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周》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一周》观后感摘抄

2020-10-02 17: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周》观后感摘抄

  《一周》是一部由爱德华·克莱因 / 巴斯特·基顿执导,巴斯特·基顿 / 西碧尔·希利主演的一部短片 / 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周》精选点评

  ●我快变死忠粉儿了。道具利用上的奇思妙想不提了。那些实打实的摔啊栽啊滚啊撞啊…据说为了拍片不止折过脚骨,还折过颈骨,而本人竟浑然不觉继续拍摄,一年半后才发现骨折复原留下的痕迹,用其人话讲就是:就觉得头一直痛……外星人吧?

  ●新婚建房记。那段房屋互换妻子洗澡转换蒙太奇真是神来只笔。动作桥段颇有卓别林影子,或者说,不知道卓别林在这里偷学了多少!这可是在1920年!

  ●十三星期五不适宜上梁啊,哈哈

  ●基顿与房子战争不亦乐乎啊~

  ●空间感强 相比卓别林的舞台表演 基顿更电影化 【http://dou.bz/2C6Eyx】

  ●神奇来自想象力勇气

  ●#大师短片# 1922年的片子视点机位如此准确,大型道具的玩法,立体主义啊,纵观整个电影史上敢这么玩的唯有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

  ●我记得在早期詹姆斯·布莱克顿和塞冈多·德·乔蒙的《The Haunted House》中就有了类似的房屋“动作”设计,于是本片可以作对最早电影舞台机关的沿用和改进。 一座房屋的空间拿来挖喜剧笑料可太合适了,不然很多恐怖片为什么一栋屋子就可以解决。 打破“第四面墙”惊叹不已! 基顿电影里美丽而勤劳智慧女性形象总是令我很喜欢

  ●构思太巧。基顿应该算先锋艺术家,立体主义的房子,跟卡里加里博士小屋同一年。锯木头从高处落下来、吊钢琴把人弹到屋顶上、风吹房子团团转 都像动画片点子,居然放到真人电影里。在房子里跑圈那个镜头看着简单实际拍起来肯定特别复杂。捡肥皂那段,灵气逼人。

  ●围绕家装而起的种种搞笑情节。冷幽默爆棚结局异常有趣 先是一阵虚惊 等你态稍安 又给你来一顿猝不及防的暴击

  《一周》观后感(一):更巴斯特基顿的作品

  DIY房子,并且还能转动暴风狂转)和移动(搬,路过火车道),很美式的造房子方式

  蓄意破坏舅舅。导致房子非常立体主义,有点达利画作感觉

  新居宴请亲友

  浓情蜜意的新婚燕尔,可爱的一箭穿两心。伸出来遮盖头的手,让新娘好捡掉在地方的肥皂,打破了第四堵墙。

  基顿的艺术性喜剧性远远高于卓别林的政治性社会性诉求。看过基顿的电影之后,卓别林从此成为了路人

  《一周》观后感(二):我有一所房子

  新婚夫妻买了一栋房子,却不料无良奸商要他们自己按照说明书组装,过程中各种意外,还给人捉弄。好容易房子装起来了,邀请亲友来作客,屋漏兼逢连夜雨狂风把房子搞得不成样子。更倒霉的是人家告诉他们地址有误,他们现在的99号是火车路的编号,他们买的房子地段是66号。无奈之下只好搬房子,基顿想到一个天才的主意:整体平移(这可是当今保留文物建筑用的招数哪)。眼看就要成功,却停留在了铁路之上。这时候火车来了……小两口一劫又一劫都挺过来了,以为总可以甜蜜享受婚后生活,生儿育女,不曾想千躲万躲都没有躲过去。

  这个片子太黑暗了,看不到希望。还好夫妻都好好的,只要活着,就仍然有希望。

  会不会当年美国的房产很多都是这种木头组装,可以自己装,也可以包装(当然要给钱),或者自己请人装?

  女主在里面露了半边胸。然后居然有人用手挡住了镜头,是导演吗?这个处理有点让人出戏,但够无厘头。

  基顿真是用生命在演戏,各种高空摔倒,成龙厉害,基顿也一点不差。成龙是动作(打斗)喜剧,基顿也是动作(活动)喜剧。

  基顿的喜剧还有不少无厘头在。所以,基顿既是动作喜剧的先驱,也是无厘头的先驱!

