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付出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付出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09 16: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付出经典读后感有感

  《付出》是一本由[美]比尔·克林顿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付出》精选点评

  ●无论是不是信徒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依存的世界上,我们的生存有赖于这样一个理解,即我们共同的人性比各自的利益和难以避免的分歧更为重要,每个人都同等重要。15万年前,第一批人类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站直了身子,这时部落之间互相致意的方式十分独特。有人说“你好”后,对方回答是“我看见你了”。若是我们都真的能“到”对方,想想这个世界会变得多美好。--用了两天的零碎时间看完这本书,仿佛读完了一本对近几年世界各地慈善事业总结启发震撼巨大的。

  ●every one can make a change

  ●原来生命的意义可以无限延展 知道自己曾经是多么的没有见识

  ●感觉自己的渺小感悟生的意义 一群希望自己死去时是个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富人

  ●懂得付出,学会有效的付出,做一个有实践力的社会公民

  ●人与人境界就是不一样

  ●我觉得很无聊

  ●5.10晚完。看完這書,我對克林頓有了新的認識。馬丁路德金說,人人可以成為偉人,因為人人都能為人服務。《智慧書》千言萬語一句話:當一個聖徒。

  ●kind of boring,可以读出Bill Clinton从总统职位上退下来之后各种的寂寥不甘,所以才写这种书聊以安慰自己,提议都很好,但这种空喊口号应该没有什么用

  ●克林顿在本书中不再是一个坐拥白宫政客

  《付出》读后感(一):老克的慈善之

  不管人们对你的评论是褒是贬,对你出书的背后动机的几度揣测,或是怀疑,或是不屑,但是“付出”两个字,应该换来的不只是感动,还有我们每个人都力所能及行动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整个世界,那么,哪怕一点点就好……

  《付出》读后感(二):社会企业家:行动让世界改变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3-21 10:08:46 · 来源新京报

  《付出》中文版上架之后的三个星期之内,关于这本书的所有报道只集中在诸如“希拉里竞选,克林顿出书”这样的层面一句话媒体读书人似乎认为,像克林顿这样的政治明星,应该获得的就是明星的待遇,他不大可能写出一本真正被读书关注作品,所以他写了什么也就一点都不重要。这话然也有道理,相对于读书人津津乐道格拉斯、《干校家书》之类话题退休美国总统的书明显不够厚重,我相在西方大概也难得会有学者讨论。但不同的是,无论是格拉斯还是格里耶,无论是浩然还是书,他们都是在以历史沉重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反思过去,而克林顿不同,他这本篇幅不大的书面向的是未来,他介绍的社会企业家们是一个新的人群

  当博诺以一己之力促进最富裕国家免除了最贫穷国家大量债务之后,当尤努斯以一己之力建成了专门面向穷人的银行之后,当马塔伊以一己之力让肯尼亚多出了3千万棵树之后,我们应该承认,社会企业家确实有可能给现在这个世界带来不同。即使克林顿那句“付出,我们将改变世界”看上去有点假大空,但至少,他表达了一种态度和一种希望。

  所以,即使《付出》在所有关于社会企业家的著作里面是最不重要的一种,我们仍然认为这本书值得每个乐于思考的读书人关注,至少,里面有着令人震惊的信息量。

  《付出》读后感(三):一部催人奋进的作品

  在看到这本书之前,自己对慈善事业的了解是非常模糊,除了自己曾经暗自下决心要从事慈善事业外,对它完全一无所知。这本书就是我的慈善事业启蒙教材,我彻底被它吸引。

  1、首先是美国人每年的慈善规模,从金额上看,大约70%的美国家庭每年都会捐献出部分金钱,2006年,美国人的捐款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2%,总额约为3000亿美元。从参与程度上看,在美国,55%左右的成年人(将近8 400万)每年都付出一些时间,总时数超过了九百多万全职雇员的工时总数,价值达2 390亿美元。

  2、其次是公益活动和组织的多姿多彩。感觉就像看法布尔的《昆虫记》,完全被书里可爱的昆虫和有趣的生活习惯所倾倒,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领域。

