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推理学导论 第六卷》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推理学导论 第六卷》读后感1000字

2020-11-11 00:00: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推理学导论 第六卷》读后感1000字

  《推理学导论 第六卷》是一本由复旦大学推理协会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19-9-12图书,本书定价:31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推理学导论 第六卷》精选点评:

  ●我必须把《糖、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提到最开头,因为我十分喜欢这篇。以自白勾勒出的故事带有魔女故事的诡异和灵气。在魔法的来源揭晓的时候,我不由地笑了笑,真是一个好故事!《范畴错误》在密码推理的基础上炫学,最终的落脚才是看点。《永恒之剑》的异世界(?)构造能看出一点雏形,但我觉得不适合短篇,导致推理都被战斗挤掉了篇幅,两边都看不过瘾。《粗人命辣!》看起来八嘎推理,其实是装不正经,内核竟然有些悲伤。《即兴谋杀》是回忆穿插的方式的案件,悬疑感十足,逻辑部分有些奇怪。林千早老师的评论确实受益匪浅,引经据典的,完全是论文了吧……最后提《我死了,我还活着》,因为我非常不喜欢这篇,非常抱歉。故弄玄虚的意识流一样,叙诡也没这样的吧……最后祝复旦推协越办越好。

  ●支持五星,最喜欢永恒之剑,糖、香料,粗人命啦三篇,其余不评) 永恒依旧是看似和推理无关,实则配搭暗线,结尾爆出推理的构造,王道故事我爱。糖香料全书最佳,重看更加喜欢,虽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推理,但这个故事真太棒了 粗人命要真敢像假尾声那么写咱真敢给五星( 序言和结尾小感动佩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感谢借阅,糖香料好一点,范畴错误浪费时间

  ●这次每篇的风格都不一样,挺不错的(虽然估计是无心插柳(;《范畴错误》由密室逃脱游戏展开,谜题的设计以及其中的“冷知识”也都挺喜欢的;《永恒之剑》在BBS让大家全军覆没,非常开心(x,为了误导故意犯了一些小说的“禁忌”,只希望大家能喜欢这篇奇幻故事吧,双子可爱,单推了(;《糖》的“我”和魔女的故事让本魔女厨非常感动,这才是真正美好的东西啊(,就是最后突然推理有点违和(;《粗人命啦》也是不错的幽默推理,就像是面无表情的人在讲笑话一样,而故事展开也有同样的喜剧效果,而最后一幕更是一次升华;《awsl》这篇我一度没有从剧情里绕出来(总之是迫切需要作者解释的一篇(;《即兴谋杀》是今年社长的作品,非常标准的本格作品,也非常亲切(多重含义);寄语部分看到历届社长的话,还是非常感动的(;下一个10年,出发(

  ●再次感谢鳄梨老师的美丽封面!姐姐老师写的序令人热血沸腾(?)范畴错误这篇由密室逃脱转变的点非常有意思,文字看上去很舒服,炫学也给出了非常合理的理由,伏笔回收也做得很好,整体来说个人风格不太突出(没有百合);永恒之剑是BBS赛的题,是一篇优秀的设定系推理,作为谜题线索基本公平,作为故事也很有趣;糖和香料算是实验作,由于最后的梗冲击力太大而得到了有割裂感的评价,是文章结构的错误(虽然我也没想出解决方法);粗人命啦是八嘎推理,结尾的感慨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文字风格很有趣我很喜欢;即兴谋杀是非常正统的本格推理,中规中矩;我死了我还活着是我不太喜欢的一篇,叙述令人摸不着头脑;林千早老师的书评超过我评价能力的范围。看完寄语发现我是最偷懒的那个对不起)推荐一下吴师的书评,里面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

  ●《我死了,我还活着》这篇……最终还是写成了不想看到的样子,故事的架构很简单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导致故弄玄虚的部分有些过多。解答方面也是没有将故事全盘托出……现在这里和各位道个歉了ORZ 最开始是想尝试一下叙诡,大概算是没掌握好分寸导致我对故事节奏的把控是失衡的……包括尸体的发现和双生子解答的铺垫……本来这个故事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但因为财团这个背景的加入导致主线基调有些混乱,财团主席的死本不在规划之内,但是又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我最后推翻了原来的框架整个故事显得零零散散…… 希望如果还有下次机会的话能够改变吧。 敗者ぐみしょうじょ 于 10/6

  ●首先恭喜十周年!就原创小说部分而言,emmm最后一篇没太看懂(流下了看不懂的泪水.jpg),其他篇目都各有一些喜欢的点,具体会在明天(也可能是后天?)的长评里细说!《永恒之剑》和《粗人命辣!》这两篇非常喜欢!

