没有任何文字可以替换。比如“痕”字用什么字替换呢?一团、一块、一片,形象大概很糟糕,都很可怕。“痕”常常是形容月光的,有一点点隐藏。在音韵上,痕的发音,有一点鼻音,也有一种比较委婉的感觉;如果说一块,“块”是发花韵,是开口韵,会觉得粗暴。

  “底下绿裤红鞋”,又是红绿对比,整片的裤子是绿的,红鞋,特别是缠小脚的红鞋,是一点点红,刚好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是东方美学最了不起的部分。真正的诱惑不是红用得很多,而是用得很少。Prada的衣服就是黑里面一点红,鞋子上面也是一点点红,西方已经把这个美学偷过去用了。在冷色调里加一点暖色调,那个红就跳出来。唐朝很多古画里,在额头上点一点红的时候,那个红立刻出来。如果是一身葱绿色的丝绒衣服,可能配一粒红色的宝石,一粒宝石在光里面反射,就可以把那片绿整个儿带起来。这其实是美术上非常重要的部分,基本上也会用在生活里,而并不只是画画的问题。

  • 所以这一段是我一直很看重的,觉得是《红楼梦》中了不起的一段,就是描写尤三姐的美:“这尤三姐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金莲”就是小脚,过去的女人坐着的时候,脚是并在一起的。“翘”就代表她跷着二郎腿——这个动作是不雅的。可是尤三姐当然不在乎,两只小脚“没半刻斯文”,一点都不安静,那两个男人大概心都跟着一起荡漾了。

  “两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过去训练女性,要求她们走出来的时候,身上所有的饰品是不动的。大家看到传统的戏剧里面,像代战公主、铁镜公主这种角色出来,走路的时候要完全平稳,她们的头上有两个穗,那个穗是不能动的,动的话就表示不规矩了。可是这个时候尤三姐完全对抗了这个规矩的要求,她两个耳环就在那边荡来荡去,风骚而野性。

  “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眉毛画得有一点淡淡的冷色的绿,衬出她嘴唇上红的艳丽,又是一个红绿对比。短短的一段里面有三次的红绿对比。“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饧涩淫浪”,“饧涩淫浪”很难形容,就是像水光一样在飘,一种不安定的感觉。“不独将她二姊压倒”,尤二姐已经够美的了,但现在看起来姐姐没有她那么漂亮,“据珍、琏评去,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皆未有如此绰约风流者”,没有比她更漂亮的了。可是这个漂亮并不是长相的问题,是她女性的妩媚全部被释放出来了。她在玩这两个男性,可是这两个人对她又爱又恨,根本不敢碰,因为她比这些男性还要泼辣。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 第六十六回开始的时候,尤二姐在问兴儿贾府的情况,最后就问到宝玉了。兴儿说他:“成天疯疯癫癫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每日也不学文习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有一时喜欢,见了我们时,没上没下的,乱玩一阵;不喜时,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他不责备。”这里面又是一个用人的角度,说宝玉长得漂漂亮亮,可是心里头糊涂。我们不要误以为这是作者对宝玉的批评,其实这是说世俗人不了解宝玉。

  连尤二姐都被兴儿说动了,说:“可惜了一个好胎子。”尤二姐也不理解宝玉存在的意义。有时候我们在社会里面听到别人讲到某一个人的时候,未必完全准确,因为里面有很多不容易理解的东西。生命最高贵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当然这个高贵的个人,也不一定会去辩白。宝玉从来不为自己辩白,他觉得懂了就懂了,不懂也没有办法;他反而尽量为他人辩白。

  这个时候有另外一个意见出来,尤三姐说:“姐姐信他胡说,咱们又不是见过一面两面的。”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的善良与否,你自己不能判断吗,为什么老要借着外面的这些东西来判断?她说:“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那是天天只在里头惯了的。”尤三姐非常公正,她说他是有一点女孩子气,是因为他身边都是女孩子,他能够模仿的对象都是女性,最后就沾带了一点点女孩子的习气。可是宝玉如果不学这些女孩子,大概学的就是他的老爸,可是他老爸整天就在官场里争夺权力、财富,我们也不觉得宝玉学那个样子一定是最好的。

