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行追踪 第二季》影评精选
《潜行追踪 第二季》是一部由真人秀执导,英国主演的一部2016-09-22(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潜行追踪 第二季》精选点评:
●喜欢大叔这种温柔乐观的人
●剪辑有点乱可是加了不少猎人的分析解释也蛮好的(家庭煮夫的魅力真的太大了吧,就算是剧本我也buy,每个人都值得闪闪发光啊
●喜欢rick小哥,比起第一季好看很多,但是猎人总感觉不如美版的厉害,fan成功逃脱是真爽啊哈哈哈哈哈哈
●天朝生存必看
●猎人里几个小哥挺养眼的
●整体参赛者水准不错的,值得一看。对比看了下美版,感觉自己看这类综艺其实宁可去看《犯罪心理》的……
●为Nick叔打call~魔性的笑声,绅士一路好人相助呀~中间挑衅猎人也是哈哈哈~非常理性而冷静
●一直在看
●Nick超棒!
●有亲和力的奶爸黑马。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对于反侦察的确异常重要。但结尾的确还是能感觉到一点点剧本的痕迹。
《潜行追踪 第二季》影评(一):家庭煮夫的为人之道
Hunted潜行追踪真是神创意,带来超多惊喜。英版第一季还有些青涩,暗藏诸多简陋之处,剪辑乏力,在明星选手Allen医生自我放弃之后过早地失去看点。第二季经费充足,鸟枪换炮,猎犬无人机全都上了,猎人颜值又有提升。选手都有戏,猎人也能high起来。多次反转,从第三集开始就让人为选手提心吊胆。
HUNTED潜行追踪英版第二季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家庭主夫Nick。第一集他就险些被抓,万幸靠狗屎运护体化险为夷。看上去呆笨乐天的他很容易讨观众欢心,让人为他捏把汗,本来担心他会早早出局,结果没想到越战越勇。但仔细回想,除去运气加成,他的表现堪称两季选手中最好的。
关于NickCummings,一个非常有趣的点:他屡屡能得到陌生人超出本分的援助,甚至是最后四人中唯一一个没被近距离接触的人举报的。这足以证明他在社交上的天赋。他履历平凡,且性格讨喜,能非常轻松的融入人群。他能让人有代入感而不是距离感,就像是邻家或亲戚,大家不太会想拿他换钱。他的妻子称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风趣亲切。他的亲友圈被猎人视作所有选手中最为“心酸惨淡”的,可结局呢?他的老同学,他的妻子都是难得好助攻。
《潜行追踪 第二季》影评(二):最终出卖自己的是自己的行为模式——兼论为啥不要在服务区求搭车
本文两个论点:
1、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对于逃脱猎人异常重要;
2、怎样跟他人求助又不被猎人发现有矩可循。
有部分剧透,不过个人觉得不影响观看体验(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一口气看光额)。
讲真,加了奖金之后,每天选手叨叨的都是10万英镑对自己有啥用,有点无聊了。
但是加了奖金以后,选手一下子就认真了起来好多呢,第一季出门忘记带脑子的选手和像Ricky Allen这样准备怼Z.F.的就不见了(可是这样也少了很多乐趣呢)。
~~~~正文开始~~~
1、分析选手的行为模式
首先落网的是Kirk和Jeremy,两个退伍兵,猎人基本上完全是根据他们的行为模式找到的人。
两人的思维模式是被J.D体制化的,所以猎人非常容易就分析了出来:在一个区域,找到一个J.D联系人,然后联系人再联系另一个人负责接待。
不改变自己固有的模式,猎人即使不在这个区域找到你,也会在下个区域找到你,尽管反侦查能力最强,但是落网最快也是意料之中的。
