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天使读后感锦集
《守护天使》是一本由石田衣良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1.04.23-23
●第一次看石田衣良除了池袋西口公园系列之外的作品 感觉有点微妙 倒是明白了很多灵异现象的原理Orzzzzzz
●西宁临走前跟老板娘换的书,20多小时硬座看完它。没有特别的感触,刚开始就猜到了结局=。=
●当纯一的灵魂徜徉在音乐厅,地铁站,唱片行,我想起了年少时无稽的幻想。
●死后的亡灵自己找出被杀的原因,一步步逼近残酷的真相,不知是否安心
●3星半
●给了那个 杀了他的女的的孩子 活下来的机会 有点能理解也有点不能
石田的叙述风格我一直都挺喜欢的,并非十分注重技巧的轻推理,一波三折的情节推动也很吸引注意力。
我也做过一个类似的梦,梦见自己死后,看到了自己的死,然后飞了起来,去参加一个聚会的狂欢,也做了一些推理,但是好像跟自己的死无关。醒来之后还隐约的记得,很兴奋却又怅然若失。
果然石田的书是用来读感情的吧。
还是有点吐槽点的。。文绪是爱着纯一的。但是到底是什么时候爱上的呢?难道是他死了以后吗?不然在让她去打安眠药的时候毫无感觉和抗拒(跟注射胰岛素有什么关系?手法熟练?)觉得让她不小心害了他比较自然。不然见到鬼的时候肯定崩溃了。或许真的是看到纯一在死后还努力守护她才爱上的吧?想要告诉真相却最后也没说出口。好朋友阿彻也一直没有反应的样子,木有收到邮件吗?。。。默默觉得或许在后半部分着重刻画爱情比较好呢,绝对可以拍偶像连续剧的节奏啊。不过当那个老者灵魂死掉的时候就觉得纯一的死是注定了的。
音乐
1.I don't like mondays
本来以为是摇滚风格的曲子,大声嘶吼中的校园枪击事件,但是甫一听到前奏就极大地出乎意料,平静地如同坐下来拉家常的时候讲述的一个并不绘声绘色的故事。此外,前奏很有特点,略有东方风格的感觉。
5.海顿:弦乐四重奏
6.贝多芬:弦乐四重奏
9.海顿:钢琴奏鸣曲No.30
10.马勒:交响曲No.9
书
2.田纳西.威廉姆斯:戏剧《玻璃动物园》
3.山本周五郎:短篇小说《穿过木门》
《守护天使》读后感(三):石田小说中值得深入阅读的一本
作为一个算是石田的忠实书迷,各种类型的作品阅读过很多了。这本的风格就像《陨落的星星》一样,独树一帜。虽然刚开始不是那么引人入胜,但似乎比其他任何小说都更有一种实感——周遭的一切都通过“幽灵”的视角得以更加客观地呈现出来。不得不说,最后的“尾声”特别感动我,在看透了懂得了一切之后的纯一,依然选择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换取一个新生儿的诞生,所有的诅咒在这一瞬间都化成了祝福和期待。有机会还会再重读一次的,继续支持石田!
《守护天使》读后感(四):感想《守护天使》
2016的最后一本书,也是无意间读到的,有阳光的下午,图书馆。没有看过石田先生的任何书,我也不是个挑书的人,基本上拿到什么读什么,这本《守护天使》讲述的青年企业家纯一死后灵魂的重生,故事情节整体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运用时间顺序回忆了自己从出生到死亡前活着的人生,母亲难产而死、自己从出生带来的脚行动不便的残疾、跟父亲关系的僵硬、青春期与女孩子相处的不悦、喜欢阅读与音乐,家庭的关系自己早早独立生活,性格内向孤僻的纯一进了游戏公司的行列,取得了成功,因为经济泡沫的时代,公司倒闭,自立门户开了天使基金公司,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人,但无论多么成功的纯一始终无法真实的面对生活;接着很自然的进入了第二部分,事业有成这么好的人怎么会死?所以这部分就是纯一作为灵魂存在的现在,失去了近两年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杀掩埋在荒无人烟的荒野里,灯光、天使基金投资案,电影公司山崎、大龄女星文绪、黑势力老大宫田、与纯一一样喜欢音乐的同为鬼魂的长者、自己从小就信任的高梨律师。记得长者说过有些事情真相不知道也许对你才是最好的,因为一旦你做知道了就再也没办法装不知道了。最后的真相很残忍,因为钱,因为个人的走投无路的借口,残杀一位年轻的生命,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原谅,可气的是在知道自己做了这么多坏事以后,死亡并不是最后的终点,还可以回到人间继续“享受”生活,就觉得自我解脱了…… 无法接受!从死到死,最后的纯一怀揣着对死以后的生活的留念,牺牲自己原谅并救了伤自己最深的人。
细细品味,也是一本还可以的书,学术可读性不强,打发时间还可以,故事情节流畅读起来不需要太费脑子。
活着,你就会发现有好事发生。
《守护天使》读后感(五):天使的消亡
昨天在回来的飞机上看完了石田衣良这本《守护天使》,其实当时是为了凑钱数才买了这本,不论是书名还是设定都并不那么吸引人。所谓死后的幽灵调查自己死因,私以为这样超自然的力量和推理并不那么融洽。相交而言,更喜欢石田《池袋公园西口》系列的风格。而这本,显得有些过于温吞了。
主角纯一的故事从他死亡后开始,最终也以他灵魂的消亡而结束。想来有些感伤,而纯一在作为幽灵所度过的时间里,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石田笔下的幽灵,不论是纯一,还是纯一在音乐厅里巧遇的小暮,都没有一点阴森恐怖的影子,只是缺少了依附的躯壳,孤独无依的灵魂。所谓的能力,可视化,语音沟通,这些关于幽灵的一切虽然不靠谱了些,但不细致追究仍是可以一看的。毕竟一开始便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倒也没有什么失望的情绪。并且之所以取了这样的书名,大概跟书中纯一创立的天使基金有关,也跟身为幽灵的他的作为有关。
孤僻的纯一在死后才开始认真思索自己的人生,但失去的两年的记忆,让他的死成为一个难解的谜团。为了调查自己的死因,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死前投资的项目,并由此寻找线索。小暮对纯一说过,幽灵特殊的能力也可以用来复仇,然而不论是他还是纯一,都没有选择复仇的道路。小暮用自己的灵魂挽救了素未谋面,因为重伤而濒死的少年。而纯一也是在努力守护着文绪。即便真相如何,对一个已经死去的幽灵来说,也许已经并不那么重要。
这样的存在方式让纯一更加释然,甚至觉得如果一直以幽灵的形式存在下去也是不错。
看完这本书,只为纯一感到悲凉。同情他所费尽艰辛打探到的真相,厌恶那些口口声声你最好不要知道比较好的虚伪嘴脸。像天使一样的纯一的灵魂,面对着这些个个都有不得已苦衷的厚颜存活的人,他选择了原谅。
即使纯一本人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可以宽恕,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我却无法接受所谓“不得已”,“没有选择”的借口。杀人就是杀人,即便有再有不得已的理由,说到底不过都是在为着一己之私考虑。所谓的不想为自己辩解,其实还是想博取同情吧。如果有人同情你,那么谁该同情无辜死去的纯一?虽然纯一接受了这样虚伪的解释,我却觉得不能忍受。不明白石田是出于怎样的想法以当事人的口吻作出这样的解释,是想表达人性本善?还是衬托天使般的纯一?罪恶就是罪恶,无论罩上再冠冕堂皇的借口,依旧是不能原谅的。
纯一的故事,如同天使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