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盖子》的影评大全
《海的盖子》是一部由丰岛圭介执导,菊池亚希子 / 三根梓 / 小林裕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的盖子》影评(一):《海的盖子》
影片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在西伊豆某小镇共同渡过了一个夏天的故事。 最后。 阿治离开。不知道他还会回来否? 小初离开。说是去非洲。不知道她去否? 麻理坚守着她的刨冰店。并且增加了草莓口味。 正如主题曲唱的那样。 “夏天。海水浴。谁是最后上来的一个人?谁忘记了给海盖上盖子?让海水日日夜夜就这样荡漾呀荡漾。就如生活一样日夜不息不会停歇。”
《海的盖子》影评(二):《澄沙之味》
总是这样。 也总能这样。 用平平淡淡的画面讲出令人深深感动的故事。 “铜锣烧的灵魂是豆馅” ~~下次我一定要吃一个有灵魂的铜锣烧。 “豆子从地里来到这里。我们要好好听听它们的故事” ~~那么多的食材从地里来到我们的餐桌上是对我们的恩赐。 “我们被生到这个世界上。去看。去听。因为如此。我们不用去成为某个人。我们自己有自己生存的意义。” ~~是的。去听。去看。
《海的盖子》影评(三):小感
今天和昨天看完了这比电影。女主麻理从大城市回到故乡,邂逅了阔别已久的难于阿治。在海边开了一家刨冰店,和遇到因为失去奶奶的小初而来疗伤的妈妈大学朋友的女儿,一起生活。最后小治离开这里,去更繁华的去处。小初也去往非洲,寻求自己追寻的人,麻理继续开着刨冰店,也有了新的开始。初看到这部电影,是一部慢慢节奏的文艺片。从日常生活开始,没有过多的音乐,情节起伏,让人感受到岁月安好,即使身边发生再多的变化,也要重新开始走下去呢。
《海的盖子》影评(四):《海的盖子》有感
真理放弃小有成就的工作,回到家乡开了一个刨冰店。祖母的去世让小初心里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痛苦。真理看到后,邀请她一起开店,刨冰店的生日一开始很黯淡,但是在真理与小初真诚而周到的热情下,小店的生意慢慢变好,小初也在与真理的相处中,被她的乐观活泼打动,渐渐打开了心扉,走出了悲伤的阴霾,再次变得开朗起来。整部电影并没有很多大起大落的桥段,情节一如往常的清新治愈。有时候甘于平淡,对他人,对自己不要有太多的渴求,活在当下,放过自己,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会容易很多。
麻理酱走下渡轮,向阿治用力的挥手,骑着自行车在码头绕圈,说着回来开刨冰店的事情,她的表情除了淡然还是淡然,他,却无以言表。
没有父母的念叨,冰店开成了理想的模样,但因为没有红色的冰,绿色的冰,麻理只能不断念叨怎么这里人变得这么少了,大街怎么如此冷清,以前观光客熙熙攘攘的旅店要变成鬼屋了...
一边是厌倦都市里金钱至上的麻理,一边则是努力生存打拼却挽救不了小店的阿治,一个想回归,一个却筹划着逃离。
每一个人的故乡,也许都有着这样的两个面貌吧,但我们想念的和试图回归的永远都是记忆的那个故乡。所以,故乡,在更多意义上是一个时间的存在,而非空间的意义。
整部影片没有起伏的设置,有可能会被诟病为流水账,但看着却让人有一种平静的心绪。甚至在那段麻理留不住阿治的情节,心理默念女主演技...