  所以现在那个矛盾是说,孩子长大其实是要有榜样的,可是这个榜样如果是我们社会里面看到这些弊案里的人,你还会觉得孩子的榜样如果是这些男性会更好吗?我不知道。我想曹雪芹写到这些部分,也都让人感觉到宝玉的为难,他最后躲在这些姐姐妹妹群中,因为他至少觉得这些姐姐妹妹们没有外面追逐权力跟财富的那个肮脏的部分。

  所以尤三姐就有一点为他辩护说:“若说糊涂,那些儿糊涂?”她就举例说:“姐姐记得,穿孝时,那日,正是和尚们进来绕棺,咱们都在那里站着,他只站在头里挡着人。”大家都觉得宝玉不懂礼,后来他就跟尤二姐、尤三姐解释说:“姐姐不知道,我不是没眼色。细想和尚们脏,恐怕气味熏了姐姐们。”宝玉真的有点像一个护花者。他觉得这些年轻的女子,在她们生命最单纯的时候,像一朵一朵的花,他应该要去负责疼爱她们、保护她们。对比起来,在这些美丽的女子常常被男性作践的社会当中,宝玉就扮演了一个相反的角色。

  • 我觉得《红楼梦》里面很多人都记得尤三姐这一段,是因为我们曾几何时也许会觉得尤三姐这样的一种活法其实很痛苦,所以我们慢慢修正了自己。很多人在文学里会特别喜欢罗密欧、朱丽叶,喜欢梁山伯、祝英台或者喜欢尤三姐这样的角色,或者喜欢林黛玉的焚稿断痴情,是因为在生活里可能让步了。因为让步,所以心底有一个不让步的自我,其实是自己怀念的那个自我,会在文学里面出现。

  以心理学来讲,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完美的自我。它是分裂的,我在现实当中可能有让步,可是我心里面有一个曾经相信的自我是非常绝对的。我们大概在某一个年龄,都曾经有过唯一。可是慢慢你会发觉可能会让步变成唯二、唯三、唯四或者唯万万,不晓得让步到什么程度。可是《红楼梦》里面我们看到尤三姐的故事,让我们有很多的感叹、感动,刹那之间你会发现是因为你身上尤三姐的部分并没有消失,它还在,只是可能忘了而已。

  “尤三姐走来说道:‘姐夫,你只放心。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是什么。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伏侍母亲,等他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说着,将一根玉簪,敲作两段:‘一句不真,就如这簪子一样!’”这个是漂亮的动作,玉簪也预言了尤三姐宁为玉碎的命运。尤三姐的生命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时候,里面有一种非常动人的东西。

  • 尤三姐大概也是曹雪芹这个作者一生当中所记忆的女性里面非常牵挂的一位,他对这个人物有很多的用心之处。虽然在《红楼梦》当中尤二姐、尤三姐的出场不多,尤其是尤三姐,第六十四回以前表现很少,第六十五回开始表现出她的个性,第六十六回就死掉了。但在两回当中,可以看到这个人物的鲜活的形象,她内心个性的部分也都呼之欲出。所以作者着墨的感觉非常准确。后来在戏剧里面,尤三姐也变成一个非常被突出的角色。

  这里面的一个原因我们一定要提的。以传统的女性角色来讲,尤三姐是一个特例,她在今天比较现代的社会价值观或者性别观点上,都可以一再被重新去界定。像林黛玉这个角色,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在现代的世界当中讨论她比较难,除非把她当成一个很抽象的心灵的处境,否则并不容易得到很清楚的印象;可是尤三姐不同,尤三姐的泼辣,尤三姐的这种生命里面的刚烈,尤三姐在生命爆发出极度的热情的时候,她的那种美跟艳丽,其实在今天的女性身上比较容易感觉到。有些文学里的人物不一定是活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当中,以后反而会得到更多的探讨。

  像尤三姐这一类角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敢爱敢恨,也对自己的生命有特别高的自觉,她其实刚好对比出贾珍或者贾琏这种男性的粗鲁跟懦弱。过去我们说在性别的差异当中,其实很少看到这种两极性,可是在尤三姐出场的时候,你忽然觉得男人的不堪出现了。而尤三姐最后对自己生命做出选择的时候,特别有一个美丽的画面出来。这些女性会让人感觉到如果她们的生命如此尊贵,却势必要落在一个被男人糟蹋和侮辱的境地时,存活的意义真的不大。

