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艺考生》经典影评有感
《我是艺考生》是一部由刘殊同 / 段坤 / 刘西宁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17-06-05(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艺考生》精选点评:
●慢慢的回忆,想起自己,在最想去的北京电影学院第二想去的专业的最后一试时,查到自己最想去并且最有把握的专业初试被刷,满满的都是泪
●补签CCTV9纪录片《艺考生》
●带了这些年艺考生,每次临近考试都比学生还紧张,仿佛曾经在身上经历的艺考又重来了一遍。关于艺考,回忆的太多。
●如果有小师弟师妹在豆瓣想考无论北电中戏的导演系,有机会一搏的话还是试一下,但是如果不中千万别失望因为你很有可能逃过一劫。好好文化考,本科念的好一些,毕业进影视圈都是分分钟。或者研究生再艺考, 不要苦撑。 文化课好一点的首先选综合类大学,再选艺术类学校
●双胞胎的家长,包括其他很多家长,给孩子的压力是不是太重了?第四集那个家长,全力支持重点中学的孩子考北电,这样的应该不多吧。艺考,是逐梦之路还是上大学的捷径?在有些家长看来,好像没区别。考五次的那个哥们,是不是应该尽早成长啊?追求梦想没问题,但你毕竟18岁了。
●舞蹈生太惨,下腰那里看得我、差点捂着老腰跟着嚎起来了,最后字幕一放,妹子文化课没过还要再考一年,卧槽
●“总有一天,我要进那个学校!”这句话太戳心。因为自己也是艺考生所以这部纪录片我无法给出客观的评价,我正在经历她们所经历的,导致我全程都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不想对不起自己,不想让父母失望,这种心理我再明白不过。看完以后,只觉无悔青春敢于拼搏。临近考试,祝我成功。
●比高考还困难,不仅要忍受精神上的折磨,还要承受肉体上的痛苦。
●没有旁白,纯粹的镜头记录着艺考生们集训的日常和艺考的奔波。忙碌、快乐、疲惫、渴望、茫然、压力、痛苦、逃避、坚持……平凡而生动。尽管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艺考却并非高考的捷径或避风港。相反,艺考生比一般考生更早也更直接地感受竞争的残酷……
●你们觉得南广拿这个做考题,是不是很可以,看着看着tmd在考场哭了。这让我怎么写嘛???呜呜呜呜。。。。真的是这些难题就反映在我那个时候的身上,参加艺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每一个艺考生都承担着不一样的压力,经济上的,家庭上,又有专业课上,文化课上。无处不在的压力使我们在艺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社会>所带来的力量。(以后肯定压力会比这更大)
《我是艺考生》影评(一):一些给学弟妹们的不成熟的小建议...
艺考绝对绝对不是捷径,扎实扎实扎实的基本功真的很很很重要啊啊啊!
看的时候觉得尴尬窒息啊啊啊,不敢回想当时的自己2个星期校考是怎么过来的...两天从北京到上海再到浙江再回北京...
第一集的“如果没考上怎么办”戳心...
