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花黄》读后感100字
《黑花黄》是一本由桑格格著作,华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回来,很好。既然都是要散的,何不聚个痛快?尽兴而归,岂不快哉?不聚,即是不散,那不辜负了这人生?但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 ”爱桑格格犹如爱修女。
●有些地方跟小时候重复了,何安秀女士那部分不是太好看。不过我还是很爱桑格格桑格格。
●博客时代的作品。其实桑格格的文字我还是欣赏的,但仅限于她的小说和散文。这本书我个人打分不高的原因是:有童心贯穿人生和文字是极好的,这没问题,但做书这么做就很吃亏,本来生活共鸣就并非人人都有,这样又是诗歌又是博客又是童话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有些读者会觉得“隔”。我这种对于文字极有耐心的读者,都有点感到可惜了。
●好多情绪,最重要的是(来自同为川人的相似的生活情结)感动。
●会重翻
多么愉快的阅读,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明快可爱的书了。比起那些苦情,那些深明大义,我更喜欢这样的“意外”
感觉作者就是生活在我身边的一个普通的人儿,过着普通的生活,想着简单的事情,时不时冒出几句令人哭笑不得的话儿。
简单就是美好。
桑格格文章自成一体,把往事写的如同电影一样历历在目,让人看得有笑有泪。
桑格格喜欢美女,保护美女。但从书里来看,美女和她在一起的时候都青春逼人意气风发,一旦一离开
桑格格,都落得烟花巷柳流落风尘。张敏和豆豆一定要保持住晚节呀。
我十分期待长大的了的桑格格写出她的职场生涯,博客上的就不要结集出书了,都看过啦
《黑花黄》读后感(三):找不到《小时候》的感觉了
《黑花黄》其实也是桑格格博客和一些散文的合辑。之前看那本《小时候》觉得好好笑呀,四川话好亲切,童年的很多小东西也是我所经历过的,真是好喜欢,而且桑格格比我不知道要鬼马多少。后来又出了这本《黑花黄》读来读去怎么也找不到小时候的感觉了。555.
买了《黑花黄》的珍藏版,结果那所谓标新立异的装帧实在是好不适合收藏啊,几天就撕坏了。并且那个壳也被我不小心掉到蛮蛮的尿盆里面,后来捞起来洗洗晒晒,不然那本书就变成几张废纸了。
桑格格绝对是一个不一般的人。不一般是指她的思维方式。她属于那种没有被从小到大的标准教育和标准的观念禁锢的人,所以她的经验她的感受都全部来源于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感觉。
以前看过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话:不要告诉我那些你从书本上或者从网络上获得的东西,请告诉我你的观念你的感觉!
事实是,我们以为我们什么都知道,都是我们从书本从别人从网络上知道的。其实我们只是自以为是而已!问问自己有多少东西是我们自己感到悟到的?天,一时半会真是想不出呢!
写于2010-5-15
《黑花黄》读后感(四):《黑花黄》
《黑花黄》
这是桑格格的第二本书,喜欢桑格格是因为《小时候》,那种成都味道的普通话,那种野蛮女孩的霸气,那是桑格格的风格。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必须承认才华的事情,好文章就是好文章,不用去分析,看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从文字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只有另类的桑格格,才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虽然第二本《黑花黄》和上一本比差了一些,还是感觉不错。
书的装帧还是挺有特色的,不过花哨的形式对内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而且有点过的感觉。
一旦喜欢上了一个作家,就好象认准一个品牌哈,下次看到了这个作家出版的新书,肯定会买下来哈,不过什么事情都是再一再二不再三,一旦第二次感觉上当了,就没有第三次了哈。不过有很多作家可以优秀到上两次当。桑格格就是哈。其实感觉《黑花黄》逊色,主要是因为《小时候》的光芒太耀眼了,对这样优秀的作家当然要求也应该多一点哈。
《黑花黄》读后感(五):“真”的乐趣
我有点不习惯“城”这一章的叙事方式,确切的说不是叙事是抒情。
人丰满而复杂,缺了抒情这个样式的桑格格是不完整的,同时也是格格成长的一部分。但抒情状态下的桑格格与任何少女情怀不无区别,反倒是叙事之下的桑格格,那个彪悍好耍的桑格格,才是独特的格格是我们愿意买单的格格。
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格格写人记事更加好看。特别喜欢“才让”那节,调皮灵动,伤而不悲。
抛开那些童真,桑格格式叙事的意义在于她打开了一扇门。一扇有别于传统女作家自我观照的门。
在才女这个词汇的熏染下,女作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流连在水边或镜前不能自拔。好的是性别的体认和表达,糟的倒不是一味风花雪月伤春悲秋,而是其中自恋的无限放大。女作家的文字是美的,叙事的方式是美的,这样的美会有意无意的自我指涉——我是美女,我是作家的双向加冕。这种自我把玩到了极致已经和文本没多大关系了。
桑格格来了。她的叙事给我们带来美女作家给不了的阅读快感。市井幽默甚至粗痞的叙事,把那些孩子和成人的真,脱光光给你看。不能说,格格没有自我把玩,她当然欣赏自己,只是那是有距离的,最重要的是毫不矫情的观照自我,我们也就从中找到了——“真”——的乐趣。
格格毫不掩饰自己对同性的爱慕。这难道是她独特叙事的来源吗?没有惯常女性的婉约柔媚,却透着男性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放。这么说来,桑格格提供了一个区分惯常女性叙事的文本,但她点到即止的自我欣赏却又区别于传统的男性视角,这种新的文本阅读快感也是桑格格式叙事的意义所在吧。
所以,我愿意称桑格格是作家,而不是女作家。女作家名号可以给那个满纸名牌LOGO的格格同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