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字

2020-10-24 01:40: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字

  《曾国藩家书》是一本由曾国藩 / 檀作文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3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国藩家书》精选点评:

  ●寒冬中泡一壶茶,捧着读起,勤勉自持,拔于流俗,不求近效,铢积寸累。比起那些鸡汤,不知胜却多少倍。

  ●虽是选本,但也足以窥探曾国藩思想之一斑,服膺理学而不空疏,做人做事脚踏实地,境界比那些虚伪的理学家、性灵学家不知高多少。但一人有一人之哲学,想以自己的哲学规范子弟辈,用心虽苦,却难免龃龉不合。

  ●通读了一遍译文。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个人问题,总觉得没有那么深入。

  ●无一日不读书。改过。日课。家庭日用之学。作文之法。进德修业。立志有恒。谦谨。八本三不信。豁达冲淡。养生。

  ●本于学问,善于礼运,有些道理亘古不变;家书不同于家训,从繁复细节中看其为人;怀着谦卑之心读,所有克己复礼,格物致知之道皆出于敬畏,出于真诚,而非谋略。

  ●悔吉吝凶 进德修业 心浮气躁当读曾国藩,做人道理已被曾文正公道尽。

  ●发人深省的一本书

  ●是好书,不过我没读懂,翻译实在让人无语,而且竟然有错别字。不知道该怪编辑还是当当。

  ●补

  ●人贵在有恒,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一):悔

  一早想看,但苦于卷数繁多,犹豫不决。然后看到这个单本的选本,先试一下。买后5天即看完,轻松易懂,训诫诚恳。

  一代名臣,立德、立言、立功。

  选本囊括自30岁任翰林检讨至亡前一年的书信代表。看到其不同年龄、不同官位的心路变化。

  三十多岁时因任翰林检讨,多负文职,此时致力于诗书作文,略有自负,重交友质素,称“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也”。教训诸弟读书宜专,不可随意切换,以免流弊。也细细嘱咐家中巨细事项。

  四十岁时抱憾人事繁多,无暇读书。建立湘军,主管军务。

  五十岁时称“悔”,多见人是处。戒傲戒惰。

  可借鉴的点:

  家训:书蔬鱼猪,早考扫宝

  为官:廉、慎、勤

  自立课程: 写字、写《茶余偶谈》、读史,终身不断,强调学者“有志、有识、有恒”

  为官越大,越是忧惧,恐位高非福、有跌坠之虞。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二):值得一读,也可不读

  “书信”这种题材应该归入笔记体,因其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比较自由。与《傅雷家书》相比,本书自然立足于传统文化,并且更像“家书”,家长里短、饮食起居、修身养生都有涉及。

  在读书方面,曾国藩认为读书宜专,且须一本一本地读,此本不完不宜读它本。此论对于初学者,恐其食杂不化,或是良言。初学者毫无根基,于学问尚无力主动选择、吸收,涉猎太杂,自然难成系统,只如一堆烂砖。故宜择善而精读,待略有根基,有了辨别优劣、主动吸收的能力,就可立足根本,按己之所需,有目的地四面出击,不论是何科何门,只要有利于解决问题,便可拿来一读。读也未必读完,问题解决即可放下,就如今日之写论文、做课题。

  洛克说,人之初就如一块白板,空空如也。佛教认识论有“种子”之说,物理学的结晶凝结,即使达到了过饱和、超低温,也仍然需要一个起始的核,才能够实现结晶凝结,晶体才能够生长。最初的专,最初的师父领进门,就是为了种下这种子。

  曾将学问分为义理之学,词章之学,考据之学,并以义理为上,词章次之,考据为己所不屑也,很是一种见识。义理为内容,词章为形式,考据则提供材料。近代之所谓“实验”也属于广义上的考据,此大概其所未曾料也。他所不屑的那种考据只是以乾嘉为代表的为考据而考据,非为义理而考据也。

  其对“格物”的理解,亦甚有见地,曰:“格物,致知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三):再读《曾国藩家书》

  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吉林出版集团版本,这次再读《曾国藩家书》是中华书局初版的版本,使我对曾国藩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曾国藩自称很笨,但却是极有毅力的人,其一生的成就和“毅力”二字密不可分。他从勤学、精业、孝亲、兄弟团结、修心,养生等方面讲了自己的见解,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指引曾氏兄弟共同进步。其信件中宝贵的人生经验成为曾国藩后人的人生路上重要的引航灯,深深影响着曾国藩氏去世后的几代人。

