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100字
《一个女人的史诗》是一本由(美)严歌苓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9.80,页数:3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女人的史诗》精选点评:
●爱情史诗
●严歌苓的书特别大气,一点不带矫情的
●你爱的太笨。
●爱情很绚丽,就像花朵,可是它是植根于泥土中的,会有丑陋的、脏的地方,可也正是这些地方支持它生长,离了泥土的花朵注定无法生存,尘世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一部有烟火气息的小说,生活在历史当中,被历史影响,夕阳余晖下一对老人相互依偎,波涛褪去,生活回到了宁静。
●每个年代都会有史诗般的爱情,可能经历了磨难的上个世纪为这揪扯一生的爱情增添了厚重,有了无法取代的时代感。想起了陆犯焉识中两位的爱情,也是厚重内敛,是经历过生活的琐碎艰辛沉淀的温暖。记一个充实的周日。
●爱一个人可以坚持这么久么
●一场爱情就成就了一个女人的史诗。 从开始到后来。奔向一厢情愿的爱里成全了所有俗套的壮丽
●2015阅完。
●欧阳臾一生都在爱着不同的女人,孙百合,蒙蒙,或许还有田晓菲;而田晓菲在内心一直只爱着欧阳,但是也会心里出轨都汉,肉体出轨陈益群。她一生惶恐不安,欧阳一生也不快乐。在这场战役中很难说究竟是欧阳臾胜利了还是田晓菲胜利了,临了头来还是实惠是真,浪漫不如癞蛤蟆。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一):可读性很高
看到推荐中写作者是严歌苓,就当机立断下单了。她的作品可读性一直很高,不过似乎特别喜欢写,发生在中国那个特殊年代的故事。这次也不例外,但内容如书名,它着眼于一段爱情,就如书中所说的,国家的命运反而陪衬了她的史诗。透过田苏菲的爱情,我看到了那段陌生历史的可憎面容,和人性被命运蹂躏的不堪。爱情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总之,我想我应该也是没有小菲的这份勇气,拼尽一生用力地追逐一份爱情。欧阳萸是个可怜的人儿,生不逢时,不能凭独清的思想唤醒皆醉的众人,也不能好好地爱一个情投意合的人;他也是个幸福的人儿,有小菲这样死心塌地的傻子爱了他一辈子,护了他一辈子。我相信,他娶了她,在当下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二):爱是痛苦的地狱,对更爱的一方来说
喜欢写在前面的话:回忆是永远邮不去的地址,却是唯一寄托的方式。把爱你的矜持,裱褙成诗……可以说,一个女人的情感史就是她的史诗,国家的命运很多时候反而是在陪衬她的史诗。特别是田苏菲这样重感情的人,这么希望得到爱的女人,其他的东西,在她眼睛里模糊成一片,她不清楚外部的历史长河发生了什么。
Hey,小菲。你是如何做到爱上就爱上了呢?你是如何坚持到底只爱他一个呢?为什么你从来没想过放弃呢?我光是看着你,就觉得累了。我不喜欢不确定,不喜欢漫漫等待,不喜欢苦苦守候。等待常常让我心累,一累我就想放弃,我不喜欢自己的情绪完全被另一个人控制的感觉,我想彻底抽离摆脱出来,来个干脆痛快的。我常常想明明确确表白一次,把心里坦诚的爱意说出来,然后掉头离开,做个了断。
我常常期望自己是男生,可以直截了当,而女生却只能矜持含蓄才有助于推动自己的感情,这是什么道理?忍受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却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对方推远。男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种?现代人究竟对爱情、婚姻是个什么想法?心累。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三):一个女人的史诗
读《一个女人的史诗》的心情,和读李商隐《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的心情类似。这样说或许不那么贴切,但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种孤寂感。
