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我们挨打了》的读后感大全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是一本由端木赐香著作,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精选点评:
●小清新文史的范本
●写得挺逗,笑死我了~不过我更喜欢西方人笔下那股伤感的调子~
●唔明
●还不错的白话历史书,不过也忘得差不多了
●终于写完这本书的近纲书评了
●太牛逼了,当年把我看傻了。
●不客观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場將消防員投入火爐里白白犧牲的災難,也因此堅定我對於這個以現代科技作虎皮掩飾其中世紀管治架構的國家的判斷。是以讀罷此書,掩卷不禁悲從中來——比諸書中記述清末的愚昧荒唐,雖歷後來北洋、民國及八十年代思想的短暫復甦,但而今終究更為不堪。 此書對比清史學者茅海建的專著固然學術性不足,但勝在敘事流暢,通俗易懂,也因此對滿大人家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尚可,书里有不少个人主观看法,让人不喜欢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读后感(一):糊涂姐的书真的很不错
糊涂姐的视野很开阔,语言风趣而不失严谨,是难得的佳作。作者功底深厚,引用的资料很多。这个不是在写小说,是在写历史。让让觉得历史也能这样写。一些老古董看不得这样写历史。他们不懂的历史也可以深入浅出。
非常喜欢糊涂姐的书,看糊涂姐的书让人不糊涂,让人我感觉又回到了一百多年前,不错,是在轮回。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读后感(二):中方观点和英方观点的同时罗列
与传统的一家之言背道而驰,这本书持续不断的罗列了中方观点和英方观点,对于那些试图接近真相的读者来说是崭新的视角,中国人写书很少有这么干的。
当然请自行忽略作者使用的网络语言。
作者本人的观点偏英方。
如果只想了解作者的行文方式,作者的《那一次》和《这一次》只需要看一本。
当然第二本《这一次》里圆明园那段还是很值得看的。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没有功力去衡量该作者选取史料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程度,只能先看了,因为暂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以探究历史真相为考量的话,个人会把这本书打满分。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读后感(三):“两不像”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考虑这本书应该归在什么类别。第一感觉应该归在历史类读物,可是全书除了那些引用的别人著作内容之外,很少看到那种历史著作特有的严肃的论证与考据,倒是作者大段大段的嬉笑怒骂,有的地方作者骂得可谓痛快淋漓,而有些地方也实在有些尖酸刻薄。语言也是有些“酷”,“忽悠”来“忽悠”去,读起来还真没有多少读历史书的感觉。总觉得能写出这样风格历史的作者一定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网络作家,可以看作者的年纪,呵!这位大姐对于这种网络风格的适应力还真是不一般的强。
我也想过将这部书归在休闲读物类,可也觉得不妥。因为本书的主题,实在是太严肃了,无论何时看到总能让我肃然起了敬。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实在是没有多少可以轻松的理由。记得看到有的人说:中国现在依旧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型期之中,而这个转型期的开端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啊!书中写到的不少当时的观点,我听来还真有些耳熟,而当时发生的某些事件,比如:英商入城之争,我看起来也是似曾相识。
平心而论,这本书除了有些地方的史实不太严谨之外,还是可以一看的。如果你很想了解那段历史,而又不想去读那些要么艰深、要么干涩、要么太“主旋律”的专业论述,或者教科书的话,这本书应该是一个选择,“寓教于乐”。