  ●《范畴错误》:仍是炫学+meta推理,中规中矩的一篇。《永恒之剑》:sf推理,推理的切入点很巧妙,十分工整。《糖》:故事很喜欢,但是最后的推理部分有些为了推理而推理的感觉。《粗人命辣》:全书最喜欢的故事主题。《即兴谋杀》:古典本格,经典三选一后反转,但标题已经把结局暗示的差不多了。《我死了我还活着》:全书唯一一篇需要读两遍的故事,布局很精彩,但是加一个解决篇会更好一点(智商跟不上啊!)。《祭林远江文》的分析十分喜欢,催着我再去读一遍《樱草忌》了。

  ●最喜欢《永恒之剑》《粗人命辣!》这两篇。但是这本读下来总感觉除了《粗》和《即兴》这两篇以外,推理的成分渐渐边缘化了,也不知道该说是风格的突破还是给谜题硬套了个框,有好几篇都是快结束的时候唐突开始解谜,推理内容和文章本体似乎有些割裂了,故事倒都是好故事,总的阅读体验还是不错的,除了《我死了》这篇其实没怎么看懂……

  ●序言太燃了!!以至于为自己05年就毕业感到了一丝遗憾。

  《推理学导论 第六卷》读后感(一):这是一篇很随意的长评

  抢到了社刊456还是很开心的,匆匆看完了第六卷,短评字数超了,遂改成长评。

  《范畴错误》破解密码用到的几处专业知识我一处都不懂,只能跟着人物的思路走,我觉得令读者产生“被动感”在推理小说里是一大忌讳,毕竟无法独立思考会让读者产生很微妙的、类似挫败感的情绪,但若只看解谜过程所普及的知识,还是挺有趣的。

  《永恒之剑》前面只当普通故事来看,用魔法打斗的部分尤其精彩,后期“挑战读者”出现时惊讶了一下,因为谜题很有意思。

  《糖、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阅读体验很好,优美细腻的文笔把心理和环境都描写得很真切,但我想这种描写会不会稍稍有些繁多了呢?而且主角一直在陈述,没有吸引读者读下去的点,这或许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纯粹个人感觉)。

  《粗人命辣!》文风比较幽默的一篇,对密室的期望太高,导致看完解答有点小失望(但仔细想想还是挺好玩的),结局突然悲伤,但没看太懂——最后那句“粗人命辣!”是谁喊的呢?

  《即兴谋杀》应该是最正统的一篇推理了,不得不说凶手太大心脏了,比起手法,动机就平淡多了。

  《我死了,我还活着》抱歉,这篇不太喜欢,行文有些散乱,基本没看明白……应该给读者更多提示吧,“幽灵”的创意也可以写得更吸引人些。

  顺带一提,姐姐写的序怎么也似有似无地透着伤感啊,看得我竟怀念起大学的时光了……

  《推理学导论 第六卷》读后感(二):长评泄底

  如愿加入推理社之后,拿到了这本社刊。惊叹于其厚度的同时,也为作品的质量点赞。其中比较喜欢的作品是灵师的《永恒之剑》与豆包老师的《糖、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下文为本人关于各篇目的一些拙见。

  《范畴错误》

  一直是姐姐的粉丝,也读过姐姐的一些短篇。在我看来,这篇延续了姐姐之前的风格,从四元数、琴谱、国际象棋等一些看似和推理无关的元素切入。特别喜欢从密室逃脱转变成杀人事件的想法,也增长了很多知识,但总觉得最后有关凶手的推理相比密室各关卡解法有些薄弱,算是小小的遗憾吧。

  《永恒之剑》

  之前就对这篇BBS大赛的最佳谜题有所耳闻,而作品本身也确实回应了我的期待。就情节和推理过程而言都十分精致,最喜欢的地方恰恰是“读者挑战”前误导性的情节(其实姐姐《访琴轩记》这方面做的更过分啦)。设定系的作品本身就很难写好,但这篇翻了好几遍硬是没发现什么问题。

  一定要挑刺的话,就是各个设定和之后的推理有点“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感觉,还是希望会有几个设定叠加起来的特殊效果。最后吐槽一句 :结尾的百合太秀了!我超喜欢!

