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女子1读后感精选
《金陵女子1》是一本由休相问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235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陵女子1》精选点评:
●荐书,虽是言情,讲的却是眼泪。 将《金陵女子》看完,第三部尚未完结,已经断更将近六年。作者的文字深得红楼梦,鸳鸯蝴蝶派,京华烟云的三味,古风幽韵,字字珠玑。 好久没有邂逅这样一本好书了,让人看得欲罢不能,辗转反侧,肠中车轮转。喜欢那些民国的风月往事,月白风清,雁向江边。家国动荡间的悱恻爱情,花静人闲,西窗竹影,影影绰绰的是难掩的风流韵致。 作者的生花妙笔将我们带入了那一百年前乾坤颠倒,岁月倾城的时代哀歌中,不觉惨然。
●民国无弱文的最好正面例子。
●难得一见的民国小说佳作,大有张恨水先生遗风,读来满口余香,32个赞!
●很喜欢这种民国风,但是居然一点都不火
●很喜欢很喜欢
●淡淡的语气讲述淡淡的日子,很喜欢
●有点像京华春梦,文笔淡淡的
●淡则迹疏而可久,浓则情纵而难长。
●有人说这文风像红楼梦,从语言词藻上看并不像。我觉得和红楼唯一相像的应该是描绘的平淡生活吧,情节不跌宕起伏没什么大风大浪。
●20130215 在晋江出品的一干网文中算是很不错,可是,只当做言情小说来看吧,并没有那么轻松迷人;说是类似京华烟云吧,翻完了几本也没觉得哪里有意思,林语堂的小说本来也没有什么趣味,或者说是干巴巴?
《金陵女子1》读后感(一):乱世佳人
很久之前好友推荐,前日心血来潮翻出来,津津有味看了半天。
书中女子,个个多情,却不知这乱世中,要落的怎么个地步?这中间又是多少眼泪?
熬了一夜,看完第一部!生于谁家,上天赏与怎样一副皮囊,都是命;这一生,遇见什么人,得着怎么姻缘,都是运。
看着看着,只觉得像迎春这般,默默无言,却能坦承一切,真真是叫我佩服!成熟,什么是成熟?不过就是遇着变故,遇着料不到的祸福全能一颗平常心对待。
《金陵女子1》读后感(二):与《金陵女子》的缘起,缘定
很久以前就在晋江上看到了《金陵女子》的名字。其时在晋江也泡得久了,看到一篇新文也没有去查看的好奇心与冲动了,那段时间也厌倦了在一堆沙子里淘金,更何况很多文笔架构立意都上佳的文更新得也慢,于是乎决定放弃查看,打算过段时间再来看看。没想到这一丢就是一年。直到今天,在做完一个公司的网申后我终于回到豆瓣整理自己的空间,信手一搜发现金陵女子已经出书了,封面在一堆原创文的实体书里还算淡雅,尽管离我的要求和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但总比我喜欢的Vivibear的书一律包准成少女向的粉色调要好。
我折回晋江,这一看竟舍不得放下,文的确是不错,遣词造句都颇有民国时小说的风范,更难得的是人物众多竟能做到大半性格鲜明,看到后来,真有音容笑貌跃然纸上之感。目前网上已经有了第一部与第二部,希望再过一年我能看到休相问的大作——《金陵女子》的第三部。我已经做好了看长篇的准备,看来休是要用女主的一生为主线写尽那个时代一个大家族的荣辱沉浮了。:)
《金陵女子1》读后感(三):转的一篇评论
之前有人评此文时提到了《红楼梦》、《京华烟云》、《金粉世家》等诸多经典,其实,无论是读者来看还是作者来写,不可能不受到中国古代近代这么多文坛巨匠的影响;难得的是休大自己的特色十分抢眼!——与四大名著什么的相比,在下没有资格评价,单就现在的网络文学作品论,在下放胆直言:休大的《金陵女子》,上溯至张恨水先生之后,无人写同类文能出其右!