其实,我觉得了解那段历史,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应该是更值得一读,论据翔实,分析深刻,旁征博引,能让人视野大开,最关键的是,茅先生的这本书写的非常通俗易读,文字流畅,不枯燥,读起来很吸引人。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读后感(四):拜托, 请别拿天涯当噱头 评《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读了这本书我只想说,作为历史爱好者,你可以意淫历史,但作为一名老师,请保持对学术最起码的尊重。
一个学历史的师范女教师,本来想作挺正经的考证,偏要模仿80后的调侃(仿当年明月的文风又缺乏幽默),搞得不伦不类,加上缺少原始资料的考证,通篇就像茶馆里说书将的演艺,书能写烂很容易,但能烂到这般地步却实属难得。读后看了觉得浪费了时间,但当时又是因为该书有“天涯”作噱头才买来一看的,现在想来才发现好书并不需要什么“拍案力荐”,只有论斤卖的文字才要它作幌子。
连最起码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不懂,在作者的笔下,把林则徐一边尊称“林公”,一边嘲笑清朝不懂民主立宪,林则徐和一班大臣如此那般愚忠于道光,不懂自由与独立,简直一帮土包子。中国两千多年的,大清朝更是一头大蠢猪压迫一群更蠢猪,中国人对于第一鸦片战争应束手就擒而由伟大的“友邦”帮我中华尽早迈入资本主义社会;林则徐只不过是交好运没有指挥鸦片战争,否则早被;清朝若接受洋鬼子赠送的手摇计算器就可能成为第一个发明计算机的国家,英国友人为中国送来了福音,而大清子民犯贱犯到偏偏就好“鸦片”这一口;另外还发现,作者还有边吃饭边做学问的习惯,遇到意见相左的著作,动辄“喷饭”,而且一喷再喷,看来一边吃饭一边读书的效果确实不咋地。
历史可能很有趣,因为你可以胡吹乱侃,而死人不会从坟里跳出来扇你两嘴巴。只叹鲁迅先生去得得巧,不然被这类假学究气得喷血。
择书不慎害死人啊。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读后感(五):清政府是个大SB,问题大英帝国就一定是个绅士嘛?呸。。。
说实话,最近看书看到当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的时候,表现的傲慢,无知,落后,腐朽,可笑。
我自己很多时候,都是越看越愤怒,忍不住拍案而起,想要愤而暴打之。不过后来更多是深深的无力感。
恩,当年的中国,已经被上天宠了太久了。已经渐渐的失去了作为文明推动者的资格了,被西方取而代之。
恩,简单来说,当年清政府就是一个大SB。
这点,这几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越来越真切的反映了这一点。这本书,不过以一种比较戏谑的方式更加深刻的体现了出来。
不过,本书有一个致命伤,就是。。。清政府当年的确非常不堪。。哎。。自己的老祖宗,当年的确是各种坑啊。。
问题是。。当年的大英帝国呢??
大英帝国自己国家可是完全禁烟的啊!结果,却海量,天量的把数额多到恐怖的大烟走私到中国。
更尼玛扯淡的是,中国不允许,就枪炮开路,强卖之。
这尼玛,真的是,丫就一流氓。
而在之后签订的一系列的条约,那可真的是彻彻底底的不平等条约啊!当年,我们的园林园可是真真切切的烧了好几天的大火。虽然,这事的确清政府是有错在先。。
但是,当年大英政府做的事情,呵呵,可不是他一直所宣扬的,文明的传播使者哦。他是先用枪炮,确保自己把该占的便宜都占完了,自己的地位牢牢稳固了,顺路漏了点文明给中国而已,并且对于一些先进的军事技术,呵呵,人家现在都不卖给你哦!
哎。。怎么说吧,当年的就是一个SB碰上了一个流氓。然后,SB被流氓占够了便宜,并且被暴打了一顿。。
从此,SB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个SB了,于是奋发图强,努力向流氓学习。
流了无数的鲜血,牺牲了无数人,一步步走到今天。
恩,差不多就是这样。
怎么说吧,其实还好。。欧洲人比起当年的满族入关,即那些游牧民族入侵比起来。
文明一些了,毕竟这次是高等文明向低等文明入侵了。。不过,只是文明一些了。人家该流氓的时候,可是毫不含糊啊!当年的黑奴贸易,印第安人可不是白白死掉的啊。。
恩,最后小结,落后就要挨打!在当年就是这样的。各位愤青,先别跟打鸡血的一样想到现在的国际事务也是如此。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世界,真心文明太多了。
美军入侵伊拉克,这事情我不做任何评价。不过,你看看让美军在伊拉克搞个大屠杀,或者像当年打劫园林园一样,到处抢劫试试。然后再跟伊拉克签个不平等条约,然后每年赔我石油多少,多少。
再说了,美军虽然动不动就到处被人肉炸弹袭击,但是他敢明着到处屠杀平民泄愤嘛?有时候,哪怕是炸弹一不小心伤亡平民太多,自己国内都不愿意了。
伊拉克虐囚是谁爆出来的?不是中国,俄罗斯,而是欧美社会他们自己爆出来的。
恩,当然,不能说十全十美,不过,如今世界跟百多年前比起来,真的是文明太多了,恩,这一切的确要归功于西方对于文明的贡献!扯远了。。就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