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蒂传奇》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海蒂传奇》经典影评集

2022-05-18 02:07: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蒂传奇》经典影评集

  《海蒂传奇》是一部由Kai Wessel执导,Heike Makatsch / Dan Stevens / Hanns Zischler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蒂传奇》精选点评:

  ●原声真不错 胖阿丹德语怎么那么好的

  ●终于看到了,pp上有了——毫无疑问这是丹丹龙最man的一部片子,虽然前面三分之二很平铺直叙,女主角有点用力过猛,不过真的。。。有dan就够了!!!

  ●“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不管爱不爱……”

  ●冲着美貌丹丹龙看的。。。。丹丹龙果然美貌!!。。

  ●狂想看

  ●這女的很貪心吶,可是也只有懂得想要更多,才是活。嗷嗷,丹丹龍!給你多加一顆星。

  ●关于幸存者的讨论,海蒂不是幸存者。从幸存的意义上说,她在战争前后并未改变,一样地让男人们荡漾,而她也心知肚明地利用这样的游戏规则荡漾其中。关于她的生活,别人都无缘置喙的。如她所言,一个对屠杀犹太人的忍气吞声的民族没资格批判拍色情电影的她。关于她自己,都在片尾去里了,这就是她……

  ●在传奇女人的传记里总能看到走马灯似地不停变换着的男人~们。

  ●冲着Dan Stevens来的,但看完却觉得没有他的那些部分较精彩。实际是部蜻蜓点水重点并不突出的电影。

  ●虽然电影还蛮一般的但拍得还挺漂亮!就是太喜欢Heike了啊!她40了但还是那么好看!然后就是大表哥的德语版VOICE PORN了!本来声音就好听说德语居然更好听了!!

  《海蒂传奇》影评(一):一部具有深度的电影

  刚刚在电影节上看了这部,女主角演的很传神,音乐十分好听画面也很美,对人物的描写也十分到位。真的是部好片子 片中对人性的思考值得我们深思。印象最深的是二战结束时,美国犹太官兵对女主角德国女人说:" 我们都是幸存者."

  《海蒂传奇》影评(二):真實

  這齣電影我是會給予五顆星的。

  整齣戲就是很具有氣氛,很具感染力,電影感非常之強。故事敘述著名德國女歌手Hildegard Knef的生平。縱使她的樣子並不是十分漂亮,聲線不是特別動聽,個性也不很討人喜歡,但是由Heike Makatsch演來卻是人性化,具有真實感,具有風韻,也能夠觸動人。

  今年是柏林圍牆倒下之後二十年,各界都借此機會回顧這段歷史,直接或間接給予評價。電影中與歷史相關的部份頗多,其中有兩處較為有趣。其一是當Hilde在荷李活拍電影時,公司老闆要求她將自己的德國藉改說成奧地利藉,而Hilde就說:「希特拉是奧地利人來的」。其二是在1961年柏林圍牆興建的時候,Hilda終於領悟出德國人的民族性:就是習慣了享應和附和,所以容許了很多荒謬事情的發生。

  之前也看過兩齣以音樂為主題的德國電影,都悶。現在證明了這類電影也可以很好看的。這配樂尤其好,最好看也最好聽是Hilde首次在錄音室錄音的一段,感染力十足。

  《海蒂传奇》影评(三):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

  如果影片题目改为《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估计有更多人会知道这部小众电影。这么好的电影只有几篇不痛不痒的影评着实让人伤心。姑且提笔为之抱不平一下。

  首先要说明一点,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这位德国著名歌手及演员一无所知。(请无视我这个外貌俱乐部成员,我是在找Dan Stevens帅哥的片子时,无意间淘到宝的。)看完之后,不禁深深被Hildegard Knef 这个有魅力的女人所吸引。由此可见,作为一部传记电影它已经成功了,至少让人了解了它要介绍的主人公。

  如果说仅仅让人了解一个名人的生平,那只能称其为标准传记片,还不能称其为一部好电影。这部电影跟德国战后的很多电影一样有着对二战的深刻反思。当然这跟主人公的时代有关。但不可否认,这部片子恰到好处的利用了这点,升华了影片的主题,让之更有思想性。影片的4位男主人公各有特色,他们分别代表了女主角人生的各个阶段。(顺便说一下,光讲样子的话,当然是Dan Stevens最帅。不过其余几位也不错。)从一开始天真的只想当女演员的青春少女,到后来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国际大明星,导演通过女主人公生命里4个重要的男人来展开故事情节。初恋情人为她打开了未来事业和人生的大门。这个男人她是真的爱过的,如果没有战争,或许一切会不一样。只是,那只是“曾经”而已。传奇人物的人生岂会这么简单?过平凡人的小日子岂会是这种人想要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事业顺藤摸瓜,并且就像她的回忆录里讲的那样,她是牢牢的抓住了每个瓜的所谓成功人士。于是我们看到在她为找到第二个瓜而欢欣雀跃的同时,她的第一个瓜被就地正法的残酷画面。于是我们又看到了她人生中第三个重要的瓜出现了,提点她正在犯的错误。若她当时接受了,或许她的星途又会不同了。但是,传奇之所以成为传奇,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于是我们看到了,终于第二个瓜被利用完之后,第四个瓜(也就是Dan Stevens)的出场。同时,第三个瓜还保持着联系,并时常给与她睿智的意见。影片中这四个瓜的国籍也很有意思,配合的天衣无缝。第一个瓜,100%的纳粹德国人。第二个瓜,在捷克长大的犹太人后来被迫逃往美国。第三个瓜,又美又苏又德的老江湖。第四个瓜,英国人。导演巧妙的安排,使电影超越了国界,不仅仅是德国的反思,而是放在国际的平台上来讨论大历史及其背景下的个人命运。

