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的面貌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心的面貌读后感精选

2020-10-28 02:00: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的面貌读后感精选

  《心的面貌》是一本由[美]维吉尼亚·萨提亚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的面貌》精选点评:

  ●若真没有好坏,一种平静的绝望就会应运而生,生命便日复一日地继续下去。这样的人们虽然避免了外在的冲突,内心却离渴望越来越远。更可悲的是,经过这么久的折腾,他们已经没有力气去扭转任何逆境了。

  ●里面的很多比喻可以沿用。非常好。

  ●“人,包括我自己,最让我着迷。”这本书里萨提亚女士提到了很多她与自己心的面貌对峙的方法,可以作为沙龙的一些可视化工具。比如写出最吸引你的著名人物的名称和典型的特质,然后写出给你压力让你讨厌的著名人物的名称和特质。比如给自己的“资源轮”每一层涂上自己感觉最适合的颜色,等等。旋转木马、资源轮、心的面貌……都是一些术语性的概念,还需要更多的延伸阅读。以舞台形式展现每个人内心都会经历的一些冲突,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可以制作成一个短片,或者排成一部心理剧。

  ●简短好读

  ●给我不一样的idea,有启发

  ●简单道理,却是重要道理。可能称“道理”还不够,是一些已经实践过的法则。话剧部分有趣,陈述部分有用。

  ●.....不就是各种情绪的统称吗

  ●遇见是一种美丽

  ●还没读完

  ●看完觉得没有什么用 但是一页翻又有用,没有层次 翻译的却很美

  《心的面貌》读后感(一):我是所有的我的总和

  一个小时不到就读完了……总结一下 我是我所有的好的以及不好的面貌的主人。我是世界上唯一如我的人。我是所有的我的总和。不要只留下一种面貌而过上丧失内在生命的人。 我愿意不断在 “我”里加入新的东西,愿意不断去改变。我不用按照世俗应该做的事件去活,我要去探索新的我。 爱 权力 理智 羞愧 愤怒 我都会好好照顾他们。

  不过这个形式倒是蛮有趣的

  《心的面貌》读后感(二):封面比内容好看系列

  没有全面了解过萨提亚的理论架构,但从翻译的质量来看,感觉世图此番并非诚意之作。

  关于原著的概念完全可以通过最近一部电影来理解,可能会比看书更容易也更省时省力——头脑特工队。当然毕竟原著萨提亚,金句辈出也是不难想象的:

  “一个人能真实的说‘不’,才能诚实地说‘好’。”

  “‘我’就是那个会说话、会行动、会吃喝、会睡觉、会解决数学问题、会狂想、会犯错的人。‘我’有时整洁,有时邋遢,有时有能力解决大小问题,有时却束手无策,有时自觉一无是处,有是有自认充满魅力,有时挑剔别人,有时又被别人挑剔。可是,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呢?事实上,‘我’就是所有这些‘我’的总和。”

  “唯一如我的人就是我。”

  ……

  虽然篇幅较小,很多内容并未展开,但是全书关于分裂与整合的思想还是值得一看的~

  《心的面貌》读后感(三):自摘

  许多人未能在外在世界获得成功,源于他们将太多的精力浪费于内心的问题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为因果。我们小的时候,大多被教导要听话,顺从成了我们唯一了解的事。长大后我们才发现,原来生活并非只有这一种方式。如果我们依旧一味沿袭儿时的行为模式,就会视痛苦为必然,只能将之压抑或隐藏。我们的情绪樊笼就是如此一点一滴铸就的。

  “爱”可以抚慰“愤怒”,而“理智”能够谅解一切的发生,但若缺少“权力”,”爱”与“理智”并不能真正发挥效力。

  (面对愤怒是迈向新开始的第一步。)

