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君用心如日月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知君用心如日月读后感摘抄

2020-10-11 2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君用心如日月读后感摘抄

  《知君用心如日月》是一本由杨紫陌著作,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80元,页数: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君用心如日月》精选点评:

  ●看完了,却没什么印象

  ●张籍《节妇吟》里其实是后边这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更有名,我还是喜欢书名这句,一看到就买下来了。其实作者的深婉笔法根本读不惯而且解析古画的主观方式也并不赞赏。。不过先入为主的已是好感,读着还是觉得喜欢。

  ●我一直记得这个女子,她温润的笔墨,如同一株点染在诗情书画里的奇葩。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紫陌的这本写得质量不错。胜过安意如后来写的一些书。

  ●不知道为什么读不下去,故事无非才子佳人?卿本佳人,奈何为娼?

  ●阿八送我的16岁生日礼物。

  ●原谅我肤浅=.=

  ●文笔还算优美,但是作者君瞎引诗句,就我这么个小白都能发现几句跟上下文完全不搭。而且文章跟画联系的太少了,读完感觉没什么收获。

  ●这本文笔微烂。

  《知君用心如日月》读后感(一):用情

  一直喜欢紫陌的书,从 此生只为一人去,一直看过来,原来诗情画意也可以蕴积情浓的私情,读到文字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必须要完整的读下去了,犹如冬日飘零的紫梅,高贵般自在,。。。豆瓣说我写的太少了,好吧,再扯点,其实现在的我心情只能写这么多了,人生的身世竟如一幅画的岁月,经历无数人的鉴赏,却终逃不过时间的流沙,岁月,如此沉重,或许不是我该涉及的话题,但永远是我必须关注的那一朵

  《知君用心如日月》读后感(二):知君用心如日月

  写女人

  君心我心

  繁华胜景

  似水流年

  写男人

  江山易主

  宦海沉浮

  富贵平生

  她像宝玉一样懂颦儿

  她似明皇一样痴小环

  绿珠在金谷园纵身一跃

  红拂女拂过风尘的传奇

  却绕不过一个情

  也躲不掉一个爱

  我不懂画境

  但我懂文字

  《知君用心如日月》读后感(三):哀婉情深

  知君用心如日月

  深情不说,尽赋画中

  多少佳人,眼神幽怨,等待归人

  从一草一木,品佳人情思

  蓦然回首,仿佛看见前世的自己

  伫立树下,黯然神伤

  寂寞的人

  寂寞的画

  于无声中

  读懂自己的落寞

  《知君用心如日月》读后感(四):诗一样的文字,诗一样的画

  ------------

  从来没有一本书,这样阐述画意。

  从来没有一本书,可通过一幅画,让我们走到古人的生活里,如此气安而静,如此丽色闲情。

  ------------

  确实,从未看过这样的一本书。

  从未想过可以从文字上可以那么透彻的看一幅画。用文字讲述画中的故事。耳目一新。完全給了我全新的感觉。

  以前看画,读画。都未曾想过画可以这样理解的。

  画的一景一物,都赋予了画中人的思想,感情。作者還联系了历史背景,让画的最终定局有迹可寻。让我这样读画的生手读书如读画,明显的容易理解画中的意境,画中的人物。。

  也许画都是源自生活的,作者正是把诗一样的画用诗一样的文字再现古人的生活。。

  书还在看中。

  像这样的书还是慢慢看的好。细细品读啊。。

  《知君用心如日月》读后感(五):知君用心如日月

  越来越喜欢古诗词,喜欢古代水墨画。那么,当古诗词与古代丹青交错融合时,又是怎样的迤逦美景呢?

  无意从新书区借到这本水墨画赏,便深深的埋在这浮光景色轻歌漫语中。不是平常简单叙述画家生平,然后做精确的技术性赏析,最后微微的惊叹。作者是至情至性之人,面对着至俗至禅之画,便用这至美至雅之笔缓缓地轻轻地将千古万般心绪勾勒。这样的欣赏对作者对读者都是一次次身心满溢的承接吧。

  同作者一样,一直认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一张画不同的看来总会有深深浅浅的差异。好画难得,知音更难求。于是,千年后,一幅古画与一位现代女子突如其来至心至魂的交集散发如玉般莹莹的幽幽的光,无法言喻,却不得不言。

  画优美,文也优雅。那些画透过风尘仆仆的千百年历史,刹那停驻在作者眼前。眼睛看着画,脑海想着流动的场景,思绪因着淡雅的情感或禅意飞到九天之外,内心便清明,无端念起一段岁月。家仇国恨,情旧心空,本来是人间永恒的贪嗔痴迷,却因水墨的清淡素雅显得清新盎然;天高水远,流云落日,本来是世间平常风景,却因水墨的细勾白描显得禅意深远。所以,尽管我看见的是事和景,感悟的却是风雅,是色即空,是万物归于寂静,是天人合一,是种种大道理。

  这些画以明清为主,画家性格本就孤高、豁达,于是所作皆透着一股清雅离尘之气;而作者虽为女子,却也爽朗、从容,不拘于小女儿心性,于是所感皆流露出一丝细腻的怅然非苍然之情。

  好画,美文,慧心,三者合一,才出得这妙文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