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唐代佛教》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唐代佛教》读后感锦集

2020-11-16 02:33: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唐代佛教》读后感锦集

  《唐代佛教》是一本由范文澜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代佛教》精选点评:

  ●上佛教文献导读 老师推荐看唐代佛教,不记得是哪个版本来了 就去借了这本书来看 批判佛教的立场十分鲜明 骂佛教 抨击佛理 怀疑该书是不是在文革背景下出版的 看完一本书去搜资料 发现1979年出版 作者去世于1969年 如此敏感的数字我甚至去找了作者死因 百度显示为病死 作者为我党御用历史学家 阶级观点十分鲜明 但不懂佛教的人偶然一看对认识佛教义理还是有帮助的。众人推后面的大事纪年表,深知当年的条件下整理这个有多不容易,过一遍史书都很难啊 ,许多老先生看史眼镜都不行了,然而我没看,因为我看了也不懂,就稀里糊涂过一遍而已。

  ●能说会道、厚颜无耻的和尚真是洪福齐天、罪该万死。

  ●五星都是给大事年表的

  ●是不是观点太陈旧了···不过,我喜欢后面的附录

  ●不完全错的境界。办公室休息看书。

  ●虽然是由时代语言写成的,但到底是大家,充满真知灼见。

  ●任何东西,信可以,但不可迷信,宗教确实是统治阶级的好工具

  ●好八卦呀,哈哈哈

  ●"决绝回望"?搞得好像浪子回头一样

  ●治学态度就得另辟蹊径而不是人云亦云!虽然有点激烈但是瑕不掩瑜,打破愚夫愚妇的痴心妄信把佛理搞成迷信!

  《唐代佛教》读后感(一):唐代佛教 范文澜

  上佛教文献导读 老师推荐看唐代佛教,不记得是哪个版本来了 就去借了这本书来看 批判佛教的立场十分鲜明 骂佛教 抨击佛理 怀疑该书是不是在文革背景下出版的 看完一本书去搜资料 发现1979年出版 作者去世于1969年 如此敏感的数字我甚至去找了作者死因 百度显示为病死 作者为我党御用历史学家 阶级观点十分鲜明 但不懂佛教的人偶然一看对认识佛教义理还是有帮助的。众人推后面的大事纪年表,深知当年的条件下整理这个有多不容易,过一遍史书都很难啊 ,许多老先生看史眼镜都不行了,然而我没看,因为我看了也不懂,就稀里糊涂过一遍而已。

  《唐代佛教》读后感(二):佛教有哪些非常糟粕的东西?—白云先生

  佛教,说它是宗教吧,它没有创世论。说它是无神论思想吧,又各种奉妖事鬼。说它是哲学吧,它没有本体论。说它是教育吧,传道授业解惑,无一能胜任。说它是心灵体操吧,又大搞特搞精神控制和精神传销。一切都是为了骗点供养和香火钱。 说它是悉达多的段子集锦脑残粉同好群组吧,人家悉达多根本就是个连梵文都不会说的低种姓土著文盲。大藏茎6000万字,都贴牌是悉达多生产的,悉达多好无辜。说它是要饭集团吧,又各种养尊处优,攀附权贵结交富豪。说它是智商充值卡智慧 小助手吧,却只教信徒和愚蠢博斗一生,还基本上注定打不赢。

  。。。。。省略五百字

  你要问佛教哪里有非常糟粕的东西的话。 其实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佛教哪里不糟粕? 然后你就豁然开朗了。因为你根本找不到一处不糟粕的地方。

  ——白云先生

  至道学宫

  《唐代佛教》读后感(三):污蔑----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伎俩

  今 天 偶 然 在 凤 凰 藏 书 馆 里 读 到 一 本 《唐 代 佛 教 》的 书 ,刚 开 始 我 还 以 为 是 一 本 介 绍 佛 教 的 书 籍 ,后 来 一 看 完 全 是 胡 说 八 道 ,按 理 说 现 在 搜 索 引 擎 这 么 发 达 ,想 写 一 本 这 样 的 书 也 不 怎 么 难 ,再 baidu 一 下 作 者 :范 文 澜 ,原 来 是 一 个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学 者 ,没 有 看 到 纸 质 的 书 ,不 清 楚 该 书 的 成 书 年 代 ,网 上 可 以 查 到 最 早 的 发 现 版 本 是 1979 年 的 ,该 书 站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角 度 对 佛 教 进 行 了 批 判 ,但 这 种 批 判 是 建 立 在 对 佛 教 的 一 知 半 解 的 基 础 上 ,污 蔑 成 了 惯 用 的 伎 俩 。