  全球有数百万计的非营利性机构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许多组织取得的成就大大拓展了传统的视野。比如我一直关注的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它开创了给世界上最穷的人贷款的成功模式。2006年,诺贝尔委员会把和平奖颁给了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奖励他建立乡村银行的创举。乡村银行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这些穷人中97%为妇女。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足500美元的国家里,乡村银行自1983年以来一共发放了将近700万笔贷款。它不需要任何担保,甚至不要求签协议,但贷款清偿率竟然达到了惊人的98.7%,而且自成立以来只有3年没有盈利。乡村银行除了用自身的存款按照正常利率发放创业贷款之外,还从事人寿保险和退休储蓄业务,发放住房和教育贷款,向乞丐提供无息贷款(此无息贷款60%以上已经偿还)。如果贷款人去世了,分行的经理会去参加葬礼,并且在死者下葬前宣布免除其未清偿的债务。也许更为重要的是,截至2007年初,乡村银行的贷款者当中超过58%的人已经脱离了贫困线。

  3、年轻人和孩子们的参与。看着他们感人的事迹,我想我们做父母的应该重新思考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停留在读好书-找好工作(首选公务员)-嫁个有钱人-享受生活的阶段。

  布里安娜是威斯康星州基诺沙镇人,她和家人一起奔赴艾奥瓦州,在红十字志愿者中心工作,D助分发食品和物资。她当时只有13岁,个子比同龄人矮一截,从体形上可以看出她得了骨骼发育不全后遗症,这种与生俱来的疾病使她的骨骼特别脆弱,身体中的每一根骨头稍稍受到外力挤压就有可能断裂。她出生时就断了13根骨头,医生告诉她父母,她也许活不过当天。可是,她居然活下来了,回家时身上到处是固定石膏和小小的用冰棍棒做的夹板。

  布里安娜的父母认为,不能把她关在家里,不去冒任何风险,而是要尽量小心,让她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同时又能面对可能发生的不幸。他们让她像正常孩子一样冒点风险,并且商量好一旦出事不许互相责怪。她在长大的过程中,大腿骨每半年要断一次,脚趾、手指和肋骨骨折的次数更多。我见到她时,她已3/4做过无数次手术,但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话音总是那么坚定。她曾五次去国会作证,敦促国会向国家卫生研究院下拨更多的资金,还为患有罕见疾病的儿童创办了一份季刊《小小骨头》(Little Bones),全世界共有5 000个订户。

  洪水过后,布里安娜没有停止自己的付出行动。她15岁时与方济各会的修士一起为南非孤儿募集了超过25 000美元的善款。18岁时,她去为感染艾滋病病毒和患有其他绝症的孩子举行的美国儿童夏令营担任咨询顾问。20岁那年,她与别人在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大学共同创办并且管理美国第一支女子冰球队。我在1999年再次见到她和她的大学同学,非常高兴地看到她已3/4如她父母所愿长大成人了。在3/4历过诸多磨难之后,她终于成长为一个快乐健康、继续全身心地致力于社区服务的大姑娘了。

  在上大学期间,布里安娜在美国心脏病基金会做义工,给五千多名高中生和初中生讲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性。她毕业后回到威斯康星州继续做志愿者。23岁那年,她组织年轻女性参加威斯康星州“樱花公主竞选”活动(她本人则被选为2003年的“樱花公主”),为当地小学生捐书并且朗读给他们听。24岁时,她在南米尔沃基发起一项活动,为贫困乡村学校的孩子募集了七千多本书。25岁时,她与每年一度的华盛顿特区樱花节组委会共同组织了一周的活动,其中包括在一所小学里举办社区服务活动。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到像布里安娜·施万茨那样每天冒着风险去为别人服务。这使她感到幸福。

  麦肯齐·斯坦纳在6周岁时组织加州的朋友参加了她的第二次清洁海滩活动。她第一次是跟学校去的,但回来后仍然不放心,因为他们离开时海滩上还有不少垃圾。于是,她决定发动小朋友再干一次。她给大约20个孩子带去了手套和塑料袋,去海滩拣瓶盖、罐头盒、纸袋和其他垃圾。麦肯齐告诉我,她打算在过下一个生日时再搞一次清理,并且以后再多搞几次。她对妈妈说过,今后打算每个月搞一次。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海里的动物有时会因为吃了人扔下的垃圾而死去,我喜欢帮助动物和去海边游泳的人。”

  4、慈善事业也要注重投资回报,不能白浪费捐助者的心血。

  美国正在实践哈耶克所谓的“人类合作可扩展的秩序”,这正好也对应了比尔盖茨所说的“创造性的资本主义”。这是本激动人心的书。

  《付出》读后感(四):《付出》或为助选,“付出”却有价值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3-21 10:11:20 · 来源: 新京报