以现在的年纪看,欧阳萸算不得什么好男人,他最大的不好就是不懂得人要活在现实里。他每时每刻都不忘去寻一个红颜知己,希望自己的伴侣善解人意,话不多但有见地;他不忍心伤女人心,不忍心把那些贴上来的女人从身边赶走,甚至还渐渐发现了她们的可爱之处,渐渐就陷进去了;他不关心家里的经济状况,在女儿的抚养费、岳母的赡养费,甚至家里的伙食费都没有着落的时候,在外面摆阔开法国晚宴。所以田苏菲后来想,就应该让他回到那个梦想中的恋人的怀里去,让那恋人每天以凡俗小事,以女人不可救药的嫉妒、占有欲去让他大彻大悟,什么仙子也经不住在一块儿洗脸、刷牙、喝粥,真面目都大同小异。
这也是爱情的真面目吧,就像红玫瑰和白玫瑰一样,往往只有得不到的那个才会变成心口的朱砂痣和床前的明月光。我很久以前就觉得,真正的爱并不是认为对方什么都好,而是明知道对方有很多不好,但还是去爱他。都汉对田苏菲的爱是第一种,田苏菲对欧阳萸的爱才是第二种。放着实惠的爱情不要,一头扎进泥淖里,任谁也奈何不了。
我相信严歌苓是真正经历过爱情的,她把爱情的各种面貌写得那么真实。田苏菲觉得欧阳萸从哪个方面都能找到足够的可爱之处,一个欧阳萸够十个女人去爱;都汉的眼睛永远为小菲打着主角的追光;欧阳萸到后来才发现,自己是真的嫉妒都汉,看到小菲真舍不得那老头儿,他嫉妒得作痛。
书中有很喜欢的一段,都汉说他恨过小菲,但不知怎样,突然就不恨了。人办不到的,时间都办得到:时间在你不知不觉之中已经用了工夫,做了手脚,把恨一点一点从你心里搬走,让你某天夜里做了个美梦,梦是遗憾加指望,醒来便觉得那一场恨太可笑。
想起了过去的很多事,确实可笑的居多。也不是很多年前,同名电视剧开播的时候,对爱的理解和向往与现在截然不同。但是走到今天,觉得现在再好不过了。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四):爱是开在尘世的花
爱,是一个大俗大雅的词,就像人间烟火是一个时而温暖又时而冷漠的词,因而当爱降临尘世,便有了形形色色的姿态。
苏菲是个俗人:为了一件毛衣而选择离家出走,莫名其妙地踏上革命的道路;为了表演话剧不介意成为万能替补,豁的出去,蛮横的用力表演;即使是对欧阳的爱,也落实到吃得好,穿得暖上面,不存在灵魂的交流。苏菲就是这么个有血有肉的人,活的实实在在,她的爱,是落在尘世间的一颗种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落几滴雨,便能发芽生长。对于苏菲谈不上喜欢,或者说有几分小雪的感觉,就像小雪形容的“太笨了”,用这三个字表达苏菲的爱真的很贴切,她用自己蛮横的方式,不讲究技巧,不会含蓄,爱了欧阳一辈子,就像她演的话剧,永远都像是上了发条似的,那么卖力,可是这样笨拙的方式有时候让人觉得“惨不忍睹”,有些难堪,对欧阳的占有欲,对“情敌”的赤裸裸的敌意,不分场合的冷嘲热讽,完全违背作为一个知识青年的身份,只能用世俗来形容。虽然不喜欢她对爱的表达方式,却很佩服她对爱的执着,一生一世对欧阳不离不弃,欧阳是她的生活中心,她什么都不怕,唯独怕与欧阳分开,话剧可以不演,但是主角的津贴却不想放弃,只因可以给欧阳买吃的,补身体。在这段感情里,苏菲是自卑的,渴望被需要被关注,每当看到欧阳享受她做的饭菜,她都会很满足,默默地跟那些“情敌”比较,自得一番,她也更希望当自己受到男士关注时,欧阳的反应是吃醋而非大度接受。其实,苏菲真的很有勇气,执着地坚持下去,也许不管苏菲再怎么努力也终究不能成为欧阳的灵魂伴侣,但她无疑成为了离欧阳最近的人。
读书时,对欧阳的印象终归是有才情,有抱负,骄傲的浊世公子,他需要的是一个理解自己的人,而偏偏相遇恨晚,又或是阴差阳错地错过她,陪他到最后的终是那个理解不了她的人。这小说里最喜欢的角色不是男女主角,而是都汉这个角色,务实而又大度,平凡而温暖,感情不强烈,但细水长流,其实这个人无论从背景还是个性上都更加适合苏菲,对于婚姻他应该是不二选择,可是爱情偏偏是盲目的,不带功利色彩,他终究输给那个一见钟情。
爱情很绚丽,就像花朵,可是它是植根于泥土中的,会有丑陋的、脏的地方,可也正是这些地方支持它生长,离了泥土的花朵注定无法生存,尘世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