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认真的苟且
这二年“经济下行”,挣钱和花钱似乎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夜跑在里运河畔,你会看到灯光的美,但是仅仅是灯光,转身跑到商业区时,熙熙攘攘的人群伴随着半点萧条,只有路过饭店或者大排档时,才能听到一些熟悉而又陌生的“烟火气”,幽暗的黑夜里,苟且与远方就像摆钟一样,来回摇摆,摆钟会回到原点,时间就他妈的这么过去了。更重要的是,来回摇摆中,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们,却一直觉得自己很忙。
香港有个媒体人叫董桥,句子写的刻苦又艳丽,文风雄深雅健,1942年出生的董老,在六十岁的时候感慨“我扎扎实实用功了几十年,我正正直直地生活了几十年,我计计较较地衡量了每一个字,我没有辜负签上我的名字的每篇文字”,文章叫《锻句练字是礼貌》。人生三部曲,20、40、60,董老到了60悟出这样的道理,也不妄认真了一辈子。因为年轻时猛打猛冲,那会儿我稚嫩的像个毛桃子,如今,即便有人在我身边放鞭炮,我都能自己把自己调成静音模式。关于鞭炮,我一直想说,鞭炮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就这么说不让放就不让放了,没有鞭炮的年,总感觉少了什么东西。
时间肆无忌惮的让每个人都去努力的生活,然而,一味地忙碌似乎并没有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时间有的时候也很猥琐,让你突然静下来的时候,感觉到平庸和碌碌无为。更尴尬的是,似乎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一切。
不管是充满斗志还是如何无底线,最终很多人追求的是独善其身,这里的“善”,应该是善良的善。我不知道前段时间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那首“苟且与远方”的歌曲,我听了前两句歌词后,就没有再听下去,对于这种主打“放荡不羁”和“情怀”的歌曲,我向来爱理不理,我比较喜欢听古筝版的《爱情买卖》和广场舞版的《北京的金山上》。
远方是美好的,在通往远方的路上,远方也在发生着变化,甚至到达远方后,发现曾经期待的远方说不定就是现在的苟且,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能不能认真的苟且。
人是“惯性动物”,很多人都在以苦行僧的心态找寻那模模糊糊的幸福感,人人都穿内裤,内裤就像人品,公序良俗和生活习惯要求人人都穿内裤,但是料想如你,肯定有些人不喜欢穿,或者出于某种原因不穿。早就没有力气吐槽了,社会这潭水里,很多人还没学会狗刨,狗已经学会仰泳了。
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文字是生活的符号和轨迹。《二号首长》里的唐小舟、《官场现形记》里的方必开和卜连元、《军统头子戴笠的传奇一生》里的詹森、卢文英,《惊弦─汪精卫的政治生涯》中的陈璧君、季云卿、朱升等等,这些人物虚虚实实,有主角、有配角、有龙套,对了,还有《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时常想念我在小说《上大人 股级干部孔乙己》中写过的人物,喜欢孔乙己的左思右想、喜欢吕红的狠、喜欢贾作甄的现实、喜欢刘兆东的成熟与隐忍、喜欢赵处长的及时行乐、豪爽霸气、喜欢花甜甜的江湖、喜欢柳如是的文艺。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觉无知,这就是写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