  克林顿和非洲孩子们在一起。他倡导的“付出”价值观正在日益成为世界的主流。

  克林顿的《付出》出版之后,在美国引起巨大的反响,但在中国,比较关注这本书的还只是一些公益人士,普通读者对这本书反应寥寥。为此,本报组织财经书作家吴晓波、译言网创始人赵嘉敏、绿家园创始人汪永晨、“多背一公斤”项目发起人安猪等专业和公益人士共同探讨克林顿的《付出》和其中所传达出的价值观。

  谈付出首先针对富人

  新京报:《付出》在美国和《希拉里传》摆在一起出售。有人说克林顿其实是在给他夫人助选。你们怎么看?

  吴晓波:助选客观效果应该是有,我认为这本书代表美国金融集团的主流思想,特别是这种社会责任感,蛮好的。

  汪永晨:我到北大听过克林顿的讲座,他在那场讲座里就提到了很多公益事业话题,这正是人类的社会责任体现。

  新京报:我觉得《付出》这本书的文字是有点枯燥的,但是一个有影响的人愿意来宣传这些事情,终归是件好事。你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向别人宣传自己的工作或者只是要求人们理解这些事情的时候,碰到过什么难题吗?

  吴晓波:2005年西湖论剑在杭州举行,那一次我也在现场,克林顿的讲座就是围绕着公益事业,讲非洲小孩、污染、艾滋病。美国有两个比尔,一个30多岁就做了首富,一个46岁就当了总统,之后他们又全都转到慈善,在美国慈善的主流色彩还是蛮重的。在克林顿出生那年,德鲁克从商业角度写到了公司概念,提出社会团队以及商业社会公平性的问题,60多年过去以后,非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平、和谐的确发挥了很大作用。

  赵嘉敏:译言本身还没有太遇到这种问题。译言最开始是公益性博客,我们三个人也没有太多奢求,但是后来发现和我们有相同想法的人挺多的,很多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时间、劳动无偿奉献出来。

  汪永晨:我经常遇到这种需要向别人去解释的事情,比如现在关注的怒江,我们到了那里发现,那里的文化传统非常应该保护。但是也有人说我们只管欣赏风花雪月,不管当地经济发展。

  新京报:《付出》描写了很多为社会付出的人。在中国,一个普通人希望为社会付出,他可以有些什么样的选择?

  吴晓波:中国要谈付出,首先不是针对普通人,而是针对富有阶层和既得利益者。那些为生计而活的人,总是让穷人为穷人献血是不可持续的。洛克菲勒在遗嘱里说,“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西方讲究用节俭回馈给上帝的子民。企业家阶层甚至那些有声望的公共知识分子,我觉得应该首先付出。美国到处都是卡耐基图书馆,其实美国历史上比卡耐基富有的人有很多,但是为什么我们远隔重洋大家却都知道他呢。另外,应该有捐赠法、慈善法,有一个做互联网的朋友跟我说,在中国捐献有些时候不知道钱花哪里去了,所以捐给中国其实不放心。

  汪永晨:其实作为普通人可以关注的领域很多,我是关注江河环境,别人可能关注扶贫、妇女问题,尽量做自己擅长的领域去为社会服务。绿家园利用义卖等形式已经为怒江小学建立了38个阅览室。

  付出和慈善是两回事

  新京报:《付出》里面谈的很多情况是有组织地付出行为,有时候这些行为甚至可以产生盈利,使得该机构可长期运转,典型的例子就是尤努斯的乡村银行,这类例子我们可以吸取些什么经验?

  吴晓波:YouTube也是非常好的模式,他联合知名品牌,然后拿出1%营业额捐助,这种模式很成功,可以借鉴。还有在北京有阿拉善组织,很多知名企业家聚在一起治理沙漠,他们开始是治理沙漠,后来发现他们植的树牧民就给砍走了,于是他们先培养牧民,让他们养牛养羊,能够有收入后再植树造林。

  赵嘉敏:最开始做这项工作肯定是非商业,在这个基础上商业公司做一些其他商业运作也很正常。包括译言,我们的理念就是保证永远是开放免费的平台。但是毕竟我们是一个公司,肯定要逐利。我不反对NGO盈利,但是反对NGO以盈利为目的。