  此片之所以好,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音乐。非常怀旧的老歌,贴切的歌词配在恰当的地方,使电影更添一份美感和深度。

  不过此片也并非毫无瑕疵,女主角的选择上有待商榷。不是Heike Makatsch演得不好,只是岁月不饶人。四十几岁的欧洲人和亚洲人的皮肤真的是区别很大的。同样刘晓庆演少年武则天,一点也不觉得老。可是这位女主角演18岁的少女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哪是18岁少女的皮肤和头发啊?尤其是他的第一个瓜说她还是个黄花闺女的时候,这个感觉实在是差太多了。她跟Dan Stevens尤其不搭,老的简直像她妈。最最最让我不满意的是这个女主角跟原来的那位明星比实在是丑太多了。原谅我这个外貌俱乐部吧。

  《海蒂传奇》影评(四):柏林的雨与玫瑰的命运

  Hilde讲述的是德国二战后首个国际明星Hildegard Kneff从1943到1966年的经历,同样是香颂歌手的她,其传奇色彩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Edith Piaf,而巧合的是,前一天晚上我正好看了《玫瑰人生》的音乐剧,又让人回想起了一些电影里的片段和故事。

  如果想怀旧的话,衡山电影院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不像如今的影院都改成了小厅。密密麻麻的位子,稀稀落落的观众,依稀闻到点时光积存下的霉味。电影的开场也有些怀旧,六十年代的柏林,更迭着灰色的建筑,夹杂波普式的意象,让人一下喜欢上了这个城市。Hilde与第二人丈夫Cameron抵达柏林,她将成为第一个在古典音乐厅举办音乐会的流行歌手。电影开始倒叙……

  Hilde回到了她的青春年华,不过有一个问题是,扮演她的Heike Makatsch年龄还是偏大,以至于角色从18到41岁,外表没有多少变化。当她与生命中第一个男人相遇时,你很难想象他搂过她说“你还是个孩子”。深深的法令纹和干枯的发色让少女时代的青涩荡然无存,甚至让后来的转变也显得理所当然。不是说Heike Makatsch演得不好,只是感叹岁月真不饶人。

  让Hilde和Edith Piaf联系在一起的还有Marlene Dietrich,她是两人共同的朋友。虽然五十年代就来到好莱坞,不过Hilde一直被覆盖于Marlene Dietrich的阴影下。首先,她的外形就不如Marlene的中性硬朗那样深刻,而她所赋予的超现实感觉更是跨越了时光的定义,像Hilde这样甜美的艳物,放好莱坞也是大把抓了。另一方面,早年参演过一部从未问世的纳粹电影也成为她履历表上难以抹去的污点。

  不过命运没有亏待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女子,她在战后得到了重振德国电影业的制作人Erich Pommer的提携。只是德国的一线地位没有帮助她在好莱坞施展拳脚,几年的雪藏之后,她颇为黯然地从炎热干燥的加州回到了阴冷潮湿的柏林。

  加州的阳光很美。不过就像她说的,吃了太多的巧克力容易起腻。柏林战后的建筑即使像《钢琴师》里那样破败灰蒙,也有一种怆然的历史余味。

  不过电影没有怎么着笔于Hilde在百老汇连演675场的骄人成绩。镜头一转,她已经是派对庆典上的焦点人物。此刻的她和第一任丈夫离了婚,只有名利浮云伴身。当Pommer质问她“到底谁才是Hildegard Knef”时,余下的只是她在不同场景的哭泣。说实话,这个电影里的关键部分处理得有些粗糙,没有前后的闪回对比让人看得有些云里雾里。

  Hilde人生轨迹的又一污点是她在电影The Sinner里的全裸镜头,她不是第一个宽衣解带的女演员,但在保守的五十年代,她的大胆演出真的让她背上了“罪人”的包袱,报纸抨击也罢,就连餐馆也将她拒之门外。就像因拍摄《意志的胜利》而遭致巨大争议的莱尼·里芬斯塔尔说过,女人是不被允许犯错的。不过,Hilde的举动再逾越道德界限也好过和纳粹扯上关系,被Marlene Dietrich称作“Mother Courage”的她在记者会上用一记巴掌般的利落回击了公众的讨伐。

  相对于Edith Piaf流水账式的丰富感情经历,Hilde的几段爱情层次比较分明。第一段与纳粹导演的初恋,尽管意图是表现她的天真与飞蛾扑火般的纯粹,但发展的设置总感觉有点像导演与女演员的潜规则。而之后她与美国电影官员Kurt Hirsch的爱情则有点顺势而为,她是个漂亮的女演员,他是个开朗的美国小伙,不过幸福的外壳并不坚硬。在美国不见起色的演艺发展直接成了婚姻失败的导火索,她有野心,可是丈夫无法给出更多,她要拍戏,但随之而来的绯闻争议彻底把两人的裂痕撕开。她与第二任丈夫——英国演员David Cameron是整部电影最浓墨重彩的一笔,Dan Stevens(以下简称蛋糕)和Cameron本人还真有那么点想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里面都是大段的德语台词。开头看他一直默不作声,还以为他会在其中当个花盆。在[Dracula]里已经见识过了蛋糕的神经质,不过这部戏里表现要更激情澎湃许多。他和Hilde的化学反应不错,不过因为两者的爱渐进得很直接,但算不上刻骨铭心。

  电影的结尾便是Hilde在柏林爱乐大厅的演出,只是这个高潮无法《玫瑰人生》相提并论。一方面她的演唱事业只占影片的末尾部分,且歌曲对我们不熟悉。另一方面,佝偻着被的Piaf能站在舞台上已经足够震慑了,而得知伯乐去世,遭遇打击的Hilde表现得也略嫌夸张,反而减淡了那一刻的凝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