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人生读后感锦集
《广告人生》是一本由姜弘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353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1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广告人生》精选点评:
●重点看了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广告宣传工作部分。
●人的一生,能参与和见证了一个行业的成长、成熟,这是一种极大的幸运。于广告,不想说太多了,十分推荐对还有广告抱负的年轻人去读这本书,此书既是个人成长史又是中国广告史,力荐。
●可以当做一部中国广告发展野史来读
●从一个人身上看中国“广告”的发展和起伏
●前面十几章都偏向叙事了 最后的四个章节颇动人。 “没退路,我养着你”的爱人最终没能偕老,可惜(后记中有一位“老伴儿方明”让我寻思了好一会儿),<多梦的广告人生>一小节触动人心,到日本电通的温故之旅很多细节、心情的描写也很棒。
●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广告人的故事,也反映了从60、70年代至今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历程一个重要部分,而书籍结尾处中日友谊的纯真感情甚是让人深思。
●不只是一个广告人的自传,更反映出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到2000年以后中国外贸的发展历程,中国广告发展从无到有,从微弱到昌盛的一个见证。其中关于作者日本电通(八木信人、玉木徹志)和香港奥美(老马)、台湾奥美之间的情谊,更让人记忆深刻。
●根正苗红
●‘时间总不会白白流走,它除了可以成就当事人的多彩人生,对过往的记录更能让后来者收益颇多。’
●亲历的中国广告史,确实是很难得的资料。作者记忆力极好,点滴细节一一呈现,就是感觉语言略冗长,除了情节本身的起伏,文字本身太平淡。
《广告人生》读后感(一):广告人生
书挺厚的,但是完全可以一口气读完,轻松自然。姜弘先生文风和为人一样谦虚,让人感觉很舒服。这本书里没有说教没有理论,有的是老一辈广告人的热血与执着,谨慎地创新,以及惺惺相惜。中国广告的发展太快太惊人了,作者还原的上个世纪的广告界真的很值得一看。
《广告人生》读后感(二):很有意思的口述史
抛开广告的专业,感觉像是听几经风雨的老人讲过去的故事。文字很平易,却很吸引人,很真实。
看到那一段,“我”好容易有机会出国布展,拿到了350元置装费,这是接近十个月的收入,欢天喜地跑到王府井出国人员服务部,里里外外穿的用的全部捯饬成了一水儿全新,内衣内裤睡衣睡裤,各种难得一见的好东西,难以掩饰的兴奋描摹得活灵活现。那一次次试穿新衣裳的愉悦,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情到深处还吟诗一句:物质基础一改善,天天都是好心情。哈哈,果然呢,生理和安全需求满足以后,社交需求就是主导了。穿什么衣服有时甚至会影响自我评价和交往行为,更不用说好心情了。谁不想穿的干干净净漂亮讲究呢?忽然想起我们丁俊杰老师作的序三中说:姜老师无论何时天冷天热刮风下雨,大场合小聚会,姜老师从来都是衣着得体且讲究,且从不迟到。这份讲究从那穿新衣的喜悦中就可见一斑了。臭美到一定地步,就是让人钦服喜爱的讲究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日本与日本女子城小姐的一段由一张合照引发的“桃色绯闻”,那个时候的封建保守,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对于城小姐诚挚大方的来信,竟连回信和回电都做不到,基础的礼貌尚且无法达到,又做什么文化交流和沟通呢?还上升到了违反外事纪律的高度,真是……幸好有大度的吴玉田,一句“这算什么事儿”压了下来。姜老特意撰文写:真对不起,我也一直都在想念你们!也让我们读了,一时忘记几十年前的荒谬,感觉心里温暖。
《广告人生》读后感(三):我近年来读得最认真的一本书
《广告人生》是我近年来读得最认真的一本书。因为工作育儿时间有限,我看书大多同时期就一个主题买几本类似的书,以找答案的方式快速浏览。但这本书让我必须正襟危坐字字体会。不光是因为姜弘是引领了八十年代广告潮流的德高望重的前辈,更因为他叙述的故事让人震撼发人深思。