以一个人的执念,来成就我们对故乡的期待。
《海的盖子》影评(六):忘了给海盖上盖子
从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回到平静安详却日益萧条颓败的家乡小镇,从死板的工作里解脱出来去随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电影女主角真理做的事情,也是我们不敢做的事情。而所谓的治愈也不过就是这样,从别人的心灵回归里得到安慰。
美丽的海边小镇风景,一个淡雅的女子,固执的在人迹寥落的街道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刨冰店,只做自己喜欢吃的口味,而这一切给别人的理由只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随心所愿。
当然不会仅仅因为喜欢那么简单,从一个地方逃离回归原点,不是靠简单素雅的心情就能做到的。电影第一个场景,真理走在灯火辉煌的东京街道,由远及近,画面渐渐明晰,她忽然停驻,神色疲惫,忧虑,若有所思。电影没有告诉我们她在东京发生了什么,但我们明白,她是带着心里的包袱回到西伊豆的。
小初是真理母亲同学的女儿,脸上烧伤的伤疤是她一直存在的心理阴影,最近奶奶的去世更是让她时常悲伤欲绝。内心相似的沉重让真理对小初有了亲近感。两人合力经营刨冰店,享受着西伊豆简单安详的生活,去海边拣小生物,游泳,放烟火。电影就是这样简单的讲述着那个夏天真理和小初平静的生活,除了真理的前男友阿治的逃离,没有什么打乱生活节奏的事情发生,而就是这样简单的度过每一天,真理和小初最终都获得了心灵的治愈,找到了自我。
日本的这种清新治愈电影平淡简单,但让人看着舒服。不需要热闹的剧情,不需要故事推动,只是美景、美食、家人、记忆这些东西构成电影的全部。人物心理的变化完全靠着一种心灵的自我修行,潜移默化的获得实现。
《海的盖子》影评(七):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我喜欢夏天,我喜欢关于夏天的一切。当我看到短评里有关于夏天的意象时我毫不犹豫的将这部电影投屏到电视上,在南方燥热的7月,拉上窗帘,靠在沙发上,捧起冰镇刚好的西瓜。对着电影,就像对着真理刨冰店门口的大海那般。
好像那就是理想中夏天的样子,醒来在一个安静美好,风景优美的小村庄,不玩手机,没有熬夜。有海风的早晨,慵懒地在自己的小店里摆弄,根据自己的爱好做喜欢的刨冰,你看,有白的,有黄的,客人来了,好像没有红的,是吧?对不起,我们这里不卖红色草莓味,可是兴许有一天我想做了呢?嘿嘿,也不知道是哪天呢。
邂逅青年竹马的前男友,在宽阔的海风吹过的街道和他打招呼:‘嘿,我回来了’,“你为什么回来?” “因为我喜欢这里,所以我回来了。”我会在这里开一家刨冰店,面对大海的那种,我会自己选店面,为它拍下头顶奇怪的东西,我会精心设计打理店里的每一件东西。头顶没有惹人的招牌,一米左右长的小黑板,我会写下今天推荐的刨冰。
和一个漂亮安静美好的少女打发着夏天细碎的时光,带着她去海边教她克服对大海的恐惧,在没有人的店里为她做一杯蜜糖刨冰,收下推辞不去的钱,你就是我的第一个顾客。她会讲起她的遭遇和少女心事,就像夏日海边上空的的星星那般让人怜惜。时间过得好轻,好轻……轻地好像枕边老旧电风扇吹出来的风那般,好轻,好软……
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夜晚,和他们一起放着儿时一样的烟火,烟火映起的脸庞那么年轻,自在。海风吹起,他点了根烟,然后离别;海水安然,她边呼吸边说:“我要去非洲了”
就这样送别他们,奇怪,好像没有离愁别绪,没有撕心裂肺。那少女还和来时一样,站在渡轮一侧望向不知哪里。
嘿,今天店里来了新客人了,一群小朋友,你看,我给上次来的那个可爱的小女生递上了红色的草莓味的刨冰……
《海的盖子》影评(八):故乡的海风
在诸多日本电影中,“海”的意象是随处可见的,无论是经典还是小众,海从未离开过观众的视野。这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像樱花烟火等元素一样深深根植于日本的民族情结中,正如《海的盖子》里女主麻理所说,每天看着大海吃着刨冰那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也正是这个念头,成为了促成她从喧闹繁华的东京回到偏远故乡伊豆小镇的动机。
在不同的电影中,海除了为电影的视觉营造添砖加瓦,也不乏很多参与叙事的功用。比如北野武《那年夏天,宁静的海》(あの夏、いちばん静かな海 1991),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海浪声,这部电影会沦为怎样的下场。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海街diary 2015),也是频繁用了海的意象来承载和过度四姐妹的情绪。除此之外,还有像《天然子结构》(天然コケッコー 2007)那样展现唯美乡村风光从而达到纯净极致的氛围。
