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光线》的读后感大全
《雕刻光线》是一本由麦克纳利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427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201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雕刻光线》精选点评:
●讲人像拍摄的,摆拍,工作室作品,一人之力无法完成
●乔麦克纳利的闪光灯教学 小型闪光灯的极限应用
●三部曲完美终结
●废话太多,不如另两本
●缓缓,过段时间再看看,目前有点混乱。
●超级好看!学到超多东西!每次读了之后就恨不得拿起相机带上闪光灯柔光罩找个人拍照啊!(吐血 而且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无聊,它不是说明书,麦克纳利在用故事讲述闪光灯的正确用法TVT!
●闪光灯
●不晓得在翻译些啥子,本身知识点也非常不系统。
●对CGi布光非常有启发性了。缺点:没有图例编号、没有专有名词中英对照附录、<del>作者的灵魂画作示意图</del>。
●非常非常好。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经验和感悟分享。对每一个用灯的人都会有帮助。
《雕刻光线》读后感(一):猪译者毁佳作系列
译者的翻译水平太差了,简单的句子都写不通顺,把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拉低了很多,而且每幅图都没有序号,很难找对应的照片。别的就还可以,布光图很好,画的清晰明了。但是全书写的太长了,很多冗余内容,准备再看热靴日记,看看怎么样。
《雕刻光线》读后感(二):不管是布光图还是技术指导这本书都很棒
不管是布光图还是技术指导这本书都很棒
它更像想你强调的是一盏灯搞定一切。。
当然。。我一开始以为作者是封面这个老头。。
后来才发现这是我的老朋友。。。
嗯 相对的
如果想学习闪光灯
想玩儿TTL
果断的买下来吧!
《雕刻光线》读后感(三):真正伟大的路都是在看似终点的地方重新开始
这是麦克纳利用光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也是时间最新的。不难发现大师的装备也更新了不少,从功能和技术上越来越先进了。但用光的原理和技术还是依然不变,永远提醒着我们:光源的面积大,距离拍摄对象近,光效就会柔和并充满包裹感;光源面积小,距离拍摄对象远,阴影效果就会很硬,呈现一刀切的明显分界。
而且虽然随着无线引闪、高速同步等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布光方案,但始终还是要坚持一切从简的原则。用足每一个灯的功能,完全利用手边的配件布出最简便的人造光影。闪光这玩意一定要放的开还要收的拢。可以是抓拍也可以是不停的试光,但无论如果在按快门之前你一定要明确知道自己要拍什么,光会如何进入你的镜头。关键这些东西光看你是学不会的,所有学一定要实践才能成为真正属于你的知识。
在这第三本里面麦克纳利明显增加了很多自己的语言和感想,以至于书的厚度相当于前两本之和,宛如一块硕大的砖头。当啃完这一大块砖头后,其实你的脑子是空的,看似你学到了很多,但其实什么都没学到。大师永远都是在不断创新,不断折腾的。很多事情还未开始就感觉已经结束了,但真正伟大的路都是在看似终点的地方重新开始。
2016-11-1
《雕刻光线》读后感(四):小型闪光灯的经典案例
第一眼看到价钱的时候吓了一跳,138块!不过凭着对老乔的信任还是毫不犹豫的下了单。果然没令我失望,厚达426页的大部头承载着满满的诚意。
这本书延续了前作的风格,没有理论,不讲基础,就把自己拍摄的具有代表性的得意之作拿出来讲案例。当然老乔的得意之作就是不一样,光是看跨页彩图就已经亮瞎双眼,值回票价了。案例讲的也很有诚意,不但有现场的工作照,还手绘了布光图,对于创作意图和实现思路也不厌其烦(简直有点絮絮叨叨)地全盘托出。
不过对于小白(包括我)来说,没有基础和理论的讲解,就像在看一盘光彩夺目的珍珠。虽然赞叹不已,垂涎欲滴,却苦于缺少一根线索将其贯穿成项链,收为己用。
例如大家肯定都有过类似的疑问/误区:
- 闪光灯就是天黑了拍糊了的时候才需要用的吧?(大误)
- 闪光灯只能在室内用(误),柔光箱等设备都是要在影棚里用的(误),白天补光就是逆光时候用下反光板(误)。
- 热靴闪光灯对比内置闪光灯的优势主要是可以往棚顶跳闪(其实棚顶跳闪光很平)。
- 热靴闪光灯很贵(原厂很贵,国产很便宜)。
- 离机闪光很麻烦(技术很简单,不过没有助手帮忙打灯确实很麻烦)。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一张好照片应该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基本定律?是什么?
首先是书中多次提到的 "有指向性的光线",也可以叫“定向光源”, 是指来自一个特定角度的强有力的光源,这通常被称为主光(Key Light)。它在人像摄影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带给皮肤立体感,也可以高亮突出模特的某一特征。如果没有定向光源,模特的皮肤和脸部特征就会显得平面且平淡。阳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定向光源,但是阳光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候都会非常直接和强烈,造成不好看的阴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光很硬”,这种时候,如果还想利用自然光拍摄,就需要寻找小巷,走廊,窗边,高墙的一侧等能形成定向光的地方)。而在使用人造光源时,摄影师可以使用柔光设备去照亮模特的特定区域的皮肤,达到立体且柔和的效果。
几个基本原则:
1. 一幅照片应该有一个突出的主体,观众第一眼看照片时目光就应该落在这个主体上; 或者,如果第一眼没有落在主体上,可以经由引导线引向主体。
2. 照片中最亮的地方最吸引眼球。
3. 光源面积越大,离物体越近,光越柔和。
4. 对于人像作品,主体自然是人,照片中最亮的地方应该是模特的脸。用柔和的定向光打在模特脸上,形成脸-胸-腹由亮到暗的渐变,并适当压暗背景,是人像布光的基本方式。所以书中大部分的主灯都是位于模特脸部上方较近的一个大号柔光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