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恶魔 第三季》的观后感大全
《达·芬奇的恶魔 第三季》是一部由彼得·霍尔执导,汤姆·莱利 / 劳拉·哈德克 / 艾略特·科万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悬疑 / 奇幻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叨逼剧集
●从第一季到现在,感觉达芬奇越来越糟糕了,以前剑术高超,现在是被路人随便打,之前还有点卖肉的剧情,后来是越来越少。
●Time is a river ...
●相爱的两个人,却始终走在渐行渐远的反向路上。是哦,我说的是达芬奇和伯爵啊哈哈
●达芬奇找妈妈……教皇两兄弟智商基本上全程下线,结尾太仓促,逆转战局相当于是德库拉+特斯拉
●最后的立意拔高把整三季的扯蛋给圆满了,第一季第一集最初那四个小伙伴居然都一直坚挺地活到了最后。
●编剧的脑洞已经突破15世纪的佛罗伦萨了,整个儿一披着历史外衣的狗血神棍剧。离了诺兰兄弟的大卫·高耶真的连剧本都不会写了,早该季终了。Lorenzo还是那么丑,颜值没提高就算了,过了三季发际线还越来越退后。碧池终于领便当了,欣慰脸。以及,达芬奇竟然对女人感兴趣。。。
《达·芬奇的恶魔 第三季》观后感(一):虎头蛇尾
装逼遭雷劈的plus版,一人装逼全军挨劈,最后证明还是要靠科学。突然想到如果血型不兼容的话,这部剧是不是就拍不下去了。本来前面那些机关奇巧设计的很吸引人,至今还记得那个机关鸟飞出来的样子,迷之联想到奥运会点燃火炬,一看到后面的感情戏就开始越来越无聊,虽然但是男主真的是好帅啊啊啊啊。
《达·芬奇的恶魔 第三季》观后感(二):开个头儿
终于可以为这部心爱的剧作写点东西,记得第1次看的时候,是我陪着即将去世的母亲。
第一都分了三部。
第二,也是两个世界的战争,并且有大boss说,不管怎样战争终会结束。
第三,雷拉里奥伯爵就如同尼奥的返身史密斯先生。他们都在谈觉醒的问题。
第四,戴达罗斯的首领叫建筑师,与骇客帝国里的architect一样。
第五,剧情总是由占卜师推动,也就是黑客帝国中的oracle,而这里是阿拉希姆。
第六,特别关键的是,就和崔尼迪的死一样,蒙娜丽莎的化身卢奎丽莎,最后也死了。
——
这部巨作绝对是精心写成的三部曲,一气呵成,和《西部世界》狗尾续貂很不相同。
所以,全片最后一个镜头和第1个镜头都是飞风筝,首尾呼应啊。结尾让我想起印第安纳琼斯第3部,最后也是4匹马。第2部当中解谜题也很像琼斯系列。
——
《达·芬奇的恶魔 第三季》观后感(三):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美剧(三季)
为什么想到看这部电视剧呢,因为看了《老梁故事汇》,里面有一集介绍到达芬奇其实是一个很NB的人物,画画雕塑建筑艺术这些就不用说了,我们都知道。除此之外,他还有高超的外科医术,天文知识,机械武器制造能力,简直无所不能,这三季电视剧充分体现出来了。
首先演员,这里面的几个男主角性感得不行,特别是达芬奇和利拉奥的胡子,当然几个女主角也是很漂亮。电视剧有两个形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皮耶罗,一个是尼克。皮耶罗作为达芬奇的父亲,刚开始虽然表面上,讨厌、看不起达芬奇,认为达芬奇标新立异,净惹麻烦。但是皮耶罗还是承认达芬奇的才能的,只不过每一个父亲都希望儿子能按照自己的道路成长,但谁让他的儿子是达芬奇呢,哈哈。皮耶罗是深爱着他这个儿子的,直至最后用自己的死换来儿子的逃生。父爱是深沉的,无声的。而尼克呢,我觉得这个人很像我。虽然他身材与身边的人比较相对瘦小,但是在关键的时候不会掉链子。他一直追随着达芬奇,奉他为大师,忠耿不一。在佛罗伦萨没有领导人的时候,又能一直支持温妮莎。虽然最后得不到,却又能到最需要他的地方去。
情节上,有一些迷宫、密特拉不是很懂,直到第三季才明白阿拉希姆为什么老是能跳到达芬奇面前。而达芬奇的自我幻想,我把他当成在艺术上达到巅峰的人,精神思想都会异于常人。
这里面描写最出色的应该是友情(义气?),不懂怎么说。达芬奇和泽洛、尼克,达芬奇和利拉奥,达芬奇和洛伦佐。达芬奇和阿奎西亚的爱情,我又相信一见钟情了。
最后,这部电视剧什么都有了,感情、血腥、暴力、战争、悬疑、恐怖、人、性、人性,而看起来毫不冲突,所以必须满分
《达·芬奇的恶魔 第三季》观后感(四):对达·芬奇感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看
达·芬奇和他的艺术作品以及留下的7000多页的笔记对于任何小说家、影视编剧而言都是一座规模恢弘的矿藏。丹·布朗开挖此矿大获成功。《达·芬奇的恶魔》与之相比,只能算小有收获。他开采出了矿产,但是没有利用尽、利用好这些矿产,就像虽然开采出了原油,但是原油精加工却质量低劣。尽管如此,我还是给这部美剧四星评分。
道具场景得一星。《达·芬奇的恶魔》道具精良、场景优美,有时画面宛如油画般流光溢彩,甚是悦目。一些细节,比如,男主角在剧中的笔记图与达·芬奇的真实笔记基本一致。由此可见道具组之认真用心。
编剧深入细致的考据可得三星。尽管这部美剧杂糅天才剧、法医剧、伪历史剧、悬疑阴谋剧,怪诞乱炖、荒诞百出,但剧情设置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比如:在第二季男主角在驶往美洲大陆的帆船上推导出“日心说”。我初看时大吃一惊,认为编剧太过扯淡——世人皆知日心说乃哥白尼提出的,怎么会扯到达·芬奇身上呢!但是在Issaac的《达·芬奇》提到:达·芬奇写下的浩繁庞杂的笔记里确实记载过日心说!第三季里横冲直撞的坦克,BBC纪录片里已经有专家依据达·芬奇的设计和当时的技术条件进行了还原,证明了达·芬奇坦克设计的可行性。这部剧里还常见一个场景是男主角一遇到难题,第一反应往往是立即掏出画笔和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画画,然后突然间问题就解决了。不管是在美洲洞穴里遇到的困境还是制造巨弩时遇到的难题,莫不如此解决。按照Issaac的研究,绘画对于达·芬奇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研究科学、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在绘画过程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这一场景也是有根有据的。类似这种初看觉得甚是荒诞,然后细究发现剧情居然有根有据的地方还不少。
“原油精加工却质量低劣”主要指的剧情。剧情有的地方过于单薄,可以展开发挥没有展开发挥;有的地方生造情节,导致逻辑不严,虽五彩错呈,却失之协调。比如,那个神秘的“叶之书”、“密特拉之子”神秘如深渊,但其实于剧情并无重大鸟用,只是强塞悬疑阴谋剧设置而已。至于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以及留下的7000多页的笔记这部剧也没像丹·布朗那样精心开发、精致发挥。总之,剧情寡淡怪异,不怎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