Mikela和Hamish,额……我得说,这两个人纯粹是来叙叙旧情,找额借口出来玩的。
两个习惯于高品质生活的中产阶级,10万英镑对于其的吸引力其实不是很大,他们在节目里基本没有提,逃也是游山玩水为主,也不会遭罪去野营。
猎人找到了他们职业的模式:吸引人的注意力。两个人在生活中也是随时能够引起他人注意的。因此悬赏一发布,吃瓜群众就举报了。可见两个中产阶级,确实很难赢得周遭打工仔的好感(他们也没有花心思来赢得)。
lolly,个人觉得她的落网完全是个意外,毕竟她不知道猎人能拦截信件,她在策略上是没有问题的,让朋友在评分上留言,本身就是出人意料的,如果猎人不能拦截信件的话她反而可能笑到最后。
Madu,落网于给旁友打电话,问题在于,你之前劝Ayo不要给哥哥打电话劝得这么动情,你自己给朋友打起电话来毫不含糊,分分钟被抓啊,我还能说啥。
Anna和Elizabeth,两个20岁的闺蜜,策略和上一季的闺蜜是一毛一样的,靠打车满世界跑,除非群众举报,猎人很难抓到。加上都是户外爱好者,生存能力很强,户外室内随意切换,其实非常难搞。然而250磅的奖励还是太诱人,被举报了2次,第二次运气差了点没逃脱。(两个吃货都要被抓住了坐上老奶奶车一个在啃苹果一个剥桔子好可爱23333)
但是策略上有两个问题:
猎人分析她们的模式:两个20岁的女孩,在快接近结束的时候必然回老家约克郡寻求支持(其实大多是心理上的支持)。
女孩的行动也确实印证了猎人的分析。
另一个模式是非常致命的:不要在服务区搭车,开头的时候第一次打车大叔就这样告诉她们了,但是她们一慌,老奶奶把她们服务区放下了,完蛋,具体为什么后面再说。
个人事后诸葛亮分析,第二次快要被抓到的时候,她们上了老奶奶车以后,比较科学的做法其实是一个人留在在路边放下,寻找另一辆车,另一个人跟老奶奶再搭车一段再下车,就此分开,因为猎人已经很近很近了,分散目标,更有机会赢。
Ayo,没被抓到完全是朋友实在太多猎人管不过来啊,他至始至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模式:全程找朋友帮忙,靠亲和力找陌生人帮忙,一被挑衅就要反击。
如果不是Madu在火车上不让他给哥哥打电话,Ayo火车上就被抓了;如果不是朋友基数实在太大,猎人不清楚他投靠哪个朋友了,Ayo还是会落网的。然而幸运女神一直都很眷顾他啊!
ick,你应该同意这是本季最大的亮点,第一集沿着运河走神秘迷路(吃瓜群众惊呆),后面戏耍猎人,最后一集焕然新生。他的关系网很简单,但是他利用得很好。
他的模式:大部分时间靠陌生人,但在关键时刻寻求家人朋友帮助;
猎人监控了他的家人朋友,但是,Nick在原有模式上是有变化的:联系家人,不是直接跟家人打电话,而是跟邻居打电话。联系唯一的好友,是先寄明信片,再去朋友身边(这个其实是他逃亡中最危险的一天,因为猎人很可能根据陌生来电顺藤摸瓜)。不过好在他没有重复利用这些渠道,不然猎人就发现规律了。
2、怎样跟陌生人求助
这一季Ayo是靠个人魅力强吃围观群众的,额,这个真的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分析不来……
ick具体如何赢得围观群众好感的节目里篇幅有限,不过还是可以根据有限的信息进行推测。本人分析如下:1、Nick是一个乡镇的家庭煮夫,他的妻子是医生,他们家其实还是中产阶级的。除了搭车,他寻求借宿和帮助的人家和他的家庭非常类似,都是乡村的中产阶级,有一个大院子的那种,这种人绝对不会为了区区250英镑出卖他。2、每一次有人帮助他,Nick都会和对方聊一聊,自我袒露程度的增加,让别人对他的好感度也会增加,出卖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3、他寻求帮助的人没有两个妹纸这么多,减少了自己的暴露。
Anna和Elizabeth寻求帮助的办法很简答:靠脸硬吃。这个策略非常正确,她们自己也说了,她们这个年纪,两个20岁的年轻女孩,大家都会心软帮忙的。
