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100字
《骆驼祥子》是一本由老舍著作,平装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5-11-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骆驼祥子》精选点评:
●可怕的是一点一点吞噬,一次一次压垮,难以翻身,不能挣脱
●扼腕叹息却又好像发展得那么自然
●民国时期的作家看的很少,多半都是上学课本时看的多了,可能是心里就生了抵触。忘了是什么契机开始读《骆驼祥子》,读过之后就拿个键盘跪一会。读小说是以他人身份活一次的过程,在祥子的一生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小说里二强子和老马是祥子的影子。在阅读的过程中,看起来是很气的,看到祥子的执拗封闭胆小,到后来丧失了灵魂,是很可悲的,最后都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除去故事,这本书的语言可读性非常高,内容灰常深刻,但我只是肤浅的从祥子一生来读,还读来重读这本书。
●2018已读13 人民艺术家之教养。
●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 苦人是容易死的,苦人死了是容易被忘掉的。 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着一些公理。 fuck 看的我好生气
●祥子的悲剧在于,本该年轻气盛的日子拿来忍气吞声,本该心平气和的岁月却填满了戾气。 老北京的氛围描写太赞了,让我相信了妙笔生花使人身临其境的魔力。
●浅薄单纯的思考习惯和孤独局限的生活环境让他只能停留在这个阶层。穷人生在那个年代,到最后能留下完整的灵魂都难。
●杯具
●祥子是极苦的,曾经什么都有盼,又什么都失去
●老舍先生讲述了一个丑陋的中国人是如何炼成的。2018-3-10
《骆驼祥子》读后感(一):重读
重读这一部分故事时,深感震撼,原来现实中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和祥子的人生轨迹非常相似,他们同样来自农村,同样善良淳朴、同样背负梦想,远离家乡,为理想打拼。有自己的一辆车是祥子的理想,而有房有车则是现在很多人的追求。更让人诧异的是,祥子来自农村,他想一直待在北京城,不想回农村了,这一点和大多数人理念不谋而合,大多数人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留在城市。有句话说,一线城市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原来一直都存在。
《骆驼祥子》读后感(二):祥子
初读这本小说,便被这本小说中祥子憨厚的神情、动作等所打动,就感觉有一个傻大个呆呆的站在你的身旁,你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打量他,去了解他,故事就由此展开...
祥子是一个体面的人。“体面”——多么老北京的一种说法。他注意自己的外表——一定要干净,不能邋里邋遢;他注意自己拉扯的架势——要快而稳,挺而韧;他珍视自己的声誉——凡事忍让,洁身自好。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有理想。他想有一辆自己的车,他想做自己的老板。他克己、坚韧、诚实、勤劳,为了攒够买车的一百块大洋,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骆驼祥子》读后感(三):一切可以換做金錢的都早晚必被賣出去
作為人力資本的“我們”,總是靠所謂“知識”換錢,幹的活還不是體力勞動?有朝一日身體撐不住,一切都是白搭!相信國家的養老體制?電影《我是布萊克》又敲響了警鐘。 “懶人的思想不能和人格並立,一切可以換做金錢的都早晚必被賣出去。”窮人的唯一資本就是身體,無論是智商、體力還是美貌,能出賣的都會被資本驅使。英國拍的紀錄片《代孕者》爭議很大,代孕只不過窮人出賣身體的更深的程度而已——出賣子宮。 祥子買車很難,如今開出租車也是這樣!在網約車出現以前,甚至都不能“拉自己的車”(黑車),而買了車又如何呢?還是要交給滴滴“車份”。 而祥子買車和現在的人買房又何其相似?辛辛苦苦一輩子,工資交了房租,換不來一套房子。然而,其實有自己的車拉也是執念。 勞苦大眾勞苦是常態,只不過是老舍展現給大家看罷了。
《骆驼祥子》读后感(四):如果,1966年,如果老舍没有沉入太平湖
我坦白,我从来没有读过《骆驼祥子》,我只看过张丰毅和斯琴高娃演的电影。我也没有读过《四世同堂》,只看过当年热播的同名电视剧。所以,这次在新书架上看到这本2017年9月新版的《骆驼祥子》,我知道向老舍致敬的机会来了。
11月份读了钱老的《围城》,老舍的这本书完全不输于前者的,虽然故事简单得多,人物简单得多,背景简单得多,阶层低得多,但一样直抵人心,一样让人感同身受,一样让人扼腕叹息。
祥子是悲的,曾经什么都有盼头,最后什么又都失去。曾经什么都是年轻,有力的,最后什么又都不再去争,不肯去动。
刘四爷、虎妞、小福子、曹先生、高妈、甚至阮明,人物虽小,各个鲜活。犹如齐白石笔下活蹦乱跳的虾米,让你过目不能相忘。
环境的描述极费工夫、又极见功力,寒冬、酷夏、暴雨、天晴,简洁、生动,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副京味十足的北平上河图,行色匆匆,或不急不缓,让人流连驻足。
My Vote =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