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四颗苹果》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十四颗苹果》经典影评集

2020-10-20 06:31: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四颗苹果》经典影评集

  《十四颗苹果》是一部由赵德胤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台湾 / 缅甸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四颗苹果》精选点评:

  ●建议不睡直接离场

  ●宗教≠信仰

  ●烧垃圾那个镜头阿彼察邦看了想流泪(参考《纳布亚魅影》),妇女头顶水的长镜头毕赣看了想打人…

  ●預先設定好,導向性極強的「觀察」還能不能算作是對現實的忠實呈現與批判呢?這是我在觀看《十四顆蘋果》時在某些鏡頭不無疑惑的原因,誠然導演借外來者闖入貧瘠村落,為觀眾揭示了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人與金錢之間的關係,即便是偏遠山區也無法避免,僧侶間的對話隱含著導演對佛教世俗化後變得勢利庸俗的諷刺,僧侶們為賺錢而忘記普渡眾生的崇高使命,宗教已然淪為金錢的附庸,擁有良好經濟基礎的外來者輕而易舉地當上了令信徒頂禮跪拜的高僧,更不用說那些生活艱苦,偷渡到國外打黑工的緬甸底層村民,但信眾的虔誠絲毫不減。躲在攝影機背後的趙德胤處心積慮地偽裝成長鏡頭下的自然流露,但刻意的提問與鏡頭強烈的指涉性意味已然使導演想要呈現於觀眾眼前的現實嚴重受到個人事先設計的干擾,最終失卻了足夠客觀的態度與更深一層的理性思辨。

  ●联系施罗德的《尊敬的W》,可以想到缅甸绝大多数百姓对僧人的爱戴。以超脱的方式享受平凡的宁静与自在,十四颗苹果以后,忘记苹果的味道。

  ●是双向治疗失眠的过程,但又随即否定对外输出的路径,对内也是语焉不详难辨真伪;还是在用文化视角审度故土,包括对群体与个人的坚持不妥协,和同等价值身份的单向调度,深处包涵着引而不显的个人见解,实际是对此种现象的理解与规避——是赵德胤电影的一贯主题?

  ●???

  ●2.5。问题不在于催眠,而是你如果不听导演映后讲故事,该片的跟拍摆拍及随性语录,都完全像是正大综艺的某一集。

  ●王兴洪披挂了僧侣的长衫,就得到了众人的尊崇。接受虔诚的供奉,调解村民的纠纷,殊不知前一天他还是犹豫该买美国苹果还是中国苹果的生意人。当地妇女头顶水桶,跋涉而来的清水就被男人洗澡随意用掉。中国人用脚说话,买不起日本摩托,乞丐为苹果开心,孩子为饼干雀跃。信仰的虚无,功劳的唐捐皆不言。

  ●两星半。有一定的影像人类学价值,然而从纯纪录片的角度而言,又不够专业、客观和理性,提问的导向性很强。长镜头很多,但又不具备必需存在的意义。从《再见瓦城》到这一部,暴露赵德胤有限的观察格局,不太推荐。

  《十四颗苹果》影评(一):不知所云

  第一次这么晚一个人看电影,满屏的长镜头加上手持摄像机的缘故真的是昏昏欲睡,中途离场的人比电影中的苹果吃的还快。这样的电影借着上影节的东风居然可以满座,还入围了柏林影展,大概是因为踩中了宗教,第三世界和黑中国的点吧,不过既然能拿到上影节来放映,大有这种抹黑我已经一笑了之之意了,大国就是应该自信点嘛。有点意思的是两个村落主持吵架和路边妇女吵架的衔接,让人不禁想到"因信称义"的必要性。豆瓣称这部纪录片展现了全球化进程中,佛教超越人道主义的力量,是体现在当地人对王兴洪和其他僧侣的供奉中?我所理解的佛教的力量与之相去甚远。影片结束照例有人鼓掌,感觉十分尴尬了。

  《十四颗苹果》影评(二):《十四颗苹果》:吃苹果看世俗

  #十四颗苹果#有点人类学影像纪录片的味道,把处于全球化时代洪流中的人类信仰与社会秩序用两周的出家为僧进行合理化解读。

  外来者的身份管窥宗教和村落群众的生存模式,外出务工与僧侣敛财的刻意营造,凸显出金钱社会与理想主义的差异。

  赵德胤使用了大量的手持长镜头,展现了颇有民俗特色的文化图景。妇女用头顶水路途迢迢的长镜头与之后僧侣用水的肆无忌惮,打工的偷渡困难与化缘的简单粗暴等镜头形成鲜明对比,颇具讽刺意味。

  尤其是缅甸村民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深刻,如中国人都是用“脚”指使人,带有明显的思维定势。中国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同文化展现可以算是全片极具价值的影像语言的记录。

  《十四颗苹果》影评(三):当异国风情片看

  颇有点开着车子到缅甸乡下走一走的味道。这是公路片。

  买个水果就用了5分钟。泥地探路几分钟。剃个发2分钟。小孩子一路行进几分钟。顶个水回家也是好几分钟。

  头顶一个水桶而不用手扶,这份本事肯定是从小练出来的。但经常地从头顶搬运重物品真的好吗?

  来中国打黑工。珠三角的工厂因为国内劳动力短缺(年轻一代农民工不愿意进工厂,太辛苦),生产成本上涨,只得使用非法的东南亚黑工,这已经不是秘密。但女受访人说中国人用脚命令她们这个,要么是这间厂的中国人如此歧视,要么普遍存在——中国工人看不起这些外籍黑工是无疑的,因为黑工的工资比中国工人低很多,还要更苦更累。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受苦,心酸,却只有接受,留在缅甸更看不到希望。

  这个片子的意义在于展现了宗教(佛教)在缅甸农村的现状。通常是越不满现状的人越容易有信仰。穷则思变,可是当所有的路都被堵死无望之下,就只能在精神上求得安宁与继续生活的力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