服务区搭车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下意识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原因很简单:
(来自维基百科)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术语,在紧急情况下,个体在有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可能性降低,援助的几率与旁观者人数成反比。 换句话说,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一人进行援助的可能性越低。
巴士区里这么多人,这么多车,看上去搭车机会增大了,但是,实际上,每一个在场的司机都觉得,我拒绝了她们,还有别的这么多司机可以帮助她们,而不像乡村道路上缓缓驶来的唯一一辆车里坐着的老奶奶,会觉得自己是她们唯一能够求得的帮助,帮助她们责无旁贷。
此外,她们搭车实在太频繁了(每天5次),每天接触上百个人,有一两个吃瓜群众打电话实在太正常。
总结一下如何在逃亡状态下寻求他人帮助吧:
1、联系家人朋友的朋友或者邻居,让他们帮忙联系要联系的人(这样猎人看到的电话记录就是熟人间的来往);
2、在人少的场所,向某一个人真诚地寻找帮助;
3、尽量找有钱人或者中产阶级求帮助,250英镑他们看不上;
4、分享自己的故事,尽量和帮助你的人成为朋友,这样他们还会让他们朋友的朋友帮助你。
以上,好想自己玩一次啊,碎碎念……
《潜行追踪 第二季》影评(三):真人版大逃杀,太敢拍
前两天,有这么个事儿上了热搜:
某平台主播在东京街头偶遇带着女儿逛街的陈冠希,在合影遭到礼貌拒绝后,仍旧尾随跟拍。
忍无可忍,陈冠希对着摄像头大声怒斥。
事情一出,基本上也是一边倒的评论走向。
为什么这整个行为那么让人厌恶?
往浅了说,不尊重他人隐私,甚至有个人的敏感因素在里面;
往深了说,明星还是普通人,都害怕一样东西被公然践踏——
信息安全。
通讯记录、社交网络、监控录像...
我们的一切,都有意无意地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之下。
更何况现在又有了直播,能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把你拖进别人的生活当中。
想不想“逃离”这一切?
想不想回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日子?
在当下,这可算是一场大胆的“叛逃”。
今天勇哥跟大家聊的这档真人秀,真就敢这么玩儿——
《潜行追踪》。
节目的点子是英国人先想出来的。
14个人,称之为“逃犯组”,来自各行各业。有的独自上路,有的两两结伴。
28天内,在英国境内24.41万平方公里逃窜,唯一的资金来源是节目组预存在银行里的450英镑。
与他们相对的,是掌握绝对信息力量的“猎人组”。
这30个人,比起出身五花八门的素人嘉宾们来说,可都是赫赫有名。
前情报部门高级调查员、反恐专家、心理学家、网络技术专家以及行为模式分析人员。
看看人家这个范儿——
“逃?你们想逃到哪里去?”
刺激不?
这“你追我逃”的戏码,像不像《猫鼠游戏》里面小李子跟汤姆·汉克斯之间的对峙?
第一季播出,玩的只是心跳,不谈奖励。
结果,照爆不误。
第二季开始,节目组又放大招了——
最终成功逃脱的嘉宾,获得10万英镑的奖金!
这下子,火得一塌糊涂。
美国、俄罗斯、西班牙、丹麦、瑞典...全世界的制作团队都过来买版权。
奖金设置,也从10万英镑上涨成25万美金。
到了俄罗斯,直接调为300万卢布!(合30万人民币)
再说回到英版《潜行追踪》第一季,这场“逃脱狂潮”的导火索。
把“猎人”们的身份搬出来,一个让人怎么看都不太有信心的问题几乎就要脱口而出——
这些“逃脱者”,有希望吗?