读到他在第三世界广告大会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发言感觉超级的”炫”时忍俊不住;看到他为了让病危的爱人吃上习惯的顺口菜,每天把做菜送饭当成头等大事,为了给承受病痛煎熬的爱人一个可以依靠的胸口,毅然辞掉第一任总经理职务时等等,眼泪一次次夺眶而出。
《广告人生》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老前辈,虽然他曾有过那么多头衔,当之无愧是八九十年代广告界叱诧风云的佼佼者,但他从不提自己如何资深,一个不相识的护士对他“一个老广告”的称呼,却让他觉得倍感欣慰。
这不单单是自传,也不单单是历史,更像是一本小说。通过这些被姜弘称为陈芝麻烂谷子的一个个生动易懂的故事,描绘了近五十年的个人和广告界的风云变化,广告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工作生活的热爱和作为广告人的尊严。虽是历史但并不沉重,一个个风趣易懂的故事引人入胜。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数十年广告生涯沟通艺术的沉淀,不可能达到如此境界。
这本书绝不是老前辈的自满和怀旧之作,看了这本书估计很多所谓资深人士会偷偷汗颜,它会让你深思:怎么对人,怎么做个正直有尊严的人。
《广告人生》读后感(四):这里有强烈的喜怒哀乐
题目借用姜弘老师最喜欢的奥格威名言“广告是人的行业,有广告人的地方就有强烈的喜怒哀乐”,来做题,虽然这句话的内容跟《广告人生》平易真实的叙述方式没有太大关系。
读过此书,我觉得自己必须得说几句话了。热爱广告有点时间了,不算太多,零零碎碎算来,有八年了吧。高考的志愿上填的就是“广告学”,虽然广告学这门专业在我们那工科学校是个鸡肋的再不能鸡肋的专业,但是好歹也是科班出身,一入门,我就有种“广告人”莫名的骄傲与自豪。未曾想,专研了7年的策略和创意,最后我却去卖了天然气。
这个选择,对我自己来说,都有点始料未及。国企的安稳舒适,在这个举步维艰的夹缝时代,诱惑太大了。我只能跟自己说,好吧,就当你体验人生、就当你感受甲方,就当你是蛰伏,就当你是积累生活厚度,于是生活厚了,理想却边变得如此薄,薄弱。
还如那句经典的老广告语所讲:“如果说人生的离合是一场戏,那么百年的缘分更是早有的安排。”,当我在一堆天然气的报表中、气量核对表中力求用“稳定”说服自己之前的选择似乎错的不是那么严重,当我在与以前一起干广告的老友们闲聊探讨某个品牌案例,强烈暗示自己跟广告这个行业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时候,当我静思纠结着自己的选择时,姜弘老师的这本《广告人生》就跟“早有的安排”一样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广告人生》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课,首先不是广告,而是人生。
光的意义不在于它有多么明亮,而在于它出现在你最黑暗的路口。在天然气压力表间隙中,我一口气读完《广告人生》,眼前豁然开朗。我读完全书的第一感受,就是“人生”不过如此尔——姜弘老师的讲述举重若轻,人沉重漫长的一生在这位老广告人笔下变得如此平淡如常,从一个懵懂少年到耄耋老者,人生不外乎是那么几次选择,更不过是参与几次简单事件——也许这事件就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变革,一生就到了晚年。书读毕,竟升“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两日潮”之感,是啊,我又何必纠结于这么一次选择呢?人生虽短,前路仍长,谁又能知道下一次选择又会如何呢?眼前得失,何必太在意。
再说广告。
我是广告学科班出身,有堂课就叫“中外广告史”,直到今天我都记得中国广告史中北宋济南刘记针铺的那只兔子,记得关于1979年的“参杞药酒”和“燕舞”收录机,但是课堂上冰冷的年代节点,从来没生动的告诉我们新中国以后的中国广告江湖是怎样的五彩斑斓, 更无法得知中国广告今天的枝繁叶茂是因为当年播下了怎样的种走过了怎样的路。《广告人生》中姜弘老师娓娓道来,我们方才明白,哦,原来跟电通的渊薮是如此,原来中国广告界跟奥美还有过这样的分分合合。正史为骨骼,那么此书必为中国广告史添了血肉添了血色。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有机会再回到向往已久的那个“广告圈”,因为我仍旧十分热爱那个“人的行业,有着强烈喜怒哀乐”人生形态,我更无法清楚地交代与广告行业短暂的交汇到底带给我这一生什么样的影响,可能也仅仅只是留下强烈的喜怒哀乐。
力荐姜弘老师的这本书,给每一个怀揣广告理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