  • 柳湘莲又说:“你好歹告诉我,他品行如何?”记得别人在尤三姐面前谈宝玉不好的时候,她说:姐姐你不要相信,我们亲眼看过这个人,我们自己难道不能判断吗?可是柳湘莲现在没有办法自己做判断,他还是用别人的语言在判断他身边的人。生命里面为什么总是用别人的判断去判断一个人,甚至判断自己?我想柳湘莲这里其实有很多促成悲剧的男性角度的限制。《红楼梦》里面最高贵的生命不是男性生命,其实是女性生命。尤三姐的纯粹,尤三姐自我完成的部分,柳湘莲其实比不上,因为柳湘莲中间有杂质,也有他在社会被污染的那个部分。

  宝玉非常了不起,别人骂他们一家人了,宝玉就笑了一笑说:“你既深知,又来问我作什么?连我也未必干净了。”宝玉的了不起,其实是点出了人是这么没有自信的,外面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就会被影响。

  第六十七回 馈土物颦卿思故里 讯家童凤姐蓄阴谋

  • 生命不是单一的一根线在发展。我们今天觉得遗憾的是,在比较通俗性的连续剧或者综艺节目里,线都太简单了,对人生的复杂性没有办法理解。甚至我们在现实里面所有人跟人的关系,因为短促跟功利,只看到当下的线。但人生的线怎么会这么简单,人生的线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编织。一个生命跟另一个生命之间的牵连,一个社会的组织性,都非常复杂。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闹翻宁国府

  • 这里面全部是圈套,当一个人可以完全放下强势的身段,变成弱势的时候,她是最厉害的状态。

  • 任何一个开明的社会,其实很关键的一个部分真的是司法够不够透明、够不够公正。所以《红楼梦》让你觉得可怕的是在那样一个清代的极盛时期,其实它司法的部分已经腐败到这种程度,完全操控在一些私人的手中。这么年轻的一个女孩子,她知道怎么在司法里操控得收放自如,可以玩弄司法到这样的程度。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 生命里面千万不要去做张华这个角色,因为这个角色不是说他会不会爆料,是只要有爆料的可能,就必死无疑,他一开始插手这个事情,已经注定了他的死亡。

  我想古今中外大概是一样的,政治的权力斗争是最恐怖的,为了自保,可以使用最残酷的手段;权力结构里面人的狠,是你无法想象的。旁边的小市民其实看不懂,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权力是怎么回事。《红楼梦》这一段其实是在讲权力,而王熙凤是一个玩权术玩得最厉害的女人,她的精明跟干练,以及所有小细节拿捏的准确,在里面都显露出来了。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 可能很多人看过《美狄亚》这个戏剧。美狄亚是一个会法术的女人,长得很漂亮。美狄亚违反了她父亲的意愿,甚至杀死她的弟弟,就是为了帮她爱的伊阿宋去找金羊毛。找到金羊毛以后,他们住在科林斯,美狄亚已经生了三个孩子,一对双胞胎还有另外一个小孩。这个时候,伊阿宋爱上了科林斯的公主,因为她年轻貌美。消息传来,美狄亚面无表情。每次看到那一场,我都会有全身发冷的感觉。女性的恨跟她的报复完全不露痕迹。她祝福她的丈夫,还问什么时候结婚,婚礼怎么举行,她要亲手缝制最美的新婚礼服送给这个新娘。后来,她做了一件最漂亮的结婚礼服,里面全部是毒药,公主一穿到身上以后,整个烧痛起来,皮肤全部烂掉。这就是美狄亚的报复。美狄亚在把礼服送给新娘去报复她的同时,还把两个双胞胎的孩子,一手夹了一个,带到郊外去杀死。这是《美狄亚》这部戏里面最恐怖的一段。一个母亲是最不会对自己亲生的孩子下手的,可是因为要报复自己的丈夫,她只有杀死这两个孩子,让伊阿宋痛苦到极点。对她丈夫来说,连她新婚的妻子死掉都没有这么痛苦。所以西方心理学里面讲到女性出于恨的报复性,叫做美狄亚情结。