确实有菜鸟玩家。
一个老哥,为了伪装自己,连留的胡子都剃掉。
结果,却被慌张的岳母出卖了行踪,让猎人误打误撞地找上门来。
一对有钱的闺蜜,完全没把节目放在心上。
虽然不带电子设备,没私家车,但一辆接一辆地换着大巴车,就像观光旅游似的。
现金花光,她们在ATM取钱的时候,被赶来的猎人抓个正着。
被抓的时候,一脸懵B。
ATM机取款,是整个逃亡过程中的大忌。
不仅泄露行踪,更是直接反应出“逃犯”的即时状态。
对于“猎人”来说,最有效的武器有两个:
难以更改的行为心理习惯,“生理缺陷”;
难以控制的社交通信的欲望,“心理缺陷”。
多数人倒在上面,可也有例外——
两组选手分别攻破了其一。
一对姐妹,一个随性、一个缜密。
“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两个人截然相反的性格组合,反倒让每个决定都充满未知。
一会儿犯个低级错误,给家里的女儿打个电话。
一会儿就准备背上大包,往山沟里面跑。
她们最大的能力,在于人际交往。
一路搭车不说,还总能遇到愿意提供真心帮助的陌生人。
一对兄弟,其中的一位是IT经理,掌握高超的信息技术。
他自己做了一个仿真的网址,以此登录社交网站,顺利地跟家人取得了联系。
并且瞒过了“猎人”的网络追捕。
靠着修自来水管换来的自行车一路骑行,在树林间露营野炊...
完全过上了“诗和远方”的那种生活。
厉害吗?
还有更厉害的。
纵观英版美版,也找不出一位比他更传奇的“逃犯”。
这位叫Ricky,职业是一名医师,长着一张好像里昂大叔的脸。
他是第一个逃犯,却牵制了警方最多的精力。
高知出身,家庭幸福。
孩子听说父亲要出逃,第一时间拿起的是家里的猎枪...
一路上,他没有犯任何的低级失误。
现金不够了,就请朋友把卡邮寄回家里,再请家人帮忙取钱,辗转接手;
克制住感情,一通电话都没给家里面打。
“猎人”企图渗入Ricky的关系网...
结果,反倒被同样高智商的朋友警觉。
他冷静、机敏,有时候比“猎人”还像猎人。
他不止享受逃脱的乐趣,还在思考——
能够攫取一切隐私信息的权力,能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
他在挑战“猎人”的意志力。
终于,Ricky犯下了一个失误!
他忍不住给家里人打了个电话,用的是一次性手机。
“猎人”像闻到血腥味儿的鲨鱼,定位找到了一间木屋——
却发现,屋子里面空空如也。
而Ricky此时,正蹲在不远处的密林里面,用望远镜观看着一切。
面对这位顶级玩家,“猎人”第一次感觉到了棘手。
他们使出了杀手锏——
在报纸和杂志上,刊登出了Ricky的“通缉令”。
谁赢了?
又或者,有人赢吗?
看到这里,勇哥反倒觉得这些不重要。
蜗牛在树叶上爬行,留下的印记会被阳光蒸发。
真的无影无踪了吗?
一群技艺高超的猎人们告诉你,并没有。
你会由衷地为选手们捏一把冷汗,希望他们真的能够“逃出生天”;
同时你也看到,原本充当反面角色的“猎人们”,同时也很可爱。
他们看似不择手段,但为了保障规则公平,还是会多有掣肘;
他们看似高冷,可还是会感到挫败。
当选手的逃脱模式真的很酷的时候,他们还会对着镜头跟你开玩笑——
“如果我是逃犯,我就会这样逃命。”
保护信息安全,当然是终生的课题。
但你至少知道,有一群人掌握着你的信息,是出于正义的理由。
他们是一群猎人,平时在暗处潜伏,不动声色。
当真正的罪犯出现,他们会不遗余力地追查,保护你和社会的安全。
致敬这群了不起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