✈️
《我是艺考生》影评(二):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个机制有问题,钱花了,身体坏了,精神抑郁了。。。侥幸考取的人对成功的理解未必正确,失败的人更是怀疑人生。这样只有输家的制度为什么延续千年?比较贵族世袭,科举取士给寒门弟子提供了机会。但到了今天,科举已经登峰造极、无所不用其极,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应该怎么办?还是首先要正三观。人家也有考试,人家的学生不像我们这样苦。第一、对身心健康不利的事情不做。第二、每个人都有所长,对于那些考试用不上的长处也要充分尊重,为他们创造其它的机会。
《我是艺考生》影评(三):另一种高考——评析《我是艺考生》
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文化课不好,想要另辟途径;他们拥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梦想也不愿意将就;他们从来没有为一件事情这样努力过。央视记录频道播出的三集纪录型电视节目《我是艺考生》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种特殊的学生群体——艺考生,在我们惊叹于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时,也反思这不同于传统的另一种高考。
艺考生,一个人们“熟悉又陌生”的主题,“熟悉”在于人们都知道它的存在,“陌生”在于人们只是看到了它光滑的表面,却不知道它背后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导演通过每集不同的名字去着重介绍艺考生三个不同的时期。第一集叙述了艺考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后,竭尽全力地朝目标拼搏的“青春的模样”;第二集叙述了艺考生破釜沉舟不断挥洒泪水与汗水的过程,诠释了“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第三集叙述了艺考生坚实的后盾与现实的残酷,在“现实的拐角处”该选择何方。在那些笑脸和泪眼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尊严拼尽全力艺考生,通过另一种高考圆梦的高中生。导演在访谈中使用的仰拍也体现了艺考生对梦想的笃定和自信,因为他们和普通高中生都一样,都拥有自己的理想与毅力,承载了很多期望与压力,从仰视的角度,我们仿佛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剪影效果的照片往往能通过客观理性的镜头去表达主观感性的摄影者意图,激发深层的含义,引发受众思考。导演通过剪影效果的镜头逆光拍摄艺考生安琪跳舞,不仅强化了舞蹈的动作流畅性和视觉冲击感,更是安琪平时千百次训练的一个缩影;黑化被摄人物的表情和服装更将安琪同化到所有艺考生这一个大的群体,体现了导演想要让受众看到艺考生刻苦的一面,反思这个外表光鲜令人羡慕的学生群体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从而更好的切合“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这个主题。特写是能通过放大人物表情来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一个镜头类别。导演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来拍摄舞蹈艺考生被扳腰后痛得泪流满面的表情,直接刻画了艺考生训练的残酷,也给予受众强大的视觉冲击。低机位镜头一般用于拍摄童真的孩子,去展现孩子们眼中的世界,达到平等和真实的效果。而导演在这一群艺考生练舞时也使用低机位镜头拍摄脚步,是将练舞压迫脚趾导致的变形比喻成艺考生痛苦的训练,而画框之外的上半身是代表光鲜的外表,意在让观众看到艺考生心酸的一面,去思考另一种高考并不是轻松得来的,是通过比别人付出好几倍的努力换来的。
在娱乐型综艺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纪录型的电视节目受到冲击,而要通过记录型电视节目粘住受众,就必须要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抓住被人们忽视或陌生的题材,为受众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一提到艺考生,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打上有钱、另类、成绩不好等的标签。有人羡慕艺考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人鄙视考生不务正业、标新立异,却没有人关注过艺考生他们自己的理想和背后的心酸。导演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有收视潜力的题材拍纪录片,既让观众全方面了解艺考生的生活状态,又让准艺考生提前知获过程的艰辛和残酷的竞争。同时,也揭露了艺考生背后一个更小却更关键的群体——他们的父母,每一个成功的艺考生背后都有一个支持他们的父母。艺考生的父母,作为艺考生最坚实的后盾,他们也在考场外经历一场战争。例如音乐艺考生赵潇琪、赵潇雅双胞胎姐妹的父母,要承受街坊邻居的舆论压力,为了住宿省二十块钱而到处奔波,但在对于孩子的投资上却不含糊、吝啬。在“现实的拐角处”,赵氏姐妹能够走向成功,是因为父母在背后推了一把。导演细致的抓到这个人群背后的人群,体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中国式家庭观念,引起了中年父母层观众的共鸣。
