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资本是个好东西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资本是个好东西读后感摘抄

2020-11-06 02: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资本是个好东西读后感摘抄

  《资本是个好东西》是一本由曹尔阶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524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1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资本是个好东西》读后感(一):作为中国经济史是一本不错的书

  昨天把这本书看完了,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见证者、参与者,作者用丰富的笔触为大家展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可以算得上大部头,400多页的书看起来却并不乏味,这得益于作者本身的见解比较有意思,结合了比较多的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东西,二来是由于作者的文笔比较好,不像其他的经济学著作那样要么故作玄妙,要么浅薄无比,走了一条折中的道路。

  整本书的亮点集中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描述,这些段落作为经济史研究的史料比较有用;另一个是全书后半段外国投行和中国投行的那些事儿,可以作为科普读物来读,丰富一下投行方面的知识,认真读可以看出作者隐藏了一些有意思的潜规则在里面。

  《资本是个好东西》读后感(二):资本是个好东西,要看如何用

  资本是个好东西,对于资本国人以往有着错误的看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是个定位非常严重的词。而在今天资本突然成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在高铁车站和机场上都能看到资本运作专家口若悬河的发表对于资本运作的意见。在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发展后中国的很多企业家都有了一定资本积累,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已经不是稀奇事。但是目前企业家对于资本运作有些操之过急,视为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能否上市成为企业家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急需对资本运作进行切魅,对于资本进行还原本质的追根溯源。

  这本书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出发,对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从建国以来对于资本的认识过程角度入手,将中国资本运作的进步过程徐徐展开,同时辅以美国同期的资本运作事例。作者对中国和欧美的资本运作事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以前中国对资本运作有着不合理的认识,只要是经济建设就会积累资本,谈资本而色变最终会影响经济发展。而在美国类似米尔肯这样的人物虽然进了监狱,却在美国被广泛认为是探索者。可见在金融领域应该要有用于创新和鼓励失败的文化。从作者是中国金融界的重要先驱,对于资本运作有着深刻的心得,深知在中国开拓这个领域的不易。对于资本一直存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目前中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金融市场对于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的支持不够,更加需要开拓者在金融领域进行创新。

  这本书的特征在于资本市场的介绍十分全面,通过这本书不但能够对于资本市场的体系有深入了解,对于实务工作也能有所启发。作者虽然年纪比较大,但在视角和知识结构上仍然保持旺盛的活力,这都处于作者对于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值得后生借鉴。

  《资本是个好东西》读后感(三):什么体制都可以有资本

  最近在做一些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一旦深入就离不开“资本”这个东西,小时候我们被教育说资本不是个好东西,比如“资本主义”,后来小平有了猫理论——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于是有关资本的争论暂停了(虽然心里还有左右之分)。

  看到曹尔阶的《资本是个好东西》让我眼前一亮,在曹老有60年同资本打交道的经历史,是红色银行家,先后任中国投资公司公司总经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高级顾问,中国建设银行投资调查部主任。参与新中国重大投资项目的论证、调研和众多行业的产业发展规划的投资论证。

  本书从一个新的高度讲述了资本在中国的来龙去脉,从资本的形成、股份制、私有化讲到融资、债转股、兼并与收获再到共同投资基金,再到高铁和都市圈,金融全球化,可算一本金融历史百科全书。让我受益匪浅。

  为什么说“资本是个好东西呢?”作者有很中肯的表述。

  首先资本是经济发有和人民富裕的必要条件。资本有对“剩余劳动时间”进行积累 的功能,而这种积累 是“社会最重要的进步职能”(恩格斯说滴),其次资本运营的目的就是追求效率与扩张,这从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最后,资本文化的建议任重道远。

  作者还提到了要特别警惕和防止“恐资病”一是忌讳剥削而讳言资本,乃至不敢放手引进资本,不敢放手发展私营经济;二是害怕资产流动,形成各种流通堵塞;三是平均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敢讲得利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四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金融手段,唯恐沾染了细菌,往往因噎废食;五是心存戒备;六是宁左毋右,动辄搅动争论,自己不敢做,也不让人家做;七是口头革命;作是对国退民进实践中的缺点,不是爱护的心态帮助解决,而是全面否定;九是在国退民进的股权交易 中,不敢提企业控制权交易。

  本书的初稿成于2007年,经过反复修改,篇幅增加最终形成了19章、50多万字的结构,侧重论述实体经济、资本化和虚拟经验。虽然主题是研究经济活动中资本形成机制的创新历程,但其背景却主要是中国经济建议和改革开放的实习,对现实很有指导意义。

  打开书页,我们就会感觉自己走进了一所博大精深的殿堂,流连忘返。

  《资本是个好东西》读后感(四):资本决定命运

  为什么需要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意义何在?

  面对这个问题,许多人往往从感官经验出发,想当然地去“思考”。他们想不通,金融从业者为社会做什么贡献了?凭什么工资那么高?更有一些人,看到金融风暴大潮汹涌,为我们能置身其外而沾沾自喜。

  资本市场是投机商们制造贪婪的地方,是经济动荡的策源地。持这样误会的人,比比皆是。

  在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科学天才,我们的工艺水平一度也很高,可始终没能诞生出职业科学家。

  职业科学家诞生的前提是要能养活自己,可从设计到产品,至少要10年的时间,谁会白养一个人10年呢?在发明的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合作,可谁会把自己的智慧白给你呢?

  同样的问题,英国的瓦特当年也曾遇到,幸运的是,他找到了一个好老板,支持了他很多年,可他一直没能成功。随着公司的倒闭,蒸汽机几乎胎死腹中。

  然而,瓦特却意外地在资本市场上得到支持,投资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发大财的机会,所以他们宁可铤而走险。然而,瓦特依然没有成功,但很快,下一个投资商又伸出了援助之手。整整20年,瓦特先后和许多人合作过开过公司,花光了一个又一个投资人的钱,但最终,蒸汽机彻底改变了世界。

  如果,瓦特是一个骗子怎么办?不用担心,投资商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始终睁着警惕的眼睛,瓦特在技术上先后得到过三个人的帮助,正是他们的专业知识,让瓦特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门槛。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资本市场把人性的贪婪转化成伟大的力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商业越发达,社会分工越细致,专业程度就越高,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没有健康的资本市场,即使你有了360行,有了几千年的商业传统,有了地动仪、浑天仪,你依然无法跨越到现代社会,这,是一条无比惨痛的历史教训。

  背向常识,只会伤害自己,面对金融风暴,当我们自以为得计的笑声响起时,谁想过我们为什么没发明出互联网、PC、iPad、手机、操作系统?为什么我们在信息化的浪潮面前,只是跟随者?这真的是教育的原因?真是创造力先天不足?

  也许,当我们为了安全,把资本市场的大门层层上锁时,一切已经注定。本书是位老银行家一生的回望与反思,感慨之深之痛,令人猛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