  有 机 会 买 一 本 这 样 的 书 留 作 纪 念 ,看 看 在 那 个 黑 白 颠 倒 的 年 代 ,什 么 事 没 人 干 过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者 一 样 熟 练 使 用 污 蔑 的 伎 俩 。

  《唐代佛教》读后感(四):唐代佛教

  对于宗教不成熟的拙见。

  唐代是中国佛教比较兴盛的一个阶段,不仅在中国本土形成了很大规模,并且通过东亚文化圈进行交流传播。佛教的兴盛对唐朝的政治经济也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古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释迦牟尼创建佛教。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期,佛教开始外传。西汉时期传入中国,在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之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宗教习俗融合,成为中国本土宗教之一,与儒道并立。范文澜先生集中阐述了唐代佛教的情况,对佛教持批判态度的,总的看法是,“佛教在唐朝是社会的大祸害”,尽管“它在文化领域内曾作出不少成绩”,“艺术方面有许多值得保护的不朽作品”。他举出了佛教“显而易见的大祸害”有三条:“第一,寺庙林立,宣扬迷信”;“第二,多立宗派,广收徒众”;“第三,麻痹农民,阻碍起义”。

  首先,寺庙林立不利于国家财富的收入。唐代实行“两税法”,缴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样一来,大地主富豪权贵将部分财产转入寺庙经济以躲避国家税收。而这种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赋税的负担落到了中小贫农身上。劳动群众迫于苛政,投身佛寺或兰若,虽然同样受压迫和剥削,比起俗官要钱要命的赋税徭役来,终究有些轻重的区别。这样来看,大量寺庙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唐代经济的发展。至于宣扬迷信这一说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宗教理论体系,都是带有迷信性质的,包括我们今天认为的最高人类学问--哲学。

  第二,唐太宗为了稳定人心,畏惧农民的威力,凭借初唐时期经济繁荣大力发展寺庙经济,多立宗派,使其适应大多数人的需求,佛教徒一时极盛。这当然不是为了宣扬众生平等这一佛教基本理论,而是统治者看中了佛教宣扬因果报应,忍受压迫的教义。自有阶级以来,凡是宗教,抱愧佛教在内,都适应着剥削阶级的需要制造或加工出来的。这里要说明一下,佛教在最初创立的时候依靠“众生平等”一说赢得众多拥护者,而从寺院中僧人分为执行僧和下等僧,地位低下的僧人生病不被允就医而灌之以“龙汤”的行为中,可见“众生平等”只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其本质还是压迫。儒释二教正是都具有这样的意味而被中国封建社会长久沿用。

  最后,佛教的终极作用,即麻痹人民,阻碍起义。鉴于历代封建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经验,统治者为了维护自我政权的长治久安,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农民起义爆发的可能性。这时,佛教就起了作用。照佛经说,农民种地就会杀死虫蚁,就犯了杀生之戒,死后要入阿鼻地狱,形成他们自我的罪恶感,循环往复,又应用因果报应说阐明他们前世作恶,造了恶业,今生就应该遭受报应,受人奴役,忍受贫苦。这是一套不错的霍乱人心骗术,但也不过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思想骗术,农民起义还是照旧有风起云涌的时候。

  我想说的是,尽管范文澜先生在本书中对佛教极尽批评之能事,将佛教徒比作寄生虫等等,我仍认为佛教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具积极意义的。禅宗以为,“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禅宗认为佛在心内,不在心外,心外的佛全是假佛。虽然仍是唯心主义的论断,但我认为它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改变自我而向佛的方向迈进,关键在于悟与迷,可是悟还是迷谁也说不清,但它给了人一个契机去改变,相较于通过兴建寺庙塑造佛身劳民伤财的行为来看,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总而言之,佛教的剥削本质自其创立在天竺本土时就已经具有,传播到中国后与中国封建政治体制结合成为了中国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并且被中国人民普遍接受并信仰。虽有压迫之实,但它的处事哲学对中国人亦产生了很大的甚至是积极的影响,不能一言以槪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