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封神演义》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0字

2020-09-24 20: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0字

  《封神演义》是一本由许仲琳 编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717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09-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封神演义》精选点评

  ●其实还挺不好看的,但是单拎出来一个人人生经历却又很有趣。算是脑洞颇大文笔不行

  ●文学性绝对烂书一本,连365个神都数目不对极端脸谱化,极端不讲道理自圆其说特别是没有避免几乎所有古典名著虎头蛇尾三星主要献给想象力,除了法宝,特别是给哪吒杨戬留的bug之类。

  ●电视版是幼年时代回忆,其实对小说结构逻辑有一定改动,比原著更加合理。三教斗争的背后,有出很多古神话变迁痕迹,譬如截教的近乎全灭,本质是商代重视动物为尊的萨满传统的消亡,和周代人本主义兴起,而我们文化上都是周的后代。查证了下,姜太公最后确实是没有神位也未成仙果,而是作为一个凡人死去了,然后像凡人那样重入轮回道行神仙都无关了,有点唏嘘然如果回到正史,当时很多神本身就是被国君祭祀先祖,倒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吧。剧情逻辑的粗糙之处不少,不过从题材上,比起西游这种线性RPG,还是更喜欢封神这种群像SLG一些

  ●小时候看了一半没看完想着以后再看,然而可能不会有这个以后了。。

  ●像在看抗日神剧敌我实力悬殊没意思

  ●1.哪吒不就是个熊孩子嘛!啊!?2.三霄娘娘武器是不是太土了点?3.姬发名字那么好听,干嘛给老四周公取个姬旦啊!4.小时候一直以为伯邑考姓伯,才知道人叫姬伯邑考。5.为什么九头雉鸡精要和九尾狐狸精搞在一起,狐狸不是最吃鸡吗?难道带九都得搞组合吗?6. 为什么生了100个儿子的姬昌他们嫌弃生了两个儿子的纣王荒淫无道啊?

  ●终于看完了,太尼玛长了。。。就是各路神仙,分成两派,纣王一派,文王武王一派,搞这么长。。。

  ●2/6晚完。過年天讀完。天大的陰謀和最強高端黑。闡教人教(道教)借商命數盡與天帝缺公務員為由策劃了一起滅截教(儒教)運動,因通天有教無類廣收族並嚴重動搖闡人地位,才使元始老子不管清高道德頻助弟子門人滅有義有仁有禮截教人。闡教為得勝為自活可修仙屢用不道德之術:不是多打一就是搬老師耍陰招並不問過程只看結果。再加上和西方串通,徹底陰了通天與截教。強無神位(其實是通天留下的再生力量)被西方收,人妖強被天帝收,弱該死該逃過千。為修行闡教諸多強弟子也投了西方(佛教)去,可見修行(小乘)的重要性。這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儒家當了公務員,佛教昌盛,道教勉強。

  ●前半段跟cult也很精彩后半段拖沓,虽然打架全靠搬救兵,胜负全靠天意,但几乎所有桥段都很熟悉,看起来很开

  ●终于终于看完了T T

  《封神演义》读后感(一):中国自主仙班前传

  为什么小时候老师不给我们讲封神榜的故事呢,这可是中国自主仙班的前传啊!放在西方那就相当于古希腊神话十二主神如何诞生的故事了。且共通之处在于,都是将神话故事当着了历史的一部分,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只不过中国人往往在不该见异思迁的时候比较见异思迁,对神灵的向往太贪心,并不能从一而终。这点得跟喜欢怀旧的欧洲人学学。顺便安利下古希腊神话故事。赫西俄德的《田更农时》还有荷马的《荷马史诗》

  《封神演义》读后感(二):奠定中华名族的信仰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有一个观念:中华名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名族。有些名族崇尚耶稣,有的人崇尚伊斯兰,而我们呢。我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漫长的假期里,我翻开了这本书。在其中找寻中华名族的传统。很多书评都在说这本书奠定了中国神话故事的格局,然而我要说,这本书奠定了中华名族的信仰。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天上的神明是人们敬畏的存在,那些声明证实出自封神榜,不论是道教,佛教,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源头。。

