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旧人旧事》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旧人旧事》读后感1000字

2020-08-12 23: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旧人旧事》读后感1000字

  《旧人旧事》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1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旧人旧事》精选点评

  ●新年的旧事 另一番滋味酸涩

  ●有些文章是非写不可的,有些文章是可写可不写的,有些文章是完全不必写的。我不怀疑汪老文笔,但是在这本集子里那些可写可不写的文章太多,实在没意思

  ●大智者人心

  ●很好读,容易上手

  ●写的很好,让人想起翠湖,真的很美。

  ●汪老笔下小桥流水故乡,逝去的旧人,娓娓道来。生病期间读此书,感觉这淡淡的生活有滋有味

  ●怎么说呢?汪先生散文,淡淡的。在这个雾霾越发严重的午后在图书馆到这么一本散文集实在是人生一大快事。旧人已去旧事了,残烟淡梦话平生

  ●死汪曾祺这个老头子

  ●好喜欢汪曾祺先生:)

  ●最想穿越到西南联大那8年,选修文学。听沈从文先生、金岳霖先生、吴宓先生、闻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等的课。为什么西南联大8年出的人才比往后北大清华30年出的都多,答案是“自由”。汪先生的文字,读来平淡,却有种荣辱不惊,看透人事乘除后的单纯明净,很舒服,很安静。不过读汪先生的文很累,要做很多功课,这也是自身学识不够写照

  《旧人旧事》读后感(一):一点小小的感想

  用最平实话语写最真挚的人生。

  汪曾祺的小说看过很多,喜欢这种散文式的小说风格,读来全无压力简单而又真实,在他的叙述中,常见生活的趣味,人生的美好

  喜欢汪曾祺源于沈从文,他二人的文章都是我所喜爱的,率性而又恬淡,总能给我远离城市喧嚣而置身乡野的感觉,读他们的文章恰如捧一壶茶,坐在乡间竹制的摇椅上看农家归来,炊烟冉起。

  《旧人旧事》读后感(二):关于三代人的感觉

  汪爷挺厉害,但汪爸可真是潇洒,什么都会羡慕不来啊

  书法,治病,字画乐器,好老婆,学什么都会

  汪有这样的真好

  到底还有多少才到50字啊,说不出来了,你让我说什么

  到底还有多少才到50字啊,说不出来了,你让我说什么

  到底还有多少才到50字啊,说不出来了,你让我说什么

  到底还有多少才到50字啊,说不出来了,你让我说什么

  到底还有多少才到50字啊,说不出来了,你让我说什么

  到底还有多少才到50字啊,说不出来了,你让我说什么

  《旧人旧事》读后感(三):筆記

  - 汪先生的文章, 淡淡如上, 讀來清爽怡人, 是很舒服的讀物。

  - 他文章不談政治, 但絕不能說他只談風月..... 或者可以說他談的是生活吧。在文中不難感受到具體的時代生活氣息, 比如解放前昆明的美軍在郊外野合, 或者是老舍先生、沈從文先生的一些回憶文章等。作為一個知識份子, 一個文化人, 他有他的處世之道, 也有他的觀察.

  - 讀書就是那麼有緣份. 剛看了<舊宮殿>才知道甚麼建文帝永樂帝, 這本書又輯了一篇相關的文章. 如果讀書的順序是掉轉的話, 那這篇關於建文帝的篇章我必定讀出個大頭佛了.

  - 汪先生對自己的家鄉很有感情, 從一屋一石到一草一木, 這真讓人羨慕.