  汪永晨:这里尤努斯的例子不是输血而是造血,但是在中国有很多制度性问题,比如募捐理应免税,但是做不到,另外还牵扯到监督机制的问题,还有人会觉得你们是NGO还赚钱。

  在国外还有一些国家是政府来买NGO的服务,弥补政府做不到的事情,这样NGO也有了维持自己的工作成本。刚才提到阿拉善项目,我倒是觉得它组织了那么多企业和做的事情不成比例,是仅做沙漠,还是应该关注更多的环境问题呢。

  安猪:非盈利组织的独立性是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经济不能独立可能就会丧失思想的独立。“多背一公斤”也在跟一些企业合作,进行他们企业社会责任的项目,包括我们做的双子书也是这样一种尝试。

  新京报:我们很容易把“付出”二字理解为单纯的慈善行为。你们很多人长期在做同样的事情,很想听你们也谈谈付出与慈善行为的关系。

  吴晓波:其实很多外国人从事慈善事业的价值观就是宗教,这个成为他们的一种支持力量。我想在中国的富有阶层也会考虑到让自己灵魂洗澡,得到心灵安慰,当然也有少数企图通过慈善进行宣传、洗钱、逃税等的行为。

  汪永晨:付出和慈善是两回事,慈善只是用钱来去扶助一些人,更主要是对人,比如我们绿家园,我们关注的是大环境是对自然。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就是,不能把这一代所有河流弄干、空气弄的污浊,仅仅用慈善是涵盖不了绿家园的工作的。

  先争取部分改变世界

  新京报:《付出》里面除了付出机构的盈利行为之外,还有就是对政府付出的考量。在这方面你们有哪些期望?

  吴晓波:政府应该通过法律表达自己对NGO的支持,这方面我们国家做的是不够。

  汪永晨:我们有那么多部委,但是真正和NGO一起做事情差的还太远。美国经济这么发达,他们要求大学生每年志愿多少小时,都有规定,对于社会责任,如果没有达到自己规范的程度时,用制度规范还是有必要的。

  安猪:非盈利组织的发展需要一点时间,现在趋势是比较好的。

  新京报:克林顿说,“付出,我们可以改变世界”。你们相信这个判断吗?

  吴晓波:至少可以部分改变世界,美国有很多捐赠定向很强,比如帮助非洲国家等解决一些政府没法解决的问题。盖茨也好,巴菲特也是,拿钱做这些事肯定是好的,传播这样的理念也是好的。

  赵嘉敏: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指望我个人的奉献、小局域奉献改变世界。我现在能力很有限,能不能改变世界我不在意,哪怕只改变一两个人,就是有意义的。

  安猪:一个人的付出不能改变世界,要大众、所有人付出肯定可以改变。

  新京报:如果你认为世界真的可以改变,你最希望改变的是哪些?你又愿意建议为此付出什么样的努力?

  吴晓波:中国真的应该花钱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就我个人也更愿意出钱帮助穷人和农民,这是最重要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把钱委托给一个机构,就像巴菲特交给可以信赖的人,那个人叫盖茨。

  赵嘉敏:目前最希望的是跟儿童有关,贫困失学儿童或者贫困线上的母婴,一方面是捐赠,这个很容易做到的,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去支教,甚至带孩子一块去。也希望给孩子一个印象,希望他能从小了解到生活的贫困,还有那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

  汪永晨:我的愿望仅仅是,北京的天空能恢复到我小时候的样子,那么美好的东西失去了,我愿意给找回来。1993年我去青藏的时候,蓝天白云那么美,同时也看到一头刚刚被人类猎杀的野牦牛,美和人类的残忍纠结在一起。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知道我要干什么了。

  安猪:最愿意改变的就是让每个人参与进来,有这个意识。

  读书会嘉宾

  吴晓波:财经书作家。

  赵嘉敏:公益性自助翻译网站译言网创始人。

  汪永晨:绿家园志愿者创办人。长期关注怒江环保等公益问题。

  安猪:“多背一公斤”创始人,倡导驴友在旅行过程中为贫穷小学多背一公斤书。

  ●中国要谈付出,首先不是针对普通人,而是针对富有阶层和既得利益者。洛克菲勒在遗嘱里说,“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吴晓波

  ●我的愿望仅仅是,北京的天空能恢复到我小时候的样子,那么美好的东西失去了,我愿意给找回来。——汪永晨

  ●一个人的付出不能改变世界,要大众、所有人付出肯定可以改变。——安猪

  ●我现在能力很有限,能不能改变世界我不在意,哪怕只改变一两个人,就是有意义的。——赵嘉敏

  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