在如今高考越来越严峻的时代,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每个人都有为自己梦想选择的自由,艺考生正在逐渐成为很多人向往却又因为另类而不敢去的群体,这时就急需一部纪录片的电视节目去为人们展示什么是艺考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像播音艺考生新疆女孩阿地力一样破釜沉舟、竭尽全力,这也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意思。
《我是艺考生》影评(四):经历别人的人生-《我是艺考生》
Ⅰ 今天1月1日新的一年,很是充实的看完了,纪录片《我是艺考生》 看了大部分都很可惜,学舞蹈但文化课欠缺的安琪妹子;最后一段,24岁四考失败的编导兄弟;寒门双胞胎二胡姐妹差0.3;与梦想擦肩而过的新疆妹子;还有那个一家人北京饭店打工的,少许笔墨的美术生。 也让我认清了些事实。 其实在我们这边大多艺考生,都并不是因为热爱艺术,而是因为高考考三四百就能上个不错的大学,当时我们学校很多报的,不到两万的辅导费,最后还是没有几个考上本科。大部分人,都浑浑噩噩的过着这样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家里有点钱就去给儿女去选择艺考,而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出来要做什么?或者想要的是什么? 视频中的这些人,我真的很佩服,他们都是真正的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也许,这才是青春的样子,苦涩、绝望、不留余地的抵抗这充斥着欲望的世界,有人选择绝地反击、有人却一蹶不起……(同和lisa一起考的小哥哥小姐姐们,知道不行干一杯,明年考,这也许是大部分人的状态吧。) 早知道,生活真是太不容易了,光鲜亮丽背后真的很苦的哎。lisa最后也没有如梦留在北京,去了浙江传媒大学,但是别人看起来,也是很光鲜亮丽的,但她自己内心一定很痛苦,拍摄能看到她生病,失眠,克服自己独自住宾馆,还有偶尔偷偷在走廊里抹一把泪…但是展现出来的感觉总是那么好。这也许就是心态吧。 Ⅱ “每天三点起床化妆,四点集合去考点,在门口冻的没知,一天最多考了五个学校,真的很累,当时每次考完回到宾馆都不敢再出去了,冻怕了真的。大家都不容易。” “每一场考试,不论笔试面试,之前那一觉绝对失眠。回去后看着那些说着高考前咋咋失眠的同学,就说了句:我考了十场高考,场场失眠,最后还是天随尽人事者之愿。” 这些评论留言,大家都是这样子的状态,身体上一天之内赶路,心理上承担着决战之日的死心,“如果……”,真是想想都不会有个好觉,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 不过他们也是幸运的,人生的路好多条,有人十几岁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有了想做的事情,有了想念的大学。有想做的事情,真是挺幸运的 让我最直接感触的就是舞蹈妹子。我之前劈叉都是慢慢来的,很是疼,而且都想着偷懒。安琪,下腰的时候,简直哭了。她那种苦是,真实的就像被家长打了,说以后再也不干什么了;是那种劝退周围一起来的人的苦。 这是b站朋友评论:每次看她们去上完训练课回教室时走路都好吃力 还经常两个人相互一起扶着回 看到这样的她们就想起小时候去学舞蹈那段时光,每天都被老师压腿啊,每次都哭得死来活去的 况且那个时候我还是比较小 骨头还很软的压起来都痛成那个怂样~ 我是无法想象艺术班那些同学这个年龄了是怎么熬过来这几年的 还有那些以前都没怎么接触过舞蹈的同学高一下才选择进入艺术班那种,她们老师还丧心病狂地每天帮她们加班加点 还限制时间达成目标啥的 我听说了就觉得满身子骨头在噼里啪啦地响~ 真的有时候路过她们班都觉得她们好有勇气好能吃苦。 其次说一说,寒门姐妹。 他们真的穷,从父母打扮就可以看的出来,学费都是省吃俭用下来的。每次逛超市结账前,先算算有没有超支再结账,因为超支了没饭吃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一家人,因为宾馆费用来回奔波,也被宾馆收银坑了押金。最后,文化课,真的刻苦,每周唯一“奢侈”就是校门口的冷面,也因为0.3分与第一志愿失之交臂,而且二胡,个人觉得很冷门,只能说寒门好难,如果失败了,普通县城的舆论压力和之前付之一烛的家庭经济,以及以后出路,如果在这里停下脚步,这个回头之路,想想都后怕;他们文化课出来,就一直在打零工,真的佩服她们!最后她们想做老师,只能说希望梦想成真~相对来说,那个24岁,追求梦想小哥,虽说四考真的可惜,但和他们的吃苦能力比起来,还是差了点吧。 Ⅲ 大家都在做白日梦,觉得森林中没有走的那条路很美好,现在看起来,简直难死了好不,十分之一的高考人口,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但是越往上走越是艰难,和人生一样一样的,想坏轻轻松松,闷口酒,说一句“大不了明年再来”的轻松话,多舒服;想好,每走一步,数不尽的伤痛会陪着你,荆棘之路,只有自己独行。 最后想到的就是“钱”。 的确这个社会很现实,没钱儿女得受这样的苦和压力,有钱告诉他”给我放轻松大不了明年再考。”我们大多数都会走到,有儿女这样一条路,还是多想想这个问题,自己是否有能力养孩子,或者能让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呢?当你自己都养不活了,还有什么办法呢?不谈梦想,让他基本文化课,考个大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