  “理智”非常耐心地跟“嫉妒”说:“别着急,其实我们可以既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又不去责备对方。我领悟了一个道理:自身的愉快和他人的情绪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联系。小时候我有一个错误的想法,总以为母亲微笑是因为我乖巧,皱眉则源于我不听话,她的微笑和皱眉都由我而起,于是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应该为母亲的情绪负责任。即使我真的能够决定别人的快乐或者不快乐,那他人的自主和尊严又何在?这其实是对他人自尊的侮辱。我需要的,只是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真诚地表达出来,并且期望他人也如此待我。

  要学会使用‘我觉得’而避免说‘你使我觉得’。

  眼迷离的样子可能给人一种冷淡的感觉,我们暂且称为“冷漠的面貌”;当我们心存爱意时,那是一张“可爱的面貌”;当我们满心疑虑时,呈现的是“困惑的面貌”;在酒足饭饱之后,出现更多的是“满意的面貌”;当我们遭遇挫折,或受到不公的待遇时,露出的是“愤怒的面貌”;当不小心做了蠢事时,则会露出“愚蠢的面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在不同阶段呈现这些不同的面貌。

  如果我们让自己进入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时怀抱着三种期待而非只有一种,情况会不会不同?怀着三种期待,目的是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只要其中的一种成真就足以让人快乐起来。

  但事实是任何改变都必经这三个阶段:第一,蜜月期,即兴奋和焦虑的共生期;第二,陌生与混乱期,此时一切都令人止步思索何以陷身此境;第三,整合期,新事物逐渐变得熟悉而令人舒适。

  对孩童而言,在学会自己大小便之后,尿布就会从恩物变成累赘,而我从前所竭力追求的“唯一正确”的方法,也在阅历丰富之后显得滑稽可笑。

  定期的整理——把适宜的留下,将不合时宜的舍弃,并加入一些有价值的新东西。

  一时的不平衡和调整,是生活中的必然存在。调整时的痛苦会逐渐吞噬一个人的自我。失去平衡的感觉是可怕的,就像丧失了自我一般。这时我们需要即刻找一把椅子坐下,闭上双眼,深呼吸,然后对自己说:“我知道我的各部分失去了平衡,它们正在发出求救的信号。”然后倾听自己的各部分正在对你说些什么。正视发生的事情,找出它的需要,并努力寻找新的方向。

  由于人们不能常常自我觉察,所以总是需要一个当头棒喝,比如身体的剧痛、挚爱的人给予的伤害、无法弥补的损失等,才能幡然醒悟内心不容忽视的问题。

  认定一定要如何做事的人,缺少应变能力,很可能在遇到风浪的冲击时粉身碎骨。既然“以不变应万变的”大法则行不通,为何不多给自己一些调整的自由,让自己根据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对策呢?

  《心的面貌》读后感(四):保守我心,胜过保守一切。

  1. 当用爱拥抱愤怒,愤怒会伤害爱,但同时也会落下一半的刺。

  2. 权利不想伤害任何人,只是想让无助明白,没有一辈子哭哭啼啼,虚掷人生。他希望无助首先学会,不要害怕他,他的权利。

  3. 操控是残忍的,他磨灭希望,告诉人你根本不够好,你以为自己是谁。因为他恐惧失控,所以稳妥是他的最爱。

  4. 妥协不能帮我们达成心愿,而且会让我们胃痛头痛。

  5. 爱和权利和理智携手,改变就会发生。

  6. 若没有好与坏,平静的绝望就会应运而生,生命便日复一日继续下去。人们虽然避免了外在冲突,也离内心的渴望越来越远。更可悲的是,经历这么久的折腾,他们也没有力气去扭转任何逆境了。

  7. 恐惧,多半来自我们的想象。

  8. 忧虑出现时,要冲出藩篱,一个新的念头很重要:一定有什么别的办法!我要冒险一探究竟。这会带来希望和新的可能性。

  9. 他们等待奇迹出现,一切事物自动改变。这希望一定会落空。享受自由新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权力冲出樊笼。

