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日课书读后感100字
《艺术日课书》是一本由科林•吉尔伯特 / Collin Gilbert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艺术日课书》精选点评:
●是很好的入门书,不过还要深入学习,因为这个不是系统的解释和理论地学习。
●
●不适合设计师
●对这种一页一内容的书一见倾心。内容跨页什么的最讨厌了。
●个人认为作为一个门外汉,本书绝对是艺术学入门最好的基础书目之一。没有繁杂的文字叙述,短小精悍的文字即传达出了艺术学的精髓。从艺术的基本要素,到艺术哲学,到艺术简史和艺术流派。一本拿起就舍不得放下的好书!
●这个梗
●很好的艺术启蒙书
●作入门预览不错!
●没营养,不推荐
●#书单#
《艺术日课书》读后感(一):艺术入门的小书
艺术入门的小书,作为一边看《艺术的故事》的补充读物,有很多艺术家作品小八卦,博物馆拍卖行,艺术哲学等等的简单介绍,每10天还有一个教画小画的教程。内容很丰富,看完一遍对艺术的这些方面都有个简单的概念了。
《艺术日课书》读后感(二):精彩片断
塞德莱茨人骨教堂
人骨艺术
如果你在寻找可回收产品的终极设计方案,那么请暂且把宜家家居放在一边,动身前往前捷克共和国的人骨教堂。人骨教堂坐落于布拉格附近塞德莱茨的罗马天主教圣徒教堂之下,其起源可追溯至13世纪。整座建筑从内到外,完全由四万个人的尸骨装饰而成。每根人骨——从股骨到腓骨——都是教堂内建筑和家具的装饰品。
获得这么多人骨要归功于一位机智的修道士和耶路撒冷的一把土。修道院院长于1278年因外交使命前往圣地,带回了耶稣墓地(传说中耶稣被钉死的地方)的泥土,并将它撒在修道院的公墓里。于是,这里便成了广受中欧富人和穷人们欢迎的墓地。14世纪爆发的瘟疫使得这个公墓的亡者数量增加了三万。
人骨教堂目前的设计可以追溯到1870年。那时,一位名叫弗兰迪瑟克•瑞特(Frantisek Rint)的捷克木雕师受托收集所有的骨头,并把它们组合成艺术品。他甚至用人骨在教堂的最后一张长椅上摆出了他的名字。最吸引眼球的设计(如果不是最恐怖的话)要数挂在教堂中心的巨大的枝型人骨吊灯,它的四周围绕着一圈从拱形天花板上悬垂而下的人骨花环。实际上,确实是亡者本身美化了这个亡者的长眠之所。
《艺术日课书》读后感(三):《艺术日课书》言简百字却画意无边
《艺术日课书》中有十大主题循环展示,带领你畅游绮丽多彩而发人深思的艺术世界,帮助你了解艺术的诞生、千百年来的发展以及它在当今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65篇札记汇集了各种启迪心智的主题和观点,不论你的目标是发展之前没有得到充分培养的艺术兴趣,或是温习已经了解的艺术知识,抑或是想从中得到启发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阅读《艺术日课书》都能使你获益匪浅。
从来没有读过一本艺术书籍如此,每篇短小精悍,却生动、切入内核,让每个艺术史上存在的人和事那么有个性的、有观念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不需要冗长的叙说,艺术其实并不复杂,甚至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艺术日课书》实现了言简百字却画意无边。
特别喜欢萨特的论点,艺术能够让我们看清物质世界的冷漠,并让我们鼓起勇气拥抱这种冷漠。多么惊世骇俗的观点,人创造了艺术,即使人终会离去,但艺术留下的美一直存在,卑微的生命因此而获得永恒的意义。艺术是让生活更有意义的方式,所以,我们首先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参透更多美的感受吧。
《艺术日课书》读后感(四):中国在哪里?
这本书是一本入门性质的小书,各种趣闻八卦以及艺术常识介绍还是有着不小的益处,但是唯一遗憾在于:此书给人的印象是中国仿佛如黑格尔所言的那样没有艺术。
也许这样说有些偏激,毕竟里面有提到西藏沙画(藏族)、旗袍(满族)、龙门石窟以及李暐(翻译按照发音译成了李伟)的行为艺术(他的行为艺术“落下”系列一直以来只是被当作搞笑图片在网络上疯传)。但是,真正的中国艺术给人的印象却是缺席的。虽然我不是个民族主义者,虽然谬塞说“伟大的艺术没有国界”,但是在看到某些介绍的时候仍然会感到心痛,比如在各地艺术的栏目中提到过年时韩国人喜欢挂上绘有“喜鹊”和“老虎”的图画,前者预示快乐、喜悦,后者驱邪,显而易见,这是中国过年时张贴年画的翻版;又比如提到皮影戏完全不提中国而提的是印尼爪哇;又比如说书法可以提到伊斯兰书法却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最令人心痛的是水墨画的代表也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这让我想起丹托在著作中引用禅宗故事的时候读的都是日本人的著作,虽然偶尔会提到禅宗源自古老的中国,但是将之在世界上发扬光大的则是日本人。这该是何等的痛心疾首?而现在的中国就是如此,自己无法宣传自己的文化,而永远只能作为某种文化某种艺术的古老起源而存在(是否令你想起另一个作为古老源头而存在的国度,嗯,希腊),这就是那个GDP第二的所谓强国。
如果这是一本关于西方艺术史的书,我也不说啥了,可惜这一堆作者很想摆出一幅世界主义的图景,只是力所不逮。我也无意批判此书作者们的浅薄无知(让人忍俊不禁的是P255尽然将禅宗当成一个人),我只想说,在面对这样一本西方人写的小书时,在意识到中国与韩国、日本对世界艺术的贡献占据着几乎相等的篇幅时,动辄老大帝国自居的中国人是否得反省些什么?是否该好好想想谁在为中国的古老艺术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