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朋友圈的那个宠妻狂魔,离婚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朋友圈的那个宠妻狂魔,离婚了”

2020-11-18 21:45:09 作者:黎想 来源:黎想说什么 阅读:载入中…

“朋友圈的那个宠妻狂魔,离婚了”

  上礼拜,@奶爸小强 官宣离婚火了。

  说实话,当时看到这个消息,我还蛮震惊的。

  今天,想哥也借此跟大家聊一聊全职带娃吧。

  先介绍下「奶爸小强」,可能很多读者并不知道他是谁。

  他是一名全职奶爸。

  2019 年 5 月,他开始第一天全职奶爸的生活,

  2020 年 8 月,他官宣了离婚。

  这一年多来,

  他经历了生活鸡毛蒜皮的折磨,

  也感受到和社会脱节的焦虑。

  最终,这段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一年前,小强有自己的工作,妻子也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

  两人工作体面,但时间有限。

  由于家里没有老人帮忙,

  带娃这件事就成了老大难。

  为了能让妻子安心工作,小强决定辞职回家带娃。

  可全职带娃对于男人而言,并非易事。

  首先,心理压力就很大。

  每当他带娃出去放风,小区里的邻居总会问:

  “怎么你都不用上班吗?天天在家带孩子?”

  一开始他还会耐心地解释:“男人也可以在家带孩子啊,您这育儿观念得升级”

  但久而久之,他也懒得再解释了。

  无聊的时候带娃去探班妻子,

  感受到与社会脱节的他难掩焦虑:

  “我以后再去上班,还会有人要吗?”

  父母的不理解,也压得他身心俱疲:

  “天天在家带孩子,实在不像个男人”

  除此之外,身体的忙碌也让他疲惫不堪。

  早上 5 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

  给妻子做早餐 30 分钟;

  出门买菜 1 小时;

  洗衣服拖地大扫除 2 小时;

  做饭 2 小时;

  喂奶、换尿布、哄睡 10 次,一次 40 分钟;

  带宝宝出门散步 2 小时;

  给宝宝洗澡、做排气操 1 小时。

  ……

  一个白天,就在无限闭路循环地做这些事。

  等忙到了傍晚,接到妻子打来的下班电话,

  他又马不停蹄地进厨房准备晚餐。

  做完这些就可以休息了吗?

  并不可以。

  晚上 10 点、凌晨 12 点、凌晨 2 点、凌晨 5 点……

  他都要随时起床,准备喂奶哄睡。

  这样算下来,一天在家全职带娃的时间竟高达 21 个小时。

  就算是年轻力壮的精神小伙,最后也熬不住地累瘫在床上。

  不到一年,小强就开始脱发、皮肤变糙、记忆力衰退、身材走形……

  小强官宣离婚后,无数网友不胜唏嘘:

  “全网第一个带孩子的全职奶爸都离婚了,

  中国那么多全职妈妈又该如何‘渡劫’?”

  这个问题很现实,也很扎心。

  不可否认,社会上存在着思维固化的现象,

  好像谁带娃谁就处于“弱势”地位。

  而这份“弱势”,就像是一道枷锁,

  锁住了尊严和话语权,将她们囚困于一屋之间。

  殊不知,全职带娃也是一种职业,

  也具有极高的劳动价值。

  但遗憾的是,社会缺少对这种劳动价值的认可机制。

  美国《财富》杂志曾做过一项研究:

  把全职妈妈所承担的工作按照社会职能划分,

  可拆分为保姆、厨师、育儿师、清洁工、司机等十几个工种,

  以平均的工作量和消费水平换算,

  可折算为年薪 12 万美元。

  但在现实生活中,全职带娃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

  没工作、不挣钱、赋闲在家。

  本来是 24 小时连轴转的“工作狂人”,

  却被定义为经济不独立的“寄生虫”,怎能不令人心寒。

  之前看到过一则新闻:

  日本的全职妈妈在超市买熟食土豆沙拉,

  被路过的大爷指着鼻子骂:

  “身为妈妈,土豆沙拉这些,好歹要自己做吧”

  旁观的路人将这一幕拍下,发上了推特。

  这条消息,引发了日本全职妈妈们的愤怒,转发超过 13 万次。

  这句话里最扎心的就是“好歹”两个字。

  在从不做家务事的人眼里,

  做饭、打扫、照顾孩子,这些都是轻而易举的活,

  甚至在他们看来,全职妈妈的付出只局限于家庭,

  于社会而言,毫无贡献。

  在电影《82 年生的金智英》中,

  金智英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工作,一心做起了全职妈妈。

  可全职妈妈并不是一份费力就能讨好的工作,

  亲妈传统、婆婆挑剔,无论她怎么做,都得不到家人的认可。

  没有社交的无奈、与社会脱轨的焦虑、亲人的不理解、丈夫的忽视……

  种种的一切,导致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甚至出现了人格分裂的症状。

  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十分现实地折射了当下全职妈妈的困境:

  “作为某人的妈妈,某人的妻子,

  有时候也觉得幸福,有时候觉得被囚禁,

  以为绕过这道墙,就会看见出口,却又是墙。”

  是啊,全职妈妈们虽然没有“工作”,

  但依旧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

  别人都以为你除了照顾孩子外,有着用不完的时间。

  但是只有自己知道,

  每天迎接你的只有干不完的活和崩溃的日日夜夜,

  你以为只要熬过这阵就好,

  但实际上,年年岁岁皆是如此。

  每一个全职妈妈就像是生活在无限循环的空间中,

  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繁琐且永远不到头的事情。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不仅全职妈妈的劳动价值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