  • 我忽然觉得情感这个东西非常难解释,什么叫友谊,什么叫情感?其实里面有一种“亲”。在读书的过程里面,除了知识的追求以外,还有一个是人世间情感的眷恋跟牵挂,而这往往是作为上一代的老师跟父母不容易了解的。父母跟老师如果一直扮演了那个监督者跟检查者的角色,就只有“法”,就会缺少对这部分的观照。

  所以后来我做老师的时候,想到当年我的同学跟我说:“你为什么抄他,不抄我的,我们两个那么好。”就觉得有时候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这其实是很奇怪的心情。我在学校里面做七年的美术系主任,我跟学生说,我从来不记过的——连警告都没有记过,我从来不用这种惩罚;我只跟教官说,我的惩罚就是让他们写字,去临钟王蝇头小楷一篇。

  其中有些是比较严重的,像美术系有人在暗房里做校长的通行证,用这个伪造的证件把车子大剌剌地开进校园。后来被抓到,送到校外警察局,罪名是“伪造文书”。可我还是坚持说不要记过,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会跟他一辈子。这就很难是用一篇钟繇小楷作为惩罚,他可能要写一百篇钟繇小楷。罚那么重,我也知道他根本做不到,也知道全系的人都在帮他,可是知道以后也蛮开心的。那个感觉很特别,你会感觉到学长、学妹都在帮他的时候,也看到他平常做人处事如何。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法跟情、法跟理,有时候真的是很难调配。你知道他们在犯规,可是同时又觉得里面有你很鼓励的东西——他们彼此在照顾,他们学会人在某一个忧愁或者是困境的时候,去帮助他。这很容易被误解,如果某个记者知道这一段,他可能把你写成是鼓励学生犯错的人物。其实中间的分寸很难拿捏。在我碰到的这件事情里,全系都在帮那个人把字写出来,比他们平常自己写得都好。现在他们毕业了,会跟我讲这件事,大家都好得意,说这样通宵赶出来的那个快乐,大概是青春里面最动人的回忆。

  今天我们做老师或是父母的,大概要懂得这种心情,懂得孩子的世界里,有一个我们难以理解的青春王国,他们有自己私密的心事,有私密的交情。我们作为长辈,是不是一定要把那些交情全部一一戳破?这是一定要懂得的。在我自己的经历当中,我开始慢慢回想了自己青春时期的状况,才懂得怎么去体谅。《红楼梦》里面,我很喜欢这一段,湘云、宝琴、宝钗、探春全部变成枪手,第一枪手是林黛玉。我们知道,林黛玉的身体简直是一塌糊涂的,一熬夜就会出事,可是她竟然熬了好几个晚上,赶出五十篇蝇头小楷给宝玉。这都是生命里面最美的记忆,宝玉如果是曹雪芹,他会带着这个记忆一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他会感谢他生命里有人跟他走过这一段。

  我有时候也跟很多朋友讲,不要让一个孩子在青春的时刻,没有人的记忆。他需要最美的朋友,最美的知己、知音。他们一起玩,瞒着大人做的那些事情,包括犯错犯规的事情,都是他美好的记忆。做大人的在旁边有很多的担心,可是绝不要去戳破他,让他们有自己青春王国的那种快乐。贾母知道她们做枪手以后,喜之不尽,如果她板起脸来说:“你们怎么可以作弊?”可能第二天他们都不来见贾母了。其实祖母跟孙子之间也有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瞒着贾政的。贾政变成了一个被大家隔离在外的角色,因为他是检查者。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你要规定几个很严格的规范给他遵守,可是同时也要睁一眼闭一眼,看看孩子怎么去偷偷犯规。不要忘记,犯规这件事也是他的能力之一。回忆起来,我们在中学那些遵守老师制定的所有规则最好的同学,后来其实不是大有出息的。非常奇怪,可能因为他少掉了一种创意性。这个创意性是说,他对于大人所有的规则,都会想:如果用另外一个方法,要怎么处理?

  历史上最有名的大天才,像达·芬奇这种人,常常都是不守规矩的,常常都有一点不按牌理出牌。大人规定的所有东西,都会故意用另外一个方法去做的人,反而在年轻的时候,形成了自己的创意个性。当然这是很难拿捏的,不能够因此就一直鼓励他去叛逆,而是说要把握叛逆跟遵守法规之间的平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