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读后感精选
《中国男》是一本由余世存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错
●验证一下自己能不能长期坚持一件还没有成为习惯的事情。每天睡前看一篇,终于看完鸟。同时这也是“目标——计划——执行”项目的一部分。之前还有一个课程,原计划两天的事情,我4天才完成。
●男人要成事,必要有自己的追求,不管是为了个人的荣华亦或是民族国家大义
●目中有人
●and盗火与革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6年7月版)非常道(上海三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6年1月版精裝)
《中国男》读后感(一):初看中国男
这本书用了很长时间才看完,说实话,我觉得应该算是一个了解历史人物的书籍,从内容来看,更多的是讲的人的生平和一生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只是篇幅较短,作为简单了解之用而已。
该书所选的人物应该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但也存在作者自己的偏见,所选人物中确实不乏是二十世纪影响中国历程的重量级人物,但有些人物的存在还是有些牵强。整体来说,此书不读也罢,毕竟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更详细的了解你自己想了解的人物。
《中国男》读后感(二):近代男人的扫描
读了不是太喜欢。
余世存肆意评判的书生意气太浓厚了。 而且,我赞同某友人的意见,作者的识鉴、气度不足以驾驭该题材,以至他能对中国近现代的几十位英杰做出公允和信服的评断。 所以,读到后来就有累赘和勉强的感觉了。(朱大可的序倒写得有点意味,只是我觉得有他指出的余世存撰文的深意,并没能在余文中很好实现。) 最后一篇写王康的“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似乎颇有微言大义。但,我对王某人无所了解,于是也未能深有体会。
这本书却是标题党。
1、用一个字来表达一个人,这种方式并无可厚非,可是作者对于每个人的判断却并不十分准确,虽然说围绕中国人的百年转型,却仅仅限制再某一方面。
2、整本书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好多时候感觉作者兴致高了,多写一点,兴致不高,可能就甚是吝惜笔墨,对某人不过寥寥数语,未见端倪。
3、我不是想说王康怎么样,两个人互相夸夸再写上,好像有点过了。
4、也有一种拼凑的感觉,可以看出作者再某些方面还是搜集了一些材料,却没有给人整体上一种厚重积淀的感觉。
5、总的来说,作者围绕该视角提供了一种视角,可是,看完总的感受却是,读也罢,不读也罢。
《中国男》读后感(四):记录下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男人们
1.蒋百里 :形势与人,军事天分高
这哥们,很早的时候就预言了,中国对日本的基本战术,而且是早很多年就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2.张骞:跟实力站在一起的书生。
3.记录了下面这段话,当时很有感触:面对这种社会变迁的复杂性,''人定胜天''似乎早已只是一个梦。但人们的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宿命,形势比别人强,君子取势不取形,做了与时俱进者;有的人才图要求全民团结如一人,以一人的生理心理来理解国家社会运转,仍梦想以个体力量来扭转乾坤;有的人则把国家社会放在多元动态复杂的巨系统中观察,即把社会的复杂性还给社会本身,做了一个现代社会负责任的个体公民。
《中国男》读后感(五):我喜欢读它
写之前看了两篇最受欢迎的豆瓣评论,看到有高手能挑出毛病来。
此书对于我是这样的,这些清末民国的人物对于我来说是开天目的。我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迹,这样的风范,一百年以前的事情今天的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我偶然巧合的读了这本书,多了一些见闻,很受滋养。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李宗吾 熊十力 弘一法师,吴佩孚也算一个,我常想,现在的人,经常出现的电视节目里成功人士,他们在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最IN,最入时,最潮的事情,他们不过在遵循一些老路,只不过在拍最吸引观众的商业片,只不过在配合最潮流的胃口。(可能这都做不到,他们在配合型号最普罗的胃口)而上面那些人,才是真正自信的中国男,他们趟开一条真正新的路,自己的路。
我只个普通读者,历史的真伪对我不算那么重要。不管历史怎样,专家总会出来给出各种解释。普通读者更喜欢故事,喜欢自己总结点小九九,这本书故事性不算强,倒是有点史学八卦。这会很受欢迎,我现在正式代表我个人欢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