  钉汽车靠背准备挪动房子那一刹那最赞。

  旋转的房子是经典画面。想起希区柯克的旋转木马大战。

  《一周》观后感(三):爱与奇幻的一周

  【一周 ONE WEEK】 乘着午饭时间看的小短片 有趣的喜剧默片 脑洞大开 有很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笑点 看到时间轴就想到了都灵之马 但是和都灵之马氛围可完全不一样 印象最深的是女主捡肥皂时候破了第四堵墙 还有暴风中旋转的房屋比喻成旋转木马 有很多冷幽默和荒诞的点很有意思

  过程男女主构建婚后生活的画面很有意思

  其实很可爱很甜

  《一周》观后感(四):关于巴斯特基顿

  《一周One Week》是一部拍摄于1920年,由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自导自演的短片。从这部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巴斯特基顿其他影片中都能看到的模式与惯例,但这种模式或者说惯例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无数次欣赏的。巴斯特基顿的超时代的个人才华正体现于此。下面我以作者论来分析基顿电影的一些惯例。

  一、基顿的喜剧基本风格

  似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卓别林这位喜剧演员,但似乎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还有一位与卓别林一样优秀的喜剧演员名叫巴斯特基顿。在每一个优秀喜剧演员评选中,卓别林与基顿两人都是一对冤家,他们两人轮次占据第一名的位置。这个十年最优秀的喜剧演员是卓别林,下一个十年最优秀的喜剧演员就会是基顿。

  根据陈佩斯的多年研究,喜剧的基础是一个带有悲剧内核的人物。卓别林的每一个角色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同时,卓别林也在用镜头去突出这一点,他知道如何用特写镜头或远景镜头体现人物的该表现出的情感,《城市之光》最后的特写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基顿似乎走的是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虽然我们也能从基顿的角色身上看到悲剧内核,但基顿似乎总是有意弱化这种悲剧内核,他要带给观众的不是卓别林那种五味杂陈的喜剧,而是一种只为让你快乐的最纯净的喜剧。

  二、危险系数大的动作

  说基顿是成龙的祖师爷一点也不过分,基顿的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成龙式的动作,而且难度系数和危险系数一点也不必成龙的动作小。而且两人在拍摄过程中都是自己亲身上阵不用替身。正因如此,基顿才为我们带来一次次的震撼与感叹。

  基顿本身也和成龙一样是戏团出身。在拍摄之前,基顿会和工作人员把即将做的危险动作排练成熟,当所有准备都很充分的时候才会正式拍摄,争取在拍摄过程中一次性的过关。由于危险性,基顿也会对器材的要求极其严格。

  三、标准三幕剧结构和超前的想法

  基顿的每一部电影都严格按照三幕剧这种极其古老的戏剧结构,这种结构也是古典叙事的基础。三幕剧从时间上大概可以分为¼、½、¼,前面¼是故事的开端与人物介绍,中间½是冲突的加大与戏剧性的提升,最后¼是高潮与结局的到来。纵观基顿的每一部电影或短片,无不是按照这种结构进行剧情发展的。

  同时基顿的思想也是超前与自由的,例如在本片中对看不见的第四堵墙的打破和立体主义思想,直接对戏剧传统进行了挑战。而在《将军号The General》中,基顿把三幕剧结构与对称的剧情结合起来,在中间½的中间进行对称化处理,使影片的剧情结构出类拔萃。

  以上三点使得基顿的影片在今天看来仍能使观众感到兴奋,因为除了基顿以外,能同时做到以上三点的影片几乎不存在的。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基顿的思维超越了他所属的默片时代,也能让属于商业片时代的我们感到满足,仅这一点,就超越了同时代的大多数人。

  我们只能感叹基顿是一个时运不济与生错时代的人,他与卓别林同样伟大但缺少了卓别林的怀旧气质,也因为政治思想不及卓别林丰富而不为我们这个时代所知。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在欣赏过基顿影片并感到满足后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基顿,让他人领略基顿带给人们的震撼与欢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