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二重奏》影评精选
《春天里的二重奏》是一部由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执导,朱莉·安德鲁斯 / 阿兰·贝茨 / 马克斯·冯·叙多夫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天里的二重奏》精选点评:
●虐疯了……
●克制
●根据杜普林人生改编,发现以古典音乐为主题的电影都拍得不错呀,这部电影剧本很不错,细微刻画了女小提琴家在病后所面临的来自事业、爱情的压力,她在寻找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出口,记忆与现实交织,绝望与渴望并存,激情与空虚相伴,释怀并没有那么简单,最后看似光明圆满的结局也挺悲凉
●看完觉得好孤独,想起POI里的一句话everyone dies alone。
●小鲜肉Liam叔
●刚刚好,现在的电影频道,20160702有幸看得到
●20160702佳片有约
●2016/7/3 佳片有约
●艺术家的思维异于常人吗。。。
●百无一用是深情 不如多赚两块钱
《春天里的二重奏》影评(一):爱是漫长岁月的光亮
quot;我看着你和她亲吻,看起来是那么英俊动人。你看起来好像年轻了十五岁。可是不管怎样,什么都改变不了我们曾拥有过的东西。"
爱会溜走,可是曾一起拥有的感动快乐幸福的时光还有我们的青春不会跑调。它一直在心里的某个地方,不会被时间带走,不会被现实腐蚀。
亲爱的,你来了,你又走了,也许什么都没改变,可也许一切都变了。因为从此我看到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有你眼里曾闪耀的光亮。
《春天里的二重奏》影评(二):有时候生活就是要妥协(剧透+短评)
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斯蒂芬妮·安德森得了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足以扼杀一位艺术家的重症,她从此坠入了抑郁的深渊。她开始看精神科医生,并因医生不能够感觉到她的痛苦而鄙视他;她的丈夫也渐渐远离她,与他的女秘书发生私情;她的爱徒离开她向世俗妥协,她的挚友也继而去世。
斯蒂芬妮封闭自己,远离外界,从此锁上了心门,她几乎售卖掉自己所有关于音乐的物品;为了报复丈夫她走向了堕落,她与收废品的男人偷情,再一次聚会上,她见到了这个收废品的男人的家人,于是她意识到她不能再这么做。斯蒂芬妮将自己最钟爱的、价值二十五万英镑的小提琴赠给了这个世俗而又阳刚的男人,但这世上最独一无二的小提琴,第二天即出现在当地的拍卖会上。
有时候世俗永远无法理解艺术,我们如不毁灭自己就必须向其妥协。
这一夜她终于绝望了。当她重放她旧时的音乐会磁带, 看着她自己在屏幕上演奏她将永远无法再拉出的音乐时,她企图服安眠药自杀,但她的女仆救了她。
但是很快,她便与现实妥协,结束自己人生的痛苦,认识到生活必须继续下去。她原谅了自己的主治心理医生,宽恕了背叛自己的丈夫,接受了向世俗妥协的爱徒。
她独自一人撑着拐杖,寂寞的向自己心灵的大树踽踽独行,独自一人走向死亡。
我爱你,斯蒂芬妮·安德森。
《春天里的二重奏》影评(三):伉俪二重奏的转变与和解
繁华熙攘的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建筑物上一则醒目亮眼的广告正宣布着一场杰出音乐会的到来。年轻漂亮的天才小提琴家斯蒂芬妮将要开始这场众人期待已久的演奏会,而她也志在必得地筹备并迎接着她音乐生涯的又一次辉煌。 开片刚一会儿,影片的女主人公斯蒂芬妮马上跌入意想不到的困境。风姿卓越,才华横溢,事业如日中天的斯蒂芬尼在演奏之时水准突然失常,她不能自由地控制肌肉活动,只好被抬下舞台,从此告别其挚爱的舞台生涯。她患上了叫做多发性硬化症的不治之症,面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满是愤怒与惶恐,这对一个天生为音乐而生的演奏天才而言,实在残酷得难以接受,何况她是那样的风华正茂,光彩照人。为治疗她因病而致的抑郁,斯蒂芬妮成为心理治疗师家中的常客。不再能够以炉火纯青的演奏像个精灵一样徜徉陶醉在她的音乐世界里,对斯蒂芬妮而言仿佛抽掉了灵魂中的活力和生气,而这种可怕的致命疾病所要夺去的不仅仅是她的行动能力,心理医生告知她“你将不得不面临所有人必须的结局------死亡“。 斯蒂芬妮随即而来的焦虑,恐惧,愤怒表现得是那样极端与强烈,作为天才艺术家,燃烧生命式地生活与工作造就了灿烂夺目的艺术成果,然而不可遏制的激情背后却是惨痛的代价,在矛盾的痛苦深渊里她们往往陷得更深,无法自拔。她非常眷恋生活,害怕死亡,不能以平静的态度接受命运。心理医生说“面对恐惧你所做的要么屈服于它,要么面对它“。这些空洞的套话另斯蒂芬妮感到厌恶与愤怒,后面的谈话她对医生说“我们中的任何一个在痛苦上都比你更有发言权,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着痛苦“。这里可以看出心理医生的开导不尽人意,也反应出女主角对凋零人生的愤恨和对死亡强烈的抗争意识。她对丈夫缠绵的爱恋因为疾病而更加不愿放手,在丈夫移情别恋之后她的嫉妒和怨恨全都爆发出来了。电影中有幕颇具戏剧效果的一幕,渴望如胶似漆的斯蒂芬妮在车上示爱没有得到她要的温存以后,立即大发雷霆,破口大骂丈夫是个沽名钓誉的骗子,她这是要彻底摧毁丈夫的尊严。然后她的轮椅沿着草坪坡地滚落下去,斯蒂芬妮让丈夫给她追回轮椅,此时我们看到她丈夫像个小孩子一样欢喜地追着轮椅奔跑,两人脸上怒气的愁云随即舒展开来,立刻绽放出无邪的笑容。这里的背景音乐是一段非常优美舒缓的提琴协奏曲,带来一份超脱的宁静和梦幻的悠久,音乐在这里也在温柔诉说着他俩的和解。 整部影片便是围绕和解而展开。从最初的诅咒命运,对身边的人态度蛮横,谩骂侮辱,惧怕死亡,到最终与他们所有人的和解,对必然命运的随顺与接受,斯蒂芬妮的转变和成熟是值得欣慰的。尽管丈夫后来与秘书结婚,她仍旧衷心祝福他们,在她最后一次生日聚会的小屋外面,她满是欣赏与祝福地微笑地看着她身边的人庆贺欢喜,然后就欣然走向湖畔那棵具有象征意味的大树里去,这棵树曾经是斯蒂芬妮与前夫青春的印记,在她们心里大树是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更坚实的永恒的表征。湖畔树边有个她已经过世的朋友正快活地昂首信步徜徉,而斯蒂芬妮终于可以平静放心地通向另一个世界了。影片中女主角在丈夫情变之后投入到和废品收购小伙儿的狂热激情中,她对医生讲这只是为了肉体关系,医生严厉的训斥让她感到无地自容,后来这段生命尽头的放纵恋情匆匆结束,男方第二天就把女主角送她的名贵小提琴拍卖了。这桩情事有些让人费解,她的空虚寂寞和愤恨不平,当真要靠出轨的激情来发泄吗,或者肉体的堕落甚至连一个生命力如此枯萎凋零的人也不放过,在讽刺可笑的同时,也值得思考。本片女主角气质高雅,面容秀丽,看着挺眼熟,原来她曾主演过音乐电影《音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