  - 如果力所能及, 其實應該張'順籐摸瓜'的去看沈從文的東西. 有一天吧。

  《旧人旧事》读后感(四):旧人汪曾祺

  汪曾祺两部公认的代表作,一部是《受戒》,另一部是《大淖记事》,我都没有看过。原来零零散散读过他的一些散文,如今也已经记不清了,这本《旧人旧事》,读完仍觉余韵绕梁,也最终坐实了汪老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书是汪曾祺晚年所写散文、小品汇集而成,分为五个篇章,从自己的出身家庭、父母兄弟写到故乡杂事,回忆了在西南联大上学的幸福时光,也纪念了一些师友。 汪老在文学上造诣很高,他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文艺界评价他的文章是“平中显奇,淡中有味”,我深以为然。出身大家,长在江南,耳濡目染的儒、雅、淡的气质根植于他的内心。汪在书中多次提到自己的父亲,这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人物,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笛管无一不通”,他是孩子头,做风筝、荷花灯,最后亲手为“母亲”做冥衣,一生平静并且知足,汪十几岁就与父亲对坐饮酒,一起抽烟,父亲这种随性、平和的性格深深的影响着他。 汪老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故里杂忆》一章细细密密的记录了故乡的一草一木,这些文章大都是一九九零年以后发表的,此时汪老已经七十高龄。“进巷口,过麻石磨盘,左手第一家是一家茶炉子,茶炉子是卖开水的,店主名叫金大力,金大力只管挑水,烧茶炉子的是他的女人,茶炉子四角各有一口大汤罐,当中是火口,烧的是粗糠”“往前走两步,茶炉子斜对面,是一个澡堂子,不大,但是东街上只有这么一个澡堂子,这条街上要洗澡的只有上这家来”“有些人烫澡,还得擦背、捏脚,这叫大全套。还要叫小伙计去叫一碗虾子猪油葱花面来,三扒两口吃掉,然后咕咚咕咚喝一壶浓茶,脑袋一歪,酣然睡去。”。 一位老人,回忆起自己生长的地方,娓娓道来却又含情脉脉。 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南迁,组成了后来的西南联大。“大部分同学是来寻找真理,寻找智慧的”“我寻找什么?寻找潇洒”。就是在这里,汪曾祺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除了“潇洒”,他还寻找到很多其他的东西,这些东西最终成为他身体里的血液,伴随终生。 斯是陋室,不衫不履,却有这人世间最好的师友。朱自清教的是宋词,闻一多先生教的是《楚辞》,有皮名举的《西洋通史》,金岳霖先生的《逻辑学》,吴雨僧讲的《红楼》。在昆明这个四季如春的小城里,汪曾祺常沐浴在知识与自由的阳光下,联大严谨却又开放的治学思想使他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幸福。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的导师沈从文,这位导师在日后给了他很多指导与鼓励,也成为他终生的挚友。 汪老已离世二十载,这些旧人旧事也已随他归于尘土,如今读他的文章,仍能体味到他做事为人的洒脱风范。《论语》中有一段曾点与孔子的对话,是汪老很喜爱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生活的极美之境界。

  《旧人旧事》读后感(五):静心品读之选

  前引:

  偶遇汪曾祺是在昆明民族村的一家书店里(民族村其实还是值得去的地方),当时拿在手里的是他写的关于昆明的一本文集。汪曾祺是西南联大的学生,沈从文是他的老师,曾在昆明待了7年的时间。后来了解到他喜欢写食物,觉得这是多么有趣味的一个人哪。于是买了这本《旧人旧事》,大概可以算做他的回忆录吧,从江苏高邮的故乡到昆明的7年,再到北京,再到下放到张家口,回到北京,这一串地理名词,感觉和我颇有渊源,越发感觉,人与人即使空间、时间的错落,却还是有缘的牵引!

  悟读与通感

  这本书读起来很有味道,初时有些平淡,无非就是一些碎碎念的生活记叙,言语并无华丽,道理也并不高深。平淡之下有许多文人生活的趣味,在第一章《自报家门》最后竟然俏皮得写了一句:我这篇“自报家门”太长了。笑。

  看许多民国时期的文人写的文章,能看到那细致生活中的乐趣,好像他们经历的并不是一个混沌乱世。但是仔细阅读,又可以从那种表面的安宁里读到时代的暗涌、冲突,个人生活的艰辛,普罗大众的挣扎。也许这正是人的乐观,与其凄凄惨惨、哀哀怨怨,不如花费一点时间在趣味上,文人穷困下依然还要去品茶、学习、写文、唱昆曲等。一个人有一些爱好,投入其中,无论遇到什么,都会过得自有趣味。这些旧时代的人也不知道是因了时代,还是因了涵养,还是因了文化,都有儒雅淡定之风。

  这本是集录,收录的是不同时期供给不同杂志的文章,所以免不了有些重复的,却不同篇的内容。如写其父的巧手,做冥衣,就连不同毛皮都可分辨的出,至少写了三回,这可能是对一个人最精道的褒奖了。这个细节,让人很有感触,写文章大概就要这样,如何让一个人物,活起来,就是平实的文字,精妙的故事。还有些词语,用得也是让人叹服,如不饥无漏,说的是何仙姑不用吃东西也不用上厕所,没有一点粗俗感。

  书中最让我喜欢读的是回忆旧友,一些西南联大的教授、同学,一些北京的文化名人。金岳霖的长情、闻一多的博才,端木蕻良的冷傲,沈从文的谦逊,老舍的好客,教授们开的昆曲会等等,所有这些都让我重新认识并对他们产生了兴趣。

  当美国人问西南联大条件那么苦,而为什么出了那么多人才,一位曾在联大任教的作家回答:因为自由。所以他们的幸运,是既有古典文化的深厚根基,又有外来的自由之风。如我们现在。

  书中对生活过的地方的描写,也让我感觉很亲切,即使高邮我并未去过,但是描写的那些宅院、药堂、庙庵,都好像真真切切出现在了眼前。这就是文字的魔力吧!

  一个有大爱的人,必是爱所有,而不是爱一些而不爱另一些,自己故园、出身、历史不爱的人,他的爱是虚伪的。而汪老先生是一个有大爱的人。

  我想读书的好处大概就是在这里,读得多了,见识了更有趣的生活,心生向往,整个人慢慢自生趣味了。

  推荐本书,适合在忙碌后翻上一两页,静心。或者当了解文人趣闻来读。书中对于一些文化修养行为、技能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如写字、作文章、绘画,可以作为了解以便日后深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