  《糖、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东西》

  题目就好喜欢!整篇有点童话故事的感觉,好甜啊,好喜欢琳达啊!情节叙述很顺畅,推理虽然并不复杂,但也没有突兀的感觉。第一次看到这种风格的作品,真的赞!

  可惜的地方是实在有点短,这样的作品想看长篇。

  《粗人命了!》

  我个人相对不喜欢的一篇(不好意思黄泉老师)。H键失灵的诡计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这样的话“可能是他们中的某人”的“是”应该也打不出来吧。

  然后为了让这个诡计成立,好像在那封邮件里就故意没有打H(除了那个“是”),导致好多地方违背了正常的语言习惯。总之是我不喜欢的写法(也可能只是因为我这类作品看得少了)。

  《即兴谋杀》

  很本格的一篇,最后那个即兴谋杀的点很赞,三个主要人物的关系也处理的很好(反正我喜欢黑暗点的)。

  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是伪解答有点简单了,而且是两个老梗。然后对人物行为有一些疑问:看到门锁着正常的反应是拿备用钥匙吗?如果阿正没有去叫阿泽拿钥匙,而是把房门撞开,或者叫小灵跟阿泽一起去拿,诡计是不是就没办法实施了?

  《我死了,我还活着》

  没看懂,所以不太好评论。只能说文笔我是很喜欢的,读起来没有很累。没懂的部分之后有机会当面去问问败者老师了。

  《祭林远江文》

  写得很深刻,但确实如“述记”所说是容易树敌的一篇。也许读完《樱草忌》我能有更多的感触(作为姐姐的粉丝我竟然还没看)。

  写完长评之后发现竟然有一半的篇幅是在挑刺(抱歉)。但其实只是我偏向于感觉派,喜欢某一篇作品经常是说不出原因的。然后写之前也参考了一下其他老师的评论,感觉老师们已经把我想讲的讲完了。

  总之,这本质量还是相当高的,至少每一篇都高于我现在的水平。最后再说一句,如果灵师和豆包老师出长篇的话,我是一定会买的。

  《推理学导论 第六卷》读后感(三):是长评!

  (虽然没有完全泄底,但难免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剧透)

  最先翻看的是姐姐的序言以及之后各任社长的十周年寄语,又想起协会里一起奋斗的大家,还有因为推理而结识的很多朋友,有这么多人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相伴,就觉得很幸福。

  因为内容上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林千早老师的那篇书评解说没有细看,而且即便细看了我也没有能力对此作出什么评价。所以以下是关于书中六篇原创小说的个人阅读感想。

  (个人的喜好比较狭窄,是沉迷逻辑的偏执狂(所以可能会写出一些胡言乱语(我也很害怕)

  《范畴错误》

  喜欢的点在于引入命案的方式。因为目录标着页数,所以看到前期那么多页的密室脱逃就在思考:什么时候开始转化成我熟悉的推理小说呢。结果就在破除密室的那一刻,好戏登场!这种带一点“突然推理”的设计非常喜欢!

  但是这个案件本身感觉一般,几个点分别简单地把几个嫌疑人排除。可能是抱有期望所以略感失望(?)

  不过玩密室脱逃用到的几个点挺有趣的,就比如那个哈密顿四元数,去年这个时候学了抽代的我已经全忘了,所以就很佩服姐姐,真·博学多才。

  《永恒之剑》

  最初看到这篇,是负责主办今年上半年的BBS推理大赛的时候,因为要对题目进行审核,所以我几乎把所有学校提交的谜题都看了一遍,当时就觉得这篇肯定最佳谜题了(。结果也确实如此,虽然作为谜题来说(好长的谜题,可怕),这篇(个人感觉)可能略有小小的“犯规”(我当初没看解答之前也被骗了,我太难了),但从一个阅读小说的读者角度来说,这篇我真的非常喜欢了!