  《封神演义》读后感(三):不知道为什么会被称为名著

  (豆瓣首发,望轻吐槽)本来是抱着阅读名著的一种敬畏心去读的,结果却感到大失所望,读了二十多回就弃了。可能是我自己学识不够,书中精髓体会不到吧。

  书中逻辑不通,bug超多,人物形象非常干瘪,到处都是命中注定、人力所不能及的天数在支配着一切。在天数这样的超级大导演支配下,神人魔怪仿佛变成了一群小丑在商末周初的大舞台上按着剧本按部就班的排练,关键这个剧本还漏洞百出,演员也不够用心。于是你看到万民之上的商纣王被演成了傻子,虽说人家是昏庸无道,但起码要有点智商吧,不能被妲己和几个奸臣耍的团团转吧。还有那个周文王,我实在没看出他那里表现得像个圣人,反而我觉得他像是个被应试教育摧残成的书呆子。还有那个姜尚,七十多的老头竟然还娶亲。。。而且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简直摧毁了我心目中那个那个潇洒飘逸、运筹帷幄的仙人形象。

  我在想,如果这本书成书的时间不是放在明清,而是放在现代,会不会和那些玛丽苏神作“同日而语”呢?毕竟逻辑不通,满满都是套路的情况和这些玛丽苏神作也没什么不同吧。。。。

  《封神演义》读后感(四):神仙打架

  《封神演义》整本看完的感觉就是神仙打架。神仙嘛几千几百年修炼心性,理应看透人情世故,但是实际上所有的神仙鬼怪都和普通人一样。修炼时间长一点就是法力强一些,宝物厉害一点。

  整本来讲,前半部分相对好看一点。苏护反商最后妥协进献苏妲己;哪吒的身世;姜子牙任周相前的一段时期;黄飞虎反商逃亡西岐。这几篇,故事情节、人物个性都很有看头。后半部分就是神仙打架了,过于简单,主要都是神仙鬼怪,各种法术法宝,涉及人物众多,有些地方看起来感觉在走模式。

  “据赵景深先生研究,《封神演义》前三十回,几乎完全是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就是宋元说话人讲说的底本。”中华书局编辑部这么说的话,再对比一下目录,我提到的有意思的几个故事,基本上都在前三十回中。果然还是经过时间洗礼的,内容还是丰满些。

  如果是做游戏开发的,封神演义是值得一看,仔细研究一下,众多神仙、鬼怪、凡人,感觉整理一下,会有一个庞大的人物关系网,各种民间神话、宗教、法术法宝都可以作为创作素材。

  《封神演义》读后感(五):我命由天的封神与不由天的哪吒

  看完哪吒后带着对封神宇宙的好奇去补了《封神演义》,继《红楼梦》后再一次读古白话文小说,标准100回的章回体。还是挺佩服明清时的小说家的,除了尽其所能的遣词造句,还有每章开篇和每逢人物出场或大事就随手即来的押韵诗。感觉那时的小说每本可能都是一个小说家毕生心血的作品,不过读这些古名著时脑海里浮现更多的情景还是影视剧里古时说书人说书的样子,感觉若能搭配到一起才是对原著最好的演绎。 回到书本身,以现在评判的眼光,本书很多地方都可能值得推敲吐槽。封神本身的故事很简单,起因只因纣王诗亵女娲娘娘,女娲一怒之下令三妖亡成汤天下(其一化为妲己),然后就是纣王听信费尤二人和妲己自毁王朝,朝中忠臣一个个直谏被害,最后姜子牙带武王顺应天象在众道人的帮助下伐纣立周。前期还有苏护、哪吒、姬昌、武成王的分线,后期就是一条主线走到底,而且破关破阵的描写总感觉有“复制粘贴”之嫌。不同于大热的哪吒电影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封神就是一部天注定的故事,在“成汤将尽,西岐将兴”的天命下,逆天阻周助商的武将和截教门人在选择阵营时结果就没有了悬念,而子牙一行每每陷入困境时总会有道人上门解难助其一臂之力,众将之生死也在封神榜上早有定数。 但全书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物缺乏个性与特征,除少数几个重点着墨的角色如哪吒杨戬外,其他人都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般平淡无奇,如此对比下更能理解为何水浒能被列入四大名著。 但封神毕竟还是十大古典名著和集民间神话之大成者,从中可以一窥西周立国和各诸侯国分封的过程以及道教中各神祇的由来,同时周文王武王对三纲五常和家国礼仪的重视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周礼能在之后享誉天下。另外有趣的一点,书里对伐纣过程里瘟疫水痘和柴胡、升麻如何被带入人间和古希腊神话里潘多拉魔盒的打开多少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说说封神和“哪吒:魔童降世”里的改动中的一些颇为有趣之处,除灵珠魔丸之外,封神演义里堪称“第一说客”的申公豹电影里设定为口吃,毫无存在感、惨遭剥筋的敖丙是男二,而在被封为托塔天王前的李靖更是一直视哪吒为逆子两人之仇不共戴天,电影里的父子情却触到了我的泪点。如何在改编中为大众所接受,借传统题材赋予新的价值观,可能是未来文学作品影视创作一个颇具话题的方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