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读后感精选
《地下铁》是一本由幾米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下铁》精选点评:
●不记得是高中还是大学时期购买的,没事就翻翻,画面不太懂,但有吸引力。
●他会为我撑伞,紧握着我的手,告诉我星星的方向,陪我走一段路
●谁愿意为我在黄昏的窗边念一首诗……
●天使在地下铁入口 跟我说再见的那一年, 我渐渐看不见了。 十五岁生日的秋天早晨, 窗外下着毛毛雨, 我喂好我的猫。 六点零五分, 我走进地下铁。
●送给柳小云的生日礼物
●正是因为未来的不可预见性,才使我们能充满希望地去面对。不管生活如何的艰辛,我们都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去寻找我们生命中的那片金叶子,那颗最甜美的苹果。
●我觉得这个小女孩好可怜,我愿意在某个出口等她,并且读一段诗给她听…
●在我最失落的时候,它陪伴了我,给我温暖和力量。
●比较喜欢他这册: 寻找心中隐约闪烁的光亮
●可听说 梦的出口 我们若 按图索骥的走 是否就能找的到
《地下铁》读后感(一):画面很美很梦幻
我不知道这本书想说什么,也不关心它想说什么。看到那些美丽的图案,就够了。这本书的色彩很绚烂,画面很美很梦幻。印象很深的是一开始那个女孩要走进地下铁的时候,周围都是模糊的色彩,也许这就是盲人眼中的世界吧。安安也挺喜欢这本书的,老是问我为什么地铁里有那么多奇怪的东西,呵呵。
《地下铁》读后感(二):最适合一个人
这是我看过的几米中最有feel的一本 几乎每次一个人坐任何一种交通工具时都会带上 每次翻了几页就有想哭的冲动 无论它带给我们的是希望还是失望 是幽默还是寂寞 我的泪腺对着它每一字一句就能活跃 但 翻到最后一页 路程也结束了 总能感到满载而归
太太太喜欢《地下铁》了!!!!!!!!!!!!!!
《地下铁》读后感(三):每一个阴暗角落都有一束阳光
昨天的忧伤我已然遗忘,而遗忘的便不再重要——《地下铁》
几米的大多数画都有着蓝色的韵调,大部分也都是如蓝调般随着目光流淌,而在忧伤的最深沉处洒下一处明晃的光。总觉得温暖多于寂凉,温馨多于冷漠。
虽然画中常常有许多人,可是更多时候几米和看画人都觉得只有一个人,孤独而寂寞的一个人,无论是空阔的天际下,还是拥挤的人潮中,总是那么一个看似茫然实则坚定的人执着地向前,她给我们一种阴郁却是积极的动力,让我们尽力去寻找到光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的诗或许是几米的《地下铁》最好的写照,或许正是在满目的悲伤和阴郁下,那一丝微微的亮光才显得如此珍贵,充满了希望。
或许在几米的内心,他是如此渴望着希望,然而身体和社会的双重打击让他分外茫然,以至于他用茫然和忧郁包裹着深深的希望,在画中呈现出来的乃是那片蓝色的荒凉。
纵使生命中有无数个角落都是那么黑暗,几米也总会在黑暗中给你一缕阳光,让你明白生命总是如此,不会遗失希望,一点也不。
《地下铁》读后感(四):摘录是个好习惯。
然而,会有人在地下铁的出口等我吗?他会为我撑伞,紧握着我的手,告诉我星星的方向,陪我走一段路。
如今我已不再置身事外,
一切色彩皆已化入
声音与气味,
且如曲调般绝美地
鸣响。
我何必需要书本呢?
风翻动林叶,
我知晓它们的话语,并时而柔声复诵。
而那将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
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
——里尔克《盲女》
I no longer have to do without now,
all colors are translated
into sounds and smells.
And they ring infinitely sweet
like tones.
Why should I need a book?
The wind leafs through the trees;
and I know what passes there for words,
and sometimes repeat them softly.
And Death, who plucks eyes like flowers,
doesn't find my eyes....
——by Rainer Maria Rilke《The Blind Woman 》
《地下铁》读后感(五):2009年9月15日,《地下铁》,我又看见了向左向右的那对男女。
七年以后,我才知道这本书与《向左走向右走》的隐含联系。
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七年前。七年前,我在中学附近的书店里看见了《地下铁》。不是这一版,而是辽宁教育的那版,随手一翻,就翻见一张落叶满地,少女出现了,上面有一句话,一直记得——听说那里藏着一片金叶子。
那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可是七年前的我,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萝荔。买一本图多字少铜版纸印刷的绘本,实在是太奢侈了。但确实很喜欢那句话——似乎很符合那个年龄的人应该有的心情。
在印象里,我一直觉得《地下铁》是一本很厚很厚的书,在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昂贵,但是,很温暖人心。那个满地落叶的场景,也一直一直笼罩着金色的光芒。
今天午饭时候顺便去庆云转了一圈,仨言俩拍就不买来占地方了,周大先生单行本也都读过,一堆阿婆的小说没有代表作,独独看见了这个。惊讶地发现封面变了,就是那张满地落叶。
但似乎并没有回忆里那样金黄耀眼。书也没有那么厚。四五折,打下来也就是十四块多点。
总之,就这么买了回来。在小朋友们的班会课上,我坐在后排一页页细细地看,寻找过去时候的回忆。整幅画的印象,角落里的细节,于是——
我看见了那对男女。
几米那本《向左走向右走》是我高中时候买的。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人海中寻找那对主人公的身影。
而今天,我又看到了那对男女。
提示:
那几幅画边上的文字是这样的——
“我在拥挤的车厢里,迷失了方向。”
“不断地坐错车,并一再下错车。”
“她也在找寻繁花盛开的花园吗?”
以及全书的最后一幅画,边上没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