  附:摘抄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四):《曾国藩家书》:人生不过进德修业爱家人

  从前车马慢,时隔一月几月才能收到家信,甚至收不到,但国藩只要有机会就会给家里写信,大多是家长里短的琐事和对弟弟们的引导。长兄如父,国藩真真切切做到了。

  我还记得有一封信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纸短情长,文字表达不了情感的十分之一。希望听到最近一切都好的消息。其余待我下次写信再说。

  哥哥国藩亲笔。

  真是很喜欢这样的哥哥。

  以下是家书的一些摘录:

  能不能够谋到食,穷愁和亨通都是由老天做主,给还是不给也是由他人做主;只有专业精通还是不精通,是由我们自己做主。

  农夫若果真努力耕种,虽然也会遇上饥荒,但一定有大丰收;商人若果真努力积藏货物,虽然也会遇见滞销积压,但一定会有货物畅销生意亨通的时候;读书人若果真能精通学业,那怎见得他始终不会有科名呢?就算他最终得不到科名,又怎见得没有其他谋食的途径呢?

  因此说只怕专业不精啊。要想专业精通,没有别的办法,只是要专一罢了。我挖了许多井却没有泉水可喝,就是不专造成的后果。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问永无止境,不敢以一已之见而自满自足。像《庄子》书中所说的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缺乏见识的。有恒心,就决没有做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如果仔细读过《论语》“贤贤易色”一章书,就知道绝大的学问,就在家庭日用之中。在“孝悌”二字上尽了一分力,便是一分学;尽了十分力,便是十分学。

  现在的人读书,都是为了科名,对于孝悌、伦常这样的大道,反觉与读书毫不相干。殊不知,如果真的事事都能做到,那么就是笔下写不出来,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事事都不能做到,并且有亏于伦常纲纪这些大义,就算文章说得再好,也只能算得一个名教中的罪人。

  “为人子的,如果让父母看到我一个人好些,觉得其他兄弟都不如我,这便是不孝;如果让族人、乡党称赞我一个人好些,觉得其他兄弟都不如我,这便是不悌。”

  让父母心里对弟兄几个有好坏之分,让族人、乡党的舆论对弟兄几个有好坏之分,想必这人平日里便有讨好的念头,在暗地里用心机和诡计,使自己得好名声,而使他的弟兄得坏名声。以后弟兄之间的嫌疑和摩擦,必定从这里滋生。

  但愿我们兄弟五个,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彼此之间互相原谅。兄长因弟弟得坏名声而忧虑,弟弟因兄长得好名声而快乐。如果弟兄们每个人都能这样想,哪怕是一万年、亿年,彼此之间也不会有丝毫的嫌隙。

  六弟和九弟的岳家,都是寡妇孤儿,饥饿憔悴而束手无策,我家不救济他们,那谁来救济呢?我家少八两银子未必就受债主逼迫;他们有了八两银子,则全家如沐春风。贤弟试着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便知道这好比是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啊!

  凡是和人接触周旋,如果不能以诚相待,那就不能打动人家;但如果仅仅只有诚意,而没有面子上的客套来表现,那么诚意也无从表达。这就是《礼记》里所说的“没有文饰,行不通”。我生平不讲究文饰客套,到处行不通,近来大彻大悟,明白自己以前的过失。

  天地之间,只有谦虚謹慎才是谋求幸福之路。一骄傲,就会自满;一自满,就会跌倒。凡是动口或者动笔,讨厌人家俗气,嫌弃人家粗鄙,议论人家短处,揭露人家隐私的,都是骄傲。且不说所指所议未必恰当,就是一一恰当,也是天道所不许可的。

  贤弟你若想戒除子弟们的骄傲习气,先要将自己喜欢议论别人短处、揭露别人隐私的坏毛病痛加改正,然后才能让晚辈警醒并改正。要想去掉“骄”字,以不轻易否定和讥笑别人为第一要义。要想去掉“惰”字,以不晚起为第一要义。

  抛开为人处事做学问的道理,《曾国藩家书》对现代人最大的启发还应该包括:

  要抓紧一切时间与机会、真诚而又热情的与家人交流。尽管纸短情长,文字表达不了全部的感情,但至少可以传递那一份想念和牵挂,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多一分安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