  10. 愤怒有没有被压抑?当愤怒被压抑,伤害就会出现。此时若不能正视愤怒的存在,而是用爱抚慰他,那就是缘木求鱼。面对愤怒是迈向新开始的第一步。

  11. 别担心,我们既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又不去责备对方。

  12. 我如果真的能够决定别人的快乐或者不快乐,他人的自主和自尊何在?我需要的,只是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且期待他人也这样待我。一旦真诚的沟通建立,我就再不用因隐藏自己的感受而受苦。更不会怪罪他人,白白浪费精力。

  13. 新的方向,一定会同时包含兴奋和恐惧。

  14. 在激变中,唯一能帮我们维持平衡的事情就是有意识的深呼吸。可惜很多人对未来充满恐怖想象,一直无法做出新的尝试。

  15. 任何改变都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蜜月期,兴奋和焦虑共生;而陌生和混乱,一切令人止步思索,何以陷身此境;三整合,新事物逐渐变得熟悉和令人舒适。

  16. 探索新的机会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过去。而是一种定期整理,适宜的留下,不合时宜的舍弃,并加入有价值的新东西。

  17. 如果愿意尝试一种新的,开放的,主动地,有目的的觉察自我的各种面貌,那么在新的觉察下,自我的许多面貌会为我们带来新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天空。我们也因此获得成长,成为新的人。

  18. 应该去试着注意,关心,了解自己内心的狼犬。训练动物需要付出爱心,奖赏和耐性,你是否愿意对自己付出耐心,爱护自己并赞美自己呢?

  19.无助感常常是伪装的挫折感,了解这一点,你就能迈开新的脚步。

  20. 当我们能选择自己的面貌,并选出最适合的一种,我们就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依赖外界世界。

  21. 以前总想把不好的部分全毁掉,现在我明白,把他们当做我的好朋友让我受益。

  22. 你越紧张,眼越瞎,耳朵越聋,行动愈发愚蠢无能。

  23. 了解自己的最好方法是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内在感觉,但也要有拒绝的勇气。

  24. 一旦我试图隐藏某些面貌,或者拒绝接受接纳他们,我就会不由自主的开始伪装,并发出虚假混乱的信息。

  25. 努力满怀时,我们不用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快乐兴奋时,也不必装作疑惑不安。

  25. "你们都是我的,未来也如此。"

  26. 如果想做出改变,直接命令它们好了,你是主人,他们定会听命。

  27. 如果我们把不同的人看成不同的花朵,好感就会随之而来,也可以抱着欣赏的态度去探索其趣事了。

  28. 变化是人类的本质。

  29. 许多人会混淆:依着自己的本性生活,与拒绝或压制别人。

  30. 任何不平衡都是内在变化的征兆,重获平衡之前,一时的不平衡无法避免。这是完全正常的自然过程。调整的痛苦有时候会吞噬整个人的自我。

  31. 这时需要找一把椅子坐下,深呼吸,闭眼,对自己说:我知道我的各部分失去平衡,他们在呼救。然后倾听自己各部分在说什么。正视发生的事,找出它的需要,并努力寻找新的方向。

  32. 头痛欲裂,就可以先把它当做某个问题的征兆。

  33. 人们常常在找到一个一个原因时,就以为那是全部了。有人认为只要这个链条中的一个问题得到改善,所有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可这世上并没有这样的灵丹妙药。

  34. 当我遇到困难时,会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圆圈中央,周围是我的各个部分。我会问自己:哪个部分出了问题?我的恐惧,欲望,思想,还是我的运动和饮食?

  35. 由于人常常不能自我察觉,所以总是需要一个当头棒喝,比如身体的剧痛,挚爱的人带来的伤害,无法弥补的损失,才能幡然醒悟内心不容忽视的问题。

  36. 红灯亮时,我们应当立即停止运转,检查故障原因。养成了听到警告就立刻寻找问题的习惯,就会发展出非常好的应变能力。

  37. 越能深入的探索自己,我们就越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同样的,越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各部分,我们就越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同样的,越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各部分,我们就越能成为完整和可爱的人。对他人而言,我们也更加真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