  单是开头的救世主vs大魔王就令我眼前一亮,更难得的是在设定系的情况下能把所有线索都公平地交待出来,一些逻辑我觉得也挺不错的。就是感觉在这个世界观下还可以发生更多好玩的事情,本次的案件推理相比于构造的这个世界显得略微单薄。如果再要求严格一点的话(偏执狂本质暴露x),会有一点点为了交代某些线索而刻意安排某些情节的感觉。不过这些或许可以归结为篇幅问题,如果放开来慢慢写的话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当然现在这样已经很棒了!关于救世主身份的那个“犯规”的盲点,我相信在“挑战读者”之前仔细思考过的人绝对不会忘记……

  以及,“挑战读者”这个栏目的设置也是我的加分项!!!

  《糖、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东西》

  看到这个标题,awsl。这篇也挺喜欢的(最后的推理其实有没有都无所谓了),就像《闇NO.4》中的那篇《Grey for Solitude》一样,以我的水准以及语言功底实在无法对此作出评价,是属于我永远不会去写也永远写不出来的那种。所以就跳过吧(

  《粗人命辣!》

  最初看到目录的时候,有两篇非常吸引我,上一篇和这一篇。这种幽默搞怪的文字风格非常喜欢了,因为看的时候会非常欢乐,能让人不停地阅读下去。

  看到那个“扯淡”的伪解答时,惊呼“这篇标题取的好”,然后又翻回前面的邮件,随机挑选了几个段落,结果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2333(就比如后期出现了“很简单”这句话)。然后作者君就以一种很欠揍(不是)的语气跳了出来,太欢乐了。

  就案件本身来说倒没有特别喜欢的地方。有一种淡淡的《爱的成人式》的感觉,以及最后莫名伤感(?)

  《即兴谋杀》

  是正统本格!几个嫌疑人、调查不在场证明、伪解答等非常典型的要素都有(虽然这些元素在其他篇目里也有,但在这篇中非常有“存在感”)。我觉得一个问题在于分的章节数量过多,两三页就跳到下一个章节,虽然在叙述转换上显得多元、故事也讲的还算清楚,但我的阅读体验不是很好,还没入戏就已经出戏了。这样一来推理部分被打散看着不是很爽(偏执狂本质再次暴露x)。不过这样写或许是作者本身有一定的考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没看的很仔细,总觉得有些混乱。“即兴谋杀”的那个点好评。

  《我死了,我还活着》

  唔,这篇的话,我是真没看懂……人称叙述感觉比较混乱,看的时候有一种“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的感觉,看了之后的解答,“啊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但其实就整体而言并没能理解太多。所以这篇就不评了吧(露出惊恐无比的眼神.jpg

  六篇中约有三篇涉及了“密室”这一元素,但都不是作为重点,这让最近处于厌恶诡计阶段的我看的很舒服(说是这么说,结果自己投给会刊的那篇也硬塞了两个“密室”,真香x)。也有三篇涉及了魔幻设定,tql,感觉在这一块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是宝藏!但出现更多的,是“魔女”这一元素,不愧是复旦(

  阅读下来于我个人而言还是有不小的收获的。祝愿复旦推协能越办越好!也希望北大这边的会刊能继续坚持下去!很多不同的想法碰撞交流之后才能产生新的东西。

  所以大家一起加油吧!

  《推理学导论 第六卷》读后感(四):你有一个好故事

  终于拿到了推导6,照例感谢一下复旦推理协会,以及被我误联系的凌小灵老师。

  本书所选的篇目与推理学导论卷5相比起来,比较明显的是增添了其中“故事”的部分。虽然时间有些久,但回看推理学导论5时能明显感受到,上一卷的情节较为王道,也就是说,能够明显看到是为推理存在的元素堆叠着,具体就不再举例了。而在这一卷中,前三篇,也是我较为熟悉的三位作者提供的稿子里,推理的情节变得非常淡薄。

  姐姐陆秋槎的作品《范畴错误》是其在同系列第二卷所投的《末灯抄》的后续,讲述了与乐队相关的一场密室逃脱游戏;豆包老师的作品《糖、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从普通人的视角描绘了魔女世界的一角与自己的全世界;凌小灵老师的作品《永恒之剑》则讲述了奇幻世界中最王道的故事。