  就连职场的大环境,也对她们严苛以待。

  拿今年的热播剧《三十而已》举例,

  女主顾佳,高知主妇,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老公是一位烟花设计的艺术家,

  他们两共同创立了一家烟花公司,

  但在有了孩子以后,她退出了职场。

  回归了家庭后的顾佳,看似是一位全职妈妈,

  但实际上,她对事业运筹帷幄,照样能独当一面。

  可这样的全职妈妈,实在太过理想化。

  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

  为了家庭而退出工作的女性,再想重返职场,难上加难。

  姚晨曾在《星光演讲》中,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2012 年,她难得遇到了几个好剧本,

  正当她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发现自己怀孕了。

  于是,整个团队偃旗息鼓,只能陪着一起休产假。

  本以为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停个几年,关系不大,

  可等再重返职场打拼的时候,

  才发现已经错失了很多好导演的项目,

  自己的事业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明星生完孩子在家全职带娃几年,

  都会被快速更迭的市场所抛弃,

  更何况是平凡的普通人呢?

  可以说,每一位全职妈妈,都在被“弱势”围剿。

  我的一位 HR 朋友,曾跟我说过一个段子:

  如果求职者里有全职妈妈,她们会有一套“额外”的评选标准。

  一胎妈妈:视其要不要二胎决心而定;

  二胎妈妈:“身在上班心在家”,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与其说这是一条段子,

  倒不如说这是大部分全职妈妈重返职场的真实写照。

  在今年爆发的疫情中,有一名女骑手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她叫叶爱玲,毕业于同济大学的管理系,

  做过高管,也创业当过老板。

  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在市场上是很稀缺的。

  但在 2004 年生完孩子后,她放弃了事业回家照顾孩子。

  这一照顾,就是十几年。

  儿子上初中后,她想重回职场打拼,

  却发现自己早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只能做外卖骑手。

  就像一位大 V 说的那样:

  “不要觉得做全职妈妈无所谓,做几年全职妈妈后,

  你基本就被工作和专业淘汰了。

  哪一天你要是被抛弃了,要想再去追赶这个时代,

  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轻则被嫌弃,重则失业,

  如果年纪再大一点,可能摆摊卖菜的资格,

  都要拿捏在别人手里,很惨的。”

  前不久,boss 直聘曾开展过一次「职场妈妈生存状态调查」:

  受访者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女性,生产后并不能休完整的产假;

  关于职场妈妈的心理调查显示,

  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愧疚心,

  但仅有 10% 的准妈妈会考虑辞职成为全职妈妈;

  当被问到:没有小孩的话,目前事业发展是否会更好,

  有 90% 的女性选择了“是”;

  但紧接着问大家是否后悔要小孩,

  却基本没有人会觉得后悔。

  这次真实的调查结果,体现了人性的光辉所在。

  几乎所有的全职妈妈皆是如此:

  无论是事业停滞,还是个人发展受限,

  她们对于全职带娃的这一选择,大多都无怨无悔。

  网友@Maple分享了自己全职带娃的感受:

  “2015 年,我生完老二后就辞职在家带娃。

  当时许多人不理解,我妈更是坚决反对,

  说我有那么稳定的工作(公务员),为什么还要辞职回家带娃。

  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

  我全职带娃两年了,亲子关系很好,亲子教育的好处也很明显。

  至于工作,我也愿意歇两年,

  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选择全职带娃。”

  女人该不该在家全职带娃?

  陶虹曾公开回答过这个问题。

  在一次活动中,记者问道:

  “都知道您为了孩子在事业上升期退居幕后,您怎么看待自己的牺牲?”

  陶虹云淡风轻地回答:

  “这不是牺牲吧,这个词有点重了,这是我的选择。

  毕竟初为人母,我想陪着孩子长大。”

  于每一位妈妈而言,

  陪伴孩子成长,是她们的心愿,

  哪怕需要适当地放手一些发展机遇,她们也心甘情愿。

  由此可见,“全职带娃”本身就不存在“弱势”一方的说法,

  而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无非就是外界的偏见和误解。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

  全职妈妈最终真的会成为悲剧吗?

  我想说的是——

  如果你的另一半能够看到你的隐形付出,理解你的辛苦和不易,给予你足够的重视和关爱,那就不会成为悲剧。

  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女性活得潇洒又自在,

  她们能在生活中独立自主,

  也能在职场中独当一面,

  这样的女性固然值得称赞。

  但同样,那些自愿放弃事业、扎根家庭的全职妈妈,

  她们的付出也应该被看见。

  因为一段和谐理想的家庭关系,

  从来都离不开双方共同的维系:

  我理解你工作的辛苦,你也尊重我后方的付出。

  与其指责全职妈妈们只会“在家享福”,

  倒不如理解她们内心的无可奈何。

  很多时候,她们都是戴着在“镣铐”行走,

  全职妈妈也想通过经济独立来改变这尴尬的偏见,

  但走一步,孩子的嚎啕大哭声响起,

  再走一步,老人的叹息声又响起。

  而回过头来,原本干净整洁的家,乱得一塌糊涂,

  水槽里的碗筷,也堆积着满满一池。

  这些家庭职责,一步步地榨干了全职妈妈们的精神和活力。

  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全职妈妈的劳动价值,

  她们的付出确实不直接作用于社会,

  但也正是因为她们在后方的支持,

  家里的另一半才可以专注于事业的发展。

  且更重要的是,

  从夫妻变为父母,从两个人变为一家人,是一场道义之交。

  而这需要的不仅是彼此灵魂的合拍,

  更是余生愿意相扶相伴的义气。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个人带娃的苦与累,经历过的人都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