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你到达我》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当你到达我》读后感摘抄

2020-08-13 23: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你到达我》读后感摘抄

  《你到达我》是一本由(美) 丽贝卡·斯戴德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9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当你到达我》精选点评

  ●现在想想 总觉得有些难过

  ●之前读过但是内容居然全部忘记了,近期会重一遍。

  ●多角关系穿越亮多了

  ●受到震撼 有点心酸

  ●叙事确实相精彩,那么多线索视角结合在一起却不会让人看上去觉得混乱和难解确实不容易,而且成长主题叙述不错节奏掌握得很好。但有一个根本问题,既然知道结果,那就不能改变吗?这就是世界观

  ●卧槽??我还以为是个儿童读物??

  ●When you reach me.

  ●说出了我人生前十八载对时间认识

  ●可能是今年读过的最特别的一本书。“当你到达我,我已经不再像我。”原来就仅仅是字面意思

  ●美丽残酷悲伤——这是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当我到达你,我已经不再像我。”孩子灵成长,需要丰富经历甚至奇遇,尤其当他们告别童年时。。。

  《当你到达我》读后感(一):剥去科幻外衣更喜欢里面怀旧的芯

  被时间旅行的概念弄晕了。老美好像特喜欢这种写日常栩栩如生,却在最时常的事件穿插奇迹?or 幻想?or 科幻?的套路了。特别是童书里。之前读过的《唯一的伊万》还有《格林姐妹》都是这个套路。

  难道担心太写实孩子不爱看?反正作为成年人我看书里的描写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挂着钥匙的孩子部分,因为没带钥匙就去熟人那里呆着,完全是童年回忆啊,还有学校里的小争执朋友之间的闹别扭,和不同背景的孩子初次接触交往时的窘迫莫名其妙就讨厌某个人的小别扭。男孩女孩之间的微妙感情。既希望心仪的男孩能得到同伴认可,又担心同伴也欣赏他的优秀,简直太传神了。

  先听的有声书,听了一两节,觉得好无聊。(其实是听力太渣吧)后来又看英文版,也是看了一两章,觉得不知所云(果然是只看故事情节的人)碰巧看到有中文版决定先看中文。(明智的决定。看完再听有声书觉得有如神助,而且英文版的阅读也同步进行,看得飞起来)果然年纪越大受母语干扰也越大。

  《当你到达我》读后感(二):想读中文版

  2010年的纽伯瑞金奖

  图书馆有一个专用圆圆标签,用来给纽伯瑞图书贴上。金奖童书金色标签,荣誉图书贴银色标签。

  这两个月我一直在读纽伯瑞,这是大概第十本,也是最近获奖的一本。黄色的标签,就贴在左下角的十字路口那里。

  故事却是二十年前的背景。

  我很喜欢这个封面。因为纽约就是这样横平竖直的街道路口与路口的距离也不是很远,可以用脚丈量完。我在纽约只待过三天,看着这故事却觉得格外地熟悉和亲切。

  when you reach me这句话不期然出现的时候,显得非常得抒情。以致于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故事。看见米兰达和马科斯还有茱莉亚站在路口,三个彼此心怀芥蒂的十二岁少年,费力地解释着时间的碎片像戒指上的钻石碎粒一样并列而行的时候,我低头看看自己手指上的戒指,细碎的一圈钻石,想着这真是一个好比喻,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破解整个故事的关键。

  在这个充满狗血剧情,三俗桥段的世界,还能有这样一本故事书,把“梗”设置得这么漫不经心,不能不承认作者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句子也非常优美,在周六的剑桥图书馆,一口气读完。

  《当你到达我》读后感(三):我们的目的不是去改变命运

  命运之所以被称作命运,完全是因为它的不可预知不可窥视,我们大多习惯了这种跌跌撞撞的状态,在生活里横冲直撞或者匍匐而行,闯荡出自己的一出经历。奋斗也好失落也好,正是因为完全的不可知才试图去改变。

  所以我一直更愿相信是不存在上帝这个角色的,大笑的人也不会存在于我的生活圈里,也不会有个马科斯来告诉我那些关于时空穿梭预见未来的魔力。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部魔幻而不是科幻,科幻总附加着“通过人类不断努力与周遭环境变化能够实现”的感情,而魔幻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幻想,一种自我保护。