休大笔下的大家庭,一样有宠辱兴衰、明争暗斗,但不造些猥琐狷介的人物、或阴谋弄权的桥段来哗众取宠;她笔下的人物,心思细腻但不做作,绝不刻意分出个黑白来博取观众的同情或唾骂;如此从容、自重!……有句话说得好:文如其人——虽然在下并未得见休大一面,但读其文章已经引发我对作者的敬仰思慕之心。
看了不少描写“庭院深深几许”的书,除了前面提到的三部名著,张恨水的另一部小说《北雁南飞》对我影响最深。总的观感是:要说曹、林、张这三位前人,写“情”的确是张恨水先生的长项。
而《金陵女子》,并不似红楼中众生相那么戏剧,皆因曹公要嘻笑怒骂、批判现实;而《京华烟云》中林公总有警世恒言、宣扬清静无为的道家哲学。窃以为:《金陵女子》更接近张恨水的“鸳鸯蝴蝶派”,侧重在儿女情长。
本来非要与前人经典扯上关系,不免牵强附会。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何况旧时作者笔下的人物际遇总有太多遗憾,而作为生长于现代社会的作者笔下的角色,实在不必要重蹈覆辙!其他不论,《金陵女子》有一点应胜于《金粉世家》或《啼笑姻缘》:即使女子对婚姻或爱情的梦想破灭,也不用拿避世修行作为最后归宿。
《金陵女子1》读后感(四):金陵女子之我见
文笔好,但实在不喜欢文中着力塑造的那几个女子——金玉茜和迎春。
尤其是女主角迎春,看似柔弱温顺,实则心比天高。既向往心中的明月光,又不肯放弃手中的朱砂痣。即便婚后何四待她那样好,她的心情却时常随着细微的变化而思念何二。若是一心念着何二只是身不由己的嫁给何四倒也罢了,待到伤了四少的心,又因为一些绯闻就甩脸子、冷暴力。这分明是想两个都要。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好好待四少对她的那颗真心,试问天底下哪一个男子肯忍受的住这样的冷淡疏离?作者未免太一厢情愿了。
在我看来,迎春还不及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然而她俩的性子也如出一辙,清高、自傲、不肯为爱人做出任何牺牲和让步,一味地按照自己世界的规则行事——但在那个年代,她本没有这个资格。真实世界里最终的结局也不过是如冷清秋一般,乱世中被始乱终弃罢了。
毕竟那个年代不比现代,何况迎春本还就是个下人,娘家不能对丈夫有任何的助益,一切全仰仗丈夫的供养,还试图希望丈夫莲出淤泥,对自己一心一意。更过分的是,自己心里还要为别人留个位置,对待丈夫的满腔深情也一直淡淡的。这样的都还能有好结局,那作者真是太不客观了。
金玉茜性子太烈,做事太绝,又不能把持自己,反反复复。她如此决绝地对待何三,把他逼到几近绝路上,又给他戴了一顶最脏的绿帽子——跟戏子通奸,还是正室,这在古代那真是奇耻大辱,何三居然能够原谅她,也是有够离奇的。这事儿搁到现代都不见得有多少男人能容忍。即便之后折回留下,也是权衡利弊,觉得无法抓住情郎一辈子。让人觉得水性杨花,说到底也还是自私薄情。
何家的少爷个个塑造的痴情的很,繁花从中过,我自不动心。绿帽子一顶顶的戴,我就是仍然爱你。这媳妇却多半摇摆不定,爱了这个还想要那个。看到底也就大少爷和他一妻一妾最正常。
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小姐追求什么平等要跟晴郎双宿双飞、婚姻自主,追求爱情倒也说得过去。这些丫鬟也一个个不知天高地厚,心一个比一个高,什么珠儿,什么阿拂,也真是醉了。拿现代的思想去意淫古代的女子。到底不如张恨水。
笔风书民国,然而故事和人物却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