  而后三篇中,黄泉老师的《粗人命辣!》似乎有一点三天两觉的坏笑感,包括女主若雨的名字也与《惊悚乐园》恰巧重名,当然这一切也许是毫无关系的巧合。本篇的故事较幽默荒诞,不过精神内核非常青春,两位着重刻画的主角在故事中带着特有的冲劲,加上一系列的安排,就显得很有冲击力。《我死了,我还活着》一篇的视角跳跃和时间线都让人很难理出通顺的一个故事,整个故事就像是猫箱一样的存在,身为读者我只能选择相信活着不相信——这点自然是不用问了。另外本篇的文字其实还是有些薄弱,期待能够在未来有更加优秀的作品。

  最后轮到了《即兴谋杀》。

  这是一篇非常标准的推理作品。它在故事的一开头就展示出了案件与侦探,并在其后展开一系列调查,最终出现了复数个真相,随着故事深入,读者自然而然地看到了事件原貌,正是作者展示出来的那个风景——其实这篇的内容相当正常,作者抛出了不在场证明,时间表,尸体痕迹等等线索,并给出了几个彼此不相容的解答。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它太推理了。

  我把本篇放在最后一个介绍的原因也在于此:

  真的是《即兴谋杀》太推理了吗?什么叫做一篇小说太“推理”了?……或者说,什么叫做一篇小说“不够推理”?

  那么回过头来说说前三篇吧。

  豆包老师的作品写的是魔女,在文章的全篇中,主人公视角的我见证了魔法的存在,魔法的规则以及亲身验证了魔法的存在,读者自然也对此全盘接受。那么在这个故事中就不存在任何谜团了。加入一定要加入谜题,那么也最有可能是与“规则”相关联的谜题。然而在故事本身走向结束,并且距离全文完仅剩一自然段的时候,突然抛出了一个读者可能完全没有思考过的问题:“魔女是如何过河的?”并立刻给出了解答。尽管这与设定有所联系,但它同时借助了现实世界的法则和魔法的存在性,没有挑战规则,而是临时引入了新的规则(物理)。

  这使得故事部分与推理部分产生了割裂感,并且让推理丧失了一部分存在的意义,因为读者也许没有任何思考和提问的过程。

  凌小灵老师的作品写的是架空世界,在作品中插入了一个“挑战读者”的环节,并提出了读者在阅读文章时始终萦绕着的那个问题“永恒之剑的身份是什么”?在读者期待值的作用下,谜题本身与故事是相关的,但“国王的解答”一节的排除法独白,比起一个故事可能更像是谜题。在永恒之剑现身,魔神复苏与最终决战场景之间的“解答”拖慢了叙事节奏,且按照逻辑来看,主视角在当下似乎并不会做出这样的“解答”。因此我只能认为此处出现了故事性的bug。

  这同样使得故事部分与推理部分产生了割裂感。本作最初作为bbs推理大赛的题目出现,作为谜题无可厚非,但个人认为,作为小说可能仍然需要一定的修改。

  姐姐的作品从密室逃脱的解答来引出死者与案件,并用密室来比拟凶案现场,通过前文冒险中众人行动的线索来解答案件。然而这篇依然给我以割裂的感觉。在前期一切都是布置好的场景,角色们也只是将这一切当做游戏来玩,但后来我们都知道了所有的布置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谜题。那么,布置密室的人是不是被巧妙地隐藏起来了?换句话说,这个谜题的答案是否是已知的?让我的不安感急剧增加的则是全文的最后一句话:这场游戏总算要结束了。

  这使得推理部分的存在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它究竟是现实,还是游戏;是严肃,还是轻浮?

  身为读者,我对这本作品相当满意,因为我欣赏到了数个不错的故事,在文风成熟的同时也折射出作者自身对选择的题材的喜好,这无论对谁都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好故事永远是珍贵的。

  然后我想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想要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推理元素需要以这种方式在作者喜欢的领域的作品中呈现,是否推理本身已经限制了作品在其他方向上的发挥呢?其他领域的内容与推理的结合应当是怎样的,又不应当是怎样的?

  想必这又是一个有趣的新问题。

  【中二语】因为我喜欢海猫,因此用万物起源(划掉)来说的话,大概就是……

  如果你接受了魔女,那么就无需推理,因为黄金乡的大门已经打开;

  如果你是棋子,那么就无需解答,棋子没有与魔女较量的资格;

  如果你创造了真实,那么就无需侦探,黄金色的真实值得被人赞颂;

  如果猫箱在雾中,那么就无需散去,真相永远长埋与大海之中。

  赞复旦推理协会十周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