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如瓶》经典读后感有感
《守口如瓶》是一本由哈兰.科本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363图书,本书定价:26.8,页数:2010-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记住这些人名就是很费力的事,悬疑悬念太过顾布疑阵太解,而且也过于夸大了,科本的小说看了不少,这本实在很难说有啥亮点,没有主角,没有核心人物
●前戏合格,高潮不得行。动机就像小孩子夜不归宿之后随便遍的借口一样无力。
●看似接近而完全独立的线索,以令人惊愕的方式收束起来,富有奇妙不可言的趣味。五星杰作!
●2011.09.29——2011.09.30
●2011.09
这是一本悬疑类小说,可以给孩子看,可以给父母看,小说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更多的不是表现在语言上,更多的是一种保护与信任。在何时,信任都是如此重要,同时也那么脆弱,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在这部小说里提出了太多的思考。
《守口如瓶》读后感(二):没有那么精彩
我其实想给还行和推荐之间的一个级别,不过没有。总觉得这次案情不是特别精彩,稍微有些失望了,因为这本书读起来有了之前我赞扬哈兰没有的缺点,不过毕竟还算优秀的书。
这次探讨的是亲情与空间,几种可能相互穿插,当然爱、包容和理解最重要。逻辑思路还行,但是不再那么盘根错节,所以读起来觉得稍微欠缺。
《守口如瓶》读后感(三):一气悦成
读小说如同看大片的欲望终于被满足了,感谢科本,多线索交织,多而不乱;多场景切换,多而不繁;多角色演绎,多而不淡;没有章节标题,没有序言,没有尾声。第一章就让你爱不释手,最后一章还让你回味无穷。他一气呵成,我一气阅读完毕,就是悦成。科本是小说都直面最惨烈的现实,最真实的小人物,最典型的场景和最深刻的人性,当然还有最先进的科技。我相信,对于经典,无人可以拒绝!
《守口如瓶》读后感(四):很难有共鸣
哈兰科本被誉为现代悬疑惊悚大师,但是不知是不是我的欣赏水平有限,这本书读来实在无趣,叙事追求的是电影的镜头插放式,(对了,我想可能是翻译的问题,难得原著精髓,一定是这样。)我不相信一个被美国主流报刊褒奖的作家的作品,我读起来竟然觉得索然无味,而且还要下很大的功夫去记忆书中出现的人物以及人名,这个人名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已经成为了译制作品的一个毒瘤,强烈建议人名别再音译过来了,就保留first name就很好啊,很短的单词弄四五个偏僻的中文来音译,谁记得住啊?!这太影响阅读了!这本书太让我失望了。
《守口如瓶》读后感(五):有点失望
人物过多可以接受,有点过于刻意的大量使用交叉蒙太奇式结构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最主要的还是感觉结局和个别人物刻画转的太硬了,在偶然性和必然性上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这类蝴蝶效应式的情节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其不可逆的真实性,但要把几条不同时空的主线最后硬攒成一个点个人认为只会起到反效果。
好的悬念应该建立在自然的逻辑上,所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但要以这种方式来创造所谓的"能猜出结局的不到十个人”效果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好在科本的文字和节奏把控还是功力很深,还是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