总体来说,但凡有海的地方,在日本电影中,大多是与故乡勾连的,故乡意味着回归,回归的前身是逃离。在《海的盖子》(海のふた 2015)中,一边是厌倦了东京金钱至上的社会乘着渡轮回到故乡的麻理,一边是因小镇的萧条破败生意难以为继而举家逃离的前男友小治。一个执意要回来,一个怎么挽回都留不住,这也是整部影片温情治愈的画面之外唯一一处剧烈的戏剧冲突,除此之外,就只剩下一个腿长一米八、辞掉东京舞台美术工作义无反顾回到海滨小镇的女文青麻理了。
文艺、清新、治愈、平淡似乎成了这类电影出场自带的标签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全部中招了。流水账式的和式无聊文化,搭载着《小森林》般返乡的意念,就构成了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是又耐人寻味的都市女青年回乡开店记。
伊豆乡下的生活祥和又安静,街道上冷冷清清、人迹寥落,神社里快要变成鬼屋。在开头的一个镜头中,麻理伫立在热闹非凡灯火辉煌的东京街头,眼神呆滞、若有所思、神色疲惫,表情麻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她失去了方向。但是当她拿起锯子、提着油漆桶、画着草图认真装修小店时,一切都随心所欲遵循自己的意愿,甚至将前来询问开连锁店的生意拒之门外,也不会因为要草莓味刨冰的小女孩而增加菜单。闲下来带着远道而来的妈妈的朋友的女儿小初去海边游泳、放烟花、捡贝壳,归来时躺在榻榻米上睡个午觉,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似乎在宣誓某种不与世道同流合污的主权,亦能清扫心灵之尘,亦能治愈疗伤。
单调的刨冰口味、简约的生活情趣、外加脸上带着疤痕的小初,两个女孩互相搀扶着进行心灵的自我救赎。无论是火灾留下的心理创伤还是逃离都市生活后寻找自我,本质上都是一种超越地理意义的寻根和自我修行。隔着屏幕我仿佛也闻到了伊豆那边吹来的海风,故乡或许已经回不去了,它的发展没有停止,但始终掩饰不住游子眼中的破败。即使回去了,也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归宿,因为我们一旦离开,就会改变太多,而漂泊几乎是一个不个逆的旅途。
《海的盖子》影评(九):谁不想在海边开一个吃刨冰?的小店了。
纯粹是因为海边,刨冰小店才会看这部电影。当然还有主演,菊池亚美子吸引我。纵使评分很低,故事讲的也很琐碎很突然。女主遇到的人让人也很低沉。但是除开讲故事,画面还是很治愈的味道。配色很舒适。
所以故事不好玩,看看画面,品下画面就行。
最后,看下我喜欢的菊池亚美子的写真吧。我对短发很有好感,她真的是比较耐看的女生。
《海的盖子》影评(十):停止执拗挣扎才能找到拥抱大海的方式
《海的盖子》
海滨小镇在一个夏天迎来了三个年轻人。久居小镇继承父业的阿治、从东京归来寻找初心的真理、经历劫难来此疗伤的小初。
三个年轻人温润的友情在夏日的暖阳中发酵,见证彼此成熟;同时,他们各自的心事在海浪的拍打中蜕变,幻化出改变的力量。在广阔的海的面前,他们终于都学会了与生活和解,也在迎来送往的潮汐中学会与过往告别,各自前行。
❤️与失去和解。
在大火中失去最亲爱的奶奶和漂亮的面孔,连所爱之人也远赴非洲。小初仿佛被世界抛弃般孤独。而这个夏天,这个安静的小镇,以及生命中赠予的友情和温柔的大海,打开了小初的心扉:痛苦的灾难对小初来说不再只是失去,大火中奶奶拼命袒护的拥抱是成为小初面对生活的最恒久的护航。与这个夏天、这片海、这个小镇、这里的朋友、以及过去的苦痛挥别,是小初与失去和解的姿态。
挥别的是远去的雾霾,迎来的是澄澈湛蓝晴空。
❤️与失败和解
曾经坚定选择留在小镇继承父业的阿治,面对小镇人口流失、经济萧条的状况,不得不决定关闭店铺,离开小镇另辟前途。这片海、这个小镇对阿治来说是深情的故土、是传承的骄傲、更是他的梦想与信念。而这在脑海中设想过无数次的梦想竟终于像烟花般美丽过后是消散。此刻的断、舍、离看似是多么困难的决定,然而这也正是阿治与失败和解的姿态。
告别的是不再自怨自艾的自己,前面是下一个成功的可能。
❤️与理想和解
为了回归理想、寻找真我而放弃大城市和专业的真理无疑是勇敢和执着的,回到小镇,开一家童年印象中口味单一却美味异常的刨冰小店,让人们感受面对大海吃刨冰的简单快乐是真理心中最理想的生活。在她笨拙又僵硬的diy装修中可以看到她真挚的向往和执拗的坚定。终于刨冰店开张了,可是荒僻的小镇不再有曾经人来人往的游客以及热闹,而且店里简单的刨冰样式不能满足人们多变的口味,真理为小镇的变化和人们难以理解简单快乐而抱怨连连。阿治的劈头指责让真理陷入反省,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让人们认同自己记忆中充满怀旧泡沫的理想生活,还是让人们体验心满意足的简单快乐?终于真理刨冰店里增加了草莓口味刨冰和吃草莓刨冰露出的笑容。甜甜的草莓果酱就是真理与理想和解的姿态。
坚持理想的时候,也需要怀揣宽容与豁达,否则就会流于刻薄与偏执。
与生活和解又何尝不是爱自己的姿态呢?
只有卸掉多余的纠结与偏执,才能找到生活中自己最幸福的样子,别把生活当成要改变自己的对手,面对我们的选择,生活总有一万种从容不迫的姿态等待与我们和解。
就好像只有停止执拗挣扎,才能找到拥抱大海的方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