  与其说大笑的人真的生活在米兰达的世界里,倒不如说他一直是个被意淫制造的天使,他充当了一个时光机的角色,将明天的自己递送至你面前,当未来世界突然赤裸暴露在你眼中的时候,你会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去招架这突如其来的一切。

  曾在度娘的百科里看见一个说法。一个筛子在坠地停止前,其实它的结局在受角度、方向等因素的影响下是已定的,所以雷同的人类命运在物理化学规律的制约下都无不在生命甚至宇宙初始时刻已经定下大局。这个说法相对而言显得消极,所以在二十出头年纪看这本书的时候被灌输了些许悲伤的情感,好像判了一场死刑一样被钉在时间的厚墙上无法动弹。就好比米兰达得知马科斯的未来突然一阵唏嘘。

  命运的可知与否,其实并不是个值得我们去多加思考的问题,因为由始至终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去改变它,而是勇敢地享受当下。

  《当你到达我》读后感(四):已知的命运比未知的更加沉重、更需要勇气

  每个人都曾经想象过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尤其是年少时分,更是沉迷于对于未知、神秘世界的想象和探索,米兰达同样如此。成长之后的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告知的知识,他们开始自己思索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大都想象着回到过去,可是我们之于未来也是过去,我们是否也遇到过来自未来的人呢?如果我们没有遇到,是否就证明没有穿越时空的机器呢?或者他们一直在我们周围,但我们并不知晓呢?就像一直被认为是“疯子”的流浪汉!

  每个人都憧憬过自己的未来,但不会有人希望自己会成为流浪汉,成为“疯子”,所以马科斯认不出这是未来的自己,别人也没有认真地理会一个“疯子”的思想。

  然而,当你确切地知道自己未来就会成为流浪汉时,会怎么样呢?这是米兰达的担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担心。当神秘的字条一个个出现,谜团一点一点地变大,答案最终浮出水面时。你是否也和米兰达一样,犹豫着要不要写出这一封信,它将定格一个少年未来的人生历程,将会把沉重的十字架放在他的背上,直到他回到过去,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年少时曾经的莽撞付出代价。

  神秘的字条不停地嘱咐米兰达一定要写信,老年的马科斯还安慰她说“别担心,好吗”。事实上,马科斯有足够的坚强和勇气来承担自己犯的错,来面对自己已知的命运。

  看到最后,我们也会和米兰达一样哀伤,为马科斯、为茱莉亚,也为那神秘莫测的、已知的命运;但同时也会和米兰达一样拾起坚强和勇气,积极地去面对自己未知的命运。

  《当你到达我》读后感(五):仅仅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你还要拥有神秘的世界

  这或许是一个冷漠的世界,20世纪 70年代的美国离我们太遥远。

  但是我还是能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北京。里面说,街道是我们的。那是因为大人们不在。

  我也会想起《瑞典火柴》里描述的巴黎,书里这样说:我的街光辉灿烂。

  这是《当你到达我》的纽约,70年代的纽约的街道有着阴冷的味道,有流浪汉,醉汉,有独自回家的孩子,还有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我们会失去唯一的朋友,我们会变得孤独。

  米兰达是个典型的钥匙女孩,单亲家庭,妈妈做着一份无聊的工作,好像除了从办公室拿点可以在家里用的东西回来,这份工作就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是又能怎么样呢?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这个世界是以事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就像书的每个章节都是以东西作为标题。真实的世界有时无聊透顶,米兰达很少有朋友。唯一的朋友,却忽然失踪了。拯救的行动很有点荒诞,需要勇气,需要想象,需要很多其他的东西。

  但是就算你在这个世界感到寂寞孤独,你还可以拥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神秘。这种诗意的神秘让你的好奇心和勇气异军突起,让你能够接受陌生的人或事的挑战。让你可以在时间里穿梭,拯救你最好的朋友。

  书给我的震撼使我拥有了某样东西,属于我的记忆,我的记忆光辉灿烂。 记忆中真实和想象无处不在,真实或许平凡,但是想象却可以惊险刺激。很多年以后。你学会了不少东西,旅行到许多地方,见识过其他的——也就是根据天空、太阳、海洋而不同的——亮光,辨析对人对植物同样必要的光明中无法相比的深